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沉澱分成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發生在污水處理的哪些環節
沉澱一般分為抄自然沉澱和絮凝沉澱兩種,自然沉澱是利用水中固體懸浮物的自身沉降性能進行的自然沉澱法,絮凝沉澱是通過人工添加絮凝劑幫助水中懸浮物更好更快的沉澱法。一般發生在污水處理的最開始的初沉段和好氧反池之後的二沉段。
② 在污水處理中沉澱和過濾的作用是什麼
污水處理中,沉澱分為初次沉澱和二次沉澱.初次沉澱主要構築物是初沉池(現在設計基本不用,但必要時還是要設的)和沉砂池,作用在於沉澱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砂礫等,以免進水生物反應池造成累積,從而導致污泥無機份增加,這樣就可能導致生物反應池污泥濃度較高,而有機份(MLVSS)相對較低,對於污水處理和污泥脫水都存在不利影響.二次沉澱通常稱為二沉池,主要是幅流式、豎流式沉澱池等,作用是進行生物反應池泥水混合液的分離,實現污泥迴流、剩餘污泥排放以及最終出水達標排放(一般出水標准在低於一級A的情況下,二沉池後就是工藝的最終出水).
過濾在污水處理中,屬於深度處理工藝,主要用於出水標准較高或達到中水標準的污水廠中,作用在於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SS(能達到10mg/L以下),同時還能去除少量的COD、TN等,實際運行效果表明,過濾對於去除污水色度、濁度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過濾也是污水採用紫外消毒前的一個准備.
③ 消解工業廢水後出現有沉澱物的原因是什麼
要看工業廢水裡面成分是什麼?某些金屬離子遇到OH-時可產生沉澱,如Ca、Mg、等。硫酸鹽遇到Ca、Mg、也可產生沉澱。主要分析工業廢水裡所含的成分!
④ 水的沉澱法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在自來水廠或工業廢水處理中沉澱法是基本處理辦法。利用水中懸浮物和水的密席差異,利用重力作用把固態雜質沉澱,達到凈化水質。水廠中會分步進行:
沉澱池:進水口將水源注入沉澱池貯存靜止,使較重較大泥沙,懸浮物沉降。
再經過初沉池,二沉池。必要時加化學凝聚劑去除水中雜質。
⑤ 污水處理物化沉澱是什麼樣的過程
物化沉澱過程,首先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劑,促進污水中小的絮體變成顆粒版較大,易沉澱額絮體權。然後進入沉澱池。在沉澱池內水流速度變緩。在重力的作用下固體顆粒開始下沉。污水中的固體顆粒上升的速度小於下降的速度,固體顆粒就可以沉澱下來
⑥ 污水處理廠處理之後沉澱是什麼,這些沉澱又是怎麼處理的。急。
污水進入污水處來理廠經過沉澱產生污泥自,污泥分初沉污泥和剩餘污泥,初沉污泥一般為固體大顆粒,剩餘污泥主要為菌類消化廢水產生的糞便,這些沉澱通常被混在一起,然後用聚丙烯醯胺結合脫水設備進行脫水後,拉去填埋場填埋。
⑦ 污水怎麼處理才會沉澱呢
(1)氫氧化物沉澱法:在一定PH下,重金屬離子生成難溶與水的氫氧化物沉澱而得到分離。常用的沉澱劑有石灰和苛性鈉等。(苛性鈉性狀)
採用氫氧化法處理污水吋, PH值是一個重要因素,處理污水中的Fe2+離子時, PH值大於9則可完全沉澱,而處理無視中的Al3+離子吋, PH值嚴格為5.5, 否則Al(OH)沉澱物又會溶解。
如用氫氧化物沉澱法處理含鎘廢水, 一般pH值應為9.5-12.5.當pH值=8時,殘留濃度為1mg/L:當pH值升至10或11時,殘留濃度分別降至0.1和0.00075mg/L。
(2)硫化物浣淀法:向污水中加入硫化氫、硫化鈉或硫化鉀等沉澱劑,與待處理物貭反應生成難溶硫化物而沉澱。
常用的沉澱劑有Na2S、NaHS、K2S、 H2S等。硫化物沉澱析出的順序是:As5+>Hg2+Ag+>As3+>Bi3+>Cu2+>Pb2+>Cd2+>Sn2+>Co2+>Zn2+>Ni2+>Fe2+>Mn2+。
其缺點是:生成的難溶鹽的顆粒粒徑很小,分高困難,可投加混凝劑進行共沉。用硫化物沉澱法處理含汞污水時,正2價硫離子量不能過量,因過量硫離子與硫化汞生成負2價硫化汞絡離子而溶解,影呵汞的去除。
(3)碳酸鹽沉澱法:金屬高子碳酸鹽的溶度積很小,対於高濃度的重金屬污水,可投加碳酸鹽進行回收。
(4)氯化物沉澱法:氯化物沉澱法除銀(含銀廢水主要來自鍍銀和照相工藝)、氟化物沉澱法(投加石灰生成CaF2沉澱)
(5)還原沉澱法:用於處理高價態的金屬離子,如製革行業含鉻污水的處理,六價鉻必須先還原成三價鉻,然後再用石灰沉澱。(東西能還原六價鉻?)
(6)鋇鹽沉澱法:電鍍含鉻廢水常用此法處理。沉澱劑用碳酸鋇、氯化鋇等。此法可以將電鍍含鉻有毒污水凈化到能回用的程度,但沉澱量多且有毒,處理困難。(現有哪些新的方法去除?)
(7)有機試劑沉澱:主要利用有機試劑和污水中的無機或有機污染物發生反應,形成沉澱從而分離。
(8)磷酸銨鎂沉澱(鳥糞石沉澱):該法適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且具有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等優點:可用於無法應用生物法處理的強毒性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生成MgNH4PO4·6H2O沉澱)
⑧ 污水處理的沉澱池,它原理是什麼
1、沉澱池是利用水流中懸浮雜質顆粒向下沉澱速度大於水流向卜流動速度、或向下沉澱時間小於水流流出沉澱池的時間時能與水流分離的原理實現水的凈化。
2、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將密度比水大的懸浮顆粒從水中去除的處理構築物,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處理單元之一,可用於廢水的處理、生物處理的後處理以及深度處理。
希望能夠幫到您~~~
⑨ 在污水處理中沉澱和過濾的作用是什麼
在給水處理中,常用過濾處理沉澱或澄清池出水,使濾後出水渾濁度滿足用水要求;
在廢水處理中,過濾常作為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法等預處理手段;
作為生化處理後的深度處理,使濾後水達到回用的要求。
過濾的機理可分為阻力截留、重力沉降和接觸絮凝三種。
當廢水流過濾料層時,粒徑較大的懸浮物顆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層濾料的空隙中,從而使此層濾料間的空隙越來越小,截污能力隨之變得越來越高。
結果逐漸形成一層主要由被截留的固體顆粒構成的濾膜,並由它起主要的過濾作用。這種作用屬於阻力截留或篩濾作用。
廢水通過濾料層時,眾多的濾料介質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沉降面積。
據估計,1m3粒徑為0.5mm的濾料中就擁有400m2不受水力沖刷而可供懸浮物沉降的有效面積,形成無數的小「沉澱池」,懸浮物極易在此沉降下來。
重力沉降強度主要取決於濾料直徑和過濾速度。濾料越小,沉降面積越大;濾速越小則水流越平穩,這些都有利於懸浮物的沉降。
由於濾料有較大的表面積,它與懸浮物之間有明顯的物理吸附作用。
此外,砂粒在水中表面常帶有負電荷,能吸附帶有正電的鐵、鋁等膠體,從而在濾料表面形成帶正電的薄膜,進而又吸附帶負電荷的粘土及多種有機膠體,在砂粒上發生接觸絮凝。
在大多數情況下,濾料表面對尚未凝聚的膠體還能起到接觸碰撞的媒介作用,促進其凝聚過程。
【轉自http://www.17huanbao.com/news/shuiwuran/news_26581.html】
⑩ 沉澱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目前,國內外的給水處理工藝大多採用沉澱(澄清)過濾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澱部分對原水中懸浮物的去除顯得尤為重要。沉澱池作為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主要設施之一,在水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縱觀沉澱構築物的發展可以發現,在20世紀6O年代以前主要採用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澱池,60年代起各種澄清池盛行一時,70年代後,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復合型沉澱池。沉澱構築物形式的改進提高了沉澱分離的效率。沉澱池的設計和開發都是圍繞怎樣增加沉澱面積和改變水流流態這兩方面進行的。沉澱池的設計總是以提高沉澱池的沉降效率為目的。
提高沉降效率有兩種方法:1)縮短顆粒的沉澱距離、增大沉澱池面積,斜管沉澱屬這一類;2)增大礬花顆粒的下沉速度,通過採用高效絮凝劑和優化絮凝工藝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