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污水處理站排泥量怎麼計算

污水處理站排泥量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2025-10-15 03:59:09

① 請問: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0萬方米每天,其產生污泥量是多少,怎樣計算呀謝謝急

污泥濃度、泵每天排泥多少噸(含水),污泥池的體積,泥齡(一般25天,也就是每天排出污泥池1/25的量),脫水率,就可以算出來了。

② 請教專家,生物膜污水處理系統(小型)每天水量25噸,那麼每年的污泥產生量是多少,大概的數就行。謝謝!

這個處理系統,
如果正常設計,活性污泥法,一公斤BOD產泥量約0.4kg
生物膜法,產泥量為0.2kg/kgBOD
生活污版水一般進水BOD=200左右,按全權部去除,生物膜法產泥量為0.04kg/t;
一天25噸水,一年按365天計算;共有約9000噸污水。
每年產生的絕干泥量應為9000*0.04=360kg干泥
其含水率一般為96%以上,如果沒有污泥濃縮干化設備,每年產生的濕泥至少9噸(泥水)
如果你的生物反應池夠大,可能產泥的量更少,生物膜自身氧化分解了一大部分,隨著出水SS的排出,也流失了一大部分。所以,這個系統,一年排不了幾次污泥。用個泵,直接把泥打到化糞池,分解掉,或者用抽糞車,一個季度抽一次,就行了。

③ 關於排泥量的計算!

排泥量的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排泥量的計算是確保工藝穩定運行和出水水質達標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排泥量計算方法:

一、污泥濃度(MLSS)法

污泥濃度(MLSS)法是通過維持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恆定來確定排泥量的方法。首先,根據實際工藝狀況確定一個合適的MLSS濃度值(MLSSo)。當實際MLSS值高於設定的MLSSo時,需通過排除剩餘污泥來降低MLSS值。

排泥量VW的計算公式為:

VW = (MLSS - MLSSo) × V / (1 + RSS / MLSSo)

其中:

示例:某廠將污泥濃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氣池容積為5000m³。某日實測MLSS為3000mg/L,RSS為4000mg/L,則此時應排放的污泥量為:

VW = (3000 - 2000) × 5000 / (1 + 4000 / 2000) = 1250m³(注意:實際操作中應連續多排幾次,避免一次性排放過多)

二、食微比(F/M)法

F/M法是通過控制曝氣池中的微生物量(M)來適應進水中有機污染物負荷(F)的波動,從而保持F/M基本恆定。排泥量可根據下式計算:

VW = (MLVSS × Va × F/M - BODi × Q) / (MLVSS - RSS)

其中:

示例:某污水處理廠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進水量為20000m³/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Va=5000m³,則每日應排泥量為:

VW = [(2500 × 5000 × 0.3 - 150 × 20000) / 1000] / (2500 - 4000) × 1000 = -500m³(注意:此處為負值表示實際排泥量需根據系統實際情況調整,因計算中未考慮系統內的其他因素)

但通常我們會根據公式和實際情況進行正向計算,並調整F/M值或MLVSS等參數以滿足排泥需求。

三、污泥齡(SRT)法

SRT法是一種准確可靠的排泥方法,關鍵在於正確選擇泥齡SRT和准確計算系統內的污泥總量MT。排泥量可根據下式計算:

QW = (MT - Me) / SRT

其中:

示例:某污水處理廠SRT控制在5天,曝氣池容積Va為5000m³,RSS為4000mg/L,MLSS為2500mg/L,出水SSe為30mg/L,入流污水量Q為20000m³/d。則每天應排放的剩餘污泥量為:

MT = Va × MLSS / 1000 + RSS × QW迴流 / 1000(QW迴流為迴流污泥量,需根據實際情況計算)

但為簡化計算,可僅考慮曝氣池內的污泥量,即MT=Ma=Va×MLSS/1000。則:

QW = [(5000 × 2500 / 1000) - (30 × 20000 / 1000)] / 5 = 470m³(注意:此計算未考慮迴流污泥量和二沉池污泥量的動態變化)

更精確的計算需考慮二沉池內的污泥量Mc和迴流系統內的污泥量MR,以及根據SRT和MT的動態關系進行調整。

四、污泥沉降比(SV)法

SV法是通過觀察污泥的沉降性能來間接反映污泥濃度和沉降性能的方法。當SV較高時,可能是污泥濃度增大或沉降性能惡化,需及時排泥降低SV值。採用該法排泥時,應逐漸緩慢進行,避免造成系統破壞或能力下降。

注意:SV法通常不直接用於計算排泥量,而是作為輔助手段來觀察污泥狀態並調整排泥策略。

綜上所述,排泥量的計算方法有多種,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限制。在實際運行中,應根據污水處理廠的實際情況選擇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輔助核算,以確保排泥量的准確性和工藝的穩定性。

④ 水處理技術總結:污水廠剩餘污泥的排放量計算

水處理技術總結:污水廠剩餘污泥的排放量計算

污水廠剩餘污泥的排放量計算是活性污泥工藝控制中的關鍵環節,通常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計算:

一、污泥濃度(MLSS)法

MLSS法是通過維持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恆定來確定排泥量的方法。首先需根據實際工藝狀況確定一個合適的MLSS濃度值(MLSS0),常規活性污泥工藝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間。當實際MLSS高於MLSS0時,需通過排除剩餘污泥來降低MLSS值。排泥量計算公式如下:

Vw = (MLSS - MLSS0) × V / RSS

其中:

示例:某廠將污泥濃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氣池容積為5000m³。某日實測曝氣池污泥濃度MLSS為3000mg/L,迴流污泥濃度RSS為4000mg/L,則此時應排放的污泥量為:

Vw = (3000 - 2000) × 5000 / 4000 = 1250m³

需注意,活性污泥工藝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連續多排幾次以控制總排泥量。

二、食微比(F/M)法

F/M法是通過控制曝氣池中的微生物量(M)來應對進水中有機污染物負荷(F)波動的方法。排泥量計算公式如下:

Vw = (MLSS × Va - BODi × Q / (F/M)) / RSS

其中:

示例:某污水處理廠有機負荷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進水量為20000m³/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曝氣池有效容積Va=5000m³,則剩餘污泥排放量為:

Vw = (2500 × 5000 - 150 × 20000 / 0.3) / 4000 = 625m³

F/M法適用於進水水質波動較大的情況,關鍵是確定合適的F/M值。

三、污泥齡(SRT)法

SRT法是一種准確可靠的排泥方法,關鍵是正確選擇泥齡SRT和准確地計算系統內的污泥總量MT。MT應包括曝氣池內的污泥量Ma、二沉池內的污泥量Mc和迴流系統內的污泥量MR。排泥量計算公式如下:

Qw = (MLSS / RSS) × (Va / SRT) - (SSe / RSS) × Q

其中:

示例:某污水處理廠將SRT控制在5天左右,曝氣池容積Va為5000m³,當天迴流污泥濃度RSS為4000mg/L,混合液濃度為2500mg/L,出水SSe為30mg/L,入流污水量Q為20000m³/d時,每天應排放的剩餘污泥量為:

Qw = (2500 / 4000) × (5000 / 5) - (30 / 4000) × 20000 = 562.5m³(忽略二沉池出水帶走的污泥量Me時的計算結果,實際計算時應考慮Me)

當進水流量發生變動時,MT計算應考慮二沉池內的污泥量Mc,此時排泥量計算公式會有所調整。

四、污泥沉降比(SV)法

SV法是通過污泥沉降比來反映污泥沉降濃縮性能和污泥濃度的方法。當測得污泥SV較高時,可能是污泥濃度增大或沉降性能惡化,應及時排泥降低SV值。採用該法排泥時應逐漸緩慢進行,避免對整個活性污泥系統造成破壞或能力下降。

綜上所述,剩餘污泥排放量的計算方法有多種,各有利弊和特殊適應條件。實際運行中可根據污水處理廠的實際狀況選擇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輔助核算。同時需注意排泥的連續性和均勻性,以確保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

⑤ 我想了解一下生物接觸氧化法排泥為何少於活性污泥法。最好能教教我,產泥的原理。

排泥量計算主抄要是兩個方面襲:一個是,細胞生長產生的污泥;還有就是進水的TSS產生的惰性污泥。
1、污泥有機部分產量
W1 = Yobs * ( So - Se ) * Q / 1000*(1-η水解率)
Yobs:BOD5表觀產率系數:一般在生物用於同化生長中,一般是用於生物生長的有機物佔有1/3左右,可以取0.3kgVSS/kgBOD。
污泥的水解率可取30%
2、污泥惰性部分產泥量 W2 = ηss * SSo *Q / 1000
總懸浮物TSS惰性組份比例ηss 取40%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前端最多的是水解酸化池,因此污泥惰性部分產泥很少。主要是有機部分產泥,生物接觸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附著在填料上,因此污泥主要是生物膜增長到一定厚度的更新脫落。 而且生物膜上生物種類多,生物鏈長,非在人為原因導致池內曝氣不足的情況下填料上的膜更新慢.

⑥ 一般的污水處理排泥量怎麼計算的

1剩餘污泥量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為維持生物系統的穩定,每天需不斷有剩餘污泥排出。它們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降解有機物BOD所產生的污泥增殖,二是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沉積。因此,剩餘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計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統每日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謝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數;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齡(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d;
Y1+Kdθc———污泥凈產率系數,又稱表觀產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進、出水中有機物BOD濃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佔SSi的百分數;
SSi,SSo———進、出水中懸浮固體SS濃度,kgSS/m3。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ATV)制訂的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剩餘污泥量的計算表達式[1]。此式與式(1)本質相同,只是更加細致,考慮了活性污泥代謝過程中的惰性殘余物(約占污泥代謝量的10%左右)及溫度修正。綜合污泥產率系數YBOD(以BOD計,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積項)寫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內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溫度修正系數。
比較(1),(2)兩式,可知在ATV標准中動力學參數Y,Kd分別取值0.6和0.08d-1,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fP部分)占總進水SS的60%。由於剩餘污泥中揮發性部分所佔比例與曝氣池中MLVSS與MLSS的比值大體相當,因此剩餘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式(4)與式(1)是一致的,均需確定Yobs。

⑦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如何計算 最好詳細一些。

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

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個城市統計;1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平均值1噸/日絕干污泥,摺合含含水率80%,產污泥5噸。10萬噸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產污泥50噸/日。一般夏季多一點,冬季略少一點。

(7)污水處理站排泥量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分類

根據污泥從污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懸浮物濃度一般在1%~10%,低於此濃度常常稱為泥漿。由於污泥的來源及水處理方法不同,產生的污泥性質不一,污泥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

1、按來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2、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

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澱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澱池產生的沉澱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後產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澱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澱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沉澱污泥,化學沉澱污泥。

生物處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由污水中懸浮狀、膠體狀或溶解狀的有機污染物組成的某種活性物質,稱為生物處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從沉澱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澱物或懸浮物的總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產生量

閱讀全文

與污水處理站排泥量怎麼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處理廠移交的主要內容 瀏覽:862
污水回用的環評 瀏覽:861
污水流量計如何測量 瀏覽:365
pe純凈水桶多少錢一個 瀏覽:217
污水處理sbr內的氣泡怎麼處理 瀏覽:123
城鎮怎麼排污水 瀏覽:96
貓咪飲水機有海藻怎麼清理 瀏覽:960
如何判斷污水泵電機燒了 瀏覽:150
生物U型管半透膜分析方法 瀏覽:645
總氮對超濾膜通量的影響 瀏覽:670
偏酸純水的ph值是多少 瀏覽:830
珠海純水設備電話多少 瀏覽:804
工地施工產生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684
最好用3d過濾軟體下載 瀏覽:10
水中加氫氧化鈉經過反滲透 瀏覽:758
飲水機和直飲機什麼區別 瀏覽:669
反滲透膜換 瀏覽:700
pe中水回用管道勞動力計劃表 瀏覽:785
飛利浦車載凈化器gp7101怎麼連接手機 瀏覽:690
離子交換樹脂001下載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