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亚硫酸盐蒸馏装置图

亚硫酸盐蒸馏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3-05-16 19:34:33

㈠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是蒸馏烧瓶,亚硫酸枝顷慎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能和硫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乎氏所以C中出现黄色浑浊,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所以二氧化硫得电子而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故答案为: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氧化性;
(3)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加热无色溶液时,溶液又变为红色,其操作方法和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NaOH;SO2+2OH-=SO32-+H2O;
故答案为:;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等,亚硫酸钠变质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和浓硫酸不反应,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速率会很慢,所以可能猛敬的原因是Na2SO3变质或不是浓硫酸;
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的蒸馏水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亚硫酸钠已变质;
或者用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试样,滴到白纸上,如果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Na2SO3变质,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的蒸馏水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亚硫酸钠已变质;
不是浓硫酸;用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试样,滴到白纸上,如果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㈡ 食品检测实验室一般应配备哪些仪器设备

凯氏定氮仪,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

㈢ 亚硫酸和盐酸水溶液能用减压蒸馏吗

不能
因为亚硫酸在溶液中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水。
而氢离子专的增加会促进亚硫属酸的分解,因为他增加了亚硫酸分子的浓度,使得亚硫酸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因为亚硫酸的弱酸性 容易结合氢离子,生成亚硫酸氢根或亚硫酸分子。
所以如果想分离亚硫酸,就要加入强酸使亚硫酸分解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但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可逆的,反应进行程度很小。

㈣ 亚硫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性质(06) 【学习目标】掌握SO2的重要性质,了解H2SO3及亚硫酸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以及环境保护 【预习检测】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硫与铁、铜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与氢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与氯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与Fe3 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与H2O2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将错误之处画出 (1)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6列,第Ⅵ族,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元素 ( ) (2)氧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 (3)氧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导电性依次增强,与H2的化合越来越难,其中Te与H2的化合的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 ) (4)氧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依次升高,还原性逐渐增强 ( ) (5)硫俗称硫磺,是一种淡黄色的原子晶晌戚体,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 ( ) (6)Fe粉和S粉混合加热,产生红热现象,生成了黑色的FeS固体,利用该反应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 ( ) (7)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SO2。 ( ) (8)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Ag、Hg等不易被氧气氧化的物质,根据这个性质,臭氧可以用来漂白和杀毒 ( ) (9)氧气在高压、放电的情况下可转化为臭氧,但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会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 ( ) (10)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 、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C、SO2和Cl2一样,通入品红溶液中,都能使品红褪色,其原理是相同的 D、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下列实验能证明有SO2存在的是 (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燃余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C.③④⑤都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最终可观察到 ( ) A、无沉淀 B、有S沉淀 C、沉淀为BaSO3 D、沉淀为Ba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高锰酸钾溶液 B、五氧化二磷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石灰水 6、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溶液:①O2②Cl2③SO2④CuSO4,能使溶液pH值减小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被部分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 Ba(NO3)2溶液,宴段陵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 结论正确的是 ( ) A.Na2SO3已部分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在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若将氯化钡溶液分装两只试管,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SO2 ,结果两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 A.氯化钡有两性 B.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是BaSO C.SO2具有还原性 D. SO2的水溶液呈酸性 【】1、亚硫酸钠中 4 价的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1)要证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应选用的试剂________,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要证明亚硫酸钠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 2KMnO4 2H2O = K2SO4 MnSO4 2H2SO4 ()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生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 → → (填装置的编号)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装置②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立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3、如图,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 ) A、H2S和浓H2SO4 B、SO2和饱和NaHCO3溶液 C、Cl2和饱和NaHCO3溶液 D、Cl2和氯水 4、若已发现了116号元素R,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其钠盐的化学式为Na2R,②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强, ③R是金属元素,④R是非金属元素,⑤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 5、碘滴入硫化钠溶液中,溶液变混浊;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呈黄褐色下列说法正确论是( ) A离子的氧化性:S2S>I D单质的氧化性: Br2>I2>S 、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 ) A.将SO2通入溴水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D.将Cl2通入KI溶液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C.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D.溴水(I2),滴加适量氯水 、下列变化属于漂白性的是 ①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SO2使溴水褪色 ③裂化汽油使溴水褪色 ④Na2O2使无色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⑤SO2使NaOH溶液褪色 ⑥甲苯使溴水褪色 、如图:(1)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 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 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恢复 红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 溶液

㈤ 用蒸馏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时,蒸馏过程中有的食品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请问用什么消泡剂可以消除

加点硅油或者找试剂公司买那种水溶性有机硅消泡剂,加入一到2滴就可以,同时做个空白,进行结果比对,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的

㈥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国标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国标为:每千克不得超过100毫克。

二氧化硫新老标准介绍:

1、老标准二氧化硫蒸馏完全依据是蒸馏液增加200ml时即蒸馏结束。新标准是在充氮气时“微沸”蒸馏90分钟作为蒸馏结束的依据。这可以解读出:过去蒸馏时有产生较多的蒸汽,让蒸汽把二氧化硫推向冷凝管,蒸馏液同时流到吸收液。

2、新标准要求被测样品处于“微沸”态并通氮气。推二氧化硫到冷凝管的推力有氮气代替蒸汽来承担。而氮气的推力比药典的要求更大,由0.2升/分钟提高到1-2升/分钟,尽可能提高二氧化硫回收率、尽可能数据准确。

3、过去食品二氧化硫检测的蒸馏装置需衡燃要一定的改造才能适应新国标,这点必须引起实验室咐喊虚注意。

㈦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用品:圆底烧瓶(250ml)、玻璃导管、滴液漏斗、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量筒、玻璃棒。亚硫酸钠、浓硫酸、氨水、大烧杯、品红溶液、红色鲜花、蓝色石蕊试液。

原理:实验室里一般用铜跟浓硫酸或强酸跟亚硫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跟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很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还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准备和操作:

1.二氧化硫的制取亚硫酸盐跟硫酸反应可制得较纯的二氧化硫。例如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在一个250毫升的圆底烧瓶里盛亚硫酸钠14克,分液漏斗里盛浓硫酸,装置如图7-70所示。(见图)
实验开始时,将浓硫酸逐滴加入烧瓶里,立即有二氧化硫气体发生,不需加热。当亚硫酸钠全部被酸浸湿而发生气体的速度减慢时,可以微微加热,以加速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硫容易跟水反应,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玻璃棒蘸氨水放在瓶口,如果出现浓厚的白烟,表示二氧化硫已收集满。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勿使它逸散出来污染空气。
好像也只有这个方法值得的气体比较纯~ 铜和浓硫酸反应也行,但不纯~
②制取少量纯度不高的SO2时,可以用铜与浓H2SO4共热或用燃烧硫粉的方法来制得。 Cu+2H2SO4(浓)(加热)=CuSO4+2H2O+SO2↑

㈧ 二氧化硫测定装置的操作步骤

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步骤及操作
①样品前处理
用剪刀将固体试样剪成碎回末后混匀,称答取一定量样品(试样量可根据其中亚硫酸盐含量高低而定)进行测定。
②蒸馏
将称好的试样置于圆底蒸馏烧瓶中,加入500mL蒸馏水,装上冷凝装置,冷凝管下端应插入碘量瓶中的25mL乙酸铅(20g/L)吸收液中,然后在蒸馏瓶中加入10mL盐酸(1+1),立即盖塞、加热蒸馏。当蒸馏液约200mL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再蒸馏1min,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插入乙酸铅溶液的装置部分。在检测试样的同时做空白试验。
③滴定
向取下的碘量瓶中依次加入1mL淀粉指示液(10g/L)、10mL浓盐酸、摇匀之后用碘标准溶液(0.010mol/L)滴定至溶液变蓝,且在30s内不褪色为止,记录所用碘标准溶液的体积。做3次平衡,取平均值。

㈨ 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

蒸馏烧瓶。槐念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利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亚硫酸钠,是一种无机物,铅迅困是的亚硫酸盐,主要用作人造纤维稳定剂、昌塌织物漂白剂、照相显影剂、染漂脱氧剂等。

㈩ 高中化学苯和乙烯的知识总结 例如实验和重要知识 一定采纳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 纤维素,醋(16.6℃以下)气态:C4 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液态:油 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 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2S 和 AsH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 ,丙三醇(甘油) ,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 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如衫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 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 TNT,氯仿,CCl4 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 子组成符合 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 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6O(n≥7)的类别 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 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 组成符合 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 : 条件:Fe 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 的水溶液 加热 8.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3. 不饱和烃的 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 的弯乎加成: HCN,H2 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 H2 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 ,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 7.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 140℃时的脱水反应 9.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1. 乙醛(醛)还原法: 2. 卤代烃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钠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发酵法: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 Cu(OH)2 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第 1 页 共 6 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烯烃水化渣闹腔,醛+ 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 H2 的物质 (一) 有机物 , 1. 醇(也可和 K,Mg,Al 反应)) 2. 有机羧酸 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 ,无机物 1. 水及水溶液 2. 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一) ,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 (二) ,无机物 1.S(-2) :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 :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4. Zn,Mg,Fe 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 Mg 与 H+,Mg 与 HBrO 的反应) 5. I-: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 NaOH 等强碱: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 NaOH 后 平衡向右移动 7. Na2CO3 等盐: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 :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 ,CS2 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 :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 ,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 CH:C2H2,C6H6 和 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 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 毒气 , F2,Cl2,HF,H2S,SO2,CO,NO,NO2 等,其中 CO 和 NO 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 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 ,水银,亚硝酸盐,除 BaSO4 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 KCN) ,重金属盐(如铜盐, 铅盐,汞盐,银盐等) ,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 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第 2 页 共 6 页 2. CH2:烯烃和环烷烃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5.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3. 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 3. 氧化:醛氧化 4. 还原:醛+ H2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4. 红磷与 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剂) 6. 硝化甘油 和 O2 ,CH4 和 Cl2 ,C2H2 和 O2. 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 H2 和 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 ,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 ,无机物 1.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5. 双氧水(H2O2)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一) ,有机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 ,无机物 1. 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① S(+4) :SO2,H2SO3 及亚硫酸盐 ② Fe2+ 亚铁盐 ③ N: (+4)NO NO2 2. N2,S,Cl2 等非金属单质.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 Cu(OH)2 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 Cu(OH)2 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 1. 加热 2. 紫外线 3. 酸,碱 4. 重金属盐(如 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 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 (一) ,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 粘胶纤维 2.纸 3.人造丝 4.人造棉 5.玻璃纸 6.无灰滤纸 7. 脱脂棉 (二) ,以下物质属于"酯" 1. 硝酸纤维 2. 硝化甘油 3. 胶棉 4. 珂珞酊 5. 无烟火药 6. 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 ,也不是"酯" . 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 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 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 Al,(Zn)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Zn(OH)2 两性氧化物 Al2O3, (ZnO) 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NaH2PO4,NaHS 3. HCl,H2O2 等 6. 酚类 8. 煤产品(煤焦油) 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7. 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 和 O2 , "点爆"的 CO 和 O2, "光爆"的 H2 和 Cl2,CH4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弱酸的铵盐 (NH4)2CO3, 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 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 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第 3 页 共 6 页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CaO 加热 CH4 + Na2CO3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 CH3COONa 和 NaOH 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 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 NaOH 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 CaO 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 固体腐蚀玻璃;CaO 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 NaOH 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 CaO 能吸水,保持 NaOH 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 取 O2,NH3 等. 5.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 Cl2,HCl,SO2 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 ,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 主 要 是 因 为 未 使 温 度 迅 速 升 高 到 170 ℃ 所 致 , 因 为 在 140 ℃ 乙 醇 将 发 生 分 子 间 脱 水 得 乙 醚 , 方 程 式 :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 6. 浓 H2SO4 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SO2 .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 硫 酸 将 乙 醇 炭 化 和 氧 化 了 , 产 生 的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气 体 是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 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 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 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 CaC2 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 CaC2 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甲烷:淡蓝色火焰 的火焰,有浓烟. 第 4 页 共 6 页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 乙炔:明亮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2. 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如何?导气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 3. 所加铁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严格地讲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FeBr3) 4. 导管末端产生的白雾的成分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怎样吸收和检验?锥形瓶中,导管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雾是氢溴酸小液滴,由于 HBr 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检验用酸化的 AgNO3 溶液:加用酸化的 AgNO3 溶液 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水倒吸. 5.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有何现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状液体(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 6. 怎样洗涤生成物使之恢复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 NaOH 溶液洗可使其恢复原来的无色. (五) ,苯的硝化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2. 实验中,浓 HNO3,浓 H2SO4 的作用如何? 浓 HNO3 是反应物(硝化剂) ;浓 H2SO4 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3. 使浓 HNO3 和浓 H2SO4 的混合酸冷却到 50-60℃以下,这是为何? ①防止浓 NHO3 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 HNO3 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4. 盛反应液的大试管上端插一段导管,有何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浓硝酸) 5.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 6. 为何用水浴加热?放在约 60℃的水浴中加热 10 分钟的目的如何?为什么应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有机反应往往速度缓慢,加热 10 分钟使反应彻底.①防止浓 NHO3 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 使苯和浓 HNO3 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7. 制得的产物的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如何?怎样洗涤而使之恢复原色? 淡黄色(溶有 NO2,本色应为无色) ,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 NaOH 溶液洗涤. (六) ,实验室蒸馏石油 1. 石油为什么说是混合物?蒸馏出的各种馏分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石油中含多种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因而它是混合物.蒸馏出的各种馏分也还是混合物,因为蒸馏是物理变化. 2. 在原油中加几片碎瓷片或碎玻璃片,其作用如何? 3.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的略下部位,用以测定蒸汽的温度. 4. 蒸馏装置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名称如何?中间的冷凝装置中冷却水的水流方向如何? 四部分: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冷却水从下端的进水口进入,从上端的出水口流出. 5. 收集到的直馏汽油能否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能否使溴水褪色?为何? 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因萃取而褪色,因为蒸馏是物理变化,蒸馏出的各种馏分仍是各种烷烃,环烷 烃及芳香烃组成的. (七) ,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的干馏可得焦炭,焦炉气,煤焦油,粗氨水;木材的干馏可得木煤 第 5 页 共 6 页 防暴沸.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气,木炭,木焦油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 为什么?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 性. (八) ,乙酸乙酯的制取 浓硫酸 CH3COOH + CH3CH2OH 1. 反应方程式 :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 45°角? 3. 弯曲导管的作用如何? 5. 浓硫酸的作用如何? 4. 为什么导管口不能伸入 Na2CO3 溶液中? 催化剂和吸水剂 6. 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如何? 加热 CH3COOCH2CH3 + H2O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为了防止溶液倒流. 导气兼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①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利于分层;②乙酸与 Na2CO3 反应,生成无味的 CH3COONa 而被除去; ③C2H5OH 被 Na2CO3 溶液吸收,便于除去乙酸及乙醇气味的干扰. (九) ,酚醛树脂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2. 浓盐酸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100℃,故无需使用温度计.4. 实验完毕的试管,若水洗不净,可用何种物 3. 水浴的温度是多少?是否需要温度计? (十) ,淀粉的水解 1. 稀 H2SO4 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2. 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 质洗? 用酒精洗,因为酚醛树脂易溶于酒精. 3. 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这 可能是何种原因所致? 未加 NaOH 溶液中和,原溶液中的硫酸中和了 Cu(OH)2. (十一) 纤维素水解 , 1. 纤维素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 2. 70%的 H2SO4 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 3. 纤维素水解后,为验证产物的性质,须如何实验?现象如何?先加 NaOH 溶液使溶液呈现碱性,再加新制 Cu(OH)2, 煮沸,有红色沉淀.证明产物是葡萄糖.4. 实验过程中,以什么为标志判断纤维素已水解完全了? 试管中产生亮棕色物质. (十二) ,纤维素三硝酸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 2. 将纤维素三硝酸酯和普通棉花同时点火,有何现象? 纤维素三硝酸酯燃烧得更迅速. 第 6 页 共 6 页

阅读全文

与亚硫酸盐蒸馏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进口ro滤芯什么的好 浏览:995
钠离子交换浓水 浏览:261
净水器一直咕咕叫是什么原因 浏览:136
净水器tds值降多少算正常 浏览:22
炼汞蒸馏炉 浏览:831
水壶里边有了水垢怎样处理 浏览:89
买净化器看什么 浏览:86
净水器滤芯一级是什么 浏览:508
室外污水波纹管焊接参数 浏览:732
青岛污水池膜结构盖板多少钱 浏览:2
如何选择客厅净水器 浏览:530
整栋楼的污水主管道如何疏通 浏览:987
童衣树脂四合扣 浏览:775
不锈钢开水壶水垢怎么清理 浏览:58
营口红润污水处理 浏览:232
超滤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物是什么 浏览:399
园区污水排放量如何计算 浏览:534
六年级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评课 浏览:392
广本锋范空气滤芯脏了表现如何拆 浏览:485
政府项目立项流程污水处理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