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方法
廢水處理的目的就是對廢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種方法分離出來,或者將其分解轉化為無害穩定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一般要達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傳染;避免有異嗅和惡感的可見物,以滿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廢物處理基本方法是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或幾種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按照水質狀況及處理後出水的去向確定其處理程度,廢水處理一般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1) 一級處理採用物理處理方法,即用格柵、篩網、沉沙池、沉澱池、隔油池等構築物,去除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浮油,初步調整pH值,減輕廢水的腐化程度。廢水經一級處理後,一般達不到排放標准(BOD去除率僅25-40%)。故通常為預處理階段,以減輕後續處理工序的負荷和提高處理效果。
(2)二級處理是採用生物處理方法及某些化學方法來去除廢水中的可降解有機物和部分膠體污染物。經過二級處理後,廢水中BOD的去除率可達80-90%,即BOD合量可低於30mg/L。經過二級處理後的水,一般可達到農灌標准和廢水排放標准,故二級處理是廢水處理的主體。 但經過二級處理的水中還存留一定量的懸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機物、溶解性無機物和氮磷等藻類增值營養物,並含有病毒和細菌。因而不能滿足要求較高的排放標准,如處理後排入流量較小、稀釋能力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來水、工業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水源。
(3)三級處理是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病原體等。廢水的三級處理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化學法(化學氧化、化學沉澱等)、物理化學法(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技術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種「深度處理」方法。顯然,廢水的三級處理耗資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資源。
廢水處理相當復雜,處理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廢水的水質和數量,排放到的接納水體或水的用途來考慮。同時還要考慮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殘渣的處理利用和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以及絮凝劑的回收利用等。常用的廢水處理基本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物理法: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組成、狀態及對水質的要求。一般廢水的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及生物法三大類。
利用物理作用處理、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澱法除去水中相對密度大於1的懸浮顆粒的同時回收這些顆粒物;浮選法(或氣浮法)可除去乳狀油滴或相對密度近於1的懸浮物;過濾法可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蒸發法用於濃縮廢水中不揮發性的可溶性物質等。
(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或物理化學作用回收可溶性廢物或膠體物質,例如,中和法用於中和酸性或鹼性廢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廢物在兩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類、重金屬等;氧化還原法用來除去廢水中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殺滅天然水體中的病原菌等。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物。例如,生物過濾法和活性污泥法用來處理生活污水或有機生產廢水,使有機物轉化降解成無機鹽而得到凈化。
以上方法各有其適應范圍,必須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往往很難用一種方法就能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種廢水究竟採用哪種方法處理,首先是根據廢水的水質和水量、水排放時對水的要求、廢物回收的經濟價值、處理方法的特點等,然後通過調查研究,進行科學試驗,並按照廢水排放的指標、地區的情況和技術可行性而確定。目前,我國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廢水處理基本方法:
廢水處理基本方法1、活性污泥工藝
活性污泥工藝是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主流,由於其較高的處理效率,運行穩定可靠,而被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廣泛採用。成為典型的污水二級處理工藝,其主要工藝流程為:
A-B法由A段和B段組成,兩段串聯。A-B工藝沒有一沉池,污水經預處理後,直接進A段曝氣池,A曝排出的混合液在中沉池進行泥水分離,中沉池出水進入B段曝氣,B曝排出的混合液進入二沉池進行泥分離。
㈡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㈢ 簡述污水天然處理的機理並給出幾種主要的處理工藝
四、生物膜法。在污抄水生物處襲理的發展和應用中,生物膜法主要用於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後,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於處理各種有機廢水,採用的處理反應器有流化床、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氧化溝工藝等。而生物膜法的技術核心在於生物膜「填料」的選擇,隨著新型高效「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污水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高效生物膜「填料」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佔地面積小、便於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
五、碧藍青公司研製的生態粒子\生態膜產品,是一種高效的微生物載體;多功能水處理填料。它在污水中最大化地培養微生物的種類、數量與活性,並且具有離子吸附和磁化功能,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與填料的離子吸附功能,從而高效去除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同時碧藍青\水魔方生態技術在水中建立起完整的生態系統更有利於治理富營養化水體,脫氮除磷。
㈣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的基本流程如下:
1、污染源、水量、水質
確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來源,是哪個環節那個因素導致;最好後期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技術上做的清潔生產。水質情況也是要確定,建議不間斷規律性的取樣做檢測從而得出科學的水質情況。水量也是是污水處理的規模,一般設計就打不就小,並且應該長遠規劃考慮後期的規模。
2、污水排放標准
這個排放標准,如果能零排放最好。前期在做環境影響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溝通好,這個標准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個整個項目的造價。
3、污水處理方案、工藝、佔地、經濟性
尋找有經驗,做過類似案例的環保單位,邀請其勘查現場,給其提供水質檢查報告或者提供多次提取的水樣,審核通過的環評資料以及指定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場地,要求環保單位按照現有情況出污水處理方案(含污水處理工藝、佔地面積、運行維護費用)及造價等。
4、把控施工質量
施工前准備工作、施工過程中隱蔽工程檢查工作,嚴格按照設計規范經行有序施工。
5、試車、調試、人員培訓
項目施工完成之後要做好單一設備試車、一聯動設備試車,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試車完成之後要進水調試、待檢測合格之後方可完成。後期一定要系統的經行相關資料提交、人員培訓等等
6、日常維護
設備日常維護一定要按照環保單位提供的相關維護資料操作,嚴謹私自維修變更設備型號等等。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㈤ 污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2019-11-17
按作用來分類: 1、物理性方法 主要用物理原理對污水中的物質進行分離處理的一種方法,主要將污水中非溶解性的物質給分離出來,在處理的過程中是不會改變其化學的性質的。經常用的具體方法包括使用重力進行分離,使用離心力進行分離,反滲透的方法以及氣浮法等。使用無理的方法一般構築比較的簡單且成本低,適合那些容量大且要求處理程度不高的污水。 2、生物性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微生物,利用其代謝的功能將污水中那些膠狀或溶解有機物給氧化為比較穩定的無機的物質,這樣就使得污水被凈化,這種方法的污水處理具體包括有活性的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其處理的程度比起物理法來要更高。 3、化學性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化學的反應將污水中膠狀及溶解物來進行處理,大多會用於對工業性污水的處理,其具體的方法包括混凝法,中和法,離子交換以及氧化還原等,這種方法來處理污水會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費用也比較高。 按程度來分類的處理方法 1、一級 一級程度的處理主要需要將污水中那些懸浮的固體物給去除掉,因此一級程度的處理多數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就能夠達到要求,經過一級程度的處理後,污水BOD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達不到規定排放的標準的,因此一般還需要經過二級程度的處理,通常會將一級處理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方式。 2、二級 二級程度的處理主要就是需要去除掉污水中膠狀的溶解的有機物,通常做二級程度的處理時大多會使用生物性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經過了二級程度處理後,一般就能達到規定排放的標准了,並且出水的效果都比較好。 3、三級 在某些污水中可能會含有氮磷等難以降解的特殊物質,這是就需要對污水進行三級程度的處理,三級處理主要使用化學性的方法,比如用生物來脫氮及除磷,用活性炭進行吸附,用混凝法沉澱等,三級處理是更加深度的一種處理方式,能夠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物質。垍頭條萊。
2019-11-17
按作用來分類: 1、物理性方法 主要用物理原理對污水中的物質進行分離處理的一種方法,主要將污水中非溶解性的物質給分離出來,在處理的過程中是不會改變其化學的性質的。經常用的具體方法包括使用重力進行分離,使用離心力進行分離,反滲透的方法以及氣浮法等。使用無理的方法一般構築比較的簡單且成本低,適合那些容量大且要求處理程度不高的污水。 2、生物性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微生物,利用其代謝的功能將污水中那些膠狀或溶解有機物給氧化為比較穩定的無機的物質,這樣就使得污水被凈化,這種方法的污水處理具體包括有活性的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其處理的程度比起物理法來要更高。 3、化學性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化學的反應將污水中膠狀及溶解物來進行處理,大多會用於對工業性污水的處理,其具體的方法包括混凝法,中和法,離子交換以及氧化還原等,這種方法來處理污水會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費用也比較高。 按程度來分類的處理方法 1、一級 一級程度的處理主要需要將污水中那些懸浮的固體物給去除掉,因此一級程度的處理多數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就能夠達到要求,經過一級程度的處理後,污水BOD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達不到規定排放的標準的,因此一般還需要經過二級程度的處理,通常會將一級處理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方式。 2、二級 二級程度的處理主要就是需要去除掉污水中膠狀的溶解的有機物,通常做二級程度的處理時大多會使用生物性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經過了二級程度處理後,一般就能達到規定排放的標准了,並且出水的效果都比較好。 3、三級 在某些污水中可能會含有氮磷等難以降解的特殊物質,這是就需要對污水進行三級程度的處理,三級處理主要使用化學性的方法,比如用生物來脫氮及除磷,用活性炭進行吸附,用混凝法沉澱等,三級處理是更加深度的一種處理方式,能夠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物質。垍頭條萊
㈥ 污水怎麼處理
常見的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
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㈦ 一般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1、活性污泥技術
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並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7)天然污水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農村污水處理方法的選擇應該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僅要衡量效果呈現度和技術層面的成熟與否,當地的特點、財政能力等也是考慮因素。結合農村污水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政策、方針,實現統籌規劃管理。
可借鑒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模式實施建設和運營,最終滿足標准化、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與國民經濟和民生有關的長期工作進行,從而徹底改變「臟、亂、差」和污水亂排狀況,為農村水源和糧食安全提供保障,為村民創建一個清潔、干凈、方便的生活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使其成為環境優美、健康宜居的家園。
㈧ 污水是怎樣處理的
污水一級處理又稱污水物理處理。通過簡單的沉澱、過濾或適當的曝氣,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內,調整容pH值及減輕污水的腐化程度的工藝過程。這是污水處理的大步驟。通過一級處理之後的污水暫時還達不到排放標准。
污水二級處理:污水經一級處理後,再經過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氣池及沉澱池的處理,使污水進一步凈化的工藝過程。經過二級處理後的污水一般可以達到農灌水的要求和廢水排放標准。但在一定條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體的污染。
污水三級處理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氮、磷、微細懸浮物、微量有機物和無機鹽等)的工藝處理過程。使用的工藝方法有生物脫氮法、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等。三級處理後的污水可以達到排放標准。
㈨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給水處理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必要的處理工藝,改善天然水源的水質,使其達到符合生活飲用水或工業用水水質標准。
從水源水質來看,地面的水源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庫,這些水源的濁度一般較高,受污染程度相對較重。地下水源,水的濁度相對較低,受污染程度較輕,有的未受污染。
從不同的地區來看,水質也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有的地區地下水含鐵、錳稿,有的地區含氟高等。
從用戶來看,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對水質要求高,工業用水,對水質的要求有高有底。
當以地面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源時,處理工藝主要包括投葯、混凝、過濾、消毒等工藝流程。
當以地下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源時,一般只需要消毒的步驟即可滿足水質的要求。近年來,地下水和地面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常規的給水處理流程往往滿足不了水質要求,需要在消毒工藝之前,增加活性炭吸附等工藝,進一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當給水為工業用水時,用途不同,處理程度也不一樣。例如如果用地面水,在含砂量不高是,自然沉降後出水即可。循環使用時,要加冷卻設備,採取措施降低水溫。但在地面水含砂量大時,就需要沉澱處理。
對特殊用水,如鍋爐用水,則在生活飲用水基礎上進行軟化,除鹽和除氧處理,然後才可以供鍋爐用水
㈩ 污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⑴沉澱(重力分離)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⑵篩選(截流)
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屬於砂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後兩種主要用於污泥脫水)等。
生活污水相對成分固定,確定大致規模和進水水質後,就可以用一定的套路搞定,只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投資要求進行調整和優化。但是如果嚴格來說,生化污水設計施工前仍然需要工藝計算、數字建模和實驗。
工業廢水由於產生源千差萬別(如造紙廢水、酒精廢水、印染廢水)、生產工藝不同(比如說,同樣是印染企業,上世紀建設的生產線和現在建設的生產線生產工藝就完全不一樣)和所在地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基本上一個工廠的污水(即便是兩個同樣生產同種產品的工廠,只要所在地不同)就是一個新的技術研發和建設,所以沒有固定模式,只能通過數字建模、小型實驗、中型實驗等確定。工業廢水就不多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室外排水手冊》的工業污水分冊。裡面有個大概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