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单位
矿建公司
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矿建公司,前身为淄博矿务局工程处,具有国家矿山建筑安装施工一级资质,技术力量雄厚,建矿经验丰富,公司现下设六个矿井建设项目部和一个机械制修厂,在册员工3500多人。公司创建近四十年来,先后承担了淄博地区的洪山、西河、黑山、双山、双沟、南定、山后寨等十三对矿井和淄矿集团公司济宁(北)矿区的许厂、岱庄、葛亭、唐口以及陕西的亭南等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设任务。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司承担了在日本占领时期因透水淹入数百名中国矿工而震惊世界的北大井的注浆、排水、恢复生产等艰巨任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队伍作风过硬,工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优良品率达90%以上。在深度为368米的许厂煤矿风井施工中,公司当年准备、当年开工、当年到底;设计年生产能力150万吨的许厂、岱庄煤矿和60万吨的葛亭煤矿,分别用28个月、24个月、23个月建成投产,创出了全国建矿史上的新纪录,被评为“太阳杯”工程;公司连续11年保持部级“文明施工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先进施工企业”和“全国煤炭施工现场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接了新汶矿业集团的济阳、龙堌以及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赵固一矿、二矿 等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设任务,以优质快速的施工和坚韧不拔、敢打敢拼、勇克难关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矿井建设单位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将始终以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矿工生命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信誉第一,质量从优、工期从快”的方针,与社会各界朋友一道,携手书写煤炭企业建设发展的辉煌篇章。
建安公司
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安公司,前身为淄博矿务局建安公司,公司始建于一九五三年三月,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一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二级资质。公司下设十一个项目部以及装饰公司、租赁站等十余个单位,在职员工13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6人,机械设备680余台件,施工地域覆盖山东、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建安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作作风过硬,发展历史悠久。成立以来除承担淄博矿区矿井地面配套工程和其他工业及民用工程的建筑施工外,多次支援新汶、肥城、兖州及贵州水城矿务局等煤矿的土建工程建设,于1958年至1961年先后派出四批74名技术工人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国煤矿土建工程建设,还曾经选派技术骨干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的施工建设。
多年来,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服务优质、用户至上”为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0%以上,工程合格率及合同工期兑现率始终保持在100%,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施工的许厂、岱庄、亭南等矿地面建筑工程和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外科病房楼获煤炭行业最高质量奖“太阳杯”工程奖,建筑面积18000m2的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外科病房楼工程被授予山东省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工程奖。公司连续八年保持了煤炭系统“文明施工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市区主管部门评为安全文明施工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公司业务进一步向民用建筑施工方向发展,施工的山东临沂杏坛文化家园、山东润泰房产公司、淄博师专、三润置业、淄矿机关小区、方大小区等住宅楼全部获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实现了100%的安全文明工地创建率,以优异的施工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公司将按照“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发展理念,凭借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实力、先进的装备、优秀的队伍、诚实的品格,努力为社会创建更多的精品工程。
安装公司
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装公司是方大公司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公司下设八个项目部,施工地域涉及山东淄博、济南、济宁、泰安,陕西咸阳,山西太原,贵州黔西南州,云南曲靖、内蒙古鄂尔多斯等8省11个地区,经营范围涵盖工民建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高架皮带运输栈桥工程、矿山地面和井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冶金电力化工设备安装等,拥有各类施工设备150余台套。多年来,公司以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雄厚的实力、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2005年,被授予全国煤炭行业优秀等级队称号。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济宁(北)矿区许厂、岱庄、葛亭、唐口、陕西亭南等五个现代化大型矿井及岭子煤矿电厂、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淄博恒力水泥厂、张店200万吨水泥粉磨站、埠村煤矿电厂、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外科病房楼、淄矿机关地下停车场、利津丽苑小区等各类工民建安装工程,以及天晟公司铆焊车间和阀厂车间、泰安煤机厂五连跨加工车间等轻钢结构厂房安装。工程施工合格率保持100%,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参与建设的多项工程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太阳杯”和山东省建筑质量“泰山杯”工程奖。
公司遵循“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奉行“诚信为本,奉献精品”的理念,按照“创新管理、打造品牌、诚信服务、拓宽市场”的经营战略,以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与广大新老朋友真诚合作、共创大业。
新型材料公司
新型材料公司是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骨干企业之一。公司适应我国建材行业“以塑代钢”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微控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先进配方和生产工艺,专业生产“鲁方”牌PVC塑料异型材、HDPE 管材、钢丝网骨架增强PE复合塑料管、PP-R管材、燃气管、PE改性料等,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煤矿用PE管材通过煤安认证。“鲁方”管材产品广泛应用于矿井排水、瓦斯抽放、自来水及市政配管、燃气输送、农业灌溉排污等领域,具有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耐腐蚀强、机械性能优越,管壁光洁度高、流体阻力小,水密性、环保性良好、优异的阻燃和抗静电性能等特性。型材产品断面设计科学新颖,力学及抗老化性能良好,产品主要有80、55推拉系列及50、60平开系列,产品出材率高,是门窗用材料的最佳选择。公司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围绕塑料管材原材料及连接方式不断创新,改进成果,使塑料管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拥有一流的科研队伍和质量检测中心,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2006年,“鲁方”牌PVC塑料异型材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塑料管材荣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安徽、河北、河南、江苏、黑龙江等10多个省,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煤矿用瓦斯抽放管现成为徐州矿务局的免投标产品。
公司秉承“以科技塑造自我,做精品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严把质量关,追求“零缺陷”,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开拓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
门窗公司
山东方大公司门窗厂成立于一九九二年,是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骨干分厂之一。近年来,门窗厂以生产经营实腹钢门窗为起点,紧跟门窗进步发展形势,全力打造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等高端门窗产品。现在主要产品有“鲁方”牌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不锈钢防盗门窗、多功能防盗安全门、车库门等。同时承接水电暖及设备安装,是一家集产品生产、工程施工于一体的综合经营厂家。
门窗厂采用全套数控设备,并有完善的计量检测设施和专业的质检人员,保证了出厂产品100%的合格率,其中数控四角对焊机、数控清角机在全国同行业产品加工设备中均属国内最先进的设备。
塑钢门窗产品具有抗老化、坚固耐用、密封性能好、美观大方等特点,是钢门窗、木门窗和一般铝合金门窗的替代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质量和数量需求。而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集型材、玻璃、配件的先进技术于一体,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隔热保温性能、隔声性能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鲁方”商标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门窗厂立足“用实力构铸品牌,用技术建立信心”的工作思路,经营上坚持诚实守信、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的原则,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
机电公司
机电公司是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机构,承担着全公司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调研、采购、使用、报废等一生的管理。另外还进行矿、土建设备的安装、维修、租赁,非标制作,钢结构制作安装,水电暖设备及管路安装等。
按照方大公司以发展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科技领先、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真诚服务 的方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全公司设备正常运转、满足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对外实行设备租赁、工程承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我公司的矿建施工设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设备等装备雄厚精良,对于闲置设备对外租赁,一些闲置、废旧设备对外处理。欢迎有关人士与机电公司联系。
㈡ 柳州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柳州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2011-05-3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融安县长安镇五里亭原融安机务段职工宿舍楼(B栋103、104、105)。
柳州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224574592172A,企业法人赵承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柳州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林项目调查核查、农林病虫防控防治、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农林水果植保实施;农林技术咨询服务、农林水利技术研发;林地果园农田测绘、农林土地流转服务;园林绿化设计施工、营林造林工程施工、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林业规划设计服务;农药(限制使用农药除外)、化肥销售;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柳州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㈢ 〈欧阳修发愤苦学〉的译文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 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卒溢文忠。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欧阳修与滁州的不解之缘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承继前人开发滁州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让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宽简”知滁政绩斐然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文学名篇名扬天下
欧阳修知滁时,已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虽然做了官,并且在仕途上屡历坎坷,但始终未忘文学,写诗作文仍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在滁州时期,写出许多文字生动、情景交融的作品,其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知滁两年结下不解缘
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醉翁亭自欧阳修知滁时建成后,历经沧桑,但屡废屡兴,数百年不败。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至今日则已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1998年新编《滁州市志》(原县级市)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
㈣ 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是否破产,现状况如何,
新社北京五月十四电 (记者贾靖峰)记者午环境保护部获悉十二强烈震四川邡市两化工厂、德阳市化工厂发硫酸液氨泄漏现象环保部门紧中国救援处置及现隐患已消除 环保部关负责说目前震灾区除邡市附近洛水广济青嘴山断面水质PH值氨氮略超标外其区域均达表水Ⅲ类标准空气明显异 受汶川震波及位于四川省邡市蓥峰实业限公司宏达化工股份限公司产装置破坏严重硫酸液氨泄漏现象西南环保督查员迅速赶现场展应中国救援附近石亭江鸭河布设高景关、双盛桥、洛水广济、青嘴山、马井五监控断面进行水质检测 据悉德阳市环保局接石亭江游受氨氮轻度污染报告立即启环境应中国预案紧中国处置污染危害同组织其环境隐患区域、工业集区集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全面监测消除隐患 位负责介绍位于德阳市四川美丰化工股份限公司化肥公司亦震发氨泄漏由于处置及尚未环境造影响 另悉震波及现严重溃坝陕西省煎茶岭矿业公司尾矿库四期坝事故现场现已妥善处理暂环境安全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