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盐
就用工业用盐就行
这个看你用水量多少取决于盐的多少
一般盐水的浓度是
27%
B. 软化水中钠离子树脂再生耗盐量是多少
理论上说,软化水设备的树脂再生耗盐量跟进水硬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跟回树脂的答工作交换容量有关。以001×7阳树脂为例,001×7阳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一般为800mol/m3。经过交换失效后,每立方树脂再生需要的盐量为:800×1.5×58.5/850=82.5公斤。
比盐耗跟设备及再生工艺有关,流动床的比盐耗一般为1.5-2.0,固定床一般为1.2-1.5。因此用固定床相对来说用盐就少一些。
软化水设备即钠离子交换器的再生完全至下次失效的产水量,与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树脂填充量、原水的硬度及软水器工作状况有关。
软化水设备的再生周期=周期产水量÷额定出水量
比如1T纯水设备,周期产水量=24T,
工作8小时,额定出水量=8T,24/8=3,即3天再生一次,
工作12小时,额定出水量=12T,24/12=2,即2天再生一次。
C. 水处理用的树脂还原所须盐水,浓度是多少
这种来盐叫做软水盐,又名离子自交换树脂再生剂。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氯化钠(NaCl),含量在99.5%以上,在水处理中一般盐水浓度在10%左右。
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主要、最先进和最适宜的水处理技术是离子交换技术。高级水质净化器所有的离子交换树脂,通常为磺酸盐型钠离子交换树脂。待处理的原水通过树脂后,可将水内的有害杂质离子(主要为钙Ca,镁Mg离子)吸附于树脂内,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随着水处理量的增加,吸附的杂质越来越多,树脂的吸附能力会逐渐降低,而要清除树脂吸附的杂质(主要为钙Ca,镁Mg离子),就需要用钠离子(Na),通过反冲洗的方法,通过离子交换而把树脂吸附的杂质离子(主要为钙Ca,镁Mg离子),置换出来,从而恢复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这个过程也叫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D. 为什么用食盐水处理树脂
食盐水为氯化钠溶液,活化树脂,专业的“火力发电厂水处理”一书中有明确讲述。
E. 1吨全自动软化水设备 加多少树脂和盐
1、加树脂
用树脂离子交换的原理置换出原水中的钙镁离子,因此能显著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从根本上软化水质,但需要加盐来让树脂置换能力再生。一般在机器上有相应描述。
2、加盐
根据不同的机型加盐的时间都不一样,一般看盐箱快没盐了就可以加了,一般加到盐箱容积的1/3--2/3处。
3、设备专用盐
碘对树脂颗粒的表面有很强的穿透力,长期使用碘盐,使树脂的表面强度、硬度、机械强度、体积膨胀强度、圆曲率降低,树脂容易破碎,树脂的交换能力下降(指强酸型树脂)软化水设备再一个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反离子的选择如下:Fe+3>Al+3>Ba+2>Sr+2>Ca+2>Mg+2>K+1>NH4+1>Na+1>H+1>Li+1。所以碘具有还原性质,会起到破坏作用,偶尔使用问题也不是很大
4、参考计算方法:
一个软化床设计简易方法,希望能帮助需要的网友:
首先要得到4组必要数据
a. 原水中硬度浓度: XX mg/L(以碳酸钙计)
b. 每小时水流量:XX m³/h
c. 树脂线流速:≤20m/h
d. 树脂工作交换容量:900mol/m³
然后将碳酸钙硬度浓度换算成离子摩尔浓度,如:
原水中硬度浓度300 mg/L / CaCO3的分子量50(1/2) = 6 mmol/L
然后就能得出1立方树脂能处理多少吨原水,如:
树脂工作交换容量900 ÷ 原水硬度离子摩尔浓度6 = 150 m³
F. 软水设备树脂再生产生的废盐水如何处理
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故一般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软水器),将水中的Ca2+、Mg2+(形成水垢的主要成份)置换出来,随着树脂内Ca2+、Mg2+的增加,树脂去除Ca2+、Mg2+的效能逐渐降低。
当树脂吸收一定量的钙镁离子之后,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过程就是用盐箱中的食盐水冲洗树脂层,把树脂上的硬度离子在置换出来,随再生废液排出罐外,树脂就又恢复了软化交换功能。
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由于水的硬度主要由钙、镁形成及表示钠离子交换软化处理的原理是将原水通过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水中的硬度成分Ca2+、Mg2+与树脂中的Na+相交换,从而吸附水中的Ca2+、Mg2+,使水得到软化。
软水设备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
软水设备工作流程工作(有时叫做产水,下同)、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换)、快冲洗五个过程。不同软化水设备的所有工序非常接
近,只是由于实际工艺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会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钠离子交换为基础的软化水设备都是在这五个流程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全自动软化水设备会增加盐水重注过程)。
反洗: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污物,把这些污物除去后,离子交换树脂才能完全曝露出来,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反洗过程就是水从树脂的底部洗入,从顶部流出,这样可以把顶部拦截下来的污物冲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5分钟左右。
吸盐(再生):即将盐水注入树脂罐体的过程,传统设备是采用盐泵将盐水注入,全自动的设备是采用专用的内置喷射器将盐水吸入(只要进水有一定的压力即
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盐水以较慢的速度流过树脂的再生效果比单纯用盐水浸泡树脂的效果好,所以软化水设备都是采用盐水慢速流过树脂的方法再生,这个过
程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实际时间受用盐量的影响。
G. 水处理用树脂为什么有的用盐洗有的用酸洗
因为树脂来源不同,有的是合成树脂,用盐洗效果比较好;有的是天然树脂,有酸洗效果比较好。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的。
分类
1、按来源
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之分。天然树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如松香、琥珀、虫胶等。合成树脂是指由简单有机物经化学合成或某些天然产物经化学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产物,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其中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
2、按合成反应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指由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链节结构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相同,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缩聚物是指由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结构单元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不同,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3、按分子主链组成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
碳链聚合物是指主链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杂链聚合物是指主链由碳和氧、氮、硫等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酰胺、聚砜、聚醚等。
元素有机聚合物是指主链上不一定含有碳原子,主要由硅、氧、铝、钛、硼、硫、磷等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有机硅。
4、按性质
热固性树脂(玻璃钢一般用这类树脂):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酯/环氧/酚醛/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树脂等。
热塑性树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聚醚醚酮/聚醚砜等。
合成树脂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树脂最重要的应用是制造塑料。为便于加工和改善性能,常添加助剂,有时也直接用于加工成形,故常是塑料的同义语。合成树脂还是制造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等的基础原料。合成树脂种类繁多,其中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树脂为五大通用树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树脂材料。
来源的不同,使得树脂性质的不同。
H. 为什么软水机要加盐,它和树脂对水的净化原理是什么
当含有硬度的原水通过交换器的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被树脂吸附回,同时释放出钠离子,这样交换答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离子的软化水,当树脂吸附钙、镁离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出水的硬度增大,此时软水器会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失效树脂的再生工作,利用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盐水)通过树脂,使失效的树脂重新恢复至钠型树脂。
I. 软化水树脂再生用盐水的浓度和用量
树脂量抄(L)*160=盐量(克) ,软水盐NaCl再生液浓度袭5-12%,如树脂量10L,一般每次再生为10*160=1600g即1.6公斤,这个需要根据进水硬度和出水水质的要求。
NaCl再生液浓度5-12%,盐液的浓度是由注入射流器的水流量被吸入的饱和盐液量的比例来决定,一般的盐液浓度在5-12%之间,进水压力越高混合后的浓度也越高。
(9)盐处理水树脂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当树脂置换一定时间后置换能力下降,这时需要对树脂进行再生,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继续净化。树脂再生时需要使用食盐水,即用过饱和氯化钠溶液对树脂冲洗,溶液温度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溶液的浓度。
再生时需要的食盐水量是根据再生方式、树脂总量、交换当量来决定的,因此想要知道盐水浓度和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树脂污染严重所需要的盐水量也会增加。
J. 你好,请问一下,一吨的水处理,里面有25公斤树脂,再生一次需要多少盐
钠离子在水处理中再生耗盐量,理论上说,树脂再生耗盐量跟进水硬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跟树版脂的工作交换权容量有关。以001*7阳树脂为例,001*7阳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一般为800moI/立方。经过交换失效后,每立方树脂再生需要的盐量为:800*1.5*58.5/850=82.5公斤(1.5为比盐耗,850为食盐纯度乘1000,58.5为氯化钠分子量)。比盐耗跟设备及再生工艺有关,流动床的比盐耗一般为15.-2.0,固定床一般为1.2-1.5.因此用固定床相对来说用盐少一些用盐量是否经济应该按处理一吨水需要的盐量来衡量,处理一吨水的合理耗盐量是这样计算的:原水硬度(mmoI/L)*比盐耗*58.5/850 如果用盐量超过上式的计算值,则可能是以下原因: 1、 设备设计或再生工艺不合理 2、 树脂中毒 3、 操作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