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种用的培养基为什么不是选择培养基
接种用的培养基应该先满足微生物生存的基本需要,所以是基础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在牛肉浸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胨、氯化钠、磷酸盐,调节 pH7.2~7.6,经灭菌处理后,即为基础液体培养基;如再加入0.3%~0.5%的琼脂,则为基础半固体培养基;加入1%~2%的琼脂,则为基础固体培养基。它是配制特殊培养基的基础,也可作为一般培养基使用。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蛋白胨水等。
B. 污水处理与培养基
污水处理厂进行的实验项目,可以把污水分离进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培养基,这个要不断努力的,最后生产的东西都要认证的。
C. 如何按需选择培养基及其接种方法
选择培养基没有一定的标准,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建立某种细胞株所用的培养基应该是培养这种细胞首选的培养基。可以查阅参
考文献,或在购买细胞株时咨询。
(2)其它实验室惯用的培养基不妨一试,许多培养基可以适合多种细胞。
(3)根据细胞株的特点、实验的需要来选择培养基。如小鼠细胞株多选RPMI1640 。
(4)用多种培养基培养目的细胞,观察其生长状态,可以用生长曲线、集落形成率等指标判断,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培养基,这是最客观的方法,但比较繁琐。
细菌的接种方法有很多种,如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螺旋接种法等,其方法和应用各有不同,
划线法:此法主要用于菌种分纯,获得单菌落
由接种环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缺点:不能用于菌落计数。
涂布法:此法主要用于菌落总数计数
先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菌液接种在已凝固的琼脂平板上。再用无菌L型玻璃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将涂抹好的平板平放于桌上20~30min,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然后将平板倒转,保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
优点: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缺点:接种前需梯度稀释,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倾倒法:此法主要用于菌落总数的计数
吸取1ml菌液加入平板中,倒入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细菌培养基,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冷疑后倒置,适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
优点:可以计数,较方便。
缺点:接种前需梯度稀释,不能观察菌落特征,不适用于严格好氧菌和热敏感菌。
斜面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动力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移种的菌落。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划线。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菌液比浊实验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螺旋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菌落总数计数
Spiral plater 可以在无任何全部或中间稀释的情况下快速细菌接种。对数减少的样品容量以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形式被自动分注在旋转式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上每一点的容量可以被知晓和校准。菌液的浓度可以通过培养皿上一定区域的菌落数量除以同区域样品分注量来计算。
优点:螺旋接种法菌液无需稀释(其他接种方法均需经过梯度稀释才能计菌落数),自动化接种,效率高,可节省3/4的耗材和时间
缺点:产品成本高,适用于样品量比较大的实验
D. 微生物常用基本培养基有哪些
按照微生物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
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1)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2)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
(3)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按照微生物的种类分类:
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
(1)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2)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
(3)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
(4)常用的霉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葡萄糖比较昂贵)琼脂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等。
按照微生物培养基用途分类:
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制成的培养基。用于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某些微生物。
(3)选择性培养基。是在普通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E. 微生物实验怎么配培养基的成分啊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目的
1.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
1.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
2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3.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5步骤
5.1培养基的制备
5.1.1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5.1.5过滤分装
先将过滤装置安装好(图3-1)。如果是液体培养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层滤纸,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则需在漏斗中放多层纱布,或两层纱布夹一层薄薄的脱脂棉趁热进行过滤。过滤后立即进行分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 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5.1.6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5.1.7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图3-2),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5.1.8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5.2.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图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
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
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
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5.2.2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5.2.2.1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5.2.2.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5.2.2.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6结果
6.1记录各种不同物品所用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温度、压力等)。
6.2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F.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什么培养基
(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和有机物.(2)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3)接种后的培养皿要放在保持恒定温度(如25℃)的培养箱中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这是因为这样适合菌类生长.故答案为:(1)有机物(2)高温(3)恒定
G.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什么培养基
细菌一般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LB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5g/L
蛋白胨 10g/L
氯化钠 5g/L
pH7.0-7.2
LB培养基:
酵母粉 5g/L
蛋白胨 10g/L
氯化钠 10g/L
pH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