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哪些
1. 李圭白
刘鸿亮 (1932.6.20 -) 环境工程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Ⅱ 关于水处理的杂志有那些
1、《工业水处理》抄
《工业袭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2、《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
(2)水处理控制领域的科研成果扩展阅读
《工业水处理》主要报道工业废水、工艺用水、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市政污水、海水淡化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订户遍及石油、石化、煤化、冶金、钢铁、电力、电子、纺织、印染、造纸、制药、机械、食品、饮料酿酒、交通、造船、矿业、环保、海水淡化等系统,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设备工程公司,以及大专院校等。
Ⅲ 全国关于水处理的杂志最权威的有哪些
《工业水处理》和《给水排水》是两款很权威的
可以在
http://www.iwtchina.cn/paper/
http://www.wwe1964.com/
下载
《工业水处理》
杂志下载地:http://www.iwtchina.cn/paper/
《工业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化工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库)
《工业水处理》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学公、国家
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
《工业水处理》专门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给水、废水的水处
理技术、工艺、药剂、工程设计、设备、分析监测方法与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技术动态、科研成果、
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适于从事工业水处理技术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技术服务等单位及
个人订阅。
《工业水处理》栏目配置全面、合理:“专论与综述”偏重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专门报道新的
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分析与监测”为讨论水质分析方法及水质监测技术的专栏,“经验交流”栏则
充分反映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场实践,而“国际水处理会议”专栏则已成为介绍国际最权威水处理
专业会议的全国唯一窗口。
由于本刊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导向性,已为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荣获
化工部科技信息二等奖,在天津市第四届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期刊奖”,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
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SDD)、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CCDOC)、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
中国化工文摘(ZHW)和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重要文献检索体系所收录。
《给水排水》
杂志下载:http://www.wwe1964.com/
《给水排水》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主办。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新颖性和信息性等特征,是同行业唯—一本综合性技术类期刊。拥有近百人的编委会和通讯员队伍,编委会委员由海内外给排水领域的专家组成。
《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三十多年来一直以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发行量一直居同行业刊物之首,己成为我国给排水领域发行量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刊物。《给水排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收入中国国家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建筑科技文献数据库系统,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机检索数据库系统,美国国际CODEN中心等。
《给水排水》以面向生产,注重应用,为促进我国给水排水事业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以实用、新颖为主,交流、导向兼顾,提高、普及结合为办刊方针。
《给水排水》报道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信息性,以城市、工业、建筑给水排水三者并重安排版面。现除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等固定栏目外,还设有科技情报综述、策略研讨、标准规范简介。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机动栏目。
《给水排水》具有广告经营资格。从1979年开始经营广告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信息,沟通并密切了设计、科研、教学单位与生产厂家的联系,本刊是企业树立形象,开拓产品市场的理想窗口。
《给水排水》读者对象为从事设计、科研、教学、生产、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单位及相关人员。
《给水排水》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757,国外代号:M4425,每册定价:5.00 元,全年定价6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Ⅳ 工业水处理领域新技术
三明治”纳米复合物问世,可同时移除废水及土壤中的铬和镉 三维石墨烯管治污神器,光照两周污水变清 中一科一院宁波材料所利用正渗透膜研发便携式海水淡化器
Ⅳ 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毕业论文 5000字
这选题上个月写过,你要可以给你
Ⅵ 水处理技术论文
水处理技术
创刊于1975年,主要报道各种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尤其是膜技术在水处理、化工、电力、电子、煤炭、医药、食品、纺织、冶金、铁路、环保、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同时为水源开发、工业用水除盐、工艺用水处理、超纯水制备、废水治理、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新技术。 《水处理技术》为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全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论文被美国CA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摘录。曾多次荣获国家海洋局、华东地区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 《水处理技术》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公司依托独特而实用的水基化学向华理论和先进的水质分析仪器,可以对客户的水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水质情况及处理要求,筛选最佳水处理药剂,制定最佳处理工艺。 2、对客户现有的效果不理想的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使出水水质达到回用要求或达标排放。 3、提供各种工业废水快速高效脱色技术,处理速度快,基建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去除SS、COD、BOD效果好。 4、特别提供低成本造纸黑液处理技术,造纸中段水处理技术,造纸白水回用技术。 5、提供多种工业废水处理小试、初步设计、中试、工程调试及人员培训。小试、初步设计不收费。
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反渗透是目前高纯水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盐技术,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 近30年来,反渗透、电渗析、超过滤和膜过滤已进入工业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子、化工、食品、制药及饮用纯水等领域。
反渗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渗透压力.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
RO反渗透的由来:
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U.C.L.A大学医学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钦用水中的难题.
混合床
在同一个交换器中,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按照一定的体积比例进行填装,在均匀混合状态下,进行阴阳离子交换,从而除去水中的盐分.混合床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过程中,由于是处于均匀混合状态,交错排列,互相接触,可以看作是由许许多多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而组成的多级式复床,因为均匀混合,所以阴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产生的H+ 和OH- 随即合成H2O,交换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出水水质稳定.
混合床常见的工艺流程有:
一级反渗透系统→混合床
阳床→阴床→混合床
二级反渗透系统→EDI
设备出水量的大小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设备的工艺根据当地的水质状况做相应的改进,设备材料的选型又可根据您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设备操作中常见的几种疑问:
设备使用周期短:系统设计不合理、进水水质某种成份偏高、阴树脂未完全再生起来等
设备出水PH值偏出正常范围:罐体内某种树脂未完全再生好、阴树脂被污染再生不起等
树脂变色:树脂受到重金属(如Fe)等物质污染失效
树脂再生不起:药剂投放量不够、树脂失效、再生液未清洗干净、树脂再生是未分好层、树脂再生后未混合均匀等。
软化水设备
软化水处理是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可交换的阳离子,把水中所含的钙、镁离子交换出来,典型反映可用下列离子反应式表示:
Ca2++2RNa=R2Ca+2Na+
Mg2++2RNa=RMg+2Na+
当水流经树脂层后出水硬度超过某一规定值后,离子交换树脂饱合,不再起软化作用,为恢复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能力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又称还原”)。
□ 软水设备怎样选型
软水设备怎样选型?
只要您了解并提供给我们技术部以下参数,就可以较准确的选择适合贵单位系统设备所要求的软化设备了。
◇ 1.首先您要提供所需要使用软化水的系统是:工艺用水?采暖?冷却补水?蒸汽锅炉?钢铁冶炼行业?化工制药行业?
◇ 2.系统用水时间:明确运行时间/小时用水量/平均值/峰值流量/
用户是否需要连续供水?若需要则选择单阀双罐或双控双床系列,否则可选单阀单罐系统。
◇ 3.源水总硬度?:水源是市政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源(江,河,湖水)您需提供使用地区的原水硬度。对一定型号的软水设备来说水硬度高,其周期制水量必然要少,由此而来导致再生频繁。对树脂的使用寿命不利。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应加大树脂体积,这意味着选用加大型号的软水设备。
如果您不了解所用水源的水质情况,您可以委托给我公司的分析实验室,我们提供免费的常规水质分析。
◇ 4、 所需的软水单位流量(吨/小时)。这由用户设备的性质和要求决定,以此选定标准型号的软水设备;
◇ 5、周期制水量的设定
在软水设备型号设定之后,根据原水硬度,所用树脂的交换工作容量就可以确定理论周期制水量(吨)。
软化设备选型须知
◇ 1、控制器:完全采用美国FLECK富莱克、AUTOTROL阿图祖自动控制阀
◇ 2、树脂罐:可供选择:国产RFP罐、金属内衬塑罐(PE内衬)
进口(斯特洛)RFP罐
◇ 3、设备运行控制形式:
L—流量型:制备水量达到设定值时自动还原,可适用于所有的给水系统软水制备。
S—时间型:以时间为控制再生计量方式,适合用水量稳定的系统供水,最短还原再生 周期为24小时。
◇ 4、可供选择的设备组合:
⑴—单控单床:还原期间停止供水2小时或继续供原水(硬水旁通)。
⑵—单控双床:交替供水,一用一备型。
⑶—双控双床:交替供水,一用一备型。
⑷—双控双床:同时供水,交替再生。
⑸—多控几床:三个以上树脂罐并联使用,适合大型供水系统。
注:应根据所处理的原水硬度值选型。如属高硬度水(>8mmol/L时),建议加大一级选型;>12mmol/L时,应采用二次软化或配合其它方法.
我公司可免费为用户提供常规水质分析,外阜客户可通过邮寄方式。
注:如果您需要经济的选型方案的话,请电话或传真给我公司技术部,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回复。
Ⅶ 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安排国拨经费4983万元。近日,项目组织单位在北京召开项目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交流了课题工作经验,并就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开发战略进行了研讨。 该项目针对我国小城镇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管理水平落后、饮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现状,从政策管理、技术控制、设备研制、政策标准、工程示范等内容入手,以经济,适用,管理方便,性能可靠为目标,结合小城镇对饮用水的需求、不同地域水质差异较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重点研发受污染水源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关键处理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苦咸水处理技术,处理药剂与材料,安全技术标准与应急处理工艺,并根据不同地域水质的特点,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工程示范,解决威胁小城镇居民健康的高氟高砷等问题,构建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支撑队伍,促进行业部门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1年的努力,项目研究总体进展和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完成多项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研发,建立多个试验基地,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已申请专利65项(其中授权8项,实用新型4项),制定规范1项,发表论文226篇(其中SCI、EI收录83篇),开发新产品16项、新材料2项、新工艺5项、新装置8项、建立试验基地9个,建成2个示范工程。 研发的复合预氧化药剂已被应用于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期间,应用于沿湖各水厂的预氧化和除臭的处理。研发的高效除砷除氟絮凝剂将在河北和内蒙古等高砷氟地区水厂开展应用工程示范,研发的高效除藻磷絮凝剂将在重庆三峡库区高藻地区开展工程应用示范。以上的高效复合净水剂已实现了产业化,并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 项目研制的膜饮用水处理装置已用于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在都江堰市的胥家镇建造了2套处理量分别为25m3/h和7.5m3/h的水处理系统。其中1套已安装调试好,开始生产饮
Ⅷ 陈薇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1、抗SARS病毒人源抗体的研究。
2、陈薇领导的“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随后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科技改革与发展专项的持续支持。
3、2020年3月,由陈薇领衔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开始人体注射试验。
4、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5、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8)水处理控制领域的科研成果扩展阅读:
陈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生性活泼的她虽是理科生,但是喜欢文学和舞蹈,常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舞会,还是清华大学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陈薇与麻一铭在火车上相识,两人于1992年结婚。婚后,麻一铭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科研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1998年,陈薇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实验室。
Ⅸ 水处理设计浅谈:什么是好设计篇
水处理是应用性的学科,行业技术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技术门槛普遍偏低
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结果基本都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技术模仿和进入门槛普遍较低,模仿起来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功底,多花些心思琢磨后还经常能形成一些自己的改进。因为这些特性,行业尤其重商务而轻技术,碰到技术问题时通过监管漏洞以及商务技巧来回避风险。另外,由于门槛低,大量的小环保工程公司也因此层出不穷。
2、入门易、精通难
水处理的项目看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复制,但工程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好,经常出现刚开始运行就要改造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水处理的变化性大,如果在工程设计时对各种要素评估不足、工艺设计中考虑不周全、工程建设水平控制不到位、调试应对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工程结果不好。
水处理设计中,经验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在作为最权威设计依据文件的设计规范中,设计参数往往只是建议值而且取值范围非常大;而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实际进水值和设计值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难以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对于各单位的技术人员,接触到的项目类型一般较为单一,同行交流机会少,还受到商业保密因素的制约,获得项目经验的途径少。以上这些都制约了技术人员设计能力的成长。
好的设计需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而设计的综合能力需要基于良好的理论功底和大量类型丰富的各种工程实践经验,整个行业特点和市场特性决定了水处理技术的入门容易而精通较难。
3、科研与行业协会作用有待挖掘
应用性科研引领着技术的发展,在水处理的科研领域,目前的科研重点偏理论性研究,在应用性研究中和工程设计需求的关联不多。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是鼓励企业参与科研,以加强成果的扩散,但企业一线人员的科研实力偏弱,往往流于形式。在应用性科研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后可以推动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行业协会是行业技术获得的重要来源,比如德国的排水技术协会(ATV)会定期根据最新研究更新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提供行业设计指导。这种由行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设计规范内容非常详实,时效性强,可大大地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参考和利用。国内的类似导则偏指导性,中国的行业协会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为行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发挥作用。
二、技术需求的特点
水处理从业技术人员经常要能应对不同的差异性大的技术支持需求,有其鲜明的特点。
1、水处理涉及的范围广
水处理涉及的范围广,从大类来分包括以下几类:
(1)城镇、乡村给水:城镇给水厂(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乡村给水处理设施等。
(2)城镇、乡村排水:城镇污水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乡村排水处理设施,包括城市污泥的处置等。
(3)工业园区污水: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典型的有化工园区、石化园区、制药园区、印染园区等。
(4)工业给水与循环水:常规给水、纯水、超纯水、循环水处理等。
(5)工业废水:采矿、食品饮料、纺织、制革、造纸、石油加工、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金属冶炼等各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人员经常需要给不同的水处理项目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当项目差异性大的时候往往隔行如隔山。
2、水处理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
水处理项目中,工艺设计是龙头专业,设计人员涉及握的知识面广,主要包括:
(1)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了水的特性认知、反应器与反应动力学、废水的物化处理原理、生物处理原理、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污泥与臭气的处理、水力计算等。
(2)设备、仪表与材料。包括了泵、风机、阀门等常用设备,格栅、排泥撇渣设备、曝气充氧设备等专用设备,还有各种压力、物位、流量、水质监测等仪表,还用到填料、药剂及各种管道材料等。
(3)主要工艺单元。与工艺原理对应,需要了解各工艺单元,包括格栅、沉砂、调节、沉淀、厌氧、好氧、过滤、膜分离、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生态处理技术等,还包括污泥处置、臭气处理涉及的各种工艺。
(4)方案与图纸设计。需要通过文本与图纸表达设计成果,包括了方案、可研、初设、施工图等,要能满足国家对不同阶段成果的规范性和设计深度要求。
作为龙头专业,工艺设计人员还需要了解配套专业如建筑结构、电气自控的基本知识等。
3、对综合判断能力要求高
水处理项目在来水可控性差时还要求对末端产品水水质负责。在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水质的差异性、工艺的可靠性及操作人员的特点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经济性指标。在企业内部,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经常还需要和企业的清洁生产结合。
工艺设计人员还需要负责与商务配合,理解商务需求,结合技术进行商务判断的协助。这些都还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判断能力,以使技术方案达到各方面的综合平衡。
三、好的水处理设计
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的方案到最终的调试验收,设计起着重要的主线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目标、外部条件、工艺路线与参数、设备配置规格等进行充分分析,综合权衡,适当取舍,结果简单而过程复杂。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技术上考虑周全,经济性合理,便于施工,方便操作与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做出好的设计,一般需具备以下条件:
(1)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无论是原始条件和要求的确认,还是项目目标的合理评估,包括项目方案的确定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来提供支持,以确保项目方向不会出现偏差,保证项目实施具有可控性。专业判断能力是设计队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2)基本功扎实的设计队伍。任何一个设计都是设计人员智力的付出,从方案到细节设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参与设计的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夯实每个细节,做出好的设计产品。
(3)良好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水处理中水质水量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给工程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设计人员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充分的沟通确认,并根据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出现预估范围之外的情况后,要有好的应变能力,特别是要处理好局部变化与总体的关系。
(4)良好的设计习惯与体系。设计是由一个一个细节垒起来的,好的设计习惯能让每个细节具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避免系统错误。在设计的组织管理上,关键环节需要充分控制,在时间紧迫时要能分清重点,合理节省设计周期,好的设计组织体系不可或缺。
(5)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设计人员,应该更多的提供有价值的设计,工艺选择与设备选型要尊重其自身特点,合理选用。好的职业道德能让设计以满足工程本身的内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设计是一个很严谨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活泼的创造过程,好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Ⅹ 水处理中目前比较有前景的是哪些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果丰硕。作为一片尚版待开辟权的“蓝海”,水处理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自来水厂4000多家,污水处理厂3500多座,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污水处理率目前已升至高位。
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产品结构正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级,包括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业水处理设备、污泥脱水设备、海水淡化设备、紫外线杀菌器等细分板块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新兴领域极有可能成为污水处理设备产业下一个发力点。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未来几年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增长点之一。目前我国尚有近70%的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环保投资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