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濾膜的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徑越大;還是切割分子量越小,孔徑越大
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徑越大.
不過一般孔徑是做不到完全均一的,也是一個正態分布的概念
B. 超濾膜的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徑越大;還是切割分子量越小,孔徑越大
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徑越大。
不過一般孔徑是做不到完全均一的,也是一個正態分布的概念
C. 微濾 超濾 能截留多大以上的分子量
微濾 超濾 能截留多大以上的分子量
超濾(一萬膜)能截留10000D的分子量物質,截留率>90%,微濾(0.5微米)大約能截留500萬D分子量直徑>0.5微米的物質
1.超濾膜(UF):過濾精度在0.001-0.1微米。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並能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是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工藝中的核心部件。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以上,並且可方便的實現沖洗與反沖洗,不易堵塞,使用壽命相對較長。
2.微濾(MF):過濾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見的各種PP濾芯,活性碳濾芯,陶瓷濾芯等都屬於微濾范疇,用於簡單的粗過濾,過濾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質,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等有害物質。濾芯通常不能清洗,為一次性過濾材料,需要經常更換。① PP棉芯:一般只用於要求不高的粗濾,去除水中泥沙、鐵銹等大顆粒物質。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異色和異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對泥沙、鐵銹的去除效果也很差。③ 陶瓷濾芯:最小過濾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3.納濾(NF):過濾精度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脫鹽率比反滲透低,也是一種需要加電、加壓的膜法分離技術,水的回收率較低。也就是說用納濾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將近30%的自來水。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於工業純水製造。
4.反滲透(RO):過濾精度為0.0001微米左右,可濾除水中的幾乎一切的雜質(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許水分子通過。一般用於純凈水、工業超純水、醫葯超純水的製造。反滲透技術需要加壓、加電,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適合大量生活飲用水的凈化。
E. 名詞解釋:超濾膜截留分子量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在膜專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屬能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
F. 膜過濾是按大小篩選分子,為什麼超濾是說分子量篩選,而微濾則是體積篩選
你這個問題算是找對人了。
1.「膜過濾是按大小篩選分子」這句話說的是不完全對版的。因為膜按照分離權物質的大小來分為微濾(0.1um以上,通常指0.2um以上)、超濾(0.1um一下)、納濾和反滲透(離子級別,通常是10nm以下)。
2.「超濾」通常是用於分離和濃縮蛋白質\膠體。微濾通常用於細菌(0.2um膜)或者過濾微小顆粒(0.45um)。細菌和微小顆粒不是分子級別的,蛋白質的可以說是分子級別的。
換句話說吧,其實上面所說的超濾和微濾的孔徑是用物理孔徑來分的,這對於微濾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超濾來說,但說孔徑是多少um是不合適的。因為在電鏡下分析超濾的孔徑是很困難的(即使是能觀察到膜表面孔徑也不能證明這個孔是通透的),現在在學術界通常用蛋白質\葡聚糖\聚乙二醇等來評價膜的過濾效果。這些評價物質是用分子量來標定的,比如對於牛血清蛋白(64000)的截留率為90%,那麼就說這個超濾膜是6.4w。但是這個和孔徑的具體關系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就不細說了。
微濾就是小孔截住大顆粒物質,孔大小就用直徑或者半徑來表示,這個就沒有必要多說了。
G. 微濾0.2um的尼龍膜可以截留多大分子量的多肽
微濾0.2um的尼龍膜可以截留多大分子量的多肽
超濾(一萬膜)能截留10000D的分子量物質,截留率>90%,微濾(0.5微米)大約能截留500萬D分子量直徑>0.5微米的物質
H. 超濾管截留分子量與孔徑之間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
第一超濾管達不到100%的與孔徑完全一致。任何濾膜都達不到和標稱孔徑完全內一致,只能是無限的接容近孔徑。
其二分子量是質量,而孔徑是長度單位,原則上不具有匹配性。原因是,標的物的結構會直接影響過濾精度。球狀的和鏈狀的,分子量相同,但是用相同孔徑可以截住球狀的,而鏈狀的就會透過去。
因此,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聯系。
I. 超濾膜的截留分子量為10萬等於多少um
超濾膜截留的分子量 10000 30000 50000 6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500000 1000000..
對應超濾膜孔徑(μm)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1..
摘自專業做膜的公司提供的關於切割版分子量與膜孔大小關系的權可靠數據。
當然,上述數據並不是絕對的,對於不同的大分子及其結構,肯定有一定的誤差,但基本相差不大。
期望你滿意,謝謝給分!
J. 請比較說明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四種常用膜分離技術的異同點
微濾microfiltration以壓力為驅動力,分離0.1-1微米的微粒的過程,簡稱為MF
超濾ultrafiltration以壓力差為動力,膜孔徑約0.001-0.2微米的物理篩分過程,簡稱為UF
1,微濾和超濾同屬於微孔膜范疇,微孔過濾是一種物理篩分過程,其功能在於截留分子量為幾百至幾百萬的物質,包括大分子有機物,微生物等,而不是以脫鹽為目的。
2,微孔膜的孔徑為一個范圍值:微濾在0.1-1微米,超濾為0.001-0.2微米
3,在學術領域,微濾膜的過濾精度一般用孔徑表示,而超濾的過濾精度一般用切割分子量來表示
4,微濾和超濾的過程均以壓力為驅動力,用於溶液體系中的物質分離。
5,膜的材料分為有機高分子和無機高分子材料。
納濾:nanofiltration以壓力為驅動力,用於脫除二價及二價以上的多價離子和分子量200以上有機物的膜分離過程,簡稱為NF
1, 納濾技術是繼反滲透後出現的一種新的分離技術,其分離機理基本和反滲透一致。
2, 納濾理論精度為0.001-0.005微米,略大於反滲透,因此所需工作壓力低於反滲透,早期被稱為「鬆散反滲透」
3, 納濾的作用在於去除二價及二價以上離子和分子量200以上的物質,對一價離子的去除率較低,其綜合脫鹽率低於反滲透
反滲透reverse
osmosis在膜的進水一側施加比溶液滲透壓高的外界壓力,只允許溶液中水和某些組分選擇性透過,其他物質不能透過而被截留在表面的過程,簡稱RO
1,反滲透的概念始於滲透現象,當把只允許水透過的高分子半透膜作為介質,兩側分別是鹽水和純水時,由於純水測水的濃度高於鹽水測的濃度,純水將向鹽水側擴散透過,這種濃度差異導致的遷移過程,就是滲透,他是自然界中在生物體內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
2,反滲透是一種由人類創造力產生的非自然現象或一種水溶液分離技術,其原理是通過施加機械外壓,克服濃度差導致的逆向遷移的過程。
3, 反滲透僅適用於液相體系(水溶液體系)中溶質和溶劑的分離,在凈水器中運用較多。
4, 反滲透現象必須在外界壓力作用下發生,且壓力必須高於水溶液的滲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