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渡態理論的反應速率決定步驟和產物決定步驟
從氯代叔丁烷水解反應來看,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應大得多(ΔE1>ΔE2),因此,第一步反應需要更大的能量,第一步反應也比第二步反應慢得多。第一步反應是總反應速率的關鍵,稱為反應速率決定步驟,第一步的過渡態稱為速率決定過渡態。
如果在上述的氯代叔丁烷水溶液中加入第二種比水的親核性更強的試劑。例如疊氮負離子N3-,則反應的主要產物為叔丁基疊氮化物,而原有產物叔丁醇很少。這是由於水和N3-分別與叔丁基正碳離子反應並相互競爭。對於兩者來說,第一步均形成叔丁基正碳離子,是速率決定步驟,第二步反應是競爭反應(如圖):
由於N3-的親核性比水強,其第二步反應活化能更小,即ΔE2(H2O)>ΔE2(N3- ),(CH3)3C+與N3-反應要比水快 ,N3-在第二步反應的競爭中佔了優勢 ,故主要產物為(CH3)3CN3。由於第二步反應的勢壘(ΔE2)比第一步(ΔE1)小得多,反應速率也高得多,是決定所得產物的步驟,因此稱第二步反應為產物決定步驟。由此可見,如果知道一個有機反應中的中間體和過渡態的類型,並通過動力學方法確定其中的速率決定步驟和產物決定步驟,就能推知整個反應機理 。
2. 用過渡態理論解釋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中生成產物過程中出現能量較高的過渡態物質,必須提供達到此過渡態物質所要求的最低能量(反應物+反應條件)才能使反應發生;
很多反應不是基元反應,需要分幾步進行,比如一個反應分2 步進行,第一步反應活化能遠大於第二步,那麼在持續提供等同能量的基礎下,顯然第一步要慢得多,慢反應決定反應速率(相當於第二步因為太快被忽略掉了);
本人愚見,僅供參考,如有不當,請多指教。
3. 反應速率理論要點
反應速率理論要點,化學反應速率就是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應速率),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來表示。在容積不變的反應容器中,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4. 簡述反應速率的兩個理論
碰撞理論
和
過渡態理論
借本物理化學書
在動力學部分能找到
主要是速率常數的表達形式不一樣
5. 請教活化能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用過渡態理論解釋.
簡單說,活化能是化學反應需要的最低能量,而分子的能量分布是脈沖狀,也就是說達不到那溫度,也有很少部分的分子能量可以達到活化能而反應.反之,即使整體達到了活化能,也有很少部分分子達不到活化能而不能反應.
6. 化學反應速率理論主要有哪些這些理論的共同點是什麼
碰撞理論、過渡態理論和單分子反應理論等;共同點是分子內部有能量傳遞過程
7. 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速率就是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應速率),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來表示。在容積不變的反應容器中,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響因素
內因
1 化學鍵的強弱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例如:在相同條件下,氟氣與氫氣在暗處就能發生爆炸(反應速率非常大);氯氣與氫氣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爆炸(反應速率大);溴氣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才能反應(反應速率較大);碘蒸氣與氫氣在較高溫度時才能發生反應,同時生成的碘化氫又分解(反應速率較小)。這與反應物X-X鍵及生成物H-X鍵的相對強度大小密切相關。
外因
壓強條件
對於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時(除體積),增大壓強,即體積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單位時間內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加快;反之則減小。若體積不變,加壓(加入不參加此化學反應的氣體)反應速率就不變。因為濃度不變,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就不變。但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加入反應物,同樣是加壓,增加反應物濃度,速率也會增加。若體積可變,恆壓(加入不參加此化學反應的氣體)反應速率就減小。因為體積增大,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不變,反應物的濃度減小,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就減小。
溫度條件
只要升高溫度,反應物分子獲得能量,使一部分原來能量較低分子變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使得有效碰撞次數增多,故反應速率加大(主要原因)。當然,由於溫度升高,使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單位時間內反應物分子碰撞次數增多反應也會相應加快(次要原因)。
催化劑
使用正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應物分子成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的百分數,從而成千上萬倍地增大了反應物速率.負催化劑則反之。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卻改不了化學反應平衡。
條件濃度
當其它條件一致下,增加反應物濃度就增加了單位體積的活化分子的數目,從而增加有效碰撞,反應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數是不變的。
其他因素
增大一定量固體的表面積(如粉碎),可增大反應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應的速率;此外,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溶劑對反應速度的影響
在均相反應中,溶液的反應遠比氣相反應多得多(有人粗略估計有90%以上均相反應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但研究溶液中反應的動力學要考慮溶劑分子所起的物理的或化學的影響,另外在溶液中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常常是瞬間完成的,這也造成了觀測動力學數據的困難。最簡單的情況是溶劑僅引起介質作用的情況。
在溶液中起反應的分子要通過擴散穿周圍的溶劑分子之後,才能彼此接觸,反應後生成物分子也要穿過周圍的溶劑分子通過擴散而離開。
擴散--就是對周圍溶劑分子的反復擠撞,從微觀角度,可以把周圍溶劑分子看成是形成了一個籠,而反應分子則處於籠中。分子在籠中持續時間比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持續時間大10-100倍,這相當於它在籠中可以經歷反復的多次碰撞。
籠效應--就是指反應分子在溶劑分子形成的籠中進行多次的碰撞(或振動)。這種連續反復碰撞則稱為一次偶遇,所以溶劑分子的存在雖然限制了反應分子作遠距離的移動,減少了與遠距離分子的碰撞機會,但卻增加了近距離分子的重復碰撞。總的碰撞頻率並未減低。
據粗略估計,在水溶液中,對於一對無相互作用的分子,在依次偶遇中它們在籠中的時間約為10-12-10-11s,在這段時間內大約要進行100-1000次的碰撞。然後偶爾有機會躍出這個籠子,擴散到別處,又進入另一個籠中。可見溶液中分子的碰撞與氣體中分子的碰撞不同,後者的碰撞是連續進行的,而前者則是分批進行的,一次偶遇相當於一批碰撞,它包含著多次的碰撞。而就單位時間內的總碰撞次數而論,大致相同,不會有數量級上的變化。所以溶劑的存在不會使活化分子減少。A和B發生反應必須通過擴散進入同一籠中,反應物分子通過溶劑分子所構成的籠所需要的活化能一般不會超過20kJ·mol-1,而分子碰撞進行反應的活化能一般子40 -400kJ·mol-1之間。
由於擴散作用的活化能小很多,所以擴散作用一般不會影響反應的速率。但也有不少反應它的活化能很小,例如自由基的復合反應,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等。則反應速率取決於分子的擴散速度,即與它在籠中時間成正比。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如果溶劑分子與反應分子沒有顯著的作用,則一般說來碰撞理論對溶液中的反應也是適用的,並且對於同一反應無論在氣相中或在溶液中進行,其概率因素P和活化能都大體具有同樣的數量級,因而反應速率也大體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反應,溶劑對反應有顯著的影響。例如某些平行反應,常可藉助溶劑的選擇使得其中一種反應的速率變得較快,使某種產品的數量增多。
溶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一般說來:
⑴溶劑的介電常數對於有離子參加的反應有影響。因為溶劑的介電常數越大,離子間的引力越弱,所以介電常數比較大的溶劑常不利與離子間的化合反應。
⑵溶劑的極性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如果生成物的極性比反應物大,則在極性溶劑中反應速率比較大;反之,如反應物的極性比生成物大,則在極性溶劑中的反應速率必變小。
⑶溶劑化的影響,一般說來。作用物與生成物在溶液中都能或多或少的形成溶劑化物。這些溶劑化物若與任一種反應分子生成不穩定的中間化合物而使活化能降低,則可以使反應速率加快。如果溶劑分子與作用物生成比較穩定的化合物,則一般常能使活化能增高,而減慢反應速率。如果活化絡合物溶劑化後的能量降低,因而降低了活化能,就會使反應速率加快。
⑷離子強度的影響(也稱為原鹽效應)。在稀溶液中如果作用物都是電解質,則反應的速率與溶液的離子強度有關。也就是說第三種電解質的存在對於反應速率有影響.
5.當金屬與電解質溶液反應時,如果金屬中含有雜質,就會形成原電池,使反應速率增加,這就是粗鋅比純鋅與酸的反應速率更快的原因。
8. 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基礎
這是化學反應速率會考到的內容: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及表示方法
1、含義:用單位時間里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2、表示:vi
=△Ci/t
單位:mol•L-1
•time
-1(s-1、m-1、h-1等)
3、特點:
⑴對於反應
m
A(g)
+
n
B(g)→
p
C(g)
+
q
D(g)
(可逆反應)
化學計量數之比等於速率比,等於濃度變化量比,等於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
即m
:
n
:
p
:
q
=vA
:
vB
:
vC
:
vD
=△CA:△CB:△CC:△CD
=△nA:△nB:△nC:△nD
⑵
對同一化學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其化學反應的速率時,數值不同,但含義相同
⑶
比較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必須把不同條件下的不同物質表示的速率,換算成為同種物質同一單位表示的反應速率,才能比較
兩點注意:①vi速率一律取正值即:vi
>
0
②純固體、純液體濃度為定值,一般不表示速率
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外因:1、濃度:
物質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固體、純液體除外)【固體反應物表面積的大小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2、壓強:對於氣體來說,增大壓強就是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因而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對於非氣體(固體、液體、溶液)來說,改變壓強對反應速率
①恆溫時:增加壓強引起體積縮小引起濃度增大引起反應速率加快。
②恆容時:a.充入氣體反應物引起濃度增大引起總壓增大引起反應速率加快。
b.充入「惰氣」引起總壓增大,但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③恆壓時:充入「惰氣」引起體積增大引起各反應物濃度減少引起反應速率減慢。
3、溫度:
每升高10℃
,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
4、催化劑:正催化劑能提高反應速率。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活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