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提取方法
(来1)玫瑰精油称为“液体黄金源”,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的原料,提取出的玫瑰精油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且玫瑰精油具有的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故其提取方法主要是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
(2)橘皮油具有诱人的橘香味,是食品、化妆品的优质原料,主要通过压榨法提取.实验过程中用石灰水浸泡橘皮后,需用清水洗涤,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石灰水,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需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A过程叫萃取,B过程叫浓缩,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
(1)水蒸气蒸馏法 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2)除去石灰水 使精油易与水分离
(3)萃取 浓缩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水浴
B. 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基本方法有三种:蒸馏、压榨法和萃取。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
(1)蒸馏法;无水硫酸钠;3% (2)压榨法 (3)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4)切碎;可以增加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浓缩 |
C. 生物选修1知识点 详细
徐州二中2011届生物知识点汇总(选修一模块)
考点一、酶的应用:酵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一、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 、淀粉酶、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 和碱性脂肪酶 。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酶制剂的特点: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的温度,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其他成分隔离。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 、酸碱度 和表面活性剂 。 酶不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因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酶的活性。将基因工程生产出的酶用特殊水溶性物质包裹起来,与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离开来。
3、加酶洗衣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普通洗衣粉的化学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粉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相同点 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水软化剂可以分散污垢
不同点 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容于水,从而与纤维分开
4、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来判断洗涤效果。
二、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1、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原理: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易催化反应,又易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
2、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中。常用的载体材料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固定化细胞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点如下:(1)省去了酶的分离手续.为多酶系统,无须辅因子再生;(2)细胞生长快,而且多,反应快;(3)可以连续发酵,节约了成本,而且在蒸馏和提取前不用分离去细胞,能一边徘出发酵液,一边进行培养,排除了产物抑制和消耗;(4)保持酶在细胞内的原始状况,增加了酶的稳定,特别是对污染因子的抵抗力增加.
缺点:(1)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防止菌体自溶,否则,将影响产品纯度;(2)必须防止细胞内蛋白酶对所需酶的分解,同时,需抑制胞内其他酶的活性止副产物的形成;(3)细胞膜,壁会阻碍底物渗透和扩散。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
应用:1、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1)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
(2)请完善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的步骤
①配制氯化钙溶液时应用蒸馏水。 ②海藻酸钠溶解应用小火间断加热,边搅拌边加热。③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酵母细胞。④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的混合物应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3)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
①为使该实验中所用到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运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②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关闭活塞1和活塞2。
③装置的长导管起到什么作用?释放CO2,减小反应柱内压力;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柱。
(4)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有酒味散发
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可能会发生的反应式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应用:2、麦芽汁可以渗入到由海藻酸钠和啤酒酵母制成的凝胶珠中,啤酒酵母可以利用自身细胞内的一系列酶将可发酵性糖转化成乙醇。下面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啤酒的实验过程:
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lg干酵母置于50mL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搅拌,静置1h。
步骤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氯化钙(CaCl2)溶液。
步骤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称取0.7g海藻酸钠置于50mI烧杯中,加l0mL蒸馏水,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步骤4:在冷却至常温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后转入注射器
步骤5:固定化酵母细胞。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氯化钙(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让凝胶珠在氯化钙(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步骤6: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
步骤7:将适量的凝胶珠放人500mL锥形瓶中,加300mL已消毒的麦芽汁,封口于25℃下发酵。
仔细阅读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6用蒸馏水冲洗2~3次的目的是:洗去杂质(氯化钙)和杂菌,防止污染。
(2)发酵产物酒精可用重铬酸钾进行检验,但需在酸性性条件下才呈现灰绿色。
(3)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方法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方法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考点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一、发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二、果酒制作的原理:菌种: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异养兼性厌氧型,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在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性的出芽生殖)。在无氧条件下,酒精发酵。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在缺氧、20℃左右(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最适为20℃)、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繁殖并进行酒精发酵。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措施: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要密封
4、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三、果醋制作的原理:菌种:醋酸菌,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二分裂生殖1、酒变醋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2H5OH+O2→CH3COOH+H2O (发酵条件:温度适宜、适时通气、控制糖源供应)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3、醋酸菌的来源:菌种可以到当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也可以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 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四、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毛霉,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孢子生殖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毛霉的生长: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约48小时后,毛霉开始生长,3天后菌丝生长旺盛,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3、实验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②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③所用豆腐含水量在70%左右,含水量过高不易成形。
(2)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③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增加,接近瓶品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
考点三、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一、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2、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1)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2)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3)分离过程: 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4)作用: 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3.缓冲溶液:(1)原理: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弱酸盐组成(如H2CO3-NaHCO3,HC-NaC,NaH2PO4/Na2HPO4等),调节酸和盐的用量,可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2)作用: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4.凝胶电泳法:(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 :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注: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2、粗分离 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之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②透析: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3、纯化: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注意事项1、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目的。2、红细胞的洗涤:如果分层不明显,可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3.如何检测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是否成功: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4.为什么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5.沸水浴处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的目的:不但节约时间,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和排除凝胶内的空气。6.G-75:“G”代表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7.装填完后,立即用洗脱液洗脱的目的:使凝胶装填紧密8.加入柠檬酸钠有何目的?为什么要低速、短时离心?为什么要缓慢搅拌?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白细胞沉淀;防止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9.与其他真核细胞相比,红细胞的特点及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的意义:哺乳动物及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是双面凹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其含有的血红蛋白是有色蛋白,因此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脱液。这使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非常直观,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10.如何检测血红蛋白的分离是否成功: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D. 2021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
2021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要学好高中生物知识点就要注意一点,学习高中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一起来看看2021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方法 :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加无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过滤去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适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高中生物易混淆知识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实验注意事项
1. 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2. 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 处理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二、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或显微计数法(用血球计数板)。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土壤中 动物类 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021年高中生物竞赛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1高中生物复习提纲
★ 2021高中生物必修一提纲
★ 2021高一生物必修二提纲
★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2021
★ 2021年高二学生学期末总结五篇
★ 高二生物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2021
★ 2021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 高三生物2021教学计划
★ 2021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E.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DNA和蛋白质技术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 方法 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6、破碎鸡血细胞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7、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使NaCL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杂质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体外复制
10、PCR的条件:①一定的缓冲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④四种脱氧核苷酸;⑤耐热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
11、为什么要引物?因为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在PCR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13、PCR的结果: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法和电泳。
1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后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先洗脱出来。
17、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加无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过滤去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适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小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选修一重点知识汇总与记忆方法
★ 高中生物选修一笔记整理
★ 生物选修一第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基础知识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高考生物选修一必考知识
★ 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归纳
F.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制备活性成分时,怎样尽量减少其活性损失
你好
1、压榨2、用溶剂萃取3、蒸馏4、压榨5、蒸发6、滤7、溶剂提取8、溶剂提取浸渍、渗源、煎煮、流提取、连续提取等离纯化系统溶剂离、两相溶剂举取、沉淀、盐析、透析、结晶、馏等
目标物萃取效恢复压温溶解流体立即溶于吸收液液体状态与气态流体萃取程般流体压缩→萃取→
减压→离四阶段
G. 请问,植物“提取液”“萃取液”“蒸馏液” ,具体有哪些区别呢
提取:一般采用水或者酒精对植物进行煎煮,收集其液体,部分不耐温的成分会被专破坏。
萃取:采用有机属溶剂对植物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浸渍,收集其液体,成分较全,但可能有部分有机溶剂残留;
蒸馏:采用水或酒精等对植物进行煎煮,其蒸汽部分经管道到处,冷凝,形成液体。一般获的的是植物中的挥发油等具有挥发性的成分。
H.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请分析回答橘皮精油提取过程的有关问题:(1)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______法而
(1)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由于水中蒸专馏会导致原料属焦糊或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等问题,所以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压榨法而不用蒸馏法.
(2)为了提高出油率,首先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3)压榨过程常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一定百分比的NaHC03和Na2S04,并调节pH值至 7-8,目的是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
(4)将压榨液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后,用离心法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并分离出上层的橘皮精油.将分离出的橘皮油在5℃~10℃下静置5~7天,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再次过滤.
故答案为:
(1)压榨 原料焦糊或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等问题
(2)干燥去水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3)NaHC03和Na2S047-8
(4)离心杂质沉淀
I. 生物选修一的这个公式如何退出来的,怎么用的,老师说是错的,但这是教科书上原文!
这个公式没有错。
c÷v算出了细菌的浓度。即数量除以体积等于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
下一步则需要知道总体积。用浓度乘以体积即为总数量。由于最开始是用一毫升进行稀释的所以稀释倍数在数值上等于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