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制作密胺树脂,以及它的固化剂是什么
密胺树脂制作原料为三聚氰胺(2,4,6-三氨基-1,3,5-三嗪)和37%的甲醛水溶液,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2~3,第一步生成不同数目的N-羟甲基取代物,然后进一步缩合成线性树脂。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分子量不同,可从水溶性到难溶于水,甚至不溶不熔的固体,pH值对反应速率影响极大。
上述反应制得的树脂溶液不宜贮存,工业上常用喷雾干燥法制成粉状固体。蜜胺树脂在室温下不固化,一般在130~150℃热固化,加少量酸催化可提高固化速度。
蜜胺甲醛树脂、蜜胺树脂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又称蜜胺甲醛树脂、蜜胺树脂。英文缩写MF。加工成型时发生交联反应,制品为不熔的热固性树脂。习惯上常把它与脲醛树脂统称为氨基树脂。
物理性质
固化后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无色透明,在沸水中稳定,甚至可以在150℃使用,且具有自熄性、抗电弧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三聚氰胺树脂是简称。
材料性质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增硬耐刮填料,纳米氧化铝XZ-L290显白色蓬松粉末状态,晶型是γ-Al2O3。粒径是20 nm;比表面积≥230m2/g。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极好分散,其比表面高,具有耐高温的惰性,高活性,属活性氧化铝;多孔性;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XZ-L290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橡胶、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补强增韧,特别是提高陶瓷的致密性、光洁度、冷热疲劳性、断裂韧性、抗蠕变性能和高分子材料产品的耐磨性能尤为显著。XZ-L290极好分散,在溶剂水里面;溶剂乙醇、丙醇、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丙酮、丁酮、苯、二甲苯内,不需加分散剂,搅拌搅拌即可以充分的分散均匀。在环氧树脂,塑料等中,极好添加使用。
用 量:根据用户配方计量添加和使用。
蜜胺树脂加无机填料后制成模塑制品,色彩丰富,大多用于装饰板、餐具、日用品。餐具外观酷似瓷器或象牙,不易脆裂又适宜机械洗涤。蜜胺树脂与脲醛树脂混合可配制成胶粘剂,用于制造层压材料。用丁醇改性的密胺树脂可作涂料和热固性漆。
三聚氰胺树脂胶的特点
具有较大的化学活性 很高的胶接强度 耐水能力高能经历三小时以上的沸水 热稳定性高 低温固化能力较强 耐磨性好 固化快 不需加固化剂
三聚氰胺成品比脲醛树脂成品硬度和耐磨性好 对化学药物的抵抗能力 电绝缘性能等都好。但是固化后胶层容易破裂不宜单独使用应用改性的三聚氰胺树脂胶
储存期短 易变质 制成粉状可延长储存期限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价格较高 用于制造塑料贴面板 广泛用于家具、车辆建筑等方面。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http://ke..com/link?url=-_fxaghr4F-JJLlb5-1kgty5-L9O5K308Up_
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formalin:MF)
3. 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路线、方法、原理是其间的关键技术或需注意之处是
酚醛树脂是以酚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制得的合成树脂的总称。它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树脂,由于它具有很多优点,如绝缘性能好、隔热、防腐、防潮、其模塑品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高温、价廉等,因此在现代工业中是应用最广的塑料之一。本实验是在酸性催化剂下,使甲醛与过量的苯酚缩聚而得到热塑性树脂。其反应式为: 分子量在1000以下。可加热熔融,可溶于丙酮、酒精或碱性溶液中。三、实验内容1、实验药品 苯酚 甲醛(30%水溶液) 盐酸(d=1.19)2、实验步骤 将40g苯酚及33g甲醛溶液放入250ml的三口烧瓶中混合,用水浴加热,温度维持在60±2℃,取样2~3g后,加入0.5ml盐酸,反应立即开始,每隔30min用滴管取样2~3g样品放入三角瓶中,进行分析。反应3h后,将三口烧瓶内所有物料倒入水蒸发器中,冷却倒掉上层水,将下层缩聚物用水搅拌洗涤数次,直到呈中性为止。然后用小火加热,以除去水及未反应的苯酚等挥发成分。挥发完毕后泡沫消失,而且树脂表面变得光滑。当温度约达170~180℃时,停止加热,把树脂放在铁皮上 使其冷却,称其产量,计算产率。四、苯酚存在下甲醛含量的测定 1、分析甲醛含量: 根据甲醛与亚硫酸钠作用,生成氢氧化钠,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生成的氢氧化钠 。2、测定步骤: 将准确称量过的2—3g苯酚、甲醛混合物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25ml蒸馏水,再加入3滴百里酚酞指示剂,用CNaOH=0.1mol·L-1NaOH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蓝色。然后加入1mol亚硫酸钠溶液25ml,为了使亚硫酸钠与甲醛反应完全,混合物在室温下放置2h,然后用CHCl=0.5mol·L-1盐酸滴定至蓝色褪去。甲醛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x%=C·V·MHCHO/1000W式中:x——甲醛含量 V——滴定所消耗的盐酸体积,ml C——盐酸的mol浓度 W——称量样品物质量 MHCHO——甲醛分子量五、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反 应时 间反 应现 象反 应温 度取 样空瓶质量g空瓶质量+样品质量g物料量g百分含量 2、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在不同时间甲醛的转化率,以时间对甲醛的浓度作图。六、思考题:1、计算配方中苯酚甲醛mol比,为什么要如此配方?2、苯酚与甲醛缩聚为什么既能生成线型缩聚物,又能生成体型缩聚物?任务书实验项目考核标准成果展示实验室规则总结
4. 树脂有毒性吗
塑料是一类来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制自品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增塑料、稳定剂、抗氧剂等助剂,在一定的塑化条件下加工而成。目前我国容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以及于制造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热塑料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偏氯乙烯、聚碳 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尼龙、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再烯腈 -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 。
5. 什么是醇酸树脂,什么是干性油,用干性改性的目的是什么
一、干性油( drying oil,dry oil,siccative oil )
是指含有二个、三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桐油酸等) 所组成的油脂,如苏子油(荏油)﹑亚麻油﹑桐油、梓油、大麻油(线麻油)、脱水蓖麻油等,一般为黄色液体,碘值在130以上,主要成分是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空气中能吸收氧气而干燥固结成连续均匀、富有弹性的干爽薄膜。是制造油墨﹑涂料、油画颜料、密封剂、防锈剂、脱模剂、润滑剂、肥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有些可以食用,有些不能食用。
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是将多官能醇、多元酸以及植物油或植物油酸缩聚酷化而成,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或脂肪酸分子中双键的数量不同,由此可划分为干性、不干和半干性醇酸树脂。干性醇酸树脂在空气中可自干,其干燥是大分子在空中经氧气交联固化的过程。按照所用植物油或植物油酸的含量来划分,有短油度、中油度、长油度、超长油度和超短油度醇酸树脂醇酸树脂的制造方法有熔融法和溶剂法。熔融法是采用多元醇、多元酸、植物油或植物油酸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高温酷化,待酸值达到要求,再加入溶剂稀释。溶剂法是反应原料在溶剂二甲苯中反应,二甲苯作为溶剂,能够与水产生共沸,加快反应速度。相比溶融法,溶剂法所需的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条件易控制,合成的醇酸树脂颜色较浅。醇酸树脂的性能与油的种类有关,随分子量的大小及结构不同,性能也有差异,在油漆、涂料、船舶等方面有很广的应用。
三、干性油醇酸树脂
干性油醇酸树脂是指由不饱和脂肪酸或碘值125-135 或更高的干性油、半干性油为主改性制成的醇酸树脂,可以直接涂成薄层。主要用于各种自干性和低温烘干的醇酸清漆和瓷器产品。可用来涂装大型汽车、玩具、机械部件等。
1特点
酸树脂的一种,是用业麻油、苏子油、梓油、大麻油等卜性油或豆油、葵花油等半十性油改性的醇酸树脂:涂膜在室;}i与氧存在下能直接转化成连续的固化薄膜.用于制备自干或烘干涂料。根据含油量的不同,涂膜具有不同的弹性和耐久性,光泽、耐油性、附着力、硬度、耐磨性、耐水性、电绝缘性等均较好。
通过氧化交联的方法,干性醇酸树脂在空气中可自干,从某种原则上来说,干性醇酸树脂是干性油的改性产物。此种漆膜的干燥原理是醇酸树脂分子经过一连串的反应交联成大分子。干性油的分子量较低,形成大分子要经过多步交联,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漆膜才能实干。由干性油合成出醇酸树脂后,相当于增加了干性油的分子量,只需要较少的交联点便可固化成膜,同时醇酸树脂的漆膜性能明显优于干性油漆膜。
2干性油醇酸树脂的类型
a.干性短油度醇酸树脂
干性短油度醇酸树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在30%?40%。主要由亚麻油、部分桐油、豆油、蓖麻油、梓油和其他的干性油及其脂肪酸为主要原料制成。醇酸树脂粘度髙,须用芳烃类溶剂才能溶解。该醇酸树脂制成漆采用喷涂或浸涂,最好不用刷涂。室温下能自动氧化干燥,自干性能良好,柔朝性一般,具有良好的光泽性、保光保色性、耐候性,干燥速度较快。短油度醇酸树脂的硬度大,光泽性、耐磨性均较好,适用于汽车、机器零部件等金属用品,能作为面漆和底漆使用。短油度醇酸树脂能单独作烘干漆使用,也可和氛基树脂、脲醛树脂等混合使用。
b.干性中油度醇酸树脂
中油度醇酸树脂含油或脂肪酸量40%~60%,在醇酸树脂中最常用,其制成的漆能够喷涂、刷涂、辑涂,漆膜实干较快,光泽性和耐候性很好,能自行烘干,也可混合氧基树脂烘干。烘干时间较短油度醇酸树脂漆长,保光保色性略差些。干性中油度醇酸树脂用作自干清漆、底漆等,也可作装饰漆、建筑用漆、家具漆、金属底漆等,能够施工于金属、木材及其他材质上。
c.长油度醇酸树脂
长油度醇酸树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在60%~70%。干性长油度醇酸树脂具有良好的干燥性能,漆膜弹性好,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和耐候性,但漆膜硬度、耐磨性等比中油度醇酸树脂差。长油度醇酸树脂溶于脂肪烃类溶剂,粘度低,易于刷涂施工,流平性能好,可用于户内户外建筑用涂料和船舶涂料,能与油基树脂漆相容,可用来增强油基树脂漆和乳胶漆。
d.极长油度醇酸树脂
极长油度醇酸树脂含油或脂肪酸量大于70%,溶于脂肪烃类溶剂,能与油基树脂漆相容。这种醇酸树脂干燥慢,但其刷涂性和耐候性优良。可用于油墨、调色基料、户外房屋用漆。
6. 丙烯酸酯型涂料助剂的特点
一直以来,从事涂料配方研发的技术人员在选用助剂方面过于简单,多数会听从供应商的推荐,但这并
不是最好的。希望通过这个话题,使得我们在选助剂上不会盲目,会选得更快更好。
当然,首先条件是要懂得这些助剂起作用的机理。就从这里开个头吧:技术人员差不多都接触过丙烯酸
树脂,但是有多少人清楚,为什么有的适合作涂料的基料,而有些则适合作助剂,到底在分子量、分子
量分布、聚合物结构、官能团等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类似结构的助剂有一个系列,这些不同的品种有多
大区别,从结构上如何理解?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应用助剂的人来说有些难度,如果生产开发助剂的人来讲讲那肯定非常好的。对于一
提起助剂,厂家对它的结构,分子量等都是比较保密
确实如此,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助剂的神秘感。这里先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谈起,看看做树脂基
料和不同种类助剂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在结构上面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丙烯酸类树脂既可以用作涂料的树脂,也可以做流平剂或消泡剂。在丙烯酸酯树脂里面加入
丙烯酸酯流平剂,丙烯酸酯消泡剂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可见同样是丙烯酸类树脂,区别是很大的。从
原理角度来讲,决定一个化合物在给定体系里面到底能否用作助剂,是流平剂还是消泡剂,决定的因素
还是与体系的相容性和表面张力两个因素。在表面张力低于所用体系的情况下,如果是有限不相容的,
适合做流平剂,如果相容性更差一些,就只能用作消泡剂。同样是丙烯酸酯化合物,到底适合做树脂还
是助剂,适合做哪种助剂归根到底看参与聚合的单体和分子量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结构对其表面张力和相
容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涂料中所用的丙烯酸树脂一般可以写成如下结构式如下(在这里为了写结构式讨论方便,不区分丙烯酸
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区别,实际体系中,这两类单体是共存的):—(CH2CHCOORm)x—(CH2CHCOORf)
y—,其中Rm 一般是C1-C4 的基团混合物,其中短碳链部分含量相对高一些,Rf 一般是官能基,在一般
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当中,Rf 是羟乙基或者羟丙基。分子量一般是一万到几万不等。
常见的丙烯酸酯流平剂结构式如下:—(CH2CHCOORl)x—,在这里Rl 主要是C4-C8 的基团的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小于一万。
常见的丙烯酸酯消泡剂结构式如下:—(CH2CHCOORd)x—,在这里Rd 主要是C10-C18 的基团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是一万到几万不等。
从上面的结构式可以看出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用作树脂,还是用作流平剂或消泡剂,它所使用的单体
的种类大不一样。从树脂到流平剂再到消泡剂,所使用单体的碳链是增长的趋势。从分子结构角度来讲,
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侧碳链越长,其表面张力就越低,相应的极性和溶度参数也就变得越小。当用作流
平剂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与用作树脂的比较,流平剂的侧碳链(C4-C8)更长,表面张力低于树脂的聚
丙烯酸酯,且由于极性的明显差别,两者是不相容的,正是满足了这两点,当流平剂用的聚丙烯酸酯化
合物在丙烯酸树脂里面可以起到流平的作用。另外,流平剂需要有一个比较快速地迁移到表面而起作用
的过程,所以不能把分子量做得太大,一般小于一万。如果加入更长的侧碳链如C10-C18 的聚丙烯酸酯
化合物,那么可以预测,它的表面张力比树脂用C1-C4 的聚丙烯酸酯更低,相容性更差,这样C10-C18
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在丙烯酸酯树脂体系里面可以当消泡剂使用。从消泡能力的角度,因为分子量越大与
体系的相容性越不好,消泡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聚丙烯酸酯消泡剂的分子量一般都不小。当然,由于侧
碳链对于表面张力和相容性的影响是渐变的过程,所以某些结构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同时扮演流平
剂和消泡剂的角色,比如8 个碳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它介于流平剂和消泡剂的边界位置,同时具备两
者的性能。
以上就是不同的聚丙烯酸酯化合物有不同用途的一些基本原理。因为从树脂到流平剂到消泡剂是一个系
列,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另外,作为聚丙烯酸酯分散剂的结构与他们又有区别。
丙烯酸树脂合成做过几年,但是还不知道丙烯酸酯助剂也是通过丙烯酸合成过来的,看了上面的内容觉
得区别是不是就是Rm 的碳链长度,一般丙烯酸树脂的酯长度最多的也就是4 个碳,也就是丙丁酯类,
是不是助剂用的单体确实有区别?
上面为了描述聚丙烯酸酯在不同用途最基本的变化趋势,结构简式都是最基本的结构,实际的结构相对
会更多一些,当然丙烯酸树脂的碳链的长度是影响丙烯酸树脂用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如功能基
团的种类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来改进润湿性,相容性等等其他性能。一般来说,助剂里面特别是流平
剂会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单体。至于说应用,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用作涂料的树脂和助剂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常有很大差别。
单从用途的角度来看(消泡与流平),聚氨酯和有机硅看来也类同了,只不过分子结构中换成特征性的
氨酯基或硅氧结构。不知是否可以这样推测?
可以这样理解,总的原则就是在一个基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分子结构来改变表面张力和极性,就可
以得到相应的助剂。
看完上面的回答,眼界有开阔了许多,至少消泡剂与流平剂的本质不像以前那么神秘了。现在的认识就
是,消泡与流平的本质或者作用原理就是低的表面张力与相容性的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
不知对否?那么再往前一步,怎样判断自己选的消泡剂和流平剂是最合适的或者是更合理的?除了价格
因素,当然还有一些效果评判外,换句话说,许多人说他的东西很好,但是否为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呢?
从原理上讲,消泡剂与流平剂的本质就是对表面张力和相容性的控制程度不同,在这个基础上,肯定可
以自由发挥。
但是我们刚才讨论的基准是以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为标杆的,表面张力比它低一些,相容性差一些就是
流平剂,再低,再差就是消泡剂。如果换成其他树脂,又会有不同,比如说原来在丙烯酸树脂体系里面
可以做流平剂的物质,如果放到极性比丙烯酸树脂大得多的树脂体系如环氧体系,那么可能流平剂的表
面张力就会比环氧体系要低得多,相容性也差得多,于是在环氧体系,这个物质就成了一个消泡剂了。
很多时候助剂的使用是灵活的,并不是说明书说它是流平剂,它就只能做流平剂来用。流平与消泡的转
变是相对你所使用的树脂体系的极性来看的。 要是对这个助剂的极性范围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助
剂用起来就灵活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由发挥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助剂商对所提供的助剂产
品的化学成分上面的信息是严格保密的,这样以来工程师就无法利用理论对助剂的使用进行预测了,只
能全凭供应商的介绍和推荐,如果碰上供应商对情况也不太了解的话,就会做很多无用功了。要想要最
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助剂,可能要相对费点精力多做试验了,选出适用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最便宜的一种
就行了。这样试验的助剂品种可能较多,但是由于仔细区分各种情况与应用体系,选出的东西最不浪费。
对于丙烯酸类分散剂,主要侧重点应该是官能团了,同时考虑到不同颜料的表面特性,表面的酸碱性,
表面的活性部位,还有表面的电位情况等等。关于这些方面如何理解的?
所有的分散剂从结构上讲,都属于是两亲型分子,有一头亲颜料,另一头亲介质。小分子的分散剂就是
我们常见的各种表面活性剂,而高分子型分散剂在结构上有其特点,可以讨论的内容很多。
丙烯酸酯类分散剂从使用角度分两大类,一类是常见的水性体系的丙烯酸酯胺盐,钠盐类的分散剂,这
类分散剂很早就已经出现并广泛运用到了水性涂料的生产当中,这类助剂结构简单明确,这里不做过多
的讨论。另外一类就是丙烯酸类的高分子型分散剂,准确地说是具备锚固基团与溶剂化链段组合的分散
剂,这类分散剂目前在一些高档涂料当中有广泛的应用。
丙烯酸酯类分散剂的结构也非常多变,源于丙烯酸酯单体种类的日益丰富,为了简化结构,我们选择最
基本的结构来做一说明,以下结构可以看做最基本的丙烯酸酯高分子型分散剂的结构—(CH2CHCOOR)a—
(CH2CHCOOCH2CH2N(CH3)2)b—(CH2CH2COOH)c— (CH2CHCOOCH2CH2CH2(OCH2CH2)nOH)d—,其中R
基团是烷基或者为了提高润湿效果部分采用含氟烷基,a 链段主要为了调整整个分散剂的溶解性,a 链
段越少,极性越高,逐渐会从油溶性转向水溶性,b 链段是锚固基团,丙烯酸二甲基乙醇胺酯是丙烯酸
酯超分散剂里面常用的锚固基团单体,该锚固基团对于碳黑以及其他有机颜料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当
然,对于不同的颜料,也有其他的含氮单体可以选择,c 链段也是锚固基团,主要用于对无机颜料的锚
固,d 链段含有长链的聚醚链段,很明显,该链段是作为溶剂化链段,长的聚醚链在体系当中伸展开来,
可以阻止不同粒子之间相互靠近,从而达到稳定颜料的作用,同时聚醚链段里面单体的调整也是调整整
个分散剂极性的一种手段,决定了该分散剂适用于何种极性的体系。
一 般来说,分散剂里面的氨类锚固基团都是以叔氨基或者季胺盐为主,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用于PU
体系的时候与固化剂反应,含伯氨基的分散剂很少用于PU 体 系。除了氨基,还有一种锚固基团就是芳
香环类(比如苯环,萘环等等),这类锚固基团主要通过P 电子云共轭效应与颜料粒子进行锚固,很多
通用色浆的分散剂都含有此类基团。但是这一类锚固基团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和氨基相比较,他们对无
机颜料没有任何亲和力,一般只适合分散有机颜料。很多时候为了增加分散剂的通用性,还是要共聚少
量的氨类基团。
我这里更想了解的是用于单组分PU 体系的较为理想的分散剂。其实叔胺类对PU 也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分散剂单用或者合用能基本满足普通的各种需求。之前找到了一类分散剂,分子链中以部分醚键和叔胺
为主,但没有验证过实际效果。不知你对这方面的看法如何?
对于你的体系,个人认为以芳香环为锚固基团的分散剂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另外如果锚固基团是季胺盐,
其催化作用也不是很强,可以使用,建议试一下Solseperse-27000。
对于颜料的润湿性问题,非丙烯酸类树脂如用量很大的醇酸树脂,从理论上分析其结构上除了羟基、羧
基等官能团,还有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对润湿有多大影响,有没有一个较为确定的规律?
醇酸树脂对颜料良好的润湿性能一般认为是由于醇酸树脂含有大量的长链饱和脂肪烃或者不饱和脂肪
烃基团,由于这类基团的存在,醇酸树脂相比一般的聚酯树脂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从而有更好的润湿
能力。当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对于润湿也很有帮助,另外一点,就是醇酸树脂合成的反应,
最终产物含有大量的低分子量组分,这类低分子量组分具有更好的润湿颜料的能力。
通常的热塑性丙烯酸体系对颜料的润湿分散性很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一般人认为是因为缺少极性基团,
那么这样的体系的表面张力如何呢?一般也认为其表面张力是要小于醇酸类的,为什么润湿性如此差?
润湿首先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样条件下,分子量越小,润湿越快。涂料中用的润湿剂一般也都是低分子
化合物。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一般都在七八万以上,属于比较高分子量,所以润湿效果会差一点,
而醇酸树脂里面分子量小于一万的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润湿效果很好的;另外其中极性官能团较少也
是一个原因,丙烯酸树脂通过选择单体,表面张力的可变化范围很大。
高分子的分散剂和传统型的润湿分散剂对颜料的润湿性能相比哪种更好一些呢? 高分子型的是不是空
间位阻越大润湿性能就越好?
单从字面上看,高分子分散剂和超分散剂不完全等同。高分子分散剂从分子量的角度说的,强调的是溶
剂化链段的稳定作用,当然也隐含了锚固基团的数目;超分散剂更强调锚固基团数目,有些超分散剂的
分子量并不是很高。
所谓润湿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单纯从润湿的角度看,溶剂
通常比分散剂润湿更快,但是稳定性很差。传统的润湿分散剂分子量小,润湿较快。但传统的润湿分散
剂对颜料的锚固基团从种类和数量上讲一般不及高分子分散剂或超分散剂,其稳定效果通常要差些。传
统的分散剂由于锚固基团少,需要更多量的分散剂充分吸附颜料表面的活性点。但这并不是说超分散剂
或高分子分散剂的效果总会好过传统的分散剂,这中间还牵涉到分子结构的控制,比如两个锚固基团之
间的链长,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更容易形成颜料的架桥絮凝,另外空间位阻起的是稳定作用,但对前
期的润湿铺展过程其实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