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取决于进水碱度,碱度高,可适当加入氨水/氢氧化钠,调节ph到8-8.3左右即可;也可以使用除碳器进行脱碳,从而不需要加药二级产水调节ph,主要为了防止腐蚀外输管道。
2. 我公司上一套水处理设备是超滤+二级反渗透+EDI,请问除碳器是否需要用的原水是自来水
可不必设置除碳器。一级反渗透出水中投加强碱,使游离态CO2转变为HCO3¯,从而在内下一级装置容中除去,另外加碱也有利于SiO2、TOC的去除。根据pH与HCO3¯、CO2的关系,投加的强碱量以保证下一级装置进水中pH在8.3左右,这时水中CO2几乎都转变成HCO3¯二级装置出水中游离态CO2 仅为进水的1%~2%, 这样CO2残余浓度对后续工艺影响不大了
3. 我厂的制水工艺是反渗透膜后加阴阳床,不知谁设计的把除碳器加在反渗透膜后。阴床出水电导为5.0,PH值9.28
除碳器必须放在反渗透后面,不然水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PH值较低,影响阴阳床的处理效果。
4. 化学制水一级反渗透后面加除碳器的作用是什么了呢
除碳风机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在离子交换系统中起到降低碱度的作用,在除版盐系统中,减权轻阴离子交换器的负担,降低碱量消耗,并有利于硅酸根的消除。
硅酸盐指由硅和氧组成的化合物(SixOy),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硅或硅酸产生的盐。在地质学和天文学上,硅酸盐指一种由硅和氧组成的岩石(通常为SiO2或SiO4),有时亦包括一或多种金属和或氢。此类岩石包括花岗岩及辉长岩等。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的大部分地壳均以硅酸盐组成。
5. 求教纯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计大致流程
这个问题应该需要分为几部分来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以及用户的要求来确定工艺流程。
根据用户的水量、原水水质以及产水水质来确定工艺,比如工艺用水、锅炉用水等等,采用工艺形式也有多种,这个跟用户要求和投资有关。一般确定工艺流程之后就可以根据工艺来选择设备。
2、预处理对选择。
预处理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简单举个例子,比如锅炉补给水100吨/小时,采用的是自来水,采取了多介质+活性炭+阻垢剂+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除碳器+混床+加氨调PH值的工艺流程,其中反渗透回收率75%。则系统总进水133吨/小时。
(1)多介质设计9米/小时流速(一般10米/小时以内),选择直径3200mm过滤器,则单台过滤器产水72吨/小时,系统配套3台过滤器并列运行,顺序反洗。
(2)活性炭设计10米/小时流速(一般12米/小时以内),选择直径3000mm(也可选择3200以保持一致),可以选择2台以降低成本,也可以选择3台并列运行。
(3)保安过滤器选择直径800mm,内填72-80根5um滤芯,单台产水量能达到150吨/小时;
(4)阻垢剂投加量根据计算为3ppm,每小时投加400克,稀释5倍则每小时投加2升,选择3.8升/小时加药泵;
2、反渗透装置
(1)高压泵选择卧式或立式,进口或国产,一般扬程选择140米左右(需要根据膜计算书按照水质和水温进行模拟),大流量的可以选择1台,小流量的可以选择两台并列运行,一般不需要备用。
(2)反渗透装置需要选膜,选膜壳,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膜数量(这个膜厂商可以提供服务),简单地讲,设计时按照0.9吨/膜计算,100吨产水则需要108只或114只(膜数量一般是6的整数倍),还有进水慢开门、浓排阀、产水排污阀、冲洗阀以及仪器仪表等等。
(3)化学清洗装置配清洗泵、清洗箱、清洗保安过滤器、清洗流量计等,在一些场合可能还需要电加热装置(一般的可以用厂里蒸汽进行加热);
3、后处理
(1)除碳器按照60米/小时流速选择除碳器的直径,然后根据直径查产品样本;
(2)混床按照40-50米/小时流速选择混床的直径,然后根据直径查产品样本;
(3)混床再生系统,一般选酸碱储罐、酸碱计量箱、酸碱喷射器、再生泵等;
(4)加氨系统可以选择10升/小时左右的计量泵,如果需要自动调节的话,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具有自动控制信号的泵和PH仪表等。
4、配电系统
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看是否需要上位机,如果不需要则直接选用PLC控制,然后根据水泵的流量、扬程等来查询水泵的型号及功率,从而确定控制点数和控制柜的数量。
5、其它说明
一个系统的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很难定量地讲清楚,如果能有相应的项目,参考一些成熟的资料,然后自己在顺着这条路去摸索、探究,抓住一个问题就把一个问题搞懂搞透,每天都进步一点,都记住一个知识点,我想也会很快,如果有人带带的话,可能入门就更加快了。
因水处理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无法很详细地全面描述清楚,还请抱歉!
谢谢!
6. 反渗透用的软化水,用树脂罐好还是阻垢剂好
硬度5mmol/L,流量6T/H,正确配置是直径600的罐,如果用单罐罐高度用2.20米的内,如果采用容一用一备罐高度用1.85米的
现在你用容积500L的罐,罐直径是多少? 160KG树脂是国产的还是合资的?
如果是普通的国产树脂6T/H至少也是4.5小时以后失效,合资好一点的树脂要6小时才会失效,你3个小时就失效了是不正常的,要么罐直径小了,要么就是树脂质量问题
至于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加阻垢剂还是用树脂软化,要看你的最终水用途,如果反渗透后面还有混床或EDI作精处理,那么最好还是用树脂软化,因为这样可以使RO连续产水更稳定,防止频繁换膜影响生产
如果对反渗透产水要求不是太严格,也可以选用加阻垢剂的方法
你可以这样理解:加阻垢剂是治标,软化是治本
如果选择软化的话最好还是选用一用一备的,这样整套反渗透设备就可以做成全自动了,每个罐用的树脂量也比单罐系统少很多(单罐必须多加树脂,要不就出现你的情况很短的时间就要再生),所以造价上不是高很多
打了这么多字,希望能帮到你
7. 启动反渗透时为什么要先启除碳器
有除碳器说明你的原水水质里游离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容易影响产水水质的PH和电导率,因为反渗透膜对盐的脱除率为99%以上对气体没有脱除效果,一般需要增加其他的措施。
8. 水处理中脱气设备有那些
您所指的水处理脱气是指像电厂水处理中脱氧、脱碳设备。具体名称应该是除氧器和除碳器。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所以没有展开来介绍这些设备。
9. 你好。反渗透阻垢剂属于酸性还是中和性呀。反渗透阻垢剂会不会造成混
反渗透阻垢剂一般为酸性的,少数是碱性的,例如美国科氏反渗透阻垢剂K-75的PH值为4-5.反渗透版阻垢剂的投加量很少,权一般每吨进水添加为2-5克反渗透阻垢剂,这嘛少的加入量不会改变进水的PH值。但是,反渗透系统过滤后的产水一般为酸性,PH值4.4-7.因为反渗透膜对气体不过滤,全透过。二氧化碳透过膜形成碳酸。所以反渗透产水要经过除碳器后,在进混床。因科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