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仪器的校准(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方法
容量器皿的校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 练习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校准方法,并了解容量瓶器皿校准的意义二、 实验原理 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容量器皿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相符合。因此,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须对容量器皿进行校准。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的温度下容量器皿的体积也有所不同。因此,校准玻璃容量器皿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国际上规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标准温度为20℃。既在校准时都将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积校准到20℃时的实际容积。容量器皿常采用两种校准方法。 1、 相对校准要求两种容器体积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时,常采用相对校准的方法。例如,25mL移液管量取液体的体积应等于250mL容量瓶量取体积的10%。 2、 绝对校准绝对校准是测定容量器皿的实际容积。常用的校准方法为衡量法,又叫称量法。即用天平称得容量器皿容纳或放出纯水的质量,然后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该容量器皿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体积。由质量换算成容积时,需考虑三方面的影响:(1)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2) 温度对玻璃器皿容积胀缩的影响(3) 在空气中称量时空气浮力的影响 为了方便计算,将上述三种因素综合考虑,得到一个总校准值。经总校准后的纯水密度列于表2-1.表2—1 不同温度下纯水的密度值 (空气密度为0.0012g·cm-3,钙钠玻璃体膨胀系数为2.6×10-5℃-1) 温度/℃ 密度/(g·mL-1) 温度/℃ 密度/(g·mL-1)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984 0.9983 0.9982 0.9981 0.9980 0.9979 0.9978 0.9976 0.9975 0.9973 0.9972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0.9970 0.9968 0.9966 0.9964 0.9961 0.9959 0.9956 0.9954 0.9951 0.9948 实际应用时,只要称出被校准的容量器皿容纳和放出纯水的质量,再除以该温度时纯水的密度值,便是该容量器皿在20℃时的实际容积。【例1】 在18℃,某一50mL容量瓶容纳纯水质量为49.87g,计算出该容量瓶在20℃时的实际容积。解:查表得18℃时水的密度为0.9975 g·mL ,所以在20℃时容量瓶的实际容积V20为: 3.溶液体积对温度的校正 容量器皿是以20℃为标准来校准的,使用时则不一定在20℃,因此,容量器皿的容积以及溶液的体积都会发生改变。由于玻璃的膨胀系数很小,在温度相差不太大时,容量器皿的容积改变可以忽略。稀溶液的密度一般可用相应水的密度来代替。【例二】在10℃时滴定用去25.00mL0.1mol·L 标准溶液,问20℃时其体积应为多少? 解:0.1 mol·L 稀溶液的密度可以用纯水密度代替,例如:25℃时由滴定管放出10.10mL水,其质量为10.80g,算出这一段滴定管的实际体积为: 故滴定管这段容积的校准值为10.12-10.10=+0.02mL。 2.移液管的校准 将25mL移液管洗净,吸取去离子水调节至刻度,放入已称量的容量瓶中,再称量,根据水的质量计算在此温度时的实际容积。两支移液管各校准2次,对同一支移 液管两次称量差,不得超过20mg,否则重做校准。测量数据按表2-3记录和计算。 表2-3 移液管校准表 (水的温度= ℃, 密度= g·mL-1)移液管编号 移液管容积/g 容量瓶质量/g 瓶与水的质量/g 水质量/g 实际容积/mL 校准值/mLⅠ II 3.容量瓶与移液管的相对校准 用25mL移液管吸取去离子水注入洁净并干燥的250mL容量瓶中(操作时切勿让水碰到容量瓶的磨口)。重复10次,然后观察溶液弯月面下缘是否与刻度线相切, 若不相切,另做新标记,经相互校准后的容量瓶与移液管均做上相同记号,可配套使用。 容量仪器的校准 目的:1.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移液管、吸量管、滴定管、容量瓶等,是分析化学实验中常用量器,它的准确度是分析化学实验测定结果准确程度的前提,国家对这些量器作了A、B级标准规定(参见表1.2.3.)。表1. 常用移液管的规格 标称容量(ml)251020 2550100容量允差A±0.010±0.015±0.020±0.030±0.05±0.08(ml)B±0.020±0.030±0.040±0.060±0.10±0.16水的流出A7 – 1215 – 2520 – 3025 – 3530 – 4035 – 40时间(s)B5 – 1210 – 2515 – 3020 – 3525 – 4030 – 40 〔此帖子已被 大将军王 在 2008-4-30 19:53:03 编辑过〕
表2. 常用容量瓶的规格 标称容量(ml)1025501002002505001000容量允差A±0.020±0.03±0.05±0.10±0.15±0.15±0.25±0.40(ml)B±0.040±0.06±0.20±0.20±0.30±0.30±0.50±0.80表3. 常用滴定管的规格 标称容量(ml)5102550100分度值(ml)0.020.050.10.10.2容量允差A±0.010±0.025±0.04±0.05±0.10(ml)B±0.020±0.050±0.08±0.10±0.20水流出时间A30 – 45 45 – 7060 – 9070 – 100(秒)B20 – 45 35 – 7050 – 9060 – 100读整前等待时间 30秒
由于不同级别的允差不同,更何况还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都可能给实验结果引入误差。因此,在进行分析化学实验前,应该对所用的容量器具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其精度达到实验结果准确的要求。尤其是进行高精度要求的实验,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由此可见,容量器具的校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校准的方法:称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纯水质量,再根据不同温度下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计算出量具的实际体积。校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操作要正确,故对实验室有下列要求: 1. 天平的称量误差应小于量器允差的1/10。 2. 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3. 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1,室温最好控制在20±5℃。若对校准的精确度很高,可引用ISO4787–1984《实验室玻璃仪器 — 玻璃量器容量的校准和使用方法》中公式: V20 = (IL – IE) ( ) ( ) [1– γ (t – 20)] 式中 I L 为盛水容器的天平读数,g 。 I E 为空容量器的天平读数,g 。 ΡW 为温度t时纯水的密度,g · ml–1。 ΡA 为空气密度,g · ml–1。 ΡB 为砝码密度,g · ml–1。 γ 为量器材料的体膨胀系数,℃–1。 t 为校准时所用纯水的温度。试剂及仪器:乙醇(95%):供干燥仪器用具塞锥形瓶(50ml):洗净晾干温度计:最小分度值0.1℃ 分析天平:200g或100g / 0.001g 电子天平:200g / 0.001g 实验步骤: 1. 移液管(单标线吸量管)的校准取一个50ml洗净晾干的具塞锥形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至mg位。用铬酸洗液洗净20ml移液管,吸取纯水(盛在烧杯中)至标线以上几mm,用滤纸片擦干管下端的外壁,将流液口接触烧杯壁,移液管垂直、烧杯倾斜约30�0�8 。调节液面使其最低点与标线上边缘相切,然后将移液管移至锥形瓶内,使流液口接触磨口以下的内壁(勿接触磨口!),使水沿壁流下,待液面静止后,再等15s。在放水及等待过程中,移液管要始终保持垂直,流液口一直接触瓶壁,但不可接触瓶内的水,锥形瓶保持倾斜。放完水随即盖上瓶塞,称量至mg位。两次称得质量之差即为释出纯水的质量mW。重复操作一次,两次释出纯水的质量之差,应小于0.01g。将温度计插入5~10min,测量水温,读数时不可将温度计下端提出水面(为什么?)由附录中查出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ΡW,并利用下式计算移液管的实际容量: V = mW / ΡW 2. 移液管与容量瓶的相对校准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利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并用移液管取出其中一部分进行测定,此时重要的不是知道容量瓶与移液管的准确容量,而是二者的容量是否为准确的整数倍关系。例如用25ml移液管从100ml容量瓶中取出一份溶液是否确为1/4,这就需要进行这两件量器的相对校准。此法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但必须在这两件仪器配套使用时才有意义。将100ml容量瓶洗净、晾干(可用几毫升乙醇润洗内壁后倒挂在漏斗板上),用25ml移液管准确吸取纯水4次至容量瓶中(移液管的操作与上述校准时相同),若液面最低点不与标线上边缘相切,其间距超过1mm,应重新做一标记。 3.容量瓶的校准用铬酸洗液洗净一个100ml容量瓶,晾干,在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1g。取下容量瓶注水至标线以上几毫米,等待2min。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使液面最低点与标线上边缘相切(此时调定液面的作法与使用时有所不同),再放到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1g。然后插入温度计测量水温。两次所称得质量之差即为该瓶所容纳纯水的质量,最后计算该瓶的实际容量。 4. 滴定管的校准用铬酸洗液洗净1支50ml具塞滴定管,用洁布擦干外壁,倒挂于滴定台上5min以上,打开旋塞,用洗耳球使水从管尖(即流液口)充入。仔细观察液面上升过程中是否变形(即弯液面边缘是否起皱),如变形,应重新洗涤。洗净的滴定管注入纯水至液面距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垂直挂在滴定台上,等待30s后调节液面至0.01ml。取一个洗净晾干的50ml具塞锥形瓶,在电子天平上称准至0.001g。打开滴定管旋塞向锥形瓶中放水,当液面降至被校分度线以上约0.5ml时,等待15s。然后在10s内将液面调节至被校分度线,随即使锥形瓶内壁接触管尖,以除去挂在管尖下的液滴,立即盖上瓶塞进行称量。测量水温后即可计算被校分度线的实际容量,并求出校正值。按表1.所列容量间隔进行分段校准,每次都从滴定管0.00ml标线开始,每支滴定管重复校准一次。
表1. 滴定管校准记录格式 校准分段(ml)称量记录/g水的质量实际体积/ml校正值(ml)瓶+水瓶瓶+水瓶12平均 ΔV = V – V200 – 10.00 0 – 15.00 0 – 20.00 0 – 25.00 0 – 30.00 0 – 35.00 0 – 40.00 0 – 45.00 以滴定管被校分度线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校正值为纵坐标,绘出校准曲线。思考题: 1. 容量仪器为什么要校准? 2. 称量纯水所用的具塞锥形瓶,为什么要避免将磨口部分和瓶塞沾湿? 3. 本实验称量时,为何只要求称准到mg位? 4. 分段校准滴定管时,为何每次都要从0.00ml开始?附录 不同温度下的纯水密度(ρw) 温度t ℃ρw温度t ℃ρw温度t ℃ρw80.9886150.9979220.996890.9985160.9978230.9966100.9984170.9976240.9963110.9983180.9975250.9961120.9982190.9973260.9959130.9981200.9972270.9956140.9980210.9970280.9954
滴定管不属于国家强检器具,可以自校。 玻璃量器的检定有专门的检定规程,检定周期是三年
对于滴定管来说,酸式滴定管三年,碱式的一般好像是1年。
『贰』 区分盐水和纯净水的5种方法
[区别清水和盐水]
实验一
【器材】 浓盐水、清水、量筒(杯)、托盘天平、烧杯等。
【步骤】 将两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最好用250毫升的)放在天平两边,调节天平到平衡。
用量筒(杯)各盛200毫升的清水与浓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里。会看到天平失去平衡,盛清水的一边翘起来。这说明:盐水比清水重。
【注意】 盐水要浓,与清水的密度差别大才明显。
选用的烧杯最好一样重。
用量筒(杯)盛量200毫升盐水与清水时,要尽量准确,不要误差太大。
实验二
【器材】 浓盐水、清水、生鸡蛋、土豆、烧杯等。
【步骤】 在两只同样大小的烧杯里分别盛大半杯浓盐水和清水。
取一只生鸡蛋先放入清水杯中,可以看到蛋是沉在水底。取出蛋放入浓盐水杯中,可以看到蛋浮于水面。
取一只土豆切成火柴盒大小。将它先放入清水杯中,可以看到土豆块是沉在水底的。再取出土豆块放入浓盐水杯中,可以看到土豆块浮于水面。
这说明: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
【注意】 盐水的浓度要大,与清水的浮力才能相差明显。蛋要选新鲜的,坏的蛋会浮于水面,不能用。土豆如果比较小,可不必切块。
实验三
【器材】 浓盐水、清水、烧杯、2.2V小电珠、1号电池、导线等。
【步骤】 将3节1号电池,1只2.2V小电珠按图10-9连接起来。
将两根导线插入清水中,可以看到小电珠不亮。
将两根导线插入浓盐水中,可以看到小电珠亮了。
这说明:清水不导电,盐水能导电。
【注意】 盐水的浓度要大,导电能力才强。
电池串联是为了增大电压,使小电珠发亮。如果3节电池还不能使小电珠有足够亮度,可以增加到4节电池串联起来。也可以换用低于2.2V的小电珠,同样能达到目的。
『叁』 同一物体在海拔高度相同的两个地点重量不同吗
我引用一篇文章,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质疑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论述
---江上夫
物理学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们,重量是指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
多少。由定义可知,同一个物体有重量和质量两个不同的槪念,由于重量和质量的计量单位
一样,我们可否会因此而混淆两个槪念?比如你赶集时买了一斤豆腐,那么它是重量一斤的豆腐还是质量一斤的豆腐?由于定义不同,槪念有别,显然正确的回荅只能是二者居一,不可能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关于 “豆腐问题” 暂且搁一边,先说说物体的相对重量和绝对质量。
由定义可知,重量是与物体靣对重力场的大小成正比,而与重力场的距离成反比。比如同一物体靣对地球重力场的重量是10千克时,则靣对木星重力场的重量是3000千克,而靣对月球重力场时的重量就只有1.6千克了; 又比如,同一物体所处的海拔越高其重量越小,反之越重。因此说,重量是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相对重量,是可以随地称量的,这就意味着一个物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重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这就决定了质量是不随物体位置(和形状) 的改变而改变,因而是绝对质量,这就意味着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不能和重量那样随地称量的,否则一个物体同样会有很多不同的 “质量”。
“质量”一词有两层含义,”质” 是指物质的属性; “量” 是指物质的多少。物理学所说的质量不变并非指物质的属性不变(银蛋不会变金蛋是小学生也理解的道理)而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量) 不变。物理质量和商品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槪念。
“质量不能称量!” .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这是鄙人提出的两个也许会令物理界吃惊的新观点。兹分别详论于下。
槪要地说,当你去称量一个物体的 “质量” 时,实际称量的是这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义,你称量的其实是该物体的重量并非质量。详尽地说,什么叫物体?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只要在重力场的有效范囲内,任何物体和它所含的物质都时刻受着重力的作用。物质是由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组合的,在重力作用下,不同的物质会呈现出不同的原子量和分子量,这就是说,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定义) 实际就是其原子量或分子量的总和,当你去称量一个物体的所谓质量时,准确地说,就是称量它所有原子结构或所有分子结构所受重力大小的总和,而 “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 ,就是说,它所有原子结构或所有分子结构的集合体就是该物体,换言之,它所有原子量总和或分子量总和(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定义),因此你认为是称物体的 “质量” 而实际称量的却是该物体的重量!这就意味着 “质量不能(无法) 称量” ,因为“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质量之所以不能称量,其道理就在于此。
由于物体所含物质之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也受着重力作用而呈现原子量和分子量,那么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就与重力场的远近(即海拔高度) 成反比,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不同的海拔位置上称同一物体的 “质量” 时,就会称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原子量或分子量,它们的总和就是该物体的质量,那么同一物体在所有不同的海拔位置上就会称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质量,这样一来还有什么绝对质量可言?还有什么 “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可言?岂不跟相对重量一样而成了相对质量了么?以上这些就是为什么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的道理。
鄙人正是根据以上“质量不能称量” 和 “质量更不能随地称量” 的两个新观点,对物理教科书关于质量的论述提出如下质疑。
物理教科书认为,质量是可以称量。比如初中物理课本说,“测量(称量) 质量的工具有天平. 杆秤. 托盘秤. 磅秤等。”而且还有案秤. 台秤的图样,说它们是 “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噐具”。 下靣我们就按物理教科书认为 “质量可以称量” 的说教做一个实验一,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笑话。
实验一:用杆秤称同一物体(注意,同一物体最能说明问题)的重量和质量。
本实验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当我们用杆秤称得铁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话,再用杆秤称得铁蛋的 “质量”显然也是100克。这就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总是相等,于是便有了 “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的笑话。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两次称量实际都是铁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故实验一说明:“质量不能称量”,因为“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鉴于重量和质量定义不同,槪念有别,那么两者之 “量” 也就应该有所差异,事实的确是这样。由于叙序的关系,这里且先一步指出:只有在特殊海拔位置时,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才会相等,而在其他海拔位置时则同一物体的重量和质量不相等。
物理教科书还认为,质量可以随地称量。比如初中物理课本说,“你到商店去买粮. 买菜. 买水果,售货员都要称货物的质量”;又说,“在工厂. 农村. 商店. 药房,人们在经常测量物体的质量”; 还有一个小节的标题是“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下靣我们又按物理教科书认为“质量可以随地称量” 的说教再做一个实验二,看看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笑话。
实验二:用(精确的)弹簧秤称同一物体在不同海拔位置的质量。
本实验为什么要改用弹簧秤呢?因为杆秤和天平的秤砣和法码也是物体,它们和被称的物体一样都受着重力的作用,因而会出现因重力平衡而掩盖质量不变的假像。弹力是不受重力影响的,所以改用弹簧秤就可以克服重力平衡造成质量不变的弊端。
本实验仍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当我们在山脚用弹簧秤称得鉄蛋的 “质量”是100克的话,那么在山腰和山顶称得铁蛋的 “质量”分别为99.8克和99.6克(估约)。于是便有了 “质量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笑话;便有了 “一个物体不是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的笑话;便有了 “绝对质量变成了相对质量”的笑话。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山脚. 山腰. 山顶是三个不同的海拔位置,它们离地球中心引力的远近不同,因而铁蛋在这三个位置上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于是便称出了三个不同的 “质量”。
须知,各地的商店. 工厂. 农村. 药房. 教室所处的海抜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就好比山脚. 山腰. 山顶一样),如果我们按物理教科书所说的 “随地称质量”( 意为随物体所处海拔位置就地称质量)的话,那么在上海教室. 兰州教室. 拉萨教室分别用(精确的)弾簧秤称铁蛋的 “质量” 时岂不又会称出另外三个不同的“上海质量”. “兰州质量”. “拉萨质量”么!显然,实验二无可辩驳地表明:物体的质量是更不能随地称量的!
由前已知,绝对质量是指“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那么铁蛋的质量到底应该是100克还是99.8克还是99.6克?或者说,铁蛋的质量到底应该是以 “上海质量” 还是以“兰州质量” 还是以“拉萨质量”为准?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不可回避的理论探讨问题: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质量?
鄙人认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就必须先确定一个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标准海拔位置(下简称“标位”),这个“标位”就是在实验一中提到的“特殊海拔位置”。
“标位” 一经确定,便可将物体置于 “标位” 上称得其重量(因 “质量不能称量”) 后即确定为该物体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囯际物理界认可的该物体质量,而不是像售货员在商店. 老师在教室那样随地称得的“质量”为质量。
确定的质量是一种“理念” 质量,不论你将该物体置于木星. 月球还是其他海拔位置上,它的 “理念” 质量不变,所变的仅是它的重量。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质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质量”。
“标位”的确定应由囯际物理学会讨论决定,但这里鄙人不妨谈谈确定“标位”的两个条件(应为三个,这里仅提两个条件足矣)。
一, 确定标准重力场。
由于物质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场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选择一个标准重力场。显然,我们不能选择木星火星或月球,只能选择地球为标准重力场。
二, 确定与标准重力场的标准距离。
同样由于物质受重力作用的大小与重力场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选择一个与标准重力场(即地球)的标准距离(鄙人暂定为海拔1000米)。
上述两条的意思是说,在地球重力场的有效范囲(即事界) 内,所有海拔1000米高度都是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确定物体质量的标准海拔位置--“标位” 。
在科学研究. 生产活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将物体一一置于“标位” 上去确定质量,但可以根据物体所处海拔位置时的重量去计算该物体在“标位”时所应增加或减少的重量后则为该物体的质量(因篇幅过长,计算举例略)。须知,物体的质量是通过确定或计算获知的而绝不可能通过称量获知。
同一物体在不同海拔位置时其重量和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仍以铁蛋表示同一物体叙之。
1, 在“标位”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如果在“标位”上称得铁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话,由于我们把铁蛋的重量确定为铁蛋的质量100克,所以铁蛋:重量100克=质量100克;
2, 在“标位”以上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铁蛋在“标位”以上时意味着它离重力场远了,所受的重力小了,其重量轻了,比如由原来在 “标位” 时的重量100克减轻至99.6克,但铁蛋的质量100克不变,所以铁蛋:重量99.6克<质量100克;
3, 在 “标位” 以下时同一物体的重量>质量。
铁蛋在 “标位” 以下时意味着它离重力场近了,所受的重力大了,其重量重了,比如由原来在 “标位” 时的重量100克增重至100.8克,但铁蛋的质量仍是100克不变,所以铁蛋:重量100.8克>质量100克。
走笔至此,可以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 “豆腐问题” 了,即你赶集时买的一斤豆腐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道理有三:1,重量可以随地称量;2,“质量不能称量”. “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这块豆腐只有置于 “标位” 上称得的重量才是它的质量;3,如果集市在 “标位” 以下时,则这块豆腐的重量必然大于这块豆腐的质量,即质量不足一斤,故不是质量一斤的豆腐,反之,集市在 “标位” 以上时,则这块豆腐的重量必然小于这块豆腐的质量,即质量大于一斤,所以仍不是质量一斤的豆腐。
在此,又可指出物理教科书另一错论,初中物理课本说,“锅炉烧了多少煤,拖拉机用了多少柴油,就是指煤和柴油的质量说的。”须知,“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 ,因此必须根据这些煤和柴油的重量去计算它们的质量,否则就只能将这些煤和柴油置于“标位”上称得的重量才是它们的质量。故物理教科书应更正为“---就是指煤和柴油的重量说的。”
下靣趁热打铁地捎带着对 “囯际标准千克” 的质疑。
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里的那个 “囯际标准千克” 是根据1升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质量1千克而制作的标本(下简称 “质量千克”) 。鄙人就此提出如下两点质疑。
1,制作 “质量千克”的场地是否在囯际物理界认可的. 统一的 “标位”上?如果不是,
那么 “质量千克” 的制作场地是在上海或兰州或拉萨时,岂不又会有 “上海质量”. “兰州质量”. “拉萨质量” 了么?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标准质量可言?须知,1升纯水只能在 “标位” 上称得的重量才能确定为它的质量,并非售货员在商店,老师在教室那样随地称得的“质量” 为质量。之所以 “质量千克” 的制作场地必须在 “标位” 上,其道理就在于此。
2,1升纯水在摄氏4度时的质量1千克是怎样获知的?是用精确天平称量获知的吗?而且不是在 “标位”上称量的吗?那么这个 “质量千克” 就是一个十足的重量千克!因为你称量的是1升纯水所受重力的大小,是重量而不是质量,就像售货员. 老师那样随地称量的是重量不是质量一样。须知,质量是不能称量的,只能确定或计算,“凡称量的都是物体的重量”。再说一句,1升纯水只有在“标位”上称量才是它的质量。
由上两点质疑可知,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里的那个“囯际标准千克” 只是一个摆
设,它毫无科学考究价值,是科学史上的一大笑话!
由前已知,由于物质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是物质所受重力的大小。因为 “物质的集合体叫物体”,因此物质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义当为该物体的重量!而重力的大小是与重力场的远近(即海拔高度)成反比,即物体所处的海拔越高,其物质所受的重力越小,反之越大。但现行的质量定义并没有规定物体的海拔位置,只是泛泛地说,“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对此,人们有理由认为:物体不论在任何海拔高度上其物质所呈现的“多少”都是该物体的“质量”(实为重量)。于是现行的质量定义误导人们在工厂. 农村,在商店. 药房. 教室随地称质量。
鉴于上述分析,鄙人认为物体的质量需重新定义。兹提出如下三个质量候选定义:
1,质量是指物体在 “标位” 时所受重力的大小;
2,质量是指物在 “标位” 时的重量;
3,质量是指物体在 “标位” 时所含物质的多少。
以上三个质量候选定义都可让人们明白无误地理解: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不能随地称量;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绝对质量(即囯际物理界认可的该物体的标准质量)。
『肆』 纯净水化验员需要检验纯净水的什么
试验来所用的水按GB 6682的规定。自
5.1色度、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按GB/T 8538规定的方法规定。
5.2PH值、氯化物按GB5750规定的方法测定;高锰酸钾消耗量(耗氧量)按GB/T8538规定的方法测定。
5.3电导率:见附录A。
5.4铅、砷、铜、氰化物、挥发酚类、游离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亚硝酸盐、微生物指标按GB 17324规定的方法测定。
5.5净含量
在(20±2)℃的条件下,将水样沿容器壁缓慢倒入量筒中,读取容积数。2L以上可采用称量法。
6 检验规则
6.1组批
同一班次,同一台灌装机灌装、同一批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6.2出厂检验
6.2.1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的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合格证书,并在包装箱内(外)附有签署质量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
6.2.2抽样方法和数量
每批随机抽取15瓶(罐)(2L以上抽取6瓶)。6瓶(罐)(2L以上2瓶)用于感官要求、净含量、PH值、电导率的检验
『伍』 称重时是称物体的重力还是质量
称重时是称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量纲之一,符号版m。
在国际单位制权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清晰和充实。最初,牛顿把质量说成是物质的数量,即物质多少的量度。
单位换算: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实验室中,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天平使用步骤:
1、放置:天平使用时需置于水平台面,台面不水平通过调节底座实现;
2、调横梁水平: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
3、估测:估计被测物体质量使用要求: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4、称量:被测物体置于左盘,向右盘加恰当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
5、读数:此时右盘中所有砝码质量之和加游码读数即是被测物体质量。注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品和化学用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既有惯性质量又有引力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