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亞氯酸鈉產生的廢酸處理
亞氯酸鈉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以及解決方案
無水亞硫酸鈉做還原劑,亞氯酸鈉作氧化劑。 污水處理是處理水污染的重要過程。採用物理、生物、及化學的方法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以分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並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主要為氮、磷化合物),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無水亞硫酸鈉是白色六方稜柱形晶體,溶於水(0℃時,12.54g/100ml水;80℃時283g/100ml水),在33.4℃時溶解度最高約為28%,水溶液呈鹼性,PH值約為9~9.5。微溶於醇,不溶於液氯、氨。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成硫酸鈉,遇高溫則分解成硫化鈉。為強化還原劑,與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亞硫酸氫鈉,與強酸反應生成相應鹽。 亞氯酸鈉易溶於水(5 ℃時為34%;30℃時為46%)。無水物加熱至350℃時尚不分解,一般產品因含有水分,加熱到180~200℃即分解。鹼性水溶液對光穩定,酸性水溶液受光影響則產生爆炸性分解,並放出二氧化氯。強氧化劑,其氧化能力為漂白粉的4~5倍,是漂粉精的2~3倍。與可燃物接觸和有機物混合能引起爆炸。
❷ 有什麼物化法可以處理高COD廢水
1、混凝沉澱或混凝氣浮,後續一個砂濾,1mm粒徑的細沙,20000的COD大致可以降低到500~2000之間,,再用芬頓氧專化,沉澱或氣浮後出水經過一屬次活性炭吸附處理,基本上做到100以下。
2、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❸ (氯酸鈉、亞氯酸鈉、次氯酸鈉);(鋁鹽、鐵鹽)在污水處理中各有何作用相比之下,誰更好
次氯酸鈉氧化性太強,不如亞氯酸鈉穩定; 除硫最常用的是鐵鹽,包括亞鐵鹽及高版鐵鹽權。除了鐵鹽以外,鋅的化合物也可用於硫化物的去除。另外,利用空氣氧化法,還可用硫酸錳作為催化劑進行催化氧化,再加鋁鹽及陰離子聚合電解質,則硫化物的去除率更高。
亞氯酸鈉有脫硫效果,可以通過氧化作用去除廢水中的硫化物。
石化、化工等行業的高濃度含硫廢水通過空氣氧化後可以回收硫或硫代硫酸鈉。水量大、濃度高的含硫石油煉制廢水的預處理,最好採用汽提法。
本人覺得最好是物化與生化法聯用。石化、化工和皮革等行業的含硫廢水成分一般很復雜, 若僅進行物化處理往往會造成COD 和NH3-N超標,因此需要進一步生化處理。而硫化物往往對生化系統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須選擇適當的工藝條件和菌種。
含硫廢水的生物處理分為有氧生物氧化和缺氧生物處理。在含硫廢水的生化處理中,菌種的選取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只有選擇那些在細胞外形成單質硫的細菌作為含硫廢水處理的菌種,才能達到所需的處理效果,並且還應避免在生物作用過程中,硫化物轉化成硫酸鹽。
❹ 亞氯酸鈉和鹽酸漂白棉麻後的污水是否有污染 能通過環保檢查不......
肯定有污染,正確的處理方法,將用過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釋一遍 (不要少於一百倍)才倒入廚房污水道或戶外水溝,比較不會污染水源
❺ 次氯酸鈉與亞氯酸鈉處理印染廢水哪個好
氯酸鈉氧化性太強,不如亞氯酸鈉穩定; 除硫最常用的是鐵鹽,包括亞鐵鹽及高鐵鹽.除了鐵鹽以外,鋅的化合物也可用於硫化物的去除.另外,利用空氣氧化法,還可用硫酸錳作為催化劑進行催化氧化,再加鋁鹽及陰離子聚合電解質,則硫化物的去除率更高.
亞氯酸鈉有脫硫效果,可以通過氧化作用去除廢水中的硫化物.
高濃度含硫廢水通過空氣氧化後可以回收硫或硫代硫酸鈉.水量大、濃度高的含硫石油煉制廢水的預處理,最好採用汽提法.本人覺得最好是物化與生化法聯用.石化、化工和皮革等行業的含硫廢水成分一般很復雜,若僅進行物化處理往往會造成COD 和氨氮超標,因此需要進一步生化處理.而硫化物往往對生化系統有毒害作用,因此必須選擇適當的工藝條件和菌種.
含硫廢水的生物處理分為有氧生物氧化和缺氧生物處理.在含硫廢水的生化處理中,菌種的選取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只有選擇那些在細胞外形成單質硫的細菌作為含硫廢水處理的菌種,才能達到所需的處理效果,並且還應避免在生物作用過程中,硫化物轉化成硫酸鹽.
對於印染廢水來講最難的通常為色度的處理。印染工業廢水色度較大,會給印染廢水的排水帶來不良的外觀影響,同時這些有色污染物也往往是一種環境毒物,同其它指標有一定的相關性,在印染廢水的處理工程設計中,就不能僅僅滿足色度達標排放,色度的去除等污染物的去除應進行綜合考慮,確保整個污水處理系統滿足使用要求。因此,印染廢水處理的脫色重點考慮採用生化處理+物化工藝,對於物化通常採用復合脫色劑,更多復合脫色劑與亞鐵的脫色對比參考自http://www.cl39.com/xnews/376.html望採納。
❻ 廢水氧化處理法的氯類氧化劑處理法
應用氯化處理法時,液氯或氣態氯加入水中,迅速發生水解反應而生成次氯酸(HOCl),次氯酸在水中電離為次氯酸根離子(OCl-)。次氯酸、次氯酸根離子都是較強的氧化劑。分子態次氯酸的氧化性能比離子態次氯酸根離子更強。次氯酸的電離度隨pH值的增加而增加,當pH值小於2時,水中的氯以分子態存在;pH值為3~6時,以次氯酸為主;pH值大於7.5時,以次氯酸根離子為主;pH值大於9.5時,全部為次氯酸根離子。因此,在理論上氯化法在pH值為中性偏低的水溶液中最有效。
用各種次氯酸鹽作氧化劑都是利用它在水溶液中電離和水解形成的次氯酸離子和次氯酸的氧化性能。 氯化法處理含氰廢水是廢水處理中一個實用的典型例子。由於氰基是以共價鍵相結合,結合鍵能高達225千卡/摩爾,所以不易分解,因而常利用強氧化法促使其分解破壞。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採用鹼性氯化法。使用液氯或氯氣時其基本離子反應式如下:
局部氧化:
CN-+HOCl─→CNCl+OH-(1)
CNCl+2OH-─→CNO-+Cl-+H2O(2)
完全氧化:
2CNO-+3OCl-+H2O─→2CO2+N2+3Cl-+2OH-(3)
反應(1)在任何pH值的條件下發生,並且幾乎是瞬時的。為了使有毒的氯化氰(CNCl)能及時按反應 (2)轉變成氰酸鹽,需要將廢水的pH值調整到10.5以上,在這種條件下反應可在幾分鍾內完成。雖然在局部氧化階段形成的氰酸鹽的毒性僅為原來氰化物的千分之一,但是,通常還要進一步按反應 (3)將氰酸鹽氧化分解為氮和二氧化碳,若保持廢水pH值為7.5~8.0,則完成完全氧化反應約需要10~15分鍾。
氯化法也廣泛用於處理含酚廢水,但由於氯的消耗量很大,並容易形成氯酚,釋放出強烈的臭味,所以不是完善的處理方法。在低pH值的條件下,酚不能全部破壞,更易形成氯酚。為此,氯化前必須用石灰調整pH值,使氯化後的水的pH值為7~10。
氯在許多種工業廢水處理中不僅是氧化劑,而且能影響膠體微粒的電荷,促進絮凝作用,提高顆粒沉澱和油類漂浮的效率。羊毛漂洗廢水用氯化法處理可以破壞廢水中的乳化劑,使懸浮固體和乳化的脂肪酸沉澱。經氯化預處理後,羊毛油脂乳化液被迅速分離,可去除80~90%的BOD,95%的懸浮固體和油脂。這種方法投氯量大,費用較高,但可回收70%的油脂。
工業廢水中如含有大量的氨或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氮化合物,用氯化法處理會形成氯胺或相應的有機衍生物,使氯的消耗量很大。這樣,氯化法就不經濟了。
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常常用少量的氯對污水進行預氯化。對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進行後氯化。預氯化可防止沉澱池和其他處理設備腐蝕,促進絮凝和沉澱,抑制採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過程中的絲狀菌和真菌的繁殖,避免污泥膨脹,並可阻止硫化氫的形成,控制整個處理廠的臭味。此外,還可防止在消化池中形成酸和泡沫,從而有助於污泥消化。後氯化可以殺菌和減少BOD。這種處理對工業廢水往往也起作用。
二氧化氯(ClO2)是亞氯酸鈉和氯氣或鹽酸反應的產物。
2NaClO2+Cl2─→2ClO2+2NaCl
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為使反應完全,鹽酸和氯氣的用量必須分別超過理論值的2.5倍和1.0~1.5倍。二氧化氯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超過氯氣,它與氯氣相比,能在較寬的pH值范圍內快速反應,對殺滅芽孢最為有效,適宜處理醫院污水;廢水中如含有酚和含氮化合物,不會形成氯酚、氯胺和其他衍生物。二氧化氯在水中保持殘留量的時間比氯短,比臭氧長。它對酚有很強的氧化降解能力,可用於處理含酚廢水。 生物接觸氧化法以其處理效率高,動力消耗少,有機負荷承受能力強,運行管理簡便等特點,正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工藝中,成為好氣性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利用固著在填料(也稱載體)上的生物膜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並加以氧化分解,從而使污水凈化。目前國內採用的填料主要是軟性填料或半軟性填料,供氣方式一般採用填料下多孔曝氣或微孔曝氣。接觸氧化法較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管理方便,污泥膨脹現象發生少,耐有機負荷沖擊力較強,但是,遠行中不等於不要管理。
接觸氧化法處理工業廢水運行較正常的不多,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設計方面的失誤,其二是缺乏管理技術。有些單位在運轉中無原始記錄,無監測手段;有些單位供氣量是固定的,流量不調整,營養物質不分折;有些單位掛膜,脫膜情況不檢查,沖氣堵塞無人管,有些單位開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之一句話是不會管理,結果是水質處理效果差甚至無效果,相反地浪費能耗,挫傷積極性。因此,加強接觸氧化池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要使它真正發揮效能,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掛膜必須成功
填料掛膜是首要環節,如果掛膜不成功,水處理就無效果。掛膜好,微生物生長繁殖快,新陳代謝良性循環,水處理就會有效果。所謂掛膜就是使載體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體組合的粘狀物,主要是由垂絲狀菌膠團和較多的絲狀菌組成。掛膜前必須選好菌種,一般均採用接種方法,可引進同類型水質處理的菌種。這種方法掛膜周期短,適應性強,成本低。引進的菌種一般可為池容積的1/30(菌種含水率98%),池中再加入池容積的1/4工業廢水,然後注滿清水或河水,以小風量先悶曝數小時,測其COD,DO,NH3桸,pH,檢鏡,池中COD保持在300~400Mg/1左右,NH3保持在10mg/1左右,營養不足可加入工業葡萄糖(含C量40%),尿素(含N量46.7%),使C:N:P=100:5:1左右,DO保持在3-4mg/1,根據DO的情況隨時調整曝氣量。但風量不宜過大,以防止掛膜困難。
一般在24小時後,可適當排掉上清液1/5左右加入工業廢水,目的是降低成本,同時使微生物逐漸適應水質(每天可換水1~次),然後再悶曝,並根據測試數據補充營養,當填料上生成極薄的生物膜時,取下在顯微鏡下就可看到透明稀薄的菌膠團和游離細菌,還可觀察到少量原生動物為豆形蟲,蓋纖蟲等;隨著營養的不斷提供,生物膜不斷增厚,(一般5天),這時可向池中連續小流量進工業廢水,並做好各項數據的測試(每班不得少於兩次分析),當生物膜厚度增長到300~400微米時,原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並以纖毛類為主,絲狀菌也大量出現,這時流量可逐漸增加到設計要求,COD的去除率達到50%左右,進入正常運轉時期。
❼ 亞氯酸鈉和酸反應的廢水放進魚塘可以嗎
絕對不可以,既然是反應後的廢水,裡面肯定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有的是對魚的生存有害的物質,為什麼要放進魚塘?魚塘的水要求是很高的,要每天檢測的,一般需要自來水最好,再添加一些輔料吧
❽ clo2處理過的水裡有亞氯酸鹽,用什麼去除
clo2處理過的水裡有亞氯酸鹽,用什麼去除
(1)方法二制備的ClO2中不含Cl2
(2)①ClO2-十4H++4I-=Cl-+2I2+2H2O;②調節溶液的pH≤2.0;③; ④Fe( OH)3
❾ 亞氯酸鈉生產下來的廢酸可以做什麼
亞氯酸鈉的生產原理是電解法,將氯酸鈉溶於水, 並加入硫酸, 配成混合液, 加於二氧化氯發生器中。 再將二氧化硫與空氣的混合氣(含 SO2 8%--10%)通入二氧化氯發生器中進行反應, 生成二氧化氯氣體,送入電解槽的陰極室。 槽的陽極室內連續通入鹽水和蒸餾水進行電解。 二氧化氯從陰極得到電子變成壓濾酸根, 氯離子在陽極放電變成氯氣逸出; 鈉離子則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 在陰極與壓濾酸根結合成亞氯酸鈉, 再經蒸發、 結晶、 乾燥, 得到固體產品。 第一步是以硫酸、 氯酸鈉及還原劑為原料, 反映生產二氧化氯。 第二步是將二氧化氯吸收在鹼液中經過氧化物作用生成亞鈉。 液態亞鈉生產比較簡單, 只需要反應及吸收過程, 而固態亞生產則要在液體亞鈉生產先後增加蒸發濃縮、 結晶、 過濾、 乾燥、 粉碎、 包裝等生產工藝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