『壹』 驾道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什么
驾道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机动车排放检测和维修诊断新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公司生产的“机动车简易工况法高端智能检测设备” 产品是世界最先进的在用机动车检测新技术,已形成八大系列,二十多种型号的核心技术产品;产品覆盖和应用于我国环保检测机构、交通维修机构、新车制造厂,政府行政机构、科研院所等;能为我国从新车出厂到使用报废的一整套车辆数据采集、分析、汇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能为我国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车辆使用管理、车辆交易、新车技术创新等提供技术保障。
相关介绍:
驾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665亿,莅于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2010年荣获环保优秀知名企业;全国首创的检测与网络智能一体化云检测系统和智能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获得了环保部技术依托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简易工况法”系列17项技术专利和产品;机动车排放检测云系统软件着作权;在用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检测八大系列,二十多种型号产品,公司汽车尾气检测产品是通过国家认证、符合国家标准的自主专利产品,是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产品。
公司目前已在山东省和海南省成立了检测运营公司,与现有检测机构进行优势互补合作经营,将实现直接面对车主的检测服务和粘性发展,云系统的应用在协助政府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起到了有效、简便、快速的显着作用。
『贰』 山东蓝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山东蓝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安丘经济开发区,占地近300亩,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专业从事环境污染防治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大型环境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总承包服务,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密集型的集团公司。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与国内外诸多重点科学院所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研发出一系列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固废处理领域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山东蓝驰环境科技可提供污水处理领域的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一条龙服务。主要产品有各种气浮机、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机、高新厌氧技术设备、板框压滤机、高效脱水干燥机、桁车式刮吸泥机、桥式刮吸泥机、去除SS的微滤机、机械格栅系列以及各种消毒设备等等。所有产品采用优质原材料、先进的生产线、最前沿的防腐技术,确保水处理设备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防腐要求。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密集型的集团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炳伟
成立时间:2016-01-25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700200028628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珠江路西侧
『叁』 潍坊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潍坊市“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情况
潍坊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与展望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源达标排放三个目标,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为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减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截至2010年底,我市累计完成减排工程293个,投入资金35.1亿元,“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由“十五”末的5.11万吨和13.85万吨减少到4.13万吨和12.21万吨,累计净削减率分别为19.2%和11.85%,分别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06.66%和138.75%。
——水环境质量改善实现重大突破。全市23条重点河流全部稳定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70%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比“十五”末提高18.15个百分点,2010年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81.97%,氨氮平均浓度比2005年下降80.84%,11个河流规划控制断面出水COD浓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十一五”规划控制目标。
——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良好率持续提升,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05年分别降低21%、9%和13%。全市燃煤机组脱硫设施配套率达到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展空气异味污染源集中整治工作,基本解决了六大片区大气环境异味问题。
——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加强。新建、扩建、改建污水处理厂32座,建设污水“截、蓄、导”工程管网1410千米,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82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对191个老污染源治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48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废水深度处理,建设中水回用工程8个,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98%以上,回用中水7万吨/日。对49家电力企业(含热电厂)101台机组实施炉外脱硫工程,对2家钢铁冶炼企业实施烧结机脱硫,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比例为97%以上;关停小火电(热电)机组52.1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生产线35家(条);建成区内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建成潍坊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废处理水平有所提高,综合利用率达到89.89%。辐射环境监测点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废弃放射源得到安全收贮,处置率达到100%。清洁生产得到强化,对9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其中64家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成效明显。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建立完善了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初步形成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开展了重点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和涉铅企业专项检查,基本摸清了排放重金属等剧毒物质的环境风险源底数。
——生态市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全市累计建有自然保护区2处、森林公园23处、地质公园2处,受保护地区面积达2394.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26%,2180家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完善了粪污处理设施,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到75.9%。开展“以奖促治”环境综合整治项目6个、“以奖代补”生态示范建设项目3个。
——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健全了“二级五个方面”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市级及12个县市区的环境应急监控与信息中心。全市124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164台(套)自动监控设备,建设完成了市区9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实现了对建成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建成了峡山水源地等地表水自动监测站6个,实现重点水体自动监控。积极推进规划环评工作,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拒批不符合准入条件建设项目52个,对峡山水源地上游和虞河流域实施限批,对部分减排指标未完成的区域和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工业园区暂缓受理污染项目,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支撑保障。严格落实“四个办法”,开展环保专项行动288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860起,对807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或限产,关停769家“十五土小”企业;累计征收排污费5.5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53.6%;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0021件,投诉立案率和查处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7%以上。
——环保领域改革与创新全面开展。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培育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意见》,与8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培育储备了11个CDM项目。加快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全市组建设立了56个基层环保所,新增编制104人,基本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环保监管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以建立完善初始排污权分配、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权储备调控“三个机制”为核心,制定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研究建立市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制定了突出环境问题所在企业法人约谈制度。
(二)“十二五”环境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环境保护已成为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任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趋于完善,以“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为代表的科学治污体系逐步形成,务实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和快速预警、及时反应的安全防控体系初步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和制度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做好“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明显。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仍需较长时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产业将持续向城市聚集。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能源消耗和排放增量仍然较大,资源环境矛盾依旧存在。环保保护既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还要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安全防范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总量减排压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在原有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基础上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新指标,减排领域也由先前的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扩展到农业源和机动车等新领域,增加了总量减排难度;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带来大量污染新增,在GDP年均增长12%、城镇化率增加10.4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继续下降17%的前提下,全市新增COD产生量3.42万吨、氨氮产生量0.45万吨、二氧化硫产生量3.15万吨、氮氧化物产生量4.4万吨,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在削减大幅新增量的同时,还要削减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现有存量的13.33%、16.69%、18.1%和17.9%。由于工程减排空间和潜力大幅压缩,结构减排工作推动难度大,同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对总量减排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量减排面临巨大压力。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巨大。全市23条重点河流27个监测断面中,仍有40%为劣V类水质,现有的污染防治系统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环境质量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十二五”期间,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废水入河量将增加50%以上,进入空气环境废气量将增加60%以上,扬尘污染、工业废气及异味、汽车尾气等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连片村庄的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和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问题日趋突出。工业向农村转移,进一步加剧农业和农村环境污染。三是环境安全防控形势严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突发事故隐患日益加大,特别是化工类等高风险企业的大量聚集,在某种程度上使发生事故的诱因更加多样和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防范控制难度。四是污染防治任务更加繁重。部分流域区域不同程度存在配套管网不完善、雨(清)污混流等问题,污水处理厂缺乏缓存设施,污水溢流问题较为普遍。中水回用处于较低水平,回用率不足20%。影响空气质量的细颗粒污染物面广量大,成因复杂,治理工作进展较慢。部分化工废水、脱硫脱氮等治污实用技术依然存在较大瓶颈,加之现有设施老化、技术落后和能力偏小等问题,治污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在加强传统污染防治同时,还要应对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污染物、废水和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机动车尾气和异味源等带来的新增污染问题,但现有技术和手段对这些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污染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五是环境保护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全市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环境执法难”现象普遍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违法方式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执法水平亟待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管理手段落后于环境形势的发展,监管能力建设不能满足环保工作的新需求。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公众参与渠道不畅、能力不强。“十二五”期间,随着环境监管外延和内涵的不断扩展和延伸,特别是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深化和农村环境监管体系的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基础工作水平与监管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肆』 濡備綍璁$畻閾佺⒊濉鏂欎娇鐢ㄩ噺鍜屾秷鑰楃巼
1銆佸厛灏嗗簾姘碢H璋冧负3.鐒跺悗鍦ㄥ~鏂欏唴鏇濇皵2灏忔椂銆2銆佹洕姘斿畬鎴愬悗锛岋紙鍊掑嚭搴熸按锛岄搧纰冲弽搴斾竴鑸鎯呭喌涓嬶紝PH浼氭湁鎵涓婂崌锛岀湅涓嬬幇鍦ㄧ殑姊佸洟宸鍑烘按鐨凱H锛屽傛灉澶楂樹簡锛屼篃鏈夎皟浣庣偣锛岋級婊村姞5鍒6婊村弻姘ф按锛1L搴熸按鍋氬疄楠岋紝杩欓噷鐨凥2o2鐨勯噺浣犱篃鍙浠ュ彉鍖栵紝鍥犱负鍑烘按鐨勫惈浜氶搧鐨勬婚噺浣犳槸涓嶇‘瀹氱殑銆傛垨鍐诧級锛岀劧鍚庡啀娆℃洕姘1灏忔椂銆3銆佹洕姘斿畬鎴愬悗鍔犳阿姘у寲閽犲皢PH璋冭妭涓10鐒跺悗鍒嗗埆鍔2ml鐨勮仛鍚堟隘鍖栭摑鍜岃仛涓欑儻閰拌兒锛堣仛鍚堟隘鍖栭摑璐ㄩ噺鍒嗘暟涓10%锛岃仛涓欑儻閰拌兒璐ㄩ噺鍒嗘暟涓0.2%锛夌劧鍚庡嚌绲闈欐㈡矇娣銆
2锛屽彲浠ュ湪閾佺⒊鍙嶅簲涓锛堥搧纰虫洕姘斿弽搴斿姞H2o2锛岋級鐪婥OD鍘婚櫎鐜囥備絾鎴戜滑涓鑸涓嶅缓璁杩欑嶏紝鐪熸i」鐩涓奾2o2鍔犲埌閾佺⒊鍥哄畾搴婇噷锛岄搧纰冲斾細鍙椾笉浜嗙殑锛屾垜浠鏈夐亣鍒拌繃瀹㈡埛涔嬪墠鏄鐢ㄨ繖绉嶆柟寮忔$毊鐨勩
澶氬仛灏忚瘯锛屾敼鍙樺彲鏀瑰彉鐨勫弬鏁帮紝鎵嶈兘鐨勫嚭浣犵殑杩欐炬按鐨勨滃弬鏁扳濄
『伍』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因为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垃圾分类可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具体作用如下:
1、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减轻土地的严重侵蚀,还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一个喝完的因拉罐,大家可以利用它制作笔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2、减少污染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3、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5)潍坊污水固废处理是做什么扩展阅读:
垃圾分类的原则
1、捆绑服务,注重绩效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
2、因地制宜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3、减排补贴 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