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够处理废水吗
超临界水来氧化技术能处理废源水及污泥。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使污水和污泥完全彻底分解: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氢转化为水。硫和磷分别转化为硫酸盐和磷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重金属经氧化后以稳定固相存于灰分中。
总结超临界水氧化主要技术特点包括,有机物降解率超过99%,减容率超过90% ;不产生二恶英、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飞灰等二次污染物;分钟级反应时间 ;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 ;反应过程自热,无需外部热源
;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标准 ;灰渣中重金属浸出率低于国家标准 。
②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1)效率高,处理彻底,有机物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一定的保留时间下,能完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氮气以及盐类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毒物质的清除率达99.99%以上,符合全封闭处理要求:(2)由于SCWO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均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可小于1min),所以反应器结构简洁,体积小;(3)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各种有毒物质、废水废物的处理;(4)不形成二次污染,产物清洁不需要进一步处理,且无机盐可从水中分离出来,处理后的废水可完全回收利用;(5)当有机物含量超过2%时,就可以依靠反应过程中自身氧化放热来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不需要额外供给热量,如果浓度更高,则放出更多的氧化热,这部分热能可以回收。
缺点:
尽管超临界水氧化法具备了很多优点,但其高温高压的操作条件无疑对设备材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已经在超临界水的性质和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及超临界水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与开发、设计和控制超临界水氧化过程必需的知识和数据相比,还远不能满足要求。
在实际进行工程设计时,除了考虑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特性以外,还必须注意一些工程方面的因素,例如腐蚀、盐的沉淀、催化剂的使用、热量传递等。(1)腐蚀 在超临界水氧化环境中比通常条件下更易导致金属的腐蚀。高浓度的溶解氧、高温高压的条件、极端的pH值以及某些种类的无机离子均可使腐蚀加快。腐蚀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反应完毕后的流出液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如铬等),会影响处理的质量;二是过度的腐蚀会影响压力系统正常工作。在300~500℃、pH值2~9、氯化物浓度为400mg/L的条件下,对13种合金的腐蚀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pH对腐蚀的影响不大。在300℃的亚临界状态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和无机盐的溶解度均较大,主要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当温度升至400℃以上时,水的介电常数和盐的溶解度迅速下降,这时以化学腐蚀为主。(2)盐的沉淀 在超临界水氧化中,往往在进料中加入碱中和过程中产生的酸和生成的盐,因超临界条件下无机物的溶解度很小,过程中会有盐的沉淀。某些盐的粘度较大,有可能会引起反应器或管路的堵塞。通过反应器形式的优化和适当的操作方式可予以部分地改善。对于某些高含盐体系可能需要预处理。(3)催化剂 在一些物质的超临界水氧化研究中使用了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复杂有机物的转化率、缩短反应时间或降低所需的反应温度。可应用的绝大部分催化剂是以往湿式空气氧化和亚临界水氧化过程研究中使用的。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相比,非均相催化的综合效果较好。(4)热量传递 因为水的性质在临界点附近变化很大,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也必须考虑临界点附近的热量传递问题。在临界点温度以下但接近临界点时,水的运动粘度很低,温度升高时自然对流增加,热导率增加很快。但当温度超过临界点不多时,传热系数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流体密度下降以及主体流体和管壁处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所导致。虽然,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在处理有害废物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是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型处理技术。
③ 世界上有没有能把毒水变成水
标题: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将有毒废水转化为无害物质的革命性突破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更环保的方法来处理废水。近日,一种名为“超临界水氧化”的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技术有望将有毒废水转化为无害物质,为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的化学氧化技术。当温度高于374°C,压力大于22MPa(常压为0.101MPa)的条件下,水被称为超临界水。这种水具有气体与液体的高扩散性、高溶解度、高反应性和高热稳定性等特性,使得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核心是将有毒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有毒有机物质首先被吸附在活性炭等吸附剂上,然后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吸附剂上的有机物质与超临界水中的氧发生反应,最终生成无害的物质。这个过程既避免了有毒有机物质对环境的直接污染,又实现了有毒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有毒废水时,不仅可以减少有毒有机物质的排放,还可以回收部分能量,降低运行成本。此外,由于超临界水的热稳定性较好,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不易发生副反应,保证了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尽管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实验室和小型化生产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大规模应用方面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如何提高吸附剂的选择性和性能、如何优化反应条件以实现高效转化、如何降低设备和运行成本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总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保技术,为实现有毒废水的净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 污水深度处理的11种方法!
污水深度处理的11种方法包括:
活性炭吸附与离子交换: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有机物,PAC、GAC广泛应用,BAC虽高效但需克服堵塞和成本问题。
高级氧化法:专为降解难处理的有机污染物设计,通过氧化转化为无害物质。
湿式氧化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污水,表现出强大的处理能力。
湿式催化氧化法:加入催化剂实现温和高效处理,经济效益显著。
超临界水氧化法:高效处理污泥,COD去除率高达99.9%,产物安全且成本经济。
光化学催化:包括Fenton试剂法和光催化法,各有优势,Fenton成本较高但潜力大。
电化学氧化:低温处理生物不兼容物质,确保无二次污染,绿色高效。
臭氧氧化法:强氧化效果显著,但国内技术尚需追赶,成本相对较高。
超声波降解法:利用空化和高温高压降解有机物,与氧化剂结合效果更佳,但仍在研究阶段。
辐射法:利用高能射线降解有机物,但设备投入大,能耗显著,需优化。
⑤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原理
所谓超临界,是指流体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把处于汽液平衡的流体升温升压时,热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减小,而压力的升高又使汽液两相的相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这就是临界点。当流体的温度、压力分别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称为处于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良好流动性,但密度又远大于气体,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
水的临界点是温度374.3℃、压力22.064MPa,如果将水的温度、压力升高到临界点以上,即为超临界水,其密度、粘度、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基本性能均与普通水有很大差异,表现出类似于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超临界水能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而无机物特别是盐类,在超临界水中的电离常数和溶解度却很低。同时,超临界水可以和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完全互溶。
由于超临界水对有机物和氧气均是极好的溶剂,因此有机物的氧化可以在富氧的均一相中进行,反应不存在因需要相问转移而产生的限制。同时,400~600℃的高反应温度也使反应速度加快,可以在几秒的反应时间内,即可达到99%以上的破坏率。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进行的氧化反应,可以简单表示为:
酸+Na0H一无机物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完全彻底:有机碳转化为CO2,氢转化为H20,卤素原子转化为卤离子,硫和磷分别转化为硫酸盐和磷酸盐,氮转化为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离子或氮气。而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和简单的燃烧过程相似,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为了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和降低反应温度,使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对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正在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