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野外生存怎樣凈化水源 臟水過濾方法
用沙質土從高到低,築多個池子,污水倒入最上面的池子,經多層過濾、沉澱即可。
㈡ 野外生存必備小常識:如何凈化消毒飲用水
一、滲透法
當你尋找到的水源里有飄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 3~ 5 米 之處向下挖一個大約 50~80 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
二、過濾法
當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飄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單手套、手帕、襪子、衣袖、褲腿等。
也可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 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干凈的細砂5 至 7 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的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到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凈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可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直到滿意為止。
三、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仙人掌(搗爛)、核桃仁(搗爛),攪拌勻後沉澱 30 分鍾,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便能得到較為干凈的水了。
如何消毒飲用水
一般說來,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井水)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
一、凈水葯片消毒
將凈水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或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 1 升 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 2 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
二、醫用碘酒消毒
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已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 3 、4 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一升 水中滴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30 分鍾後,便可飲用或存儲備用。
三、漂白劑消毒
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 3 、4 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 30 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注意不要和沉澱的混濁物一同喝下去。
四、食醋消毒
食醋(白醋也可以用),也能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拌後,靜置 30 分鍾,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五、煮沸消毒
在海撥高度不太高(海撥 3000 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反水煮沸5 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簡單實用。多採用這種方法對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進行消毒,以保證飲水和做飯的需要。
六、地椒草或濃茶與水同煮
如果尋找到的水是鹹水時,用地椒草與水同煮,這樣雖不能去掉原來的苦咸,卻能防止發生腹脹、腹痛、腹瀉。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可用濃茶與水同煮,最後出現的沉澱物不要喝。
注意:要合理安排飲用水
另外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至飽。其實,在野外喝水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一次喝個夠,身體會將吸收後多餘的水份排瀉掉,這樣就會白白的浪費很多的水。
如果在喝水時,一次只喝一兩口,然後含在口中慢慢的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的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乾燥。一標准水壺(0.9~1.3 升)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人在運動中堅持 6~8 小時,甚至更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