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處理行業中的EDI對設備起什麼作用
EDI技術可以用來代替傳統的混床離子交換樹脂來製取純水或超純水,與混床不同的版是EDI淡水室隔板中填充的離子權交換樹脂在工作時能夠自動獲得再生而不會飽和,不需要化學再生,從而使產水程度及出水水質非常穩定。除此之外,EDI技術還具有很多優點,比如可以不間斷的出水,再生過程無需酸鹼試劑,並且可以做到無人看管的全自動運行裝置。
『貳』 EDI在企業物流中的作用的研究意義。
首先明確一下是EDI在企業物流中的作用,而不是EDI在物流企業中的作用。版1、能夠對產品實權施全程跟蹤,可以全面監控產品的質量2、縮短了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更具有競爭力3、加速了整個社會物資的流通,提高的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
『叄』 EDI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Re:EDI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 幫我找下 完全不相乾的別發來
EDI 電子商務之核心,旨在解決虛擬環境下交易過程安全問題之手段
『肆』 EDI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EDI指的是EDI模塊,EDI技術全稱為:連續電除鹽(EDI,Electro-deionization
或CDI,Continuous
deionization)
簡單地說,是用來制備超純水的回產品,可取代超純水樹脂,但EDI模塊答的出水電阻率不超過16兆歐。
專業點說:EDI是利用填充在淡水室中的混合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給水中的陰陽離子,同時這些被吸附的離子又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發生橫向電遷移,並分別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進入濃水室而被去除;另一方面,在給水前進的方向上,由於離子不斷被去除,溶液的電導率越來越低,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水會發生解離以產生足夠的H+和OH-離子來維持系統的電流量,這些水解離產生的H+和OHT除了發生橫向電遷移外,還會就地把吸附有離子的樹脂再生,從而實現連續深度脫鹽。因此EDI過程的本質是離子交換、電滲析和水解離產生H+和OH-離子再生樹脂這三個過程的綜合過程。
『伍』 EDI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發展EDI業務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外開放的發展,特別是對外經濟貿易活動規模的迅速擴大,導致與國外商業(及其他類型)數據交換量的急劇擴大。根據許多國家統計,單證費用占產品貿易額的7%左右,我國對外貿易每年的單證費用大約是70億美元,如果採用EDI技術,估計每年僅此一項就可節省數十億美元。
此外,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海關均已採用EDI,我國的亞洲鄰國或地區(如「四小龍」等)也已開展了EDI,因此不論是從創造國際貿易夥伴條件,提高通關效率,或是有效地參加國際商業競爭和創造巨大外貿效益考慮,EDI的開發與應用都已成為我國經濟貿易發展的一項急忙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據我國外貿部門反映,美國海關規定,遠洋船到港前7天,必須報關,否則作滯後處理,一切責任由運輸部門負責。資料分析得知,一般裝載2700箱集裝箱的遠洋輪,如壓港一天,便要損失5~6萬美元,由此延安誤交貨日期所付的違約損失就更高。僅以1991年我國出口歐洲的紡織品為例,由於壓關、壓港和非法分子的活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幾千萬美元,不僅如此,由於與世界各國和地區信息交換不通或不及時,帶來的無形損失,喪失的機會更是無法統計。由此可見,未來貿曳⒄的先決條件是誰擁有EDI手段,誰才有資格成為國際貿易夥伴。
(2)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各類市場,對EDI系統有著潛在的需求,以生產資料市場為例,過去,重要的生產資料完全由國家分配,每年召開一次或兩次定貨會議,生產廠家和用戶代表在會上供需見面,落實訂貨,其結果是一方面庫存總量高得驚人,另一方面是規格品種不對路現象嚴重,企業還需派出大批采購人員設法尋找,近年來,生產資料市場里逐步放開,但重要生產資料庫存總量過高和采購人員滿天飛的現象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這里原因很多,但是,信息交換少而且時效性差,缺少像EDI這樣的信息交換系統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3)香港的迫切要求,香港和大陸是緊密的貿易夥伴,大陸80%的出口貿易都是通過香港轉口的,年產值達數百億美元,香港是亞太地區「四小龍」之一,為了保持這個地位,香港必須努力與其它三小龍競爭,鑒於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更應繼續保持其繁榮與穩定,為加強香港的外貿競爭能力,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與大陸緊密合作。為此香港的企業家已反復強調「...雙方沒有高度的合作,沒有兼容的貿易手段,大陸與香港緊密的經濟關系便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當務之急是大陸與香港雙方都應該發展EDI,實現電子資料聯通(EDI),這是一個能使人們更加緊密和諧全作的極佳機會。」為此,我們應在充分考慮目前香港EDI工作的復雜性的同時,從長計議,認真研究並做出積極響應。
(註:我國香港、台灣地區EDI業務的發展情況:香港1988年由華潤和匯豐等11家大公司投資1400萬港元隨便成立了「貿易通國際貿易電腦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貿易通」。1990年3月又與政府攜手合作在香港全面推行EDI服務計劃,SPEDI計劃(shared project for EDI)該項目耗資900萬港元,歷時8個月才完成,它的完成為在全港范圍內實現EDI,5年後有關EDI設備交給政府。目前香港現有的商業性EDI服務網路主要有航運業的GssertreNet,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的Intertrade,以及若干以英國及北歐為基地的網路如GE網,IIN網等。
台灣EDI雖然起步晚,但發展也很快,1991年7月成立了由標准局、經貿部、海關、交通及信息加工業等14個單位組成的EDIFACT委員會,並於1992年11月開通了「海關通關系統」)。
(4)「復關」的要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coment On tairffs adn Trade,縮寫為GATT)是推動世界多邊貿易和貿易自由化的帶有總括性的多邊貿易協定,它於1947年10月由23個國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內瓦簽字成立,並於1948年元旦正式生效。目前,關貿總協定(關貿總協定已於1995年1月1日被新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所代替,)已成為世界各國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共同遵守的國際貿易准則,並起著貿易組織的作用。它被稱為「經濟上的聯合國」,是調節民辦經濟的三大支柱(其餘兩個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有108個正式締約方之間的貿易額已佔世界貿易總額的90%左右。
中另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方面意味著我國國內市場已經納入了世界大市場,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的生產要面向世界的大循環中。因此,在未來世界貿易組織活動中,我們要想在況爭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中站穩腳跟,全面推廣、採用EDI技術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技術政策。它對促使我國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推進產品和企業步入國際統一的大市場,無疑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總之,隨著計算機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電算化科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國際交往、國際貿易的發展、EDI市場需求勢在必行。如果我們不採用EDI技術,就會像當初集裝箱和條形碼技術不被認識,不被付諸實施一樣,會削弱我們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以致喪失更多的甚至現有的貿易機會。
EDI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已有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的進口總額已達到156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8%,躍居民辦第十一位,其中出品額為840億美元。面對國際EDI潮流的興起,開發和應用EDI技術已引起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專家的高度重視。
一般認為,EDI的概念是在1990年元月份傳入我國內的。當時在新華社香港分社的支持下,香港電腦協會與國家技術監督局在蛇口進行了一次中文EDI標准座談會,揭開了國內研究EDI的帷幕。
幾年來,我國的EDI研究、試驗都有了一定的發展。EDI的應用和開發也已初步納入了國家計委和各部委的「八五」計劃,各地也相繼舉辦了各種EDI研討會。同時,國家技術監督局與經貿部計算中心能力合作,翻譯整理了聯合國《貿易數據元目錄》和《用於行政管理、商業、運輸領域的電子數據交換規則》兩本EDI標準的基本文獻,並在此基礎上准備擬定《經貿部EDI標准化體系表》。1991年8月,由原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成立了有國家科委、經貿部、海關總署、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公司、交通部、國家商檢局、中國貿促會等部門參加的「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CEC),並以該組織的名義加入了「亞洲EDIFACT理事會」。隨後成立了中國EDIFACT理事會秘書級和EDI標准化組。1992年5月又召開了「中國EDI發展戰略與標准化」研討會,草擬了「中國EDI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建議」。會議指出EDI系統建設是一薦技術工程2和社會工程相結合的大型系統工程,同時決定建立國家EDI試驗系統(海關總署、中國遠尖運輸集團公司),地區EDI試驗系統(廣東、山東、江蘇、上海、福建)和行業EDI試驗系統(山東抽紗企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行業EDI試點工程)等。1993年4月,國家技術監督局、外經貿部、海關總署、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郵電部、電子部、全國信息技術標准經技術委員會、復旦大學以及中國標准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等部門召開了《EDI標准化總體規范》編制工作組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規范的目的和意義,討論通過了《規范》的編制提綱。並對編制任務進行了分工。1993年底拿出初稿,今後此《規范》就作為EDI技術開發和系統建設的依據,購置系統設備的參考以及坐標培訓的資料。
目前,外貿部門正積極推進適應EDI的「經貿系統計算機應用和聯網工作」的五年計劃。銀行系統則擬在現有的SWIFT系統的基礎上,為EDI創造條件。海關已把報關自動化列為工作重點,在先後開發了海關貿易統計程序,征稅程序和新貿合同備案核銷程序的基礎上,又開發了「自動化報關處理系統」(H883工程「。同時海關已提出未來EDI應用計劃:即1993~1994年試點階段,主要是修改相應報關制度,允許EDI申報;完成15個海關標准報文子集的制定;開通痃、上海國際機場EDI通關試點等。1995~1996年擴大試階段,主要工作;將EDI通關系統擴大到10個主要口岸;探索與境外海關EDI信息交換業務;開發通關業務以外的應用試點。1997~1998年推廣階段,全國海關普遍開展EDI應用。運輸部門,特別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從1990年起開始使用計算機處理單證,進行統計分析查詢;並於1991年5月正式使用CHINAPAC網和英國GE公司的網路,開展了代理公司之間的電子數據互換。電子工業部已決定把推廣應用EDI作為一項重大信息系統工程,弄為近期的重點任務,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在一些重要的經濟和工業部門訓,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起具有初步規模和功能的EDI系統。力爭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通用EDI系統。
郵電部門已越來越重視EDI的發展,並積極投資建設EDI通信系統,為EDI提供良好的通信平台,1992年10月,青島市郵電局和美國SPRINT國際通信公司簽訂合同,投資138萬美元購習該公司電子信箱3000個,EDI功能信箱1000個,傳真轉發功能信箱3000個,EDI功能信箱1000個,傳真轉發功能信箱500個,另外,美國SPRINT公司負責開發適合中國EDI標準的介面。同時,青島市郵電局還及時投資20萬美元,引進了一個帶有交換功能的PAD,為山東抽紗公司、銀行、海關和保險部門分別提供了一個分組交換網的同步介面。此外,上海市長途曜局亦投資90萬美元,引進美國SPRINT公司的EDI信箱4000個,傳真存儲轉信箱1000個;廣東在DGPAC網的基礎上建立了廣東省信息處理系統(GDMHS),該系統首期在廣州、深圳、江門共設立三個主機系統,可心容納9000個電子信箱用戶和1500個EDI用戶。所有這些都將為本地區EDI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通信環境。
1995年6月9日,山東省郵電管理局與美國通用電氣資訊服務國際公司(GEIS)就山東郵電EDI系統平台達成協議,山東省郵電管理局採用國際標准介面,並與國際EDI網路相聯的山東郵電EDI系統,1995年8月該系統投入商業運行。
中國公用分組交換網(CHINAPAC)的發展為我國EDI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1992年6月,郵電部引進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的DPN-100分組交換系統組建了我國新一代分組交換骨幹網CHINAPAC。新組建的CHINAPAC網包括一個網控中心、32台節點機及相關設備,頒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見圖6.3。建網初期,全網埠總容量為5800多。目前該網已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市以上城市和部分縣級城市。通過公用電話網PSTN還可以覆蓋到已開通電話的所有地區。
同時該網通過北京、上海、廣州節點機與國際及我國港澳地區的44個分組交換數據網相聯,CHINAPAC骨幹網中繼電路主要採用PCM數字電路(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電路)和部分電路,通信速率為64kb/s~256kb/s和9.6kb/s~19.2kb/s。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沈陽、南京、成都、西安為匯接點,它們之間採用全網狀結構,保證了高速度、高質量、大吞吐量、低延遲等性能。
CHINAPAC網具有靈活的接入方式,接入的用戶可以是非同步字元型終端、同步SDLC終端或主機、同步分組式終端或主機,其入網方式分專線(x.25/X.28)和電話撥號(X.28/X.32兩種。該網已於1993年9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CHINAPAC網與國內各專用分組交換網的互聯均採用ITU-T建議X.25規程,接入地點不受限制。在CHINAPAC骨幹網建設的同時,許多省、市也積極籌建本地區分組交換網,逐步形成CHINAPAC網向省內延伸的趨勢。到現在在除西藏外,其餘各省均已建立了自己的分組網(不包括台、港、澳)。今後CHINAPAC將以更大的規模覆蓋全國廣大區域,一些省、市甚至覆蓋至縣。它必將為我國EDI業務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專用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發展和應用EDI技術,充分發揮EDI效益,完備的計算機通信網路是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之一。「七五」期間,我國為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推動計算機、資料庫及信息資源的共享,各種專用計算機網路發展很快。國務院確定重點建設的12個大型電子信息系統也已初具規模,到目前為止,銀行、鐵路、民航、航天、電力、農業統計、新華通訊社、海關、公安等部門已基本建成全行業的專用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為本部門提供計算機數據業務、聯網資料庫資源共享及通信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八五」期間,各部門將重點開發和興建本行業的專用數據通信網,組網形式以自建專用網和利用CHINAPAC聯網為主,這些也為我國EDI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文章出處:中國製造業
文章作者:中國製造業
『陸』 什麼是EDI(電子數據交換)它的作用是什麼
EDI(電子數據交換)是指: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業務,是利用各種與公用通信網相連的數專據與交易事務處理應用平台屬,通過公用通信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物處理的業務牌照,簡稱EDI證或EDI資質。
它的作用是:從事網上商城、物聯網交易、平台交易、P2P交易的企業需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牌照。如淘寶,京東,天貓等。
EDI許可證辦理條件:
1.公司注冊資金100w以上
2.公司名下3名人員近期1個月社保證明
3.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相關技術方案
4.網站域名備案必須在公司名下
5.伺服器託管要求在本省
6.網站搭建必須符合辦理EDI許可證
企業辦理流程:
1.注冊並登錄工信部系統
2.熟悉並准備企業基礎材料和專業報告材料
3.搭建符合辦理EDI許可證的網站
4.提交審核相關材料
5.等待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
6.審核不通過(自辦流程很少一次性通過)
7.退回修改重新提交
8.審核通過
9.預約並領取許可證書
案例證書:
『柒』 EDI在物流有什麼作用
EDI在物抄流過程中的作用
EDI是一種信襲息管理或處理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對物流供應鏈上物流信息進行有效地運作,比如傳輸物流單證等。EDI在物流運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及通信網路資源,提高交易雙方信息的傳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對於製造業來說,利用EDI可以有效地減少庫存量及生產線待料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其次,對於運輸業說,利用EDI可以快速通送報檢、科學合理地利用運輸資源、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費用和節約運輸時間;再次,對於零售業來說,利用EDI可以建立快速響應系統,減少商場庫存量與空架率,加速獎金周轉,降低物流成本;同時也可以建立起物流配送體系,完成產、存、運、銷一體化的供應線管理。
『捌』 EDI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是什麼
在抄EDI中,EDI參與者所交襲換的信息客體稱為郵包。在交換過程中,如果接收者從發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換的郵包中,則認為語義完整,並稱該郵包為完整語義單元(CSU)。CSU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統稱為EDI的終端用戶。
在EDI工作過程中,所交換的報文都是結構化的數據,整個過程都是由EDI系統完成的。
1、用戶介面模塊
業務管理人員可用此模塊進行輸入、查詢、統計、中斷、列印等,及時地了解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2、內部介面模塊
這是EDI系統和本單位內部其它信息系統及資料庫的介面,一份來自外部的EDI報文,經過EDI系統處理之後,大部分相關內容都需要經內部介面模塊送往其它信息系統,或查詢其它信息系統才能給對方EDI報文以確認的答復。
『玖』 為什麼說EDI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效率,以及連通性。但是問題在於,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總是千人千面,應用也是各不相同,信息化程度越高,就越可能出現信息孤島。
A企業與B企業有業務關系,需要有諸多的商務文件進行交互。傳統的模式可能是:郵件、電話、甚至是光碟,U盤(例如大體量的圖紙)等等,這種方式效率很低,無法滿足越來越高的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
那麼A企業是否可以與B企業直接做信息互聯互通?可以,但是新問題產生了,第一,A企業的信息系統內,存在很多敏感數據,不可能無限制開發給B企業。第二,A企業的信息環境和B企業的信息環境是不同的,數據的交互非常麻煩。
那該如何才能滿足AB企業信息互聯互通的需求?EDI出現了,簡單來說,A和B是不同國家的人,那麼EDI就是翻譯,它負責把A想說的話,翻譯成B的語言,告訴B。有了EDI之後,A公司就可以快捷地和B公司建立信息的互聯互通,把需要傳遞的商務文件,通過EDI轉入B公司的信息系統內,錯誤率被降低,大幅度消減人工成本,同時提升了效率。
這是A企業與B企業兩家公司的交互,那如果是A企業需要和CDEF等等幾十甚至上百家企業做交互呢?於是基於EDI的Van(增值網)產生了。簡單來說,Van就好像是QQ群,無數的企業加入這個群,一旦A企業加入了Van,它可以方便地和Van里的任一企業愉快第聊天,也就是建立信息互聯互通的連接。
綜上,EDI是打通商業網路中信息孤島的重要工具,其為信息互聯互通做出極大的貢獻,說它劃時代正是基於此。
感謝有機會和題主分享以上內容!
最後,簡單介紹下,利益相關,答主EDI從業者。在職億康科技信息(上海)有限公司,有多年的EDI實施經驗,提供EDI軟體、WEB EDI,VAN等各種服務。
『拾』 edi,esi寄存器是什麼寄存器有什麼作用
EDI和ESI分別是16位寄存器DI和SI的32位擴展
它們是目的變址寄存器和源變址寄存器,用於串操作指令中。
同時,它們也可以作為通用寄存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