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污水处理厂中磷和氨氮怎么去除

污水处理厂中磷和氨氮怎么去除

发布时间:2021-01-06 01:08:36

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过低导致菌种减少出水总磷氨氮超标怎么办

有一个问题,如果你进水COD过低,但HRT不变,曝气不变,氨氮不应超标;除非因COD过低,内容你们又调整了曝气,DO过低,氨氮超标(去除氨氮的是自养菌,一般竞争不过异养菌,可生化COD去除后,才为氨氮去除过程)。
COD过低导致出水TP超标,还是C源不足,这种情况需外加碳源,甲醇即可。不知你进水的C/N比和C/P比多少?

❷ 沸石去除氨氮和磷的机理

主要有接触时间、沸石粒径、氨氮初始浓度等
沸石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能力明显低于人工配制氯化铵溶液,氨氮去除率随着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却随之减小,吸附过程呈现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生活污水中悬浮物的存在,会削减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不同类型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加入都能导致人工配制氯化铵溶液中氨氮在沸石上的吸附量存在差异。阳离子的影响趋势主要为价态的影响,即价态越高,对氨氮吸附阻碍作用越显著,当阳离子当量浓度2
meq/l时,影响吸附强弱的顺序为ca2+mg2+na+;阴离子影响沸石吸附强弱的顺序受初始氨氮的浓度影响较大。langmuir等温方程式较freundich、binin
rashkevich、koble
corrigan和temkin等温方程式更好地描述沸石吸附氨氮的行为。
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主要有折点加氯法、空气吹脱法、生物法脱氨、离子交换法,前三者由于受到成本、冬季低温、占地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在北方城市推广。而离子交换法,具有温度影响不大、运行成本低、占地空间相对较小、操作容易、可再生利用等特点,适合北方城市应用。沸石是一种廉价的非金属矿物,对氨氮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国内外用沸石来处理氨氮废水已作了较多研究,但用来处理污泥渗滤的研究还很少见。

❸ 如何高效去除COD,氨氮,总磷

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总磷:
总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总氮:
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ph:
氢离子浓度指数(英语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法语potentiel
d'hydrogène)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一般称为“ph”,而不是“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ph=-lg[h+]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❹ 请问水处理中厌氧池脱氮除磷的原理,比如污水中的氨氮是通过怎样的反应去除的,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

1、生物脱氮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盐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为氮源,称为同化性硝酸还原作用:NO3-→NH4+→有机态氮。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盐做为氮素营养。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其生化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
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少数反硝化细菌为自养菌,如脱氮硫杆菌,它们氧化硫或硝酸盐获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盐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可进行以下反应:
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营养的含量,对农业生产不利。农业上常进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减少,消除因硝酸积累对生物的毒害作用。

2.生物除磷

1)生物除磷只要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完成,由于聚磷菌能在厌氧状态下同化发酵产物,使得聚磷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具备了竞争的优势。

2)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聚磷菌把细胞内聚磷水解为正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易讲解的COD,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存贮物聚β-羟基丁酸或β-羟基戊酸等

3)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氧或化合态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内贮物质PHB或PHV等,并产生能量,过量地从无水中摄取磷酸盐,能量以高能物质ATP的形式存贮,其中一部分有转化为聚磷,作为能量贮于胞内,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高效生物除磷目的

❺ 我想提问关于废水中cod 磷还有氨氮的相关降解办法,多多益善.

处理工艺及流程
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与脱水工艺。

A²/O工艺
生物循环曝气池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池中进行脱氮除磷,去除BOD的反应。
如下图所示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
优点:
1、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不足:
1、自动化控制要求高。
2、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
3、后处理设备要求大:如消毒设备很大,接触池容积也很大,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也很大。
4、滗水深度一般为1~2m,这部分水头损失被白白浪费,增加了总扬程。
5、由于不设初沉池,易产生浮渣,浮渣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 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低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MSBR(青山)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指的是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是C.Q.Yang等人根据SBR技术特点,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研究开发的一种更为理想的污水处理系统。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和二沉池,又能在反应器全充满并在恒定液位下连续进水运行。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技术的优点。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需要的更多的连接管、泵和阀门。通过中试研究及生产性应用,证明MSBR法是一种经济有效、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
MSBR的基本组成 反应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曝气格和两个交替序批处理格。主曝气格在整个运行周期过程中保持连续曝气,而每半个周期过程中,两个序批处理格交替分别作为SBR和澄清池。

MSBR的操作步骤 在每半个运行周期中,主曝气格连续曝气,序批处理格中的一个作为澄清池(相当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作用),另一个序批处理格则进行以下一系列操作步骤。
步骤1:原水与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 在这半个周期的开始,原水进入序批处理格,与被控制回到主曝气格的回流液混合。在缺氧和丰富的硝化态氮条件下,序批处理格内的兼性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以原水及内源呼吸所释放的有机碳作为碳源,进行无氧呼吸代谢。由于初期序批处理格内MLSS浓度高,硝化态氮浓度较高,因此碳源成为反硝化速率的限制条件。随着原水的加入,有机碳的浓度增加,提高了反硝化的速率。来自曝气格和序批格原有的硝态氮经反硝化得以去除。另外,该阶段运行也是序批处理格中较高浓度的污泥向曝气格回流的过程,以提高曝气格中的污泥浓度。
步骤2:部分原水和循环液混合,进行缺氧搅拌。 随着步骤1中原水的不断进入,序批处理格内有机物和氨氮的浓度逐渐增加。为阻止在序批处理格内有机物和氨氮的过分增加,原水分别流入序批处理格和主曝气格。使序批处理格内维持一个适当的有机碳水平,以利于反硝化的进行。混合液通过循环,继续使序批处理格原来积聚的MLSS向主曝气格内流动。
步骤3:序批格停止进原水,循环液继续缺氧搅拌。 此后中断进入序批处理格的原水。原水在剩下的操作中,直接进入主曝气格。这使得主曝气格降解大量有机碳,并减弱微生物的好氧内源呼吸。序批处理格利用循环液中残留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以硝化态氮作电子受体,继续进行缺氧反硝化。由于有机碳源的减少,缺氧内源呼吸的速率将提高。来自主曝气格的混合液具有较低的有机物和MLSS浓度。经循环,把序批处理格内的残余有机物和活性污泥推入主曝气格,在此进行曝气反应降解有机物,并维持物质平衡。
步骤4:曝气,并继续循环。 进行曝气,降低最初进水所残余的有机碳、有机氮和氨氮,以及来自主曝气格未被降解的有机物和内源呼吸释放的氨氮,并吹脱在前面缺氧阶段产生的截留在混合液中的氮气。连续的循环增加了主曝气格内的微生物量,同时进一步降低序批处理格中的悬浮固体,降低了MLSS浓度,有利于其在下半个周期中作为澄清池时,减少污泥量以提高沉淀池的效率。
步骤5:停止循环,延时曝气。 为进一步降低序批处理格内的有机物和氮浓度,减少剩余的氮气泡,采用延时曝气。这步是在没有循环,没有进出流量的隔离状态下进行。延时曝气使序批处理格中的BOD5和TKN达到处理的要求水平。
步骤6:静置沉淀。 延时曝气停止后,在隔离状态下,开始静置沉淀,使活性污泥与上清液有效分离,为下半个周期作为澄清池出水做准备。沉淀开始时,由于仍存在剩余的溶解氧,沉淀污泥中的硝化菌继续硝化残余的氨,而好氧微生物继续进行好氧内源呼吸。当混合液中氧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兼性菌开始利用硝化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内源呼吸,进行程度较低的反硝化作用。在整个半周期过程中,此时序批处理格中上清液的BOD、TKN、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浓度最低,悬浮固体总量也最少,因此该序批处理格在下半个周期作为沉淀池,其出水质量是可靠的。在这一步,可以从交替序批处理格中排放剩余污泥。
第二个半周期:步骤6的结束标志着处理运行的下半个循环操作开始。通过两个半周期,改变交替序批处理格的操作形式。第二个半周期与第一个半周期的6个操作步骤相同。
三沟式氧化沟(临安)
三沟式氧化沟(又称T型氧化沟)是氧化沟的一种典型构造型式,目前采用的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是丹麦在间歇式运行的氧化沟基础上开创的,它实际上仍是一种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只是将曝气、沉淀工序集于一体,并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轮换运行的特点,其运转周期可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进行调整,从而使其运行操作更趋于灵活方便。这种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另设一次、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使氧化沟工艺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大为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主要按下面六个阶段轮换运行。
阶段A:污水经配水井进入沟Ⅰ,沟内转刷以低速运转,转速控制在仅能维持水和污泥混合,并推动水流循环流动,但不足以供给徽生物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此时,沟Ⅰ处于缺氧状态,沟内活性污泥利用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则利用前一段产生的硝酸盐中的氧来降解有机物,释放出氮气,完成反硝化过程。同时沟I的出水堰自动升起,污水和污泥混合液进人沟Ⅱ.沟Ⅱ内的转刷以高速运行,保证沟内有足够的溶解氧来降解有机物,并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过程.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沟Ⅲ,沟Ⅲ中的转刷停止运转,起沉淀池的作用,进行泥水分离,由沟Ⅲ处理后的水经自动降低的出水堰排出。
阶段B:进水改从处于好氧状态的沟Ⅱ流入,并经沟互Ⅲ沉淀后排出。同时沟Ⅰ中的转刷开始高速运转,使其从缺氧状态变为好氧状态,并使阶段A进入沟Ⅰ的有机物和氨氮得到好氧处理,待沟内的溶解氧上升到一定值后,该阶段结束。
阶段C:迸水仍然从沟Ⅱ注入,经沟Ⅲ排出.但沟Ⅰ中的转刷停止运转,开始进行泥水分离,待分离完成,该阶段结束。阶段A、B、C组成了上半个工作循环.
阶段D:进水改从沟Ⅲ流入,沟Ⅲ出水堰升高,沟Ⅰ出水堰降低,并开始出水。同时,沟Ⅲ中转刷开始低速运转,使其处于缺氧状态.沟Ⅱ则仍然处于好氧状态,沟Ⅰ起沉淀池作用。阶段D与阶段A的水淹方向恰好相反,沟Ⅲ起反硝化作用,出水由沟Ⅰ排出。
阶段E:类似于阶段B,进水又从沟Ⅱ流入,沟Ⅰ仍然起沉淀他作用,沟Ⅲ中的转刷开始高速运转,并从缺氧状态变为好氧状态。
阶段F:类似于阶段C,沟Ⅱ进水,沟Ⅰ沉淀出水。沟Ⅲ中的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至此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通常一个工作循环需4-8小时,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中间的沟始终处于好氧状态,而外侧两沟中的转刷则处于交替运行状态,当转刷低速运转时,进行反稍化过程,转刷高速运转时,进行硝化过程,而转刷停止运转时,氧化沟起沉淀池作用。不难看出,若调整各阶段的运行时间,就可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目前运行的这种工艺,大部分是预先将各阶段的运行时间,根据具体的水质、水量,编入运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中,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运行灵活、操作方便。

❻ 氨氮和总磷什么关系

回答抄 共1条
你是指污水处理厂出水吧,外环境与污水源水不会这样。在污水处理时,要提高氨氮去除率,需要较大的污泥回流量,更多的硝化菌会快速抢夺碳源,此时部分聚磷菌也会参与硝化,从而降低总磷去除率。因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❼ 中格栅对ss,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是多少

粗格栅,细格栅是物理去除部分,对水体中的指标无明显去除效果,主要去除较大的杂物。回
提升泵房无去除污答染物作用
生化池为主要去除水质污染物工艺段,水中cod、bod、氨氮、总氮、总磷均在此阶段去除。但此阶段主要是将水体中的物质集中到活性污泥中,直接测量生化池出水除N的指标外无明显下降
二沉池主要将活性污泥沉淀,与水体分离,所有指标明显下降,为实现水体与污染物分离的主要阶段。
絮凝沉淀池、活性砂滤池与二沉池功能基本一致,实现污染物与水体的分离。
消毒池主要为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无明显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总体而言,水中污染物去除在前段均为从水体中转移到污泥中的过程,只有分离阶段(二沉池、砂滤)实现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具体去除率数据没接触过,根据各段功能可以大体估计,以cod为例,沉淀之前基本为的去除率基本为0,沉淀池的去除率基本接近整体工艺的去除率。
没有确切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❽ 磷酸铵镁如何加入废水中去除氨氮

是加磷酸氢二钠以及氯化镁与水中的氨氮形成磷酸铵镁去除水中的氨氮。

❾ 如何去除废水中的磷,氨氮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氨氮,磷的值是多少?处理方法有很多,现在的工艺大部分都有处理的效果,A/A/O,SBR是最常用的,你搞清楚去氮除磷的原理就简单了

阅读全文

与污水处理厂中磷和氨氮怎么去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净化器进化什么 浏览:630
碘单质与四氯化碳蒸馏 浏览:562
edial00是华为 浏览:438
反渗透膜承受最大压力 浏览:82
美的的饮水机最贵的是什么 浏览:332
水垢对人体有害吗结石 浏览:519
含氟冲洗废水原水池是什么意思 浏览:295
智能反渗透冷热直饮机怎么制冷 浏览:451
润通纯净水哪里有卖的 浏览:392
火车空气滤芯怎么拆下来 浏览:835
输煤含煤废水用水量统计 浏览:965
用漏斗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装入漏斗 浏览:219
燃气热水器40度有水垢 浏览:202
污水厂设备的种类 浏览:130
排污沟的废水产生什么气体 浏览:393
长沙国虑水处理 浏览:384
卖机油滤芯属于什么经营范围 浏览:541
污水提升泵是装在里吗 浏览:412
树脂镜片能摔烂吗 浏览:769
发现者5用什么空气净化器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