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合成脲醛树脂时候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和氨水调pH至7-7.5
可以一直在碱性下合成,这个PH值是为了得到的分子链比较长。
合成过程一般分三段:碱酸碱,分子链长,而且甲醛含量低
最成成7-7.5是为了能长期储存,一般是8-9
2. 脲醛树脂在制备、存储和应用过程中PH有何变化
脲醛树脂在制备过程中PH值是人为的进行高及低的调整的,一般一碱酸碱。存储过程中一般PH值是缓慢降低的,应用中的PH值是下降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脲醛树脂用什么固化能成膜吗
脲醛树脂用脲醛树脂胶为酸固化能成膜余桐。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显示:脲醛树脂胶为酸固化胶种,脲醛树脂加固化剂量弱酸性(pH4.56)条件下耐枝,对昌毁敏人造板胶合强度最为理想,且缩短胶凝时间。随着原胶pH值升高延长了固化时间。
4. 脲醛树脂的PH值如何测量 还有固体含量如何测量
将脲醛树脂制成溶液,然后再使用ph试纸就可以测量了.
PH试纸使用方法:检验溶液的性质: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借助标准比色卡比对,判断溶液的性质.
固体含量可以用燃烧法来测定:
分别采用氧瓶燃烧法和氧弹燃烧法处理样品,然后以离子色谱分析技术,测定含量.通过比较两种样品处理方法的测定结果,发现用氧弹法处理样品时,燃烧更为充分、有效,且测定结果接近实际值.
5. 在脲醛树脂合成时尿素和甲醛两种原料哪种对PH值影响最大,为什么
甲醛是中性的,不电离出氢离子,
尿素是弱酸性的,会对反应过程中前期的ph值调节有一定影响。
具体PH值调节对反应进程的影响请参考:
加成反应阶段
1)
pH值在7~9时,在中性至弱碱性介质中,尿素与甲醛生成稳定的羟甲基脲。F/U摩尔比小于1时,生成一羟甲基脲白色固体,溶于水;F/U摩尔比大于1时,除生成一羟甲基脲外,还生成二羟甲基脲白色结晶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如果甲醛过量很多,也可生成三羟甲基脲和四羟甲基脲,后者的存在还只有间接的证明。
2)
pH值在4~6时,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的羟甲基脲,进一步脱水缩聚生成次甲基脲和次甲基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因此,尿素与甲醛一直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加成和缩聚反应也是一种制造脲醛树脂的工艺,这种工艺可以节省碱和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
3)
pH值在3以下时,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的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立即脱水,生成次甲基脲,采用特殊的合成工艺在pH值为1条件下也可以合成脲醛树脂。并且这种树脂的次甲基键含量远高于羟甲基键,次甲基醚键的含量极低,固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也极低。
缩聚反应阶段
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停止在羟甲基脲阶段。为了有利于缩聚反应进行,将反应介质的pH值转为酸性。
在酸性条件下,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与尿素及甲醛进行缩聚反应,主要生成次甲基键和少量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在pH值较低的的情况下,树脂缩聚反应速度快,易生成不含羟甲基的聚次甲基脲不溶性沉淀,使树脂的溶解性降低。缩聚反应速度激烈树脂粘度增长很快,而且控制不好,树脂容易凝胶。所以缩聚阶段pH值的高低,应根据F/U摩尔比的大小、甲醇含量高低而定。一般pH值在4~6之间。
6. 在脲醛树脂合成中,尿素和甲醛哪个对ph影响最大 为什么
甲醛是中性的,不电离出氢离子,
尿素是弱酸性的,会对反应过程中前期的ph值调节有一定影响。
具体PH值调节对反应进程的影响请参考:
加成反应阶段
1) pH值在7~9时,在中性至弱碱性介质中,尿素与甲醛生成稳定的羟甲基脲。F/U摩尔比小于1时,生成一羟甲基脲白色固体,溶于水;F/U摩尔比大于1时,除生成一羟甲基脲外,还生成二羟甲基脲白色结晶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如果甲醛过量很多,也可生成三羟甲基脲和四羟甲基脲,后者的存在还只有间接的证明。
2) pH值在4~6时,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的羟甲基脲,进一步脱水缩聚生成次甲基脲和次甲基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因此,尿素与甲醛一直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加成和缩聚反应也是一种制造脲醛树脂的工艺,这种工艺可以节省碱和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
3) pH值在3以下时,在酸性介质中生成的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立即脱水,生成次甲基脲,采用特殊的合成工艺在pH值为1条件下也可以合成脲醛树脂。并且这种树脂的次甲基键含量远高于羟甲基键,次甲基醚键的含量极低,固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也极低。
缩聚反应阶段
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停止在羟甲基脲阶段。为了有利于缩聚反应进行,将反应介质的pH值转为酸性。
在酸性条件下,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与尿素及甲醛进行缩聚反应,主要生成次甲基键和少量醚键连接的低分子化合物。在pH值较低的的情况下,树脂缩聚反应速度快,易生成不含羟甲基的聚次甲基脲不溶性沉淀,使树脂的溶解性降低。缩聚反应速度激烈树脂粘度增长很快,而且控制不好,树脂容易凝胶。所以缩聚阶段pH值的高低,应根据F/U摩尔比的大小、甲醇含量高低而定。一般pH值在4~6之间。
7. 为什么脲醛树脂的稀溶液(2%)pH先升高后降低
脲醛树脂固化原理和条件 脲醛树脂胶中存在游离甲醛,加入固化剂氯回化铵即与脲醛树脂中游离醛发生答反应。氯化铵与水反应及氯化铵热分解分别放出盐酸,以上3个反应为可逆反应。使脲醛树脂胶PH值迅速下降,实现弱酸固化,分子量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体型网状结构树脂。1.脲醛树脂胶固化时间影响因素1.1脲醛树脂胶固化温度和湿度(1)调制后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热压温度有关。环境温度越高,生活力越短,固化时间越短,及之亦然。其原因从反应机理得知温度会影响胶液pH值降低的速度,从而影响胶液的活性期及脲醛树脂胶固化时间。为此,在不同生产季节应考虑选择不同类及不同量的固化剂,以提高胶合质量。当氯化铵溶液加入量小于3%时,固化时间迅速缩短。此外,在热压工艺中热压温度对时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调胶后若固化时间较长可适当提高热压温度,加速树脂固化,缩短生产周期。反之,若调服后固化时间过短,可适当降低热压温度,以防脲醛树脂提前固化而影响产品质量〉
8. 脲醛树脂胶加成反应ph值为什么下降
与终点控制有直接关系。反应终点多用粘度来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pH值,原料质量等对粘内度产生影响容,特别是酸性阶段二次加尿素时缩聚反应控制不当导致粘度突然增加,出现不能流动并且有弹性的凝胶。
另外有些工艺将反应终点定pH值定得较低或二次投料点F/U过低,造成假粘度,结果树脂1~2天后便失去流动性而变成膏体状。
(8)脲醛树脂ph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使用之前在胶料中最好加入氯化铵,其作用是使胶料凝固速度加快,但要注意用量适当,加少了固化时间太长,不利施工操作。
加多了胶会发脆,胶接质量就不好。根据经验,以100克脲醛树脂而言,在气温10℃以下时,一般应加2.5-3克的氯化铵,而在30℃的气温时,只要加入1历就够了。
在胶合木板时,有时在胶料中还加入5-10%的黄豆粉或面粉(粉料不能有粒状,要过100目筛),目的是增加粘稠度,防止过量的胶液渗入木材,使胶液的粗粘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