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疗污水处理制度和规定怎么回事
医疗污水主要来自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室、手术室食堂、单身宿舍、乃至家属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总称医疗污水。
医院污水处理的基本处理原则:
(1)全程控制原则
对医院污水的产生、处理和排放实行全程控制。
(2)减量原则
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对污水、污物发生点严格控制和隔离,对医院生活污水、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医院污水、污物不允许随意丢弃至下水道。
(3)现场处置原则
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染和危害,必须现场处置。
(4)分类法的指导原则
根据医院的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及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强化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工艺技术、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等。
(6)生态学原理
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消毒副产物在处理过程中产生,控制废水中余氯过高,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法律依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B. 医疗污水处理制度和规定
医疗污水的处理需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医疗污水处理制度要求医院,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
另外根据我国《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法律依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C. 《求造纸厂污水处理制度》
除了楼上的制度还需要 造纸厂污水处理员工作职责 一、在公司主管部门的版领导下,严格执行权环保法规,认真落实造纸厂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对本造纸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二、在工作中,要认真遵守污水处理工艺、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要求。保证污水处理体系正常运转,努力达到最佳运转状态,处理后水质稳定,排放达标。 三、工作人员应熟知本职业务和应知应会,认真学习环保法规和污水处理技术,不断进行设施巡回检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能因污水原因影响公司正常生产。 四、提高自身素质,文明礼貌,认真接待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测,并搞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 五、严格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搞好现场管理和责任区环境卫生工作。做到池内无漂浮异物,场地清洁。
D. 污水处理制度和规定
法律分析:污水处理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4、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5、每月做好污水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检测,不得少于2次。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5mg/L。8、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9、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