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次氯酸鈉健康危害!
次氯酸鈉
次氯酸鈉的分子式是NaClO,屬於強鹼弱酸鹽,它清澈透明,是一種能完全溶解於水的液體。但由於次氯酸鈉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鈉多以電解低濃度食鹽水現場制備。
次氯酸鈉液體通過電解食鹽水制備,這種設備稱為次氯酸鈉發生器。其次氯酸鈉的生成過程可以通過化學方程式表達如下:
其總反應表達如下:
NaCl + H2O → NaClO + H2↑
電極反應:
陽極: 2Cl- - 2e → Cl2
陰極: 2H+ + 2e → H2
溶液反應: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當然,次氯酸鈉消毒液體以次氯酸鈉發生器生產為最佳。因為,它生產出的次氯酸鈉液體比較穩定、單一,也容易保存,不含制氯廠出品的那些復雜甚至有害的成分。
關於次氯酸鈉發生器,我國已於1990年1月12日發布了GB 12176-90 國家標准。它是一種已經認可、可以信賴、十分穩定、並有權威資料可查詢的產品。次氯酸鈉發生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已經證明是一種運行成本很低、葯物投加准確、消毒效果極佳的設備。
就消毒而言,次氯酸鈉液還是具有明顯優勢的。作為一種真正高效、廣譜、安全的強力滅菌、殺病毒葯劑,它同水的親和性很好,能與水任意比互溶,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葯劑的安全隱患,且其消毒效果被公認為和氯氣相當。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所以它消毒效果好,投加准確,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於儲存,對環境無毒害,不存在跑氣泄漏,可以任意環境工作狀況下投加。
事實上,次氯酸鈉廣泛用於包括自來水、中水、工業循環水、游泳池水、醫院污水等等各種水體的消毒。次氯酸鈉還能夠破壞氰根離子和苯環等,用作處理含氰廢水和一些工業重度污染廢水的高級氧化,還可以用於紙漿等漂白。高濃度的次氯酸鈉液體還可以用於剝離設備及管道上附著的沾泥[2]。
次氯酸鈉的滅菌原理主要是通過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氧[O],新生態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的蛋白質變性,從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氯氣消毒的原理也主要是以產生出次氯酸方式。
根據化學測定,次氯酸鈉的水解受PH值的影響,當PH超過9.5就會不利於次氯酸的生成。但是,絕大多數水質的PH值都在6—8.5,而對於PPM級濃度的次氯酸鈉在水裡幾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其效率高於99.99%。其過程可用化學方程式簡單表示如下:
NaClO + H2O → HClO + NaOH
HClO → HCl + [O]
次氯酸在殺菌、殺病毒過程中,不僅可作用於細胞壁、病毒外殼,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帶電荷,可滲透入菌(病毒)體內與菌(病毒)體蛋白、核酸、和酶等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
R-NH-R + HClO → R2NCl + H2O
同時,氯離子還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使其喪失活性而死亡。
在消毒方面,值得肯定的是,由於次氯酸鈉發生器所生產的消毒液中不象氯氣、二氧化氯等消毒劑在水中產生游離分子氯,所以,一般難以形成因存在分子氯而發生氯代化合反應,生成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並且,次氯酸鈉也不會象氯氣同水反應會最後形成鹽酸那樣,對金屬管道構成嚴重腐蝕。不過,它同氨可以發生反應,在水中生成微量的帶有氣味的氯氨化合物,但這種物質也是一種安全的殺生葯劑,只是遠不及次氯酸鈉的殺生能力。
NH3 + HClO → NH2Cl + H2O
NH2Cl + HClO → NHCl2 + H2O
NHCl2 + HClO → NCl3 + H2O
就運行成本而言,採用次氯酸鈉消毒的運行成本費用是很低的,稍比氯氣高一些。根據英國所統計的一組數據表明,次氯酸鈉同氯氣成本相比大約為1.05 :1[3]。
使用次氯酸鈉消毒以採用次氯酸鈉發生器為最優。以前,次氯酸鈉發生器未能在我國大范圍推廣的原因,主要是:過去在陽極防腐材料方面不過關;其次是我國經濟發展滯後和對水處理技術不夠重視;再次是次氯酸鈉發生器比氯氣的一次性投入要略高等因素造成的;當然還有限制用電的因素,盡管設備耗電不大。
實際中,還有一些單位對水體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劑是從氯鹼工廠出產的次氯酸鈉液。事實上,氯鹼工廠生產的次氯酸鈉液同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場制備的次氯酸鈉液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次氯酸鈉是氯鹼工廠生產過程中必然留下的一種副產品,它是通過鹼液吸收多餘的氯氣生成的。這是為了保障安全必須設置的一道工藝。對於大多數制氯鹼的工廠來說,次氯酸鈉作為一種副產物,成分較復雜,還很容易分解。有些氯鹼工廠將陰極鹼液直接流到尾端作為富餘氯氣的收集液,當然這種鹼液的成分是非常復雜的了。據一些報道分析,有些廠從經濟效益上考慮,使用石墨做電極還產生出相當多的二惡因成分。
2OH- + Cl2 → Cl- + ClO- + H2O
一般來講,該反應通常在低溫下進行,因為低溫下一分子氯氣還可以同八分子水結合成暫時性的水合氯,它在水中呈游離氯狀態。這樣,當溫度略高時,它就會很自然地從水中釋放出來,不能長時間保存,很容易揮發失效,投加中也散逸出一些氯氣。另外,它需要大型塑料桶裝儲,佔用一定空間,在運輸、儲存和管理上也還是比較麻煩的。所以,這種含有一定游離分子氯的次氯酸鈉溶液用於水體消毒,自然不及現場使用次氯酸鈉發生器好。但它還是比使用液氯消毒更為安全可靠。
此外,還必須說明的是,採用次氯酸鈉消毒,不可避免地使水中存在一定鹽分。不過,由於投加是按每一噸水幾克的標准進行的,象自來水等流動水體根本就不存在累積的問題,更不可能產生咸鹽的感覺。對於游泳池水來說,某一個較短時期可能有一些累積的,但由於游泳池本身會定期對凈化設備進行反沖洗,因而需要補充一部分新鮮水,加之投加的量很小,約為百萬分之幾的量,從長期來看,池中也不會有鹽分累積,池水更不可能變得咸鹽的。通過我們的調查和走訪,我們也沒有發現有哪一家用戶因使用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而造成池水變得鹽咸了的事例,大多數游泳池還是遠低於用作消毒的生理食鹽水之濃度。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次氯酸鈉發生器在工作過程中電極會逐步結垢,這就需要定期清洗電極。一般大約一至三月清洗一次,其方法都是將稀鹽酸通過防腐泵打入電解槽中浸泡一定時間進行溶解。當然,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B. 污水池,污水井內作業時需防什麼中毒
在進入污水井、排水管道、集水井、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從事施工檢查或養護等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以下程序:
1.作業前應查清作業區域內管徑、井深、水深及附近管道的情況。
2.下井作業前,必須在井周圍設置明顯隔離區域,夜間應加設閃爍警示燈。若在城市交通主幹道上作業佔用一個車道時,應按《佔道作業交通安全設施設備技術要求》在來車方向設置安全標志,並派專人指揮交通,夜間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反游標志服裝。
3.作業前由現場負責人明確作業人員各自任務,並根據工作任務進行安全交底,交底內容應具有針對性。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實習人員和臨時參加勞動的人員可隨同參加工作,但不得分配單獨作業的任務。
4.作業人員應採用風機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應按管道內平均風速不小於0.8m∕s選擇通風設備,自然通風時間至少30mm以上,作業過程中持續通風。
5.下井前進行氣體檢測時,應先攪動作業井內泥水,使氣體充分釋放出來,以測定井內氣體實際濃度。檢測井下的空氣含氧量應不得低於19.5%,常見有毒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見表4-3.
6.如氣體檢測儀出現報警,則需要延長通風時間,直到氣體檢測儀檢測合格後方可下井作業。若因工作需要或緊急情況必須立即下井作業時,必須經單位領導批准後佩戴正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式呼吸器下井。
7.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並檢查所使用的儀器、工具是否正常。
8.下井前必須檢查踏步是否牢固。當踏步腐蝕嚴重、損壞時,作業人員應使用安全梯或三腳架下井。下井作業期間,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繩的另一端在井上固定,監護人員做好監護工作,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
9.下井作業人員禁止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類電子產品或打火機等火源,必須攜帶防爆照明、通訊設備。作業現場嚴禁吸煙,未經許可嚴禁動用明火。
10.當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作業時,井室內應設置專人呼應和監護。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部時攜帶防爆通訊,隨時與監護人員保持溝通,若信號中斷必須立即返回地面。
11.對於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和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入時,必須穿戴供壓縮空氣的正式式防護裝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12.佩戴隔離式防護裝具下井作業時,作業人員須隨時掌握呼吸器壓值,判斷作業時間和行進距離,保證預留足夠的空氣返回,作業人員聽到空氣呼吸器的報警音後,必須立即撤離。
13.對作業人員進入管內進行檢查、維護作業的管道,其管徑不得小於0.8m,水流流速不得大於05∕s,水深不得大於0.5m,充滿度不得大於50%,否則,作業人員應採取封堵、導流等措施降低作業面水位,符合條件時方可進入管道。
14.作業過程中,必須不少於兩人在井上監護,並隨時與井下作業人員保持聯絡。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嚴禁一人獨自進入有限空間。
15.上下傳遞作業工具和提升雜物時,應用繩索系牢,嚴禁拋扔,同時下方作業人員應躲避,防止墜物傷人。
16.井內水泵運行時嚴禁人員下井,防止觸電。
17.作業人員每次進入井下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
18.當發現潛在危險因素時,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19.發生事故時,嚴格執行相關應急預案,嚴禁盲目施救,防止導致事故擴大。
20.作業現場應配備必備的應急裝備、器具,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21.作業完成後蓋好井蓋,清理好現場後方可離開。
C. 在污水井和污水管道中存在哪些有毒氣體濃度為多少時對人體有害主要表現症狀
最主要的就是甲烷和硫化氫氣體。含量大於20Omg/l就對人身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