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秀峰污水处理厂

秀峰污水处理厂

发布时间:2025-07-11 19:47:23

⑴ 关于桂林的简介。

桂林,中国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她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辈子,是闪烁在祖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一颗璀璨名珠。市辖象山、秀峰、(高新)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及阳朔、临桂、灵川、兴安、全州、荔浦、恭城、资源、永福、龙胜、灌阳、平乐十二个县,占地面积27809平方公里。

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宝积山、甑皮岩、轿子岩、释迦岩、丹桂岩、穿山下岩等处,先后现古人类遗迹遗物。民国29年(1940)元月广西省会设在桂林市,解放后,省会迁至南宁,桂林为直辖市,98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正式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市区现有人476万人。

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冬季的桂林,桂花盛开,满城飘香,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低也超不过8℃,所以在这个季节出行,您只需身着春、秋装,带上一两件御寒的冬衣(以内衣防寒服等轻便冬装为最佳),就可应付自如。桂林的春冬雨季划分不是很明显,因此气温差异也不大,着春装即可。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雨量充沛大多集中在5、6月,有“雨桂林”之说。倘若您选择此时远游,切勿忘了带“晴雨伞”以备不时之需。而这时您身着一般的夏装就可以了。夏季空气温度高,对于北方游客而言较难适应,出行时,应尽可能准备些防中暑药物,及防蚊虫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主要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桂林的动物种类繁多,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雉、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鳜、鳗鲡等。桂林矿产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铅、锌矿、滑石矿和优质大理石等。

桂林的土特产品主要有:桂林“三宝”: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沙田柚、罗汉果、白果、荔浦圩、马蹄、腐竹、桂林米粉、荷花鱼等。

城市特色:桂林是一个风景文化名城。漓江、芦笛岩是享誉全球的名牌产品。历代在桂林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桂海碑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靖江王陵、兴安灵渠、恭城文庙等。市区有文化古迹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21处。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公路:桂林公路四通八达,有桂黄一级公路,桂林至阳朔二级公路以及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的高速公路,国道321、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发展成高等级公路,并实现了100%乡镇和87%行政村通公路。

铁路:新建成的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占地40公顷,大厅可容纳1.5万人,年呑吐量为100万人。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到国内主要城市。

航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候机楼5万多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8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旅客年吞吐量500万人次。目前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泰国曼谷。

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成广州、香港和澳门。

邮电:本地电信电力网全部建成,市县程控电话普及并全部开通了移动电话、无能寻呼、计算机互联网业务。开设国内邮政储蓄网点,与世界150个国家、国内200多个城市开办了邮递特书快业务。

能源:桂林网区已建成总容量达40.3KW的供电系统,市区用电最高负荷达35KW。石油、液化气和煤炭的储备,供应充足。

给排水:桂林现有大中型水厂4个,日供水能力达34万吨,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市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7.85万吨,污水处理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桂林是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医药、食品、汽车、电子为支柱,产品、产业结构较为合

桂林市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各专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形式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保险业务也有了较好的发展。

科教:拥有科研院所有14个,县以上政府部门科研开发机构30多个,在光电子技术应用、新材料、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此外,已有400多家中外企业在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

我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3所,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62个,中小学校2105所。

文化:公共图书馆13个,馆藏信息已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术馆是区文化设施精品工程。全市有文化馆10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

卫生:全市拥有人民医院、医学院附院、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南溪山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9个,病床1.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83万人。

体育:我市是自治区命名的体操城。先后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600名,其中有王维俭、颜伟霞、莫慧兰、唐林生、肖建刚世界著名运动员。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000多个,业余体校10余所,可举行多种国际国内单项比赛。

桂林是中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每年接待入境旅客人数达几十万人,国内旅客数百万人以上。先后有几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桂游览,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辞。

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7家,其中五星级二家,四星级三家,三星级十一家,共有客房6600多间,床位13000多张;国际旅行社18家,国内旅行社62家;旅游涉外定点车船企业25家,涉外车辆700余辆,涉外游船67艘。无论是综合接待能力、产业规模、行业服务质量还是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产业联动功能都达到了国内较高的水平和档次。为使桂林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成立了桂林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行套票和游览信誉卡制度,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旅游监查力度,端正行风。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其特点和优势:一是山川秀丽独特。典型的岩溶地貌赋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风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誉。二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有各具特色的漓江、芦笛岩、尧山等桂林市景区和以花坪、秦堤、灵渠、猫儿山青狮潭水库为主的外环景区。漓江景区已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安灵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有一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增加可游性。

⑵ 界首市的来历

界首概况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门,位于京九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背靠中原腹地,是东西进出的重要门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人口73万,辖18个乡、镇、办事处。为省直辖市,省托阜阳市代管。界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汉时王莽、刘秀逐鹿于此,留下“王莽追刘秀”的千古史话,光武镇成为全国唯一以皇帝谥号命名的城镇。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划此沟为界。元末红巾军领袖界首人刘福通,在家乡首举反元义旗,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界首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未受日军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有“小上海”之美誉。
界首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小麦、优质棉花、优质山羊、优质黄牛生产基地,是安徽省粮、棉、油、肉主产区。小麦平均单产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牛行街牲畜交易市场日交易牲畜1000多头,陶庙山羊市场日交易、屠宰山羊1万只。黄牛、山羊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皮质细腻弹性好等特点,为国内外市场紧俏的畜产品之一。颍南马铃薯基地种植面积10万亩,城郊双孢菇种植面积5000亩。红薯、大豆、蔬菜、双孢菇四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吕长明”牛肉、“宏亮”熏鸡、清真牛肉干等地方特产享誉省内外。农副产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前景广阔。
界首工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全市已形成20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的生产体系,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32个。以华信药业、华源广生药业为主的医药,以天安集团为龙头的塑料化工,以三宝线业、友源鞋业为主的纺织制鞋,以沙河王为龙头的食品酿造,以云龙机械、东亚照明为主的机械制造,以田营铅冶炼为主的金属冶炼六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沙河王”系列白酒、“富硒康”口服液、“芬格欣”口服液、“奇安特”运动鞋、“云龙”粮食机械、“锦泉”渔具等知名产品享誉全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以上,对财政经济的贡献率达70%左右。
界首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市工业园位于该市城区东部,面积8平方公里,北邻漯阜铁路和宁洛高速,省道308线横穿其间,园区“四横”、“四纵”网状道路格局基本形成,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园区毗邻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第二水厂、市污水处理厂、市邮政大楼、广电中心等重点单位,距商业中心2公里,东城35KV变电所坐落在园内,医院、学校、通讯、商贸、邮政、金融、停车场、加油站、储配站、消防站等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园区总体布局分农副产品加工区、机械配件加工区、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区、环保产品加工区、食品工业区、医药产品加工区。《界首市工业园区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界首市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和“一站式”、“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模式,为外来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入园企业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均由园区办公室牵头,市行政服务中心承办,一次性办结。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将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基地。
田营铅冶炼加工区位于城区东南8公里陶庄湖,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00公顷。园区顺应国际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趋势,遵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通过了省环保局环保检查验收,成为国内再生铅最大生产在地,并被授权制定国家再生铅行业标准。2004年,园区企业年产再生铅1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我们精心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聘请有关专家编制了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组建了紧密型的华鑫铅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辖11个子公司,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使公司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集约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力争做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产品最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再生铅生产基地。
光武塑料加工区位于城区西北15公里处,紧靠界临郸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面积约100公顷。光武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兴盛于2002年以后,辐射西城、靳寨、新马集等乡镇,纵深10多公里,现有初级加工企业9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主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颗粒等,年产量30万吨,已有台湾捷远塑化公司等6家深加工企业入户园区。
鸭王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区东北5公里处,1996年建成,占地面积500亩。园区集科、工、贸一体化,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区内现有韩国、天津、江苏、福建和本地企业22家,主要生产、经销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绳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界首市场活跃,商业繁荣。光武小百货市场、陶庙山羊市场、颍南马铃薯市场、鸭王绳网市场、东城塑料制品市场、泉阳三粉市场等专业市场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的辐射力。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这些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进市场经营,发挥能人效应建市场,形成“一个能人带一串,一个专业兴一片”的市场发展格局,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界首社会和谐,文明进步,是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兴市百强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县市、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安徽省卫生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界首交通便利,设施完善。颍河横贯城市,可常年通航1500吨级拖船。漯阜铁路穿境而过,与京广、京九线相连。界阜蚌高速公路、临界郸一级公路、省道204线和308线经过界首,通向全国。市区距阜阳机场60公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电力、通讯事业发达,水资源供给充足。
界首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用工成本约为发达地区的一半,水、电、土地、房产、消费等要素价格较低,综合成本很有竞争优势,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理想的投资宝地。可以说,只要到界首,商机处处有。
界首人民勤劳朴实,重情重义;界首蓄势待发,充满商机,充满希望,有很多资源正待开发。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和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所有来界首投资兴业的客商宾至如归,尽情施展才华和抱负。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界首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东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颍南街道办事处、光武镇、泉阳镇、芦村镇、新马集镇、大黄镇、田营镇、陶庙镇、王集镇、砖集镇、顾集镇、戴桥镇、舒庄镇、邴集乡、靳寨乡、任寨乡。
[编辑本段]界首市的诞生
界首城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北宋初年,境内有一沟(现已不存),为颍州与陈州的分界沟,遂置界沟镇,设界沟驿。元代改设界沟站。明洪武年间,于此设界沟关。明末,因界沟为颍州府边缘首集,始名为界首集。这个过路店形式的小集镇,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州、蚌埠、开封、商邱等商埠为日军占领。国民党御敌无策,为阻止日军前进,扒开花园口,造成黄水泛滥,形成大片黄泛区,交通受阻,人民涂炭。而界首因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从前方到后方,从敌占区通往陕、甘、川、黔、滇等省区的要道,因而迅速发展起来。几年间,界首集万商云集,货积如山,贸事繁杂,街道纵横;集西的皂庙原本旷野荒冢,也猛增许多街道,交易蜂起;隔河相望的刘兴集,盐粮业发达,运输便利,热闹非凡。这就是初步形成的界首三镇。同时国民党也看好了这个地方,在界首派驻许多部队,设置党、政、警、特等重要机关,企图把界首建成一个苏鲁豫皖地区的稳固的统治中心。界首遂成为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商贸人士的发财场所,贫甘难民的谋生地方。这时的界首人口达20多万 ,被誉为“小上海”。时隔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的党政军机关忙着去沦陷区大中城市接管“胜利果实”,富商大贾及流离难民都纷纷返回故里,界首一度萧条下来,城市人口下降到7万 余人。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派吴芝圃、张国华来到睢(县)杞(县)太(康)地区,组建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和豫皖苏军区。12月12日,在睢县平岗召开誓师大会,宣布豫皖苏边区的成立,边区辖三个分区,一个独立旅,一个特务团,并提出“坚持豫皖苏,保卫豫皖苏,扩大豫皖苏,巩固豫皖苏,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的口号。会后,豫皖苏军区部队远程奔袭,纵横驰骋,很快打开了局面。1947年初,豫皖苏二分区在郸城集宣告成立,决定在新开辟的淮阳县、鹿邑县和淮太西县的基础上,再开辟沈(邱)鹿(邑)淮(阳)县,并配备干部,组织县区武装,以郸城区为依托,向沙河沿岸出击,打击和消灭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和土顽的有生力量,以巩固和扩大沈鹿淮县。
鉴于界首是沈鹿淮县境的较大城镇,人口集中,商贸繁杂,水陆交通均甚便利,能为财政提供较好收入,为此,解放界首,建立界首市民主政府是豫皖苏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1947年4月14日,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分区司令员魏凤楼率部出击到沙河沿岸,一举打跑了国民党的联防区武装,第一次解放界首城。为了追击并消灭敌之有生力量,经安抚群众,稳定民心和询查匪踪之后,魏凤楼部即撤离界首,西进剿匪。5月18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在二分区部队的配合下,从秋渠出发,于当夜由新安集偷渡沙河,进抵界首以南,经过夜间的激烈战斗,消灭国民党潢川保安团2个中队,沈邱保安团3个中队,击毙国民党临泉县保安大队长李澄波,活捉国民党界首镇商会会长饶绍周。时在界首的国民党临泉县长裴代志和刘举镇商会会长戴偕五闻风丧胆,连夜潜渡沙河向东逃窜。19日晨第二次解放界首城,遂即成立以副专员董敬斋为首的市政府,上街宣传党的政策,没收土豪劣绅恶霸地主财产,发放救济物资,边抚群众,稳定社会秩序。数日后又撤离界首,在广大区域内寻歼国民党的武装力量。界首又处于国民党联防区和土顽的控制之下。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大堑,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围剿”豫皖苏边区的国民党正规军,大部怆惶北调,留下的只是各县保安团和土顽武装,沙河流域形势随即好转。豫皖苏二分区武装和沈鹿淮县大队越过黄泛区,出击沙河两岸,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8月中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经沈鹿淮县顺利通过沙河,更增长了解放军的神威,国民党地方武装望风披靡,四处逃窜。二分区部队主动袭击保安团和土顽,打了许多小胜仗,解放了广大乡村。鉴于光武、黄桥、界首等地区原属太和县境,二分区决定将沈鹿淮县改名为沈(丘)太(和)鹿(邑)县。并于9月18日,任命乔道三为界首市长,待机进军界首城。9月下旬,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开展扫荡战,不仅牵制了大批敌正规部队,而且大量地消灭了敌地方武装和土顽势力,为黄淮平原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0月1日,华野六纵十六师击溃了以郭松涛(国民党沙北指挥部主任)为头子的联防区土顽,第三次解放界首城。二分区根据豫皖苏区党委的指示,在华野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界首市民主市政府,市长乔道三于当日随军进入界首城,积极开展市政府工作。
乔道三到界首后,在短期内着重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会同各路来的干部,组成市政府机构。由沈太鹿县大队副政委齐士钦任政府秘书,巴集区委书记罗克任市财粮科长,二分区干部戴鸿烈任市工商税务局局长,华野干部潘晓光任市公安局局长,为保卫新生政权,组建市大队,由二分区干部李遂成任队长,同时华野还派一些骨干加强市属刘兴区和黄桥区的武装力量和政权机构。在界首作短暂逗留的陈毅司令员,派人送来一批武器弹药,表示对市政府和市大队的支持和厚望。当时市政府设在民主街北首街西一幢房子里,门前挂着“豫皖苏边区界首市民主市政府”的木制牌子。
第二是张贴进城布告,宣传党的政策。布告的主要内容是:(1)对广大人民群众,政府予以保护;对汉奸伪军,在自首登记,交出武器后,政府给以宽大待遇;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民主革命秩序,不得隐藏汉奸伪军,不得转让武器,不得破坏捣乱。否则以破坏秩序论罪。(2)取消苛捐杂税,救济难民,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3)鼓励工商业开工营业,平稳物价,公买公卖;以冀钞为本位,法币暂时流通,限期使用。(4)政府保护公共建筑,包括房屋、营监、公所、医院、学校、民教馆等,还保护古墓、文库、标本、仪器等文化资料。
第三是发放救济物资,稳定社会秩序。界首一带难民很多,市政府为解救人民疾苦,在华野六纵的支持下,实行“开仓济贫”,即把一部分生活日用品,如米面、煤油、衣服、家俱等,有组织有秩序地分发给贫苦居民,这一举措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几十里以外的人都来领取,界首渡口拥护异常。受益群众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战争,对稳定社会秩序,争取人民群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就这样,界首市在当时的急风暴雨的革命斗争中,胜利诞生了。此后,市政府址几经迁徙:先迁至玉平街,再迁至生产街南口,最后迁至新华街臧公馆。
界首市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城区的变迁
界首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乡①。陈胜起义失败,被叛徒杀害,其将吕臣再次起拴新阳(今界首市北境尹城子),恢复了起义政权。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与韩林儿、杜遵道等起义于此②。
界首城的兴起可以追逆到春秋时期,名为养城,后讹为阳城,但只是作为居邑。由于其城频临颍水,地处中原通往江南的水上交通要道,至北宋时期日渐兴盛,形成了界沟镇,为颍州境内县以下十一大商业城镇之一③。宋代凡“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镇,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④。”界沟镇当时政府设在监镇官,负责征收商税,熙宁间界沟镇商税收入一度达836贯⑤。不过就当时整个颍州范围而言,界沟镇贸易并不发达,不仅落后于颍州所领汝阴、万 寿、沈丘、颍上4县县城,而且在万寿县所属斤沟、颍上县所属正阳、沈丘县所属永安诸镇之下;城区范围亦十分狭小,方圆不到一里,东依连家寨,至原市政府所在旧臧公馆(今市供销社家属院);东至今新华街、信义街口;南至今大义街中段,逼近颍水;北至至公街、吉甫街南侧。城内纵横街道共有4条:大义街、花布街、笆子街和大关帝庙巷。
为了方便交通,元代设界沟站。明初随着山西、山东移民大量迁入,界沟镇商业日趋活跃。至明代中叶,城区向东沿今迎祥街扩展至今文昌巷一线,原来的连家寨被圈入城内。明末始又称界首集。清代继续发展,咸丰五年(1855年)重筑寨墙,西寨墙扩展至今解放一、二、三大街东侧,北寨墙扩展至原玉皇街北首今新开路和前进巷一线,东寨墙大体沿今前进巷向南止于今迎祥街中段而与文昌巷原东寨墙相接;与此同时颍水南岸的刘兴镇亦修筑了寨墙,范围仅相当界首集的三分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界首市经济、文体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漯阜铁路的建成和通车,大大便利了界首城市对外的联系,界首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轻工业城市,拥有食品、酿造、塑料、鞋业、药业、化工、机械、造纸、纺织、制革十大骨干支柱产业,其中大中型企业13家,集团公司6家。随着工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界首城区因而突破了原来的范围耐 是一步扩大;城南陆续开辟了福通路和大桥南路,城北先后开辟了中原路、新阳路,城东增辟了大桥北踽 、昌盛路、东升路、人民东路及东顺河街等。这样,原处城郊的大郭寨、贾庄、尚庄、程庄等全部划入市区。旧城区街道亦不断得到改造,原来的寨墙早已拆除。现在,界首市正以一个崭新的城市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
附:解放前的界首三镇
界首地处颍河中游,抗日战争以前,是隶属安徽太和县名不见经传的农村集市,经济、文化落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御敌无策,悍然炸开黄河花园口,一时黄水肆虐。界首因其便利水运成为沦陷区进入内地的第一门户,平、津、宁、沪的货运亦赖由此输入内地,商旅麋集,灾民大量拥入,畸形发展,遂与其毗邻的临泉县所属刘兴,河南沈丘县所属皂庙形成鼎足而立的界首三镇。
1943年,界首全城分布大小街道70余条,并辟有商场2处,货物齐全,生意兴隆,全年贸易额接当时伪币计算达8.8亿元,商税改入达1亿元常住与流动人口不下10万人,其中商人占40%以上。设有各类工厂和手工业工厂78家,造船厂14家,商行667家,银行2家,电话电报和邮局各1所,中学3所,小学4所,儿童教养院1所,医院和诊所21家,戏楼10座,游艺场1处;城内颍水之上商船密聚,桅杆如林,城区西自刘湾,东至夏庄,绵延10余里。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又有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一度超过25万人以上。其繁华程度可与上海的公共租界媲美,被誉为“小上海”。
界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他们以界首为其政治基地,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界首设立了许多军政行务机关。界首先后驻集了国民党第三十一访集团军、第九十二军、暂编第九军,霍守义的第十二军、何柱国的骑二军也以驻军名义盘踞界首。1941年春,汤恩伯任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兼党政分会主任,他们以界首为“重建区”为名,要控制界首。桂系李品仙以界首属于安徽要抢占界首,除此,还有山东、江苏的军政机关以及形形色色的挺进纵队、训练班和戴笠的军统、陈立夫的中统特务机关混扰其间。当时界首三镇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太和县界首镇所辖15保,150甲,镇长哈秀峰(回民);沈丘县皂庙镇所辖8保,80甲,镇长李成治;临泉县刘兴镇所大包军麦等。在界首设立的军政机构有沙河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先后由徐长熙、安俊才、唐兴、李铣、王君培、刘国宪担任,下设参谋处、副官处、军法处、军需处、军警督查处、船舶管理处、秘书处(机要室)、财务整理委员会等。
鉴于界首北面属我豫皖苏解放区,是与河南省委联系的必经之地,也是新四军四师与五师联系的重要通道,我党于1940年建立中共界首特支,特支书记由豫东沈丘县委书记丁兆一兼任,同时开办了“益友花布行”、“文化村”、“渡口”等秘密办公点和联系点来搜集报,散发传单,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人士,掩护来往同志,开展党的地下斗争工作。
当时虽处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而实际上彼此间的斗争在这里表现的异常激烈复杂。国民党大力制造白色恐怖,自封“中原王”的汤恩伯向4省边区人民抓兵、征粮、要饷、囤集实力,阴谋进犯苏北解放区,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军统头子戴笠与汤色结,盘桓界首,大干其不可造人的勾当。他们通过控制反共工具,扩大特务反共组织等活动,寻查共产党人行踪,发现线索立即逮捕,严刑拷打,逮捕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达80多人。
国民党民政人士在制造白色恐怖之余,为加强对周边各地的控制和所在驻军的联络修筑了众多公路,并设置驿运,形成了以界首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陆路交通网,沪、宁、京、津货运得以以徐州、蚌埠逆淮颍而上,至此由水陆转运内地洛阳、西安、南阳、襄樊。他们也以此便利,大肆经商。在界首经商者,有国民党军政要员,也在地方富商财主;既有外地大商巨贾,也有本地历代商人和乡间农民进城经商,使界首三镇成为消费城市,其中官商以汤恩伯、何柱国、饶绍周、戴偕五为代表,他们分别开设商行、烟厂、盐粮行,并建立经济大队,以物资交换为名,贩运桐油、鸦片、海洛因等物资,送往敌区,以物资敌,中饱私囊。商行、商贩因惧官兵盘查,多请他们参加“股东”,坐分干股,唯图庇护。外地商多为行商,他们以雄厚的资金从外地运来大宗商品,进行批发,其中数四川、湖北人经营京广杂货的“川汉商行”最大。中层商户拥有资金、房屋、人力,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做此手工业生产,自产自销。

⑶ 桂林的资料

桂林(著名旅游城市)[guì lín]


桂林[1] ,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世界最美赛事”的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于2014年在桂林举办。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于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两铁”建成后,与长沙、南宁、贵阳、广州等距3小时经济圈,将成为连接湘、桂、黔、粤4省区乃至西南、中南、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与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区位条件非常优越。桂林市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市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
快速导航
旅游预测

中文名称
桂林市
外文名称
Guilin, Гуйлинь, 계림,กุ้ยหลิน,
别 名
风水宝地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华南地区
下辖地区
6区、9县、2自治县
政府驻地
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电话区号
0773
邮政区码
541000
地理位置
广西东北部
面 积
2.78万平方公里
人 口
520.21万(2012年)
方 言
西南官话-桂柳片 桂林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桂林漓江、桂林独秀峰、桂林象鼻山
机 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五通站
车牌代码
桂C
GDP
1657.90亿元(2013年)
美 誉
山水甲天下
市 花
桂花
著名学府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科大 桂林理工
行政代码
450300
目录
1建制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 位置
▪ 地形
▪ 气候
▪ 土壤
4资源状况
▪ 矿产资源
▪ 水利资源
▪ 动植物资源
5人口
6社会
▪ 文化事业
▪ 医疗卫生
▪ 体育
▪ 环境
7城市建设
▪ 概述
▪ 支柱产业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商业
8教育
▪ 科技
▪ 学校
9交通
▪ 公路
▪ 铁路
▪ 航空
▪ 水运
▪ 邮电
10文化
▪ 文化名片
▪ 文化遗产
11旅游
▪ 时间
▪ 著名景点
▪ 旅游产业
▪ 桂林高铁
▪ 餐饮
▪ 民俗风情
▪ 桂林特色
▪ 名人评价
12政治
13历史大事
14城市荣誉
▪ 国内荣誉
▪ 国际荣誉
15著名人物

1建制沿革编辑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3] 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

桂林象鼻山
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改属始安侯国。三国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4] 。
五代十国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4] 。
元属于湖广行省,后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1945年7月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日、1983年10月8日,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1996年12月2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1月18日,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5-6]

2行政区划编辑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桂林电子地图
心。桂林市现辖6个市辖区、9个县、2个自治县,市民通称“五城区,十一县”,即秀峰、叠彩、七星(高新)、象山、雁山、临桂区和灵川、兴安、全州、灌阳、资源、永福、阳朔、荔浦、平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乡级行政区有165个。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1995年起资源县为自治县待遇县。[5]
桂林市中心

主城区

象山区

秀峰区

七星区

叠彩区

临桂新区

郊区

原临桂县城外其他乡镇以及雁山区

市辖区: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
县: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
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

区划代码

区划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450300

桂林市

27809

临桂区

541000

450302

秀峰区

54

丽君街道

541000

450303

叠彩区

52

北门街道

541000

450304

象山区

88

南门街道

541000

450305

七星区

83

漓东街道

541000

450311

雁山区

288

雁山街道

541100

450312

临桂区

2202

临桂镇

541199

450321

阳朔县

1428

阳朔镇

541900

450323

灵川县

2287

灵川镇

541200

450324

全州县

4021

全州镇

541500

450325

兴安县

2344

兴安镇

541300

450326

永福县

2806

永福镇

541800

450327

灌阳县

1837

灌阳镇

541600

450328

龙胜各族自治县

2538

龙胜镇

541700

450329

资源县

1954

资源镇

541400

450330

平乐县

1919

平乐镇

542400

450331

荔浦县

1759

荔城镇

546600

450332

恭城瑶族自治县

2149

恭城镇

542500

3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在建的贵广高速铁路横穿全境,有 321 、322 、323三条国道穿过。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市、来宾市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7]
地形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两侧高,中部低,处在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5]
气候
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9℃。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8]
土壤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9]

4资源状况编辑
矿产资源
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9]
水利资源
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清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桂林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7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9]
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 1593 种,隶属 60 目 295 科。陆栖脊椎动物有 400 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 144 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植物资源: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桂林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9]

5人口编辑
桂林市总人口474万人。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785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140万人。桂林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3.47万。[5]
桂林市各区(县)人口数据

区划名称

常住人口(2010年11月)

户籍人口
(2010年末)

比重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总计

桂林市

4747963

100

170.73

5189562

秀峰区

156504

3.30

2898.22

109558

叠彩区

170628

3.59

3281.31

138569

象山区

275284

5.80

3128.23

234509

七星区

297029

6.26

3578.66

197595

雁山区

76193

1.60

264.56

76996

阳朔县

272223

5.73

190.63

314745

临桂区

443994

9.35

201.63

489420

灵川县

350832

7.39

153.40

377027

全州县

633174

13.34

157.47

817664

兴安县

329507

6.94

140.57

379458

永福县

233504

4.92

83.22

283902

灌阳县

233598

4.92

127.16

291095

龙胜各族自治县

154889

3.26

61.03

176864

资源县

146824

3.09

75.14

173004

平乐县

370455

7.80

193.05

445865

荔浦县

352472

7.42

200.38

384816

恭城瑶族自治县

250853

5.28

116.73

298475

6社会编辑
文化事业
2011年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19个,公共图书馆13个,市图书馆馆藏信息已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广播电波覆盖率95%,电视覆盖率20%。[10]
医疗卫生
2011年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9个,病床1.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83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619人。拥有全身CT、超声波仪等一批先进设备。[10]
体育
桂林市的体育运动水平较高。技巧、体操、举重、跳水等项目,历年来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600名,其中有王维俭、颜伟霞、莫慧兰、李婷等世界著名运动员。1994年被自治区命名为体操城。桂林市拥有体育场地1000余个,业余体校10余所,可举行多种国际国内单项比赛。在各类体育比赛中, 桂林籍运动员先后获5个世界冠军,54个国际(亚洲)冠军,168个全国冠军。[11]
环境
城市环境质量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名列第一。2011年,桂林市森林覆盖率69.0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内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几年来也保持100%,污水处理率名列全国前茅。桂林市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第15位,在中国十大最有幸福感城市榜单中,桂林排名第六。[9]
大规模改造后的桂林市,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有大中型水厂5座,自来水年供水9038万平方米。至2003年底,桂林市有污水处理厂4座,年处理污水能力达6515万吨。桂林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4平方米,整个城市为世人展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独特风貌。

7城市建设编辑
2004年开始,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触角延伸到小街小巷和社区。已完成165条小街小巷的改造,仅2005年,改造道路总长度约30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米。[5]
桂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特色是“显山露水、连江结湖、开墙通景、增绿减尘”。“两江四湖”工程,连接漓江、桃花江、沟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环城水系,引水入湖,修建了十八座名桥,再现“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观,水上市区游的梦想成为现实。桂林城市基本完成了主、次干道改造和立面“穿衣戴帽”工程,建立了比较先进的路灯控制网络和夜景灯光系统。
桂林市城区防洪堤长度达到42.2公里,后陆续建造的虞山排涝泵站、篦子园排涝泵站等4个泵站和多处拦洪闸,都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的,为解决桂林城区的外洪内涝、抵制"洪水猛兽"的侵袭、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树起了道道坚固盾牌。漓江上游准备建三个水库,使得桂林的防洪工程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概述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657.90亿元,增长11%;组织财政收入180.37亿元,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32亿元,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1.99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03亿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1元,分别增长10.1%、14.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
2012年全年组织财政收入16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01亿元,增长31.3%;上划中央收入42.72亿元,下降6.8%。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6.88亿元,增长2.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1.35亿元,增长11.8%。[12]
支柱产业

⑷ 诏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诏安县九侯山花瓶石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门”、“闽南大温室”之称。
经济概况

2008全年诏安县实现生产总值58.6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2∶30.5∶32.3。财政总收入2.21亿元,增长30.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27元,分别增长10.7%和10.7%。

工业经济

2008年,诏安县工业总产值57.7亿元,增长2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9%;实现工业税收6431万元,增长16.8%。全县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124家,实现产值39.3亿元,增长59.2%;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家,净增4家。全县规模以上食品、纺织服装工业企业65家,实现产值24.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63.1%。外贸出口总额7176万美元,增长140%。

农业经济

2008全年诏安县农业总产值38.24亿元,增长6.7%,其中青梅产业产值达2亿元,创6年来增收新高;水产品总量21.86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全县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县级22家,其中,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黄蜜梅等4个青梅系列产品入选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四海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制成青梅馅月饼,鳗鱼、南美白对虾2个品种3个基地取得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东瀚实业有限公司烤鳗产品在第九届花博会上荣获“最佳销售奖”。

项目投资

2008全年诏安县落实成果对接项目59个,新增储备项目40个,储备项目总数达到375个;征集企业需求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7.8亿元,其中3个项目被列为“6·18”扶持项目,1个项目获“小发明、小创造”项目扶持;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3个,注册合同外资4632万美元,成功引进了福建动力宝电源科技、福建鸿鹰船舶修造、诏安县南山造船厂等6个投资上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6亿元,增长20.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6亿元,增长28%。25个县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5.8亿元,其中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18%。全县在建与新投产工业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1.34亿元;城镇以上新开工项目总数达到82个,完成投资10.9亿元,增长28.8%;房地产完成投资2.97亿元,增长25.1%。[6]
【社会事业】2008年,诏安县加大支农力度,全年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993万元,增长23%;加强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689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万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85.3万元,全年修复各类水毁工程102处,恢复灌溉面积2480公顷,新增灌溉面积566.67公顷,东溪水坝和亚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四标段)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486.67公顷、节水示范片建设6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086.67公顷。
2008年,诏安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规划,修编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33平方千米扩大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形成“一城四区”发展格局(即中心县城,诏安工业园区、金都工业园、梅岭临港工业园和火车站物流园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西区第二通道、文峰西路拓通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城区环境更加优化,围绕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迎接“创卫”三年复查验收,完成国道324线新大桥至分水关12千米路段的亮化工作和市民广场红绿灯改造工程,维修破损市区路面1000多平方米,新增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平方米。
2008年,诏安县科技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申报实施省级、市级科技项目10个,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高考上线万人比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76.4%,全年兑现医疗费补助742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创建绿色家园”活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4个重点治理镇和40个整治村的卫生环境明显改观。在全国率先成功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平安建设通过省级“平安县”验收。[6]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九侯山:位于诏安县东北部,山上有天开门、九侯禅寺、五儒书室、棋盘石、香炉石、风动石、云根石、天然桥、牛眠石、鲤鱼石、观音石、三宝石、飞来佛、罗汉洞、松涧泉、瀑布泉、花瓶石、福胜岩等二十四个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梅岭:位于诏安湾的西北岸、诏安县东南的半岛上,三面环海,既是福建省古文化遗址之一,又是宋元以来著名外贸口岸和海防重地,还是诏安湾内的著名风景区。[7]
乌山自然风景区:距红星乡政府北部9公里处,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险要,地质为燕山期间露出地表的晶润岗岩、流纹岩构成。并为闽粤边主要的革命圣地。[8]
诏安明代石牌坊群:从城关的县前街到东门中街,连绵700多米的古建筑民居群中,坐落着7座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夺锦坊、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坊、关帝坊。[9]
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的、有方的、有八角的,还有大楼套小楼的。
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10]
诏安宋明寺庙:城隍庙址在南诏镇县前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门楼、前厅、拜亭、大殿组成。[11]
【著名人物】吴燕聪:2000年和2004年两届残奥会金牌得主。[12]
许苏清:女,诏安南诏镇石狮巷人,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化学博士,学术研究项目为极地遥感。2004年第21次中国南极考察队队员。
沈福文:沈福文(1906.2—2000)福建诏安人,系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杰出的漆艺实践家、创作家、新漆艺创作者。
胡玉明:经济学(会计学)博士,暨南大学会计学系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3]

阅读全文

与秀峰污水处理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颇尔超滤器 浏览:768
厨房净水器怎么选择 浏览:97
米扬净水器怎么用 浏览:436
餐饮没按油烟净化器有什么处罚 浏览:418
纯净水里面有什么 浏览:124
如何设置水星路由器ip地址过滤 浏览:357
饮水机桶装水盖子叫什么 浏览:758
光敏树脂刚度 浏览:86
滤芯扭不开怎么办 浏览:354
为什么有些地方水垢特别多 浏览:335
超滤膜气洗与水洗同时进行吗 浏览:973
30厘米米树脂发光字多少一个 浏览:332
水蒸气蒸馏的安装步骤 浏览:431
ppr废水管卖多少一斤 浏览:76
11款悦动空调滤芯怎么拆 浏览:747
江西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厂商 浏览:329
江苏污水提升器 浏览:886
三门峡矿泉水处理 浏览:128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措施 浏览:21
净水机出水前流量怎么计算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