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污水站低负荷污泥分解产生什么

污水站低负荷污泥分解产生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7 21:32:15

❶ 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污泥可能会出现哪几种异常现象各有什么症状

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90% 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液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 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下降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降低负荷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 提高MLSS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 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COD测定受Cl¯影响 排除干扰

❷ 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膨胀成因及其控制方法

1)、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上浮污泥随处理水流失,不仅增加了出水的悬浮物固体量,使出水水质严重恶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MVSS)。

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a)、进水水质有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PH值的被动,当PH值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脱絮;

c)、碱度的偏高,由于进水碱性而调PH值,虽具中和碱性物质,但也产生了盐,盐溶液浓度增大形成渗透压发生突变,就会使其细胞脱水而死或胀破而亡而工程经验当活性污泥反应池内碱度超过通常数倍时,多时情况下就会发生污泥上浮;

d)、温度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幅度。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超过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残废而上浮;

e)、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浓度骤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酚、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过高等;

f)、Do(溶解氧)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块,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但天气论),象雾花片似风飘满池面,随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常有小气泡;

g)、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总氮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厌氧,NO3-就会还原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1而上浮;

h)、池底积泥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腐化产生CH4,H2S后上浮;

i)、由于废水运行工况的水温和污泥负荷不能衡定,水质微生物菌种营养源缺铁,会引起菌种兑变成微丝菌,一般称丝状菌繁生而引起活性污泥上浮。


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具有管理方便,流程简单,处理水质良好及工艺稳定可靠等优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所采用。但是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类似,也同样存在一直困扰人们的最大难题---污泥膨胀现象

❸ 污水处理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污泥解体有什么指示菌种吗

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有关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是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或转化的过程。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增殖。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污泥丝状菌膨胀可根据丝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和基质种类要求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类类型:

(1)低基质浓度型;

(2)低溶解氧浓度型;

(3)营养缺乏型;

(4)高硫化物型;

(5)pH不平衡型。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

(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

(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污泥膨胀相关理论:

(1)A/V假说:当混合液中基质收到限制或控制时,由于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获取基质的能力要强于菌胶团,因而菌胶团受到抑制,丝状菌大量繁殖;

(2)动力选择性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具有不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和饱和常数,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的竞争情况;

(3)饥饿假说: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菌胶团细菌,第二类是具有高基质亲和力但生长缓慢的耐饥饿丝状菌,第三类是对溶解氧有高亲和力、对饥饿高度敏感的快速生长丝状菌;

(4)存储选择理论:在底物风度的状态下,非丝状菌具有贮存底物的能力,而被贮存物质在底物匮乏时能够被代谢产生能量或合成蛋白质。但是一些丝状菌也具有底物贮存能力,底物贮存能力不能完全用来解释污泥膨胀机理;

(5)氮氧化氮假说:CASEY提出低负荷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膨胀假说,如果缺氧区的反硝化不充分,导致好氧区存在亚硝酸氮,那中间产物NO、N2O就会抑制菌胶团的好氧细胞色素,进而抑制其好氧情况下的基质利用,相反一些丝状菌只能将硝酸氮还原为亚硝酸氮,因此不会在反硝化条件下胞内积累NO和N2O,丝状菌就不会在好氧段被抑制,因而更具竞争优势。亚硝酸与SVI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粒径分布较广,且以球菌为主,膨胀污泥的粒径大都在10μm以内,污泥较为细碎。


影响污泥膨胀的因子:

1、温度

低温有利于丝状菌生长,Daigger等人发现10℃容易导致丝状菌性污泥膨胀,而污水温度提高到22℃则不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2、pH 值

活性污泥微生物适宜pH范围为6.5~8.5,pH小于6时,菌胶团活性减弱,生长受到抑制,但丝状菌能大量繁殖,取代菌胶团成为优势种群,污泥的沉降性能明显变差并发生污泥膨胀。pH值低于4.5时,真菌完全占优势。

3、DO

低DO是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若DO成为限制因子,菌胶团生长受抑制,而丝状菌因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更易获得溶解氧进行生长繁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低Ks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下,具有比菌胶团高的比生长速率,这可以解释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和营养物质限制引起的污泥膨胀现象。只要溶解氧成为限制,任何负荷下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水处理中DO控制在2左右,太高太低都容易引起污泥膨胀。

4、F/M

低负荷情况下,由于丝状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低Ks,其对碳源有较强的亲和力,优先利用碳源,造成竞争优势。低F/M经常出现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大回流比的氧化沟(如卡鲁萨尔氧化沟)、沿程分散进水曝气池中;低负荷容易引发丝状菌污泥膨胀,高负荷容易引发污泥粘性膨胀。负荷分布不均,好氧区一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易造成丝状菌大量增殖。

Li等人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污泥负荷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M<0.2kg/kg.d时,容易引发污泥膨胀;Pan和Su等人将污水通过好氧选择器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将F/M调整到0.4kg/kgd,有效的控制了污泥膨胀;而Laitinen和Luonis等人则是利用缺氧选择器,加强反硝化除磷作用,有效解决了污泥膨胀。

高有机负荷下,反应器内底物充裕,在这种情况中菌胶团比丝状菌具有更强的吸附与存贮营养物质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高浓度的底物迅速增殖,具有较高的比生长速率,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但是如果DO浓度不够,在0.5mg/L以下,菌胶团在低溶氧的条件下增殖受到抑制,而丝状菌由于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即使在低溶氧的条件下也能获得氧,其增殖速率明显高于菌胶团,发生高负荷低DO下的污泥膨胀;低负荷下由于长时间缺少足够的营养物质,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丝状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菌丝会从菌胶团中伸展出来以增加其摄取营养的表面积。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条件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尤其是关于有机负荷与污泥膨胀关系的说法也比较混乱。高低有机负荷都可能引起污泥膨胀,Ford和Eckenfeilder等人发现高低负荷下都可能发生污泥膨胀,Palm等人认为根据负荷不同,在任何DO浓度条件下都可能发生膨胀,Chudoba等人认为即使对于推流式曝气池,虽然沿吃长方向存在着高的浓度梯度,但在高负荷下也会发生污泥膨胀。

5、N、P营养物质

通常认为污水中BOD5:N:P=100:5:1为微生物的适宜比例。N、P含量不均衡的废水,会引发丝状菌与非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有研究发现在缺N的情况下,由于丝状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低Ks,其对N、P等营养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优先利用营养物质,造成竞争优势;非丝状菌污泥膨胀:BOD5/N为100:3时,菌胶团未能有充分的N完成代谢,于是把有机物以高亲水性的多糖胞外聚合物(EPS)的形式贮存在胞外。因此要降低进水C/N比。

6、微量元素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会助长丝状菌的过量生长,这可用痕量金属缺乏症理论分析。由于丝状菌具有比菌胶团更大的比表面积,其在痕量金属含量不足时比后者具有更大的对痕量金属的吸附能力,从而抑制了菌胶团的生长。

7、有毒物质

当有毒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厂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要出现中毒现象,Novak在对非丝状菌膨胀的研究中发现,菌胶团吸收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后,粘性物质分泌减少,生理活动出现异常,可能引起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解决办法:

1、应急措施:

(1)增加絮凝剂,如投加硅藻土、粘土、厌氧污泥、金属盐类、混凝剂,如投加铁盐(氯化亚铁5~50mg/L)、铝盐(矾土10~100mg/L)。

(2)采用消毒氧化剂,如采用回流污泥加氯措施,投加量一般为2~10kgCl2/1000kg干污泥,既可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也可对二级处理出水消毒,同时使控制污泥膨胀所需要的加氯量最少。铜离子浓度在0.75mg/L时或食盐浓度为4g/L时对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效果良好。但是此法治标不治本。

2、改变工艺

(1)设置选择器,选择器是曝气池之前或前段设定的高有机负荷区(接触区),为菌胶团细菌提供高浓度的可吸收的溶解底物,以提高其摄取和贮存能力,使其在与丝状菌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2)此外改变反应器形式,如将完全混合曝气池改为推流式曝气池,连续进水改为间歇进水。丝状菌几乎都不能在完全无分子氧的环境中吸收底物,这使得通过脱氮和除磷过程而利用底物的功能菌迅速增殖,所以A/O和A/A/O系统能有效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在A2/O工艺中,厌氧、缺氧区不利于丝状菌增殖,如果在好氧段能旁流一部分进水提供碳源,则丝状菌在整个系统中都处于不利状况。

(3)工艺运行调控:由于污水腐化产生的膨胀,可以对消化污水预曝气,沉淀池中污泥应及时刮除;N、P缺乏的污水,可及时投加尿素、铵盐、化肥或与生活污水混合,使BOD5:N:P=100:5:1左右;缺氮时可从污泥消化池往曝气池投加高含氮污泥上清液;低溶解氧可以增加供氧,采用表面转刷曝气的氧化沟,欲提高DO,可通过提高出水堰的高度,以提高转刷的吃水深度的方法,强化转刷的曝气能力;低负荷导致的污泥膨胀,可以适当提高F/M;高负荷污泥膨胀,可射流曝气剪切丝状菌,射流高的传质效率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增加水力剪切力:通过曝气时产生的强水力剪切作用使蓬松污泥自聚、密实,同时使絮团表面不稳定的丝状菌脱落。

(4)在完全混合曝气池中负荷0.1~0.5kgBOD5/(kgMLSSd)都发生膨胀,而推流式中污泥负荷大于0.5kgBOD5/(kgMLSSd)才发生膨胀,而间歇式反应器内没有发现膨胀现象;变化的水力负荷造成SVI上升,具体分析为高负荷、低溶解氧刺激了丝状菌的生长,且丝状菌生长的不可逆性,造成污泥膨胀,特别是当有机物浓度剧增时极易引起污泥膨胀;污泥有机负荷为0.5kg/kgd,并且DO在2mg/L时,可以有效的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5)低负荷引起污泥膨胀的恢复:加大污泥负荷,利用在高底物浓度的环境条件下,菌胶团的贮存能力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均比丝状菌的高这一特点,在反应器中创造出有利于菌胶团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使其取代丝状菌逐渐成为污泥中的优势菌种,从而使发生膨胀的污泥逐渐恢复正常。

(6)增大污泥回流量有利于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并且增大与丝状菌的竞争力度,抑制丝状菌的膨胀。丝状菌的生长速率小于非丝状菌,长SRT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因而增加排泥量,可以有效排除池内过多丝状菌。并且长泥龄情况下,发生污泥老化,老化的污泥活性不够,竞争不过丝状菌,会使丝状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污泥膨胀自然消除的原因:污泥膨胀导致污泥的大量流失,使MLSS浓度降低,其结果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有机负荷提高,DO上升,OUR减小,这都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的增殖。


其他污泥膨胀原因

1、一般认为悬浮固体少而溶解性和易降解的有机物较多,特别是含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等容易发生丝状菌膨胀,例如啤酒、食品、乳品、造纸废水;丝状菌对高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弱,较难吸收不溶性物质,对低分子有机物可直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最有代表性的丝状菌是球衣菌属,它能将葡萄糖、蔗糖、乳糖等糖类物质直接利用,当废水中含有可溶性有机物多时,易诱发丝状菌膨胀,而不溶性有机物作为去除对象的废水则不易产生污泥膨胀。Van等发现葡萄糖、乙酸盐这些低分子可溶性有机物容易引起污泥膨胀,而大分子淀粉不易引起污泥膨胀;

2、腐化的污水,还有大量硫化氢的污水,污水在下水管和初沉池等贮存设施中,停留时间过长,发生早起消化,使pH下降,产生利于丝状菌摄取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和硫化氢,引起硫代谢丝状菌。但是硫化氢大部分是厌氧发酵中的副产物,而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小分子有机酸,这些是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3、一些厌氧装置虽然出水含有大量硫化氢,但是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很低时也不会发生污泥膨胀,当挥发性有机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其中主要的低分子有机酸(乙酸、丙酸)易于降解,因此造成耗氧速率的增加,引起DO限制膨胀。

详情请参考:《污泥膨胀原因和解决办法》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45173347324/

❹ 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有什么影响

当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在高BOD5污泥负荷条件下运行时,活性污泥的污泥泥龄较短,每降解单位质量BOD5的需氧量就较低。这是因为在高负荷条件下,一部分被吸附而未被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随剩余污泥排出。同时,在高负荷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内源代谢作用弱,因此需氧量较低。与之相反,当BOD5污泥负荷较低,污泥泥龄较长,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分解代谢程度较深,微生物的内源代谢时间长,这样降解单位质量BOD5需氧量就较高。
活性污泥要保持正常状态,BOD5污泥负荷在0.2~0.3Kg/(KgMLSS.d)为宜。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时容易发生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控制污泥负荷,有助于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❺ 为什么污泥负荷低会造成ph值下降

污泥负荷降低,意味着进水量减少或者污泥浓度提高。若是进水量减少,PH影响应该不大;污泥浓度提高后,微生物总数会增加,可能会导致PH下降。

❻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如何产生的

初沉污泥(来自初沉池)主要是泥沙等无机物
剩余污泥(来自生化池)主要是污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后的残留物及生物残渣残体

❼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什么用途

1现有污泥处理技术
自从1906年第一座双层沉淀池诞生以来,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已有历史,污泥处理和处置是以“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减量化”为目的的。一般常见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包括有水体消纳、卫生填埋、污泥的热处理、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环境保护利用等。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水体消纳目前已基本废止。
1.1卫生填埋
污泥的卫生填埋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沿用了约40a,是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经过科学选址和必要的场地防护处理,具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科学的工程操作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其优点是投资较少、容量大、见效快[3]。但是由于污泥填埋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以剪切强度表示)要求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大量的运输费用,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等,近年来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随着污泥量的增加,大面积选址更加困难,特别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且填埋最终并未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这决定了土地填埋从多方面来看都不是处置污泥的长久之计,不会成为将来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
1.2污泥的热处理
污泥的热处理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达到减量化。污泥焚烧是比较彻底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脱水污泥直接送焚烧炉焚烧,另一类是将脱水污泥先干化再焚烧。与其他的污泥处理方法相比较,焚烧的优点在于其产物为无菌、无臭的无机残渣,迅速地实行了无菌化和减量化(减少60%)的目的。但是由于所需设备、能源及操作费用高昂,目前推广在经济上还有困难;而且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形成的重金属的烟雾和污泥烧烬的污泥灰也有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灰烬也没有好的方法进行利用;另外,焚烧浪费了污泥中大量营养物质。这些不利之处都限制了该法的广泛应用。一般只有在其他方法由于环境或土地受到限制时才会采用。
1.3土地利用
目前生活污泥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且广,如农林耕地、牧业草地、园林绿地等。其污泥中N、P、K等元素含量高于农家肥,是肥田、改良土壤、园林绿化的好材料。污泥与饼肥比较如表1所示[4]。污泥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所以污泥的土地利用是一种积极的污泥处置方式。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有能耗低、可回收利用养分等优点,但影响污泥农用推广的主要因素是可能引起重金属污染、难降解有机物污染以及N、P的流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目前对重金属污染研究较多,研究内容包括施用污泥废料后土壤耕作层重金属的变化,施用田农作物各部位富集量、存在形态及影响因素等。众多研究表明近10余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合理施用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5]。

❽ 污泥负荷越低,污水处理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污泥负荷大小实质就是供给单位质量活性污泥营养的多少。污泥负荷大,活性污泥增长速率,有机物去除速率和氧的利用速率均高,但污泥负荷大,处理系统出水不易合格,同时由于微生物活力强,污泥不易凝聚沉降,与水分离不好。污泥负荷小,则反之。因此,欲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就应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控制适宣的污泥负荷。

(8)污水站低负荷污泥分解产生什么扩展阅读:

污泥处理技术:

1、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

3、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❾ 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污泥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污泥的来源和污泥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污泥:

1、初次沉淀污泥专: 来自初次沉淀池,其性质随属废水的成分而异.

2、剩余活性污泥与腐殖污泥: 来自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前者称为剩余活性污泥,后者称为腐殖污泥.

3、消化污泥: 初次沉淀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和腐殖污泥等经过消化稳定处理后的污泥称为消化污泥.

4、化学污泥: 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法处理废水,所产生的污泥称为化学污泥.

5、有机污泥; 有机污泥主要含有有机物,典型的有机污泥是剩余生物污泥,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消化污泥等,此外还有抽泥及废水固相有机污染物沉淀后形成的污泥.

6、无机污泥: 无机污泥主要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亦称泥渣,如废水利用石灰中和沉淀、混凝沉淀和化学沉淀的沉淀物.

阅读全文

与污水站低负荷污泥分解产生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池废油怎么处理 浏览:335
污水处理喂鱼测达标 浏览:745
污水厂进水浓度低6 浏览:899
淀粉厂污水处理费多少钱 浏览:189
上海拜耳的环保废水处理 浏览:970
新疆2018年有哪些污水处理项目 浏览:685
污水企业口号 浏览:669
水槽净水开口小了怎么办 浏览:540
低碳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浏览:424
过滤器图片加水印 浏览:901
核废水精灵怎么打 浏览:577
过滤黄泥沙用什么滤芯 浏览:939
唐山污水处理厂搬迁后建什么 浏览:562
怎么去除牙上的树脂 浏览:330
电子固封环氧树脂生产商 浏览:963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理条例 浏览:260
纯净水桶上的标签怎么去除 浏览:837
树脂最近价格行情 浏览:202
增加污水量水力计算依据 浏览:603
天山牌净水器怎么样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