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雨水回用原水池容积计算

雨水回用原水池容积计算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8:41

『壹』 如何综合利用雨水是解决城市的水资源不足和短缺有效途径

如何综合利用雨水,是解决这些城市的水资源不足和短缺的有效途径。是今天所要讲述的内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通过对雨水的回用,一是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二是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环节这两大矛盾,三是解决雨水中所掺杂的杂质造成污染与都市的问题。根据经验,雨水利用技术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

雨水的回收利用初探

一、雨水利用技术措施

1.1雨水收集

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水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1.1.1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1.1.2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二、雨水监测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2.1雨水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常用处理工艺流程:


2.2雨水储存

2.2.1防捞抗旱

以达到基本的防捞抗旱作用为依据来合理设计能满足雨水利用要求的储存设施和建筑物,即有可靠的调储容量和溢流排放设施。随着雨水利用工作的逐渐普及,因地制宜开发了各种不同的雨水利用设施和系统。

2.2.2水量平衡

储存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往年雨水量和使用水量的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系统中储存池的调节容积应按雨水量及处理量的之间关系求算。

2.2.3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

钢板池内、外壁及其附配件应采取防腐蚀处理。

2.2.4配备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

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雨水储存池内溢流水位(并且安装自来水水表)。

2.3雨水利用

(1)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

(2)雨水管和自来水管不要接错、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3)主要水质指标定期检测,对常用控制指标(水量、主要水位、PH值、 浊度、余氯等)实现现成监测,有条件的可实现在线监测。

(4)尽量收集溢流出来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5)为了收集到清洁的雨水,保持集雨面的清洁,雨水利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不懈怠慢地进行维护管理工作(集雨面、沉砂池、沉淀池、滤网、雨水储存罐、水泵及动力设备等)。

雨水资源化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但今年来大部分城市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已取得很大成效,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改善水环境的各项措施正在逐步实施。根据各缺水城市自然特点,千方百计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采取措施拦蓄雨水加以利用,减少暴雨径流,就地开源是一项近期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的重要措施,也为远景调水奠定高效用水的基础。

2.4雨水蓄水与渗透

2.4.1建造雨水蓄水和适当处理设施

利用城市建筑屋顶、庭院等不透水面收集雨水,修建雨水蓄水设施,汇集贮存城市雨水作为城市非饮用水的直接水源,可用于冲厕、洗车、消防、浇晒绿地、洗衣服,必要时可以用作工业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减轻水体污染和城市洪涝压力。

2.4.2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实现雨水渗透

采用绿色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贮水层、透水层等办法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雨水渗透,补充、涵养地下水源,缓解地面沉降,防止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根据方式不同,雨水渗透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大类。可以是自然渗透,也可以是人工渗透。

2.4.3低势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入就地消纳等优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要求有较高的绿化率,可以通过改造或设计成低势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环境。

2.4.4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于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

2.4.5渗透管(渠)

渗透管(渠)是在传统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将雨水管或明渠改为渗透管(穿孔管)或渗透渠,周围回填砾石,雨水通过埋设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渗透管(渠)占地面积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它可以与雨水管系、渗透池、渗透井等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渗透性很差而下层有渗水性良好的土层、旧排水管系得改造利用、雨水水质较好、狭窄地带等条件下较适用。一般要求土壤的渗透系数K明显大于10-6m/s,距地下水位应有1m以上的保护土层。

2.4.6渗透池(塘)

渗透池(塘)是利用地面低洼地水塘或地下水池对雨水实施渗透的设施。当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其最大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深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降低雨水管系负荷与造价等多重功能。渗透池(塘)一般与绿化、景观结合起来设计,充分发挥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效益。当地面土地紧缺时,可以考虑采用地下渗透池,实际上它是一种地下注水渗透装置,利用混凝土砌块、穿孔管、碎石空隙、组装是构建等调蓄雨水并逐渐下渗。

2.4.7屋顶雨水收集和储蓄

在建筑物顶上设计雨水收集和储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直接用于消防、小区浇晒路面、植树用水、洗车、冲厕所灯,是实现厕所雨水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顶部面积越来越大,建筑雨水收集大有作为,因此,在我国要实现雨水资源化,在建筑物上设计雨水收集和贮存设施,达到直接将雨水用做“中水”的措施势在必行。

三、结论

在我国这个水资源很贫乏,但降水资源相对丰富,如何开发利用巨大的降水资源,实现降水资源化,并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所在。但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到:

3.1树立建设理念

做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功能净化、生态修复、健康循环。

3.2实现目标

做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同步。

3.3实施途径

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途径。

雨水利用设施建设不可能高有完全相同的解决方案,应实行一城一策,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做成样子工程,造成经济浪费。

『贰』 雨水系统蓄水池确定

雨水调蓄池不光要考虑用水量,更重要的是考虑降水量。而且很大程度上与你的投资额度相关,毕竟地下施工成本高,地上施工空间占用太大。
一般调蓄池修建的地区都比较缺水的,雨量限定很重要,而且还要考虑初期雨水弃流的问题。毕竟初期径流可生化性太差了,而且很脏,利用起来成本很高。
你可以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这方面还是很多的。
1按水量设计
W=10*径流系数*设计降雨量*服务面积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弃流系数,还有一个季节折减系数(你不可能保证百分百收集)
至于设计雨量最好要根据本地雨量确定
小雨自然全部收集,大雨肯定要产生溢流,这是必然
2就是根据蓄水量设计
两者 不要混
W=QT
Q用量T时间
一般来说回用时间T<2.5
也就避免了你说的池体过大
3按水量平衡分析
这是从长远出发的,考虑因素很多,需要很多统计资料。

『叁』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超高层建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促进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发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着深进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超高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餐饮等,总用地面积25,945m2,总建筑面积210,964m2,其中地下层为车库,1~6层为裙房,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6层以上分为E、F两座塔楼,其中E座高119.2m,F座高139.2m。由于该工程位于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应该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2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2.1 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中水供应系统向本建筑全部卫生间供水。以公共卫生间内的手盆水、公共浴室排水、冷却塔排水等作为中水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公共卫生间内大小便器的冲洗以及车库地面的冲洗补水等地方。本建筑内污废水量约732.6m3/d,按供水量的90%计。其中用于中水原水量约139.7m3/d。因此,实际日排放量为592.9m3/d。冷却塔排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等用水不排入污水系统,此部分耗水量为440m3/d。设计的室内污水和废水进行分流排除,公共卫生间的一部分废水作为中水原水循环至中水机房进行回收;对于卫生间的生活污废水,设计为专用的通气管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首层以下排水单独排出室外。
中水原水量为139.7m3/d,中水回用系统的平均日用水量为228.8m3/d,两水量相差部分由雨水补给(详见雨水利用),可达到回用系统的1.1倍(年收集水量占回用水量百分数)最高日用水量为343.2m3/d。
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2.2.1 工艺设计依据
本工程将中水处理站设在地下二层,需要处理的水量:中水原水平均日收集水量139.7m3/d,中水设备日处理时间取12h/d,平均时处理水量为11.6m3/h。因此,设计取设备处理规模为12m3/h。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其中浊度、溶解性总固体、BOD5、氨氮按严标准取值。
2.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回用可以处理到两种程度的回用水,一种是处理到可以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但是这种工艺投资高且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处理到不供人类饮用,而是将处理水回用于冲厕、绿地用水、冲洗车库地面用水等地方,后者应用较为普遍。中水处理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处理时应该综合考虑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处理水回用部位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原水水质不同,中水处理流程可以分为很多种。
中水首先经过格栅和曝气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并且均匀水质;然后经过毛发收集器,由一级提升泵到达中水一体化设备,再由二级提升泵依次达到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水蓄水池(与雨水共用),最终向本建筑的全部卫生间供水。此外,设计的中水处理工艺中还应用了鼓风曝气机进行曝气,增加足够的溶解氧,使氧气在液体中被充分搅拌和溶解,达到阻止液体中的悬浮物下沉的效果;滤池反冲洗设备用于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
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
2.3 雨水利用系统
2.3.1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量
雨水量按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分钟。溢流口和排水管系总排水能力按50年重现期设计。屋面总汇水面积11,000m2,雨水排水量约为600L/S。
其中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量公式为:Q=ΨqF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5分钟;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5。
由以上公式计算所得雨水量约为597.3L/s。
2.3.2 雨水利用标准及利用方式
(1)雨水利用标准:重现期1年的雨水进行利用,不排入市政管网,超出的雨量排入市政管网。设计年降雨厚度1,255.1mm,平均年降雨次数121.6次。
(2)雨水利用采用回收利用方式。
①收集量和回用量:根据本工程的用地现状和投资情况,收集降落在屋面及硬化路面(汇水面积约25,900平方米)的雨水,处理后的雨水进入中水清水池,用于车库冲洗和卫生间冲厕,用水量约89.1m3/d。
②年收集雨水量(红线内)=10×0.8×1255.1×0.7×2.59=18,204m3
③雨水收集池:根据用水量、1年重现期降雨量(49.1mm)的收集量和用地现状综合确定为400m3,初期4mm的降雨不进入雨水蓄水池,经弃流池排出。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位于室外。超过雨水蓄水池设计能力的降雨通过溢流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④工艺流程:由设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潜水泵进入地下二层的雨水处理机房。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雨水收集工艺流程图
由图1可知,屋面雨水经过弃流池弃流初期雨水后,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经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与中水共用的雨水蓄水池,用于中水系统供水或用于楼内车库冲洗及卫生间冲厕。雨水处理设备间歇运行,在有雨水时,运行12h,处理能力为7m3/h,处理后的清水全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容积100m3,与中水共用。
2.4 效益分析
施工完成之后对设备进行了调试,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的水质标准。建筑的中水回用经济性主要受到当地水价的影响,水价越高,则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越高,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越短。该市现行一般商业用水水价为1.8元/吨(不包含污水处理费用),商业用水污水处理费为1.2元/吨,即总的水费价格为3.0元/吨。本工程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的全年回用水量为54,180.6吨,则本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全年可以节约用水费用为162,541.8元。
3.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水的回用技术上,推动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提高水的回用率,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肆』 雨水调蓄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实际工程中雨水调蓄池的原理实际上就两个字:调-蓄
调蓄池既可以是人工构筑物例如地上的版蓄水池,底下的权混凝土池,甚至可以是地下的下水道(前提是你的容积足够,国内一般都打达不到)也可以是天然场所,例如湿地,人工湖,或者蓄洪池等等。。同时也要根据是否下渗进行建设
总的来说就是将雨水储存在一定规模的场地里,然后起到调蓄雨量,避免峰值过大,或者是储存雨水以备以后净化回用,当雨水超过调蓄最大流量时会从溢流口排出。有时候雨水调蓄池甚至可以当做雨水沉淀池用。

『伍』 雨水回用系统的概念、组成、流程、设计思路等全面梳理

探索雨水新生:系统详解与设计思路


雨水回用系统,作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其核心在于高效利用每滴自然之水。它不仅包括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再利用,更是一种节水理念的实践。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这个系统的世界,从概念到实际应用,逐一剖析。


系统基础:概念与组成


雨水回用系统的基本构造包括弃流过滤、蓄水和净化三个关键环节。弃流过滤用于去除初期的较大颗粒杂质,确保后续流程的水质纯净。蓄水系统是心脏,储存经过净化的雨水,以备不时之需。而净化过程则通过精过滤和杀菌,确保每一滴回用的雨水都清澈可饮用。


分类与适用


根据来源不同,雨水回用系统可分为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适用于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如繁华的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这些地方的雨水回用项目,不仅符合节水政策要求,也是绿色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


流程与控制


雨水的收集始于屋顶,通过雨水管道汇集,弃流口则确保在满水时避免对市政管网的压力。后续,雨水进入储存池,通过过滤和控制系统进行精准管理。系统通过信号指令灵活联动,确保雨水的高效利用。


绿色实践:应用与影响


雨水回用系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调蓄角色,无论是单一蓄水池还是多元设施组合,都能显著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雨水不仅用于绿化灌溉,还可以用于景观照明和应急消防,非强制性的雨水回用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设计思路


在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灵活选择收集、调蓄或回用方案,同时兼顾雨水的净化和利用。工艺流程设计需精细,弃流、调蓄与控制要兼顾,确保水量的均衡分配。


总结来说,雨水回用系统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一滴雨水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

『陆』 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也就需要有关部门转变城市治水思路,先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统,积极推动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进程,使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在大多数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城市中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地等表面大部分均进行了硬化处理,这些硬化处理虽然满足了美观、舒适、整洁的要求,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而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北京、武汉、深圳、厦门等)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城市排水标准偏低、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内涝防治系统、相应的预警及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御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已普及几十年,国内则刚起步。2011年将LID(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首次写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应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延缓出流时间[1]。LID强调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实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减降雨期间的流量峰值,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本文重点介绍源头也即住宅区等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与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路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筑屋面大多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受外界污染影响相对较小,且其径流量大,便于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两种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经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经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②采用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在确保屋面不漏水,多余雨水水流通畅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长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从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要求,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超过原有径流量,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既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径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3]。与传统的路面相比,常见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砖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还优于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将地表径流改为地下入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尽快补充地下水,并且更有利于环境的发展。
1.3 雨水的储存设施
为便于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调蓄设施。
储存设施可以采用区域内景观水体、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蚀、清洁、环保。
调蓄设施应尽量采用小区内天然的洼地、池塘等地面设施。天然条件不满足时,可建造室外调蓄池。
1.4 雨水的弃流与外排
受空气中粉尘及污染物的影响,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回用较麻烦且成本高。考虑到雨水水量大,考虑将初期的雨水进行弃流,将中后期雨水进行收集回用。通过弃流初期径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体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浓度指标,收集到更优质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变化多端都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设有小区雨水系统的收集设施应设置相应的外排措施,当实际的降雨量超过了雨水系统收集设施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就会形成径流、溢流,汇到相应的雨水管道,通过雨水排水系统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
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小区规划中设有景观水体时,在景观水体的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雨水进行调蓄、补充,并设置雨水储存设施。
②小区规划中未设置景观水体时,应优先考虑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入渗方式,其次考虑天然洼地、池塘等作为调蓄池,把径流的高峰流量蓄起来,从而达到收集、处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应优先选用水质污染少,并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当地的缺水情况、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2.2雨水回用的几种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蓄积起来并作为一种可用水源,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城市径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主要由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及回用水管网组成。雨水收集后需经过水质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水体净化处理,当达到所需用水区域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使用,另外还可以起到削减外排雨水总流量及总量的作用。
目前,这些用水区域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运用,运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灌溉、冲厕、洗衣、冷却循环、道路及广场浇洒、消防水用水、景观水补水等中水体系。
(2)屋顶美化雨水运用,屋顶美化是一种减少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理修建温度和美化城市。
(3)小区雨水集蓄运用,绿洲入渗,保护绿洲面积。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当地,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
3、结语
小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雨水资源化、缩小雨水管网管径、修复水环境、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及缓解内陆湖泊的面源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近年来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部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柒』 请问关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存蓄和利用工作,进而达到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标。

所有基于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都由三个基本组件构成:(收集装置)-(传输装置)-(存蓄装置),在组件基本功能基础之上,这些装置又会增加雨水初期弃流、渗透、净化、利用等其他复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渗透排放技术,其主要技术就是在雨水传输装置,存蓄装置中同时增加渗透功能。

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是雨水从系统外部进入内部的介质。按收集装置安装位置可分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按管内水流状态可分为重力流和压力流两类。

压力流又可细分为半有压流和虹吸流两类系统。其核心装置是雨水斗。

一体化埋地净化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存在的争议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对城市水循环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最大的争议在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工程量大,设备费用高,后期维护麻烦,而产生的水只能用作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一般生活用水,这部分用水只占小区用水很小一部分,效益有限并不一定能覆盖投资成本。

阅读全文

与雨水回用原水池容积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nf纳滤和ro反渗透区别 浏览:94
康达源子母净水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489
鱼缸下过滤加氧泵么 浏览:987
纯水怎么进入罐装水 浏览:182
lexy莱克空气净化器怎么清洁 浏览:312
饮水机里的小风扇怎么修 浏览:73
tcl空气净化器有味道怎么办 浏览:39
反渗透水是不是酸性水 浏览:525
厨房饮水机开不了窗怎么办 浏览:882
类似于饮水机的东西是什么 浏览:419
超滤膜设计参数 浏览:563
办理edi许可证的必要性 浏览:565
饮水机一桶是多少 浏览:791
抽油烟机怎么检测净化器 浏览:930
废水pid 浏览:656
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调试 浏览:620
电热水器的除垢剂怎么使用 浏览:44
大众速腾空调过滤芯怎么拿出来 浏览:954
除垢剂的副作用 浏览:320
反渗透海水淡化噪音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