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泥是怎麼產生的
污泥(sludge)是由水和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澱物質。
污泥是污水處理後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
由於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斷地消耗著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的有機物質中,一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機物質則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細胞質,從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陳代謝的同時,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產生了污泥。
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並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它是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可以用泵運輸,但它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1)污水廠的污泥哪裡來的擴展閱讀
分類方法
1、按來源分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2、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
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澱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澱池產生的沉澱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後產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澱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澱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沉澱污泥,化學沉澱污泥。
『貳』 污泥處理是如何分類的
閱讀設置: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千億規模市場靜啟
污泥處理行業基本概況
污泥一般挃污水處理廠在進行水質凈化時的產物。仍廣義上來說給水廠、污水處理廠、水體疏浚、通溝均會產生污泥,但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量巨大,對環境危害嚴重,所以通常所說的污泥處理和處置是挃對城鎮污泥的處理和處置。
目前,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過程是通過微生物代謝和物理方法將污水中的污染物轉移到污泥中,其實質為將可溶性污染物轉變為不溶性固體存續在污泥之中,將污染物與水體相分離,因此污泥的成分和性質主要取決於污水的成分和性質。
中國污水產生量分析預測
我國污水分為工業和城鎮生活兩部分,2009
年-2014年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基本維持在210億噸/年左右,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自354億噸增長至510億噸。保守估算,按照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21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長率4%計算,預計2020年我國污水排放總量將達到855億噸。2014年,我國工業污水有效處理率為96%,城鎮生活污水有效處理率為97%,2014
年工業污水處理量為200 億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為495億噸。假設污水有效處理率保持不變,預計2020
年工業污水處理量為20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為626 億噸。
中國污泥產生量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污泥處理處置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生活污泥產量為3500萬噸,同比增長16%。預計到2018年我國污泥產生量將達到5369萬噸,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49%,2022年中國生活污泥產量將達到8909萬噸。
市政污泥方面,大約1萬噸污水產生5-8萬噸污泥。我國每年產生3000 萬噸-4000
萬噸含水率在80%左右的市政污泥。隨著「十三五」的到來,污泥量還會增加。預計到2020 年我國的市政污泥產量將達到6000萬噸-9000 噸。
我國污泥處理市場規模統計分析
在政策的帶動以及污泥處理技術等的帶動下,我國污泥處理市場規模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從2010年的129.8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236.6億元,分別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和500億元。行業增速雖呈下降趨勢,但總體增幅依然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我國污泥處理方式分析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方式,這四種 處理方法的佔比分別為
65%、15%、6%、3%。可以看出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仍以填埋為主,加之我國城鎮污水處
理企業處置能力不足、處置手段落後,大量污泥沒有得到規范化的處理,直接造成了「二次污染」,對生態環境 產生嚴重威脅。
政策利好發展
處罰標準保障行業發展:2013 年《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鼓勵污泥資源化,設定處罰標准:污泥排放 不合規的,對單位處10萬元以上50
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2015年新環保法
更是將違規亂排從違規層次上升到違法層次,進一步加強對亂排的整治懲罰力度,保證行業健康發展。
收費政策保障行業發展:2011年《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提出收費標准逐步滿足污水處理
設施穩定運行和污泥無害化處置需求。2014年《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正式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
污水處理費中,一方面為污泥處置企業的正常運營提供了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污水污泥處理的結合也能夠從根
源上改變我國將污泥視為固廢單獨處理的現狀,為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盈利模式逐漸清晰,「十三五」規劃推動污泥處理爆發。隨著《「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出台,國家對污泥處理行業重視度提高,
量化處理目標再度提升,「萬事俱備」的污泥處理行業在「十三五」東風的吹動下,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期間開啟千億污泥處理市場
預計2020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泥產生量為4382萬噸,我工業污泥產生量為4000萬噸,共計8382萬噸。污泥無害化處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填埋將會越來越少地被用到,預計十三五」期間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四類處理方式的佔比將分別變化為
40%、25%、15%、8%。
PPP模式
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空間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政府債務受限的情況下,以政府為主導的融資模式已經不再適用。而PPP模式的發展使得大量社會資本進入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將促進行業的發展。
PPP方式在我國污泥處理項目中已有存在,未來幾年,這種方式的污泥處理處理工程將有更大的市場。PPP方式在污泥處理中加速政企聯合,為公司供應了極廣大的渠道,也是政府處理污泥處理環保疑問的戰略之一。在這場污泥處理方式改造中,實力雄厚的污泥處理設備供貨商、污泥處理技術支撐公司,將會佔有更大的優勢。
『叄』 污泥是什麼
污泥在環境學中是指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不包括柵渣、浮渣和沉砂。
污泥是污水處理後的產物,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質體。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並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它是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可以用泵運輸,但它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根據現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污泥處理
1、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應採用厭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進行穩定化處理。也可採用衛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處置。
2、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級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宜採取厭氧消化工藝進行處理,產生的沼氣應綜合利用。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可進行堆肥處理和綜合利用。採用延時曝氣的氧化溝法,SBR法等技術的污水處理設施,污泥需達到穩定化。採用物化一級強化處理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須進行妥善的處理和處置。
3、經過處理後的污泥,達到穩定和無害化要求的,可農田利用;不能農田利用的污泥,應按有關標准和要求進行衛生填埋處置。
『肆』 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主要成分是
市政污水主要成分為有機質、有機質細胞內的水、細胞外的水、細胞內的水是最難以脫除的。
尼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無熱干化NHD™技術,採用不加熱的方式對污泥進行脫水和干化,只需10分鍾就可將污泥的含水率從85%-80%降至55%,後經過不加熱狀態下的強制通風干化技術,將污泥中的含水率持續降至40%,而能耗只有熱干化的10%,並且處理過程不會產生臭氣。
「污泥無熱干化NHD™技術」攻克了污泥干化能耗高、產生臭氣這一世界性難題。取得的另一項驚人的成果是:干化後的泥餅具有相當高的熱值。由於採用不加熱的方式進行干化處理,避免了污泥中有機質的損失。用干化後的泥餅製成的生物質燃料,經權威部門檢測,以秦皇島撫寧區中冶污水處理廠污泥無熱干化項目的實際檢測效果為例,熱值達到4080大卡,高於褐煤,真正做到了變泥為「煤」。實現了國家倡導的循環經濟原則,真正讓污泥處理處置實現了資源再利用。
『伍』 污水處理廠靠什麼盈利
污水處理廠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盈利:
1. 污水處理服務費
污水處理廠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向接入的工業企業、市政或居民收取的污水處理服務費。基於污水的處理量,用戶需按照既定的費率支付費用,這是污水處理廠最直接的盈利方式。由於污水處理涉及環保和公共服務,政府通常會有相應的補貼或政策支持。
2. 環保補貼和政策支持
由於污水處理屬於環保產業,政府為了鼓勵和支持環保項目,會給予污水處理廠一定的補貼和稅收優惠。這些補貼往往與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模、處理效率以及技術創新程度相關。
3. 污泥處置與銷售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污泥。這些污泥經過處理後,可以用於製作肥料或其他產品,產生額外的收益。部分污水處理廠會銷售這些副產品,進一步增加收入。
4. 回收水資源並銷售
一些先進的污水處理廠經過高效處理,能夠回收並再利用部分水資源。他們將處理後的水資源以較低的價格銷售給需要的企業或市政機構,從而形成一個附加收入來源。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廠的盈利主要依賴於污水處理服務費、環保補貼和政策支持、污泥處置與銷售以及回收水資源的銷售。這些收入來源確保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和持續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污水處理行業的穩步前進。
『陸』 污水處理泥從何來
從上述來討論中知道,你是想知道自自己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量很少。首先要知道這些污泥是什麼?這些所謂的「污泥」其實就是多種細菌,所有細菌的生成都是在不同環境下而繁衍的。所以,細菌對環境的要求是具有「單一選擇性的」。也就是說,你們工藝中的污水在一些關鍵成分上肯定是有很多變化的,並且還是很大。細菌對環境的適應時間,也稱作「馴化」時間一般要大於4周,而且在30——40攝氏度的溫度下是最活躍的。
不知道你們這個工藝污水中是不是能夠滿足上述條件?如果沒有那就要進行調節。
另外,有一種叫做「低溫低濁」的污水一直都是很難通過常規的的方法能夠處理的。 污水就是在表面上看似很清澈,同時溫度很低。這種污水的特點是重金屬含量較高(毒性大)、有機物含量很低(也就是細菌沒有「吃」的),同時溫度很低,這種條件恰恰不適合細菌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