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魚缸2米,水體0.8噸,下濾,干濕盒,分6個。但是水體還是有很多雜質。怎麼回事
干濕分離式過濾,就是把濾棉抬高,使之離開水面的一種過濾方式。干濕分離的目的是不讓食物殘渣、糞便長期浸在水裡。一般用於底濾缸。魚缸干濕分離好處兩塊玻璃板上下錯位與剛壁和魚缸底部僅僅粘連,外側的玻璃板高於缸底1厘米左右的距離,內側玻璃板緊貼缸底,兩塊玻璃板中間間隔1.5厘米左右,兩塊玻璃板將魚缸分為兩個大的區間,相對較小的那一塊作為溢流區。魚缸中的水會經過玻璃板的夾層流到溢流區裡面。溢流區裡面可以打一個孔也可以打兩個孔,一個孔的話是出水口,此時需要另外接水管進水。如果打的是兩個孔,那麼其中一個是進水口,一個是出水口,進水口小,出水口大。工作原理因內外玻璃板之間的水體與魚缸中的水體會有落差,在大氣壓和重力的作用下魚缸中的水體將會整體向下,所以會不斷的有水從魚缸底進入玻璃板夾層中,又因水自身的張力,下面的水又經過夾層溢流到溢流區。相對魚底濾溢流區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避免停電後,水泵停止工作,在大氣壓和重力的作用下魚缸中的水會繼續流到溢流區內從而進入底濾槽中,但當魚缸中的水面和夾層中的水面達到同一高度後便無落差形成,所以此時的水面高度也就是內側玻璃板的高度。此時缸中的水也不會再流動,這樣就不會溢水了。
B. 魚缸過濾袋魔袋安裝
觀賞魚玩家
C. 水族箱過濾棉怎麼放
①上濾:由於空間比較小,所以濾材(陶瓷環這些)擺放在最下面,第二層生化過濾棉,最上面一層放物理過濾棉,換水的時候簡單清晰下最上面一層物理過濾棉就好。
②滴流盒:這種空間就比較大,設計的初衷也是為了大面積過濾的,不過更多的空間是用來堆放濾材的,只有一格盒子或者半個盒子才用來放過濾棉,同樣的原則,生化過濾棉放中間,最上面一層放物理過濾棉,方便清洗。
③濾筒:它的原則和滴流盒有點類似,區別是出水的速度比較快,出水量比較大而已,滴流是慢慢滲下來,水流比較緩和,濾筒水流沖擊比較大而已。所以擺放原則和滴流盒一樣。
④底濾:這種是過濾效果最強大的,好幾個細分的缸都來裝濾材用的,放過濾棉和濾材的順序是這樣,進水口最靠近的,放物理過濾棉,接著是生化過濾棉,最後才是濾材。因為出水口的最臟,先物理過濾掉,也方便清洗,然後順著下去一些水中的物質剛好經過濾材,也就是經過硝化菌來處理。
魚缸管理:
控制穩定的水質:
剛開始調制一箱海水的時候,只需注意比例為每千克海水鹽可調制30升海水。調制好的海水pH大多數都維持在8.0~8.4,密度為1.020~1.024.,亞硝酸含量0.1毫克/升以下。水族箱運轉後,平時水會蒸發,會令水位降低而水的密度逐日升高,必需隔一段時間就添加淡水給予補充
穩定的pH:
養過海水觀賞魚的人都知道保持水族箱里穩定的pH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水族箱里的水的pH會因亞硝酸鹽、硝酸鹽的殘留而下降,必須定期檢測,以免水質變差,導致魚體不適而感染疾病。要知道,海水觀賞魚常見的大、小白點病,絕大多數是因pH變化過大而感染的。
定期的部分換水:
硝酸鹽無法經由硝化細菌分解,有些去除方法成本又太高,當硝酸鹽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藻類如毛藻、發藻、絲藻、褐藻甚至紅藻大量叢生。這不僅影響水族箱的美觀,也對魚或生物造成一定侵害,進而破壞水族箱的生態平衡,導致泛箱,不可不謂嚴重。
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上要做到定期換水,每個月換掉1 0%的海水(用砂石吸污器抽砂石下的臟水)。注意加入新海水時要緩緩的加入,用細管抽入,避免水質變化太快和刺激魚等。
要定期檢查過濾系統:
如果你用箱外過濾器,在清洗後,一定要把水管接好。注意,水泵既可以過濾箱中的水,也可以抽光水族箱中的水。經常檢查從過濾器流出的水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堵塞現象。此外第一層阻隔污物的生物綿或濾芯要經常清洗,定期更換。
適宜的照明:
適宜的照明是指能維持無脊椎動物共生的單細胞蟲黃藻生存和繁殖的光照。我們已經討論過對不同的生物它們對光照的要求是不同,有強光、中光、弱光之分。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一個長130厘米、水深 60厘米的水族箱,裝置兩只150瓦的金屬鹵素燈,距離水面40厘米,每天照射10小時就足夠了。
D. 魚缸里的生化棉和過濾棉分別怎麼放放在哪個槽里魚缸長這樣,著急在線等,急急急!!!
過濾棉放來在回水出口處,自生化棉放在水底。
首先需要剪裁,剪裁的時候遵循寧大勿小的原則,過濾棉放入濾槽以後,需要四個邊都翹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的攔截水中的雜質。不然的話,水流長時間沖擊過濾棉,雜質會從過濾棉的邊角縫隙中進入後面的過濾系統。
一般市面上買到的最普通的過濾棉,擺放一層一般太少了,滴流盒的話一般擺放兩三層就夠了。底濾的話就要看干濕分離盒的大小了。一般可以擺放五層左右。
一般來說,半年更換一次。記住,是更換而不是清洗。過濾棉經過清洗,會影響濾棉的透水性,而且還是有很多雜質和細菌清理不幹凈,從而影響過濾效果。更換的時候要注意,更換上面臟的部分,新棉加入底部,保證新老棉的正常交替。
過濾棉的更換頻率需要看魚缸的大小和過濾棉的質量,以及魚缸的密度,餵食量來決定。一般覺得過濾棉肉眼可見的雜質比較多的時候,就要進行更換了。
E. 大家說底濾到底是有個沉澱倉好呢,還是干濕分離好
比如說有些底濾缸有魚馬桶、有強排、有沉澱倉、有毛刷,這些東西我們都需要嗎?
細節問題在於干濕分離,牽扯很多矛盾問題
底濾魚缸的重點,也是難點,就在於下水太旺,不斷沖刷著過濾棉,因此來說干濕分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需要調整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適度分流,比如說減少下水流量,可以在下水處安裝一個閥門,但是,下水如果調的過小,會出現什麼問題?
魚缸內吸收雜質不旺,因為下水緩了,就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且,下水不旺,有可能造成管道氣體殘留,溢流管會有聲響,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添加螺旋塑料或者毛刷降噪,但是,這其中必定還會有雜質殘留。
因此來說,我們需要尋找這個平衡點,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底濾下水閥門要控制好,盡量不去使用到降噪工具。
再者,我們可以使用魔袋或者絲襪套住下水口來降低流量,結合閥門操作等,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局。
那就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問題了,保證干濕分離,離開底濾倉的水體,而且內部絕對不積水、不溢流,濾棉可以完全包裹住水流,那麼,干濕分離的問題就解決了。
為什麼要加設沉澱倉、毛刷或者強排呢?
這里有一個粗放設計和精細設計的問題。
如果底濾倉分為幾個隔斷,容納濾材的地方比較充足,那麼,干濕分離的底部第一倉,可以空倉放置,讓其成為一個沉澱區。
F. 水族箱上過濾和下過濾各有什麼利弊,那種更試用於家庭。
當然是上過濾好了!即循環水凈化水質還可以增癢!下循環容易產生病菌!我就用上循環的!連增癢設備都免了啊!很好!基本不要換水!
G. 如何使用魚缸水族底過濾下水出水魔袋毛毯和過濾球如何使用
出水口套個雙層絲襪,每隔幾天簡單沖洗一下就可以,然後套魔袋
然後生化棉來幾層,最後是細菌屋、玻璃環
H. 干濕分離盒 魚缸過濾棉 底濾濾材擺放 魚缸過濾
搭配還算合理,出水口建議先套個絲襪,然後再套魔袋,畢竟絲襪要比魔袋好洗的多
兩三天沖洗一次絲襪就可以了,魔袋一兩個月洗一次
I. 魚缸過濾布可以用竹纖維刷碗布
有那種必要嗎?過濾棉效果好還便宜!
J. 全部換濾材和濾棉對魚有影響嗎
魚缸中的過濾強大並不是說濾材和濾棉就要越多越好的,有些時候過多的濾材並不與好的過濾效果成正比。
首先我們來看物理過濾,我們雖然可以採用分級處理,做出最有效的沉澱方式,在保留水體暢通的同時,把魚缸中分散的顆粒和雜物通過滴流管,使之首先進入過濾棉。
二是生化過濾棉。這種棉主要是用來培養硝化細菌的,密度也不像物理過濾棉那麼大,內部放大是孔狀結構的,最典型的就是藤棉,厚度一般比較大,就是為了讓硝化菌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繁衍,壯大種群。不過需要跟大家說明一點,無論生化過濾棉還是物理過濾棉,都是有培養硝化細菌的功效的,只是生化棉的構造更加適合硝化細菌大量繁衍。而一個過濾系統裡面,硝化菌落肯定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