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在海口哪裡被污水污染過

在海口哪裡被污水污染過

發布時間:2022-05-21 20:50:32

❶ 為什麼東莞太平水道入海口水臟

污水排放造成的。
海水深度較淺,海底泥沙多,影響海水的水質。並且由於大陸多條河流匯入海洋,攜帶泥沙,也會導致海水受到影響,變得混濁。還有人為的活動,輪船等機械的攪動,影響水質。
河涌底泥的二次污染水體流動性不強,導致運河水體發黑發臭,水質為劣。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控制好新增污染,各個車間污水實施統一集中處理,避免污水亂排想像。

❷ 海河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環境保護項目計劃
1.污染狀況
海河流域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包括海河和灤河兩大水系。海河水系主要由漳衛河、
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等到組成,還包括陡駭河、馬頰河
等到平原排澇河道;灤河水系包括冀東諸河(見圖2—4)。
海河流域包括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山西省的東北部、山東省的北部、內蒙古的小部
分地區及北京、天津兩市,總面積31.90萬公里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91.8億米3,
集中在7~10月份(約佔70%),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值的10.5%,是全國水資源供
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區。
海河水系由於地表水利用程度不斷提高,河道下泄流量銳減,加上城市和工業排污
量增加,各河平均污徑比已高達0.12 。許多河段水體污染嚴重。
根據《全國環境質量報告書》(1993)的統計結果,海河水系最主要污染物為氨氮,
其次為高錳酸鹽指數和生化需氧量,另外,石油類污染亦相當嚴重,逐漸被視為主要污
染物。目前海河水系最為嚴重的三氮污染和有機類污染均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段為
滄州的子牙河和南運河、北京的北運河、張家口的洋河以及天津的海河。
2.項目規劃情況
「九五」投資重點是控制有機物污染,採用的方法是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化工、冶
金、造紙、制葯工業廢水的綜合治理。
「九五」期間,計劃性實施56個項目,重點為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有27個,
投資額占該水系總投資的84% 。工業廢水治理項目為28個。
投資主要用於流經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等重點城市的各支流的水污染防治,涉
及支流各重點城市的治理項目共有34個,占海河流域環保投資項目總數的60% ,投資額
佔全流域投資的79% 。
海河流域項目計劃分河流匯總情況見表2—7 。項目計劃分省匯總情況見表2—8 。
海河流域項目中希望利用外資的項目28個,列入備選項目計劃的項目4個,利用外資
額0.28億美元,已簽約的項目5個,利用外資額0.60億元。屬世行貸款的項目2個,外資
額0.37億美元。
表2-7 海河流域環保投資項目河流匯總表
河流名稱 省 名 省報項目數 部報項目數 小計項目數
永定河 北 京 2 8 10
潮白河 北 京 2 2
北運河 北 京 5 5
海河幹流 天 津 6 1 7
灤 河 河 北 3 3
陡 河 河 北 2 2
洋 河 河 北 2 2
滏陽河 河 北 7 1 8
石津渠 河 北 1 1
濁漳河 山 西 2 2
御 河 山 西 3 3
洮 河 山 西 1 1
南運河 河 北 2 2 4
山 東 3 3
衛 河 河 南 3 3
合 計 41 15 56
表2-8 海河流域環保投資項目分省匯總表
省(市)名 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數 工業廢水治理項目數 其它類項目數 小計項目數
北 京 8 9 17
天 津 4 2 1 7
河 北 12 8 20
山 西 3 3 6
山 東 3 3
河 南 3 3
合 計 27 28 1 56
3.預期效益
海河利用項目完成後,新建、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23座,新增城市集中式污水處理能
力288萬噸/日。每年可削減COD 36萬噸,其中生產污水治理項目年削減COD 29萬噸,
工業廢水治理項目年削減COD 7萬噸。可有效地減緩海河流域的水污染惡化趨勢。
http://www.fojiao.org/renwen/za/056.htm

❸ 山東省龍口市黃水河入海口處,埋設了一根巨大的污水排放管,每天大量的黑色污水被直接排入海中,造成沿

你可以去找當地的環保局

❹ 海南省的海洋有沒有什麼受污染之類的問題

海省海岸帶和海洋,除了近海和海洋海域外,還有陸地上的部分,即向陸地延伸10千米的范圍,包括海口、三亞等13個市縣的153個鎮、場。海域面積達83.258萬平方千米。海岸帶和海洋的資源非常豐富,污染源少,環境容量大,環境質量高。主要的資源有光熱資源、海洋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濱海旅遊資源、風力資源等。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海岸帶和海洋的開發過程中,由於人們的環境意識薄弱,只顧眼前利益,因而出現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目前,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1缺乏統一的開發規劃,仍存在著由環境、海洋水產、林業等部門管理海岸和海洋的狀況,缺乏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的管理機構,致使各部門、各行業的不協調,甚至因不同利益而出現管理沖突,矛盾交織,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如文昌市清瀾灣。

1.2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90年代以來,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威脅著海岸線的穩定,導致環境惡化。迄1998年4月,全省已有90千米長,面積3113公頃的防護林被破壞,其中因旅遊開發破壞的有22372公頃,因開采鈦礦破壞的有467公頃,因挖塘養殖破壞的有409公頃。

1.3海岸帶和近岸的生物資源屢遭破壞。紅樹林和珊瑚礁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海岸侵蝕。據統計,近50年來,紅樹林面積已減少一半多,珊瑚礁分布面積和岸礁長度分別減少了55.5%和59.1%。文昌市的邦塘灣一段1500米長的海岸,因濫挖亂炸珊瑚礁,致使海岸線後退約800米(1990年為200米)。

1.4內海、瀉湖水質富營養化。沿岸地區因對蝦養殖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量達251640萬噸,排放COD達9786噸/年。水產養殖、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共同注入,造成海水水質富營養化,甚至發生赤潮。

1.5環境意識不強,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受到污染。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個別海口、港灣)已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海水環境質量開始下降。如,海口近岸海域水質活性磷酸鹽超標率高達75%;海南省近岸海域面臨著潛在污染。

海域受污染的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二是瀉湖周邊養殖蝦類和網箱養殖的魚類排放高含量的有機物造成;三是大量使用農葯、化肥後,造成內海和近岸海域污染;四是海上石油勘探造成的漏油、油輪卸油洗艙殘油、海上運輸偶發的油品泄漏。

海南省沿海區域石油、化工、造紙等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導致海水污染尤為嚴重

答案補充
在分析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與環境優勢的基礎上,指出當前存在的5個主要問題,即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缺乏統一的規劃、海洋防護林和生物資源破壞嚴重、水質富營養化、海域污染等,並對存在問題提出今後的對策。
2.對策與建議
2.1建立健全資源與環境一體化管理機構。迅速建立海岸帶和海洋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管理機構,改變目前由海洋水產、環境、林業和省、市政府等多方參與管理的狀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統一規劃和管理。
2.2加強環境保護教育,保護海洋資源環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群眾的環境意識。
2.3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加大執法力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破壞和污染海岸海洋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2.4發展近海深水養殖和深海捕撈,制定優惠政策和推廣生態養殖,減少飼料投放,防止海水富營養化,保護海水水質,減少病害,逐步引導養殖企業和專業戶發展近海深水沉箱養殖,發展深海捕撈。

德國科學家目前破譯了一種能吞噬石油的單細胞細菌的基因,利用這種細菌可解決海洋石油污染問題。這種單細胞細菌具有很強的清潔水源的能力。通常這種細菌在潔凈的海水中數量很少,細菌在沒有油污的情況下雖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這種細菌就會急劇繁殖,快速吞噬油污海洋環境受干擾,勢必反作用於人類本身。例如,食用受污染的海產品,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使人中毒致癌和喪命因此,研究各種污染物質入海後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對人體的各種作用,為制定污染物向海域排放的標准,各項衛生和環境標准提供依據。影響海洋環境的因素很多,因此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運用多種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尋找解決污染的員優方案,同時努力發展現代化的監測技術手段,也是海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制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葯、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凈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❺ 長江入海口河流存在最大的問題及原因

長江入海口河流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環境污染,因為該地人口稠密,工業集中,大量的廢棄物排入河流

❻ 珠江的污染

珠江口近岸海域,指的是廣州、東莞、珠海、中山、深圳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近岸水域,以及這一帶20米水深以內的海區,總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

記者近日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該局承擔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質環境調查初步表明,珠江口近岸海域約有95%的海水被重金屬、無機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質重度污染,5%為中污染級,其中深圳、東莞附近海域污染現象特別嚴重。

為此,記者沿珠江口兩岸行程500多公里,深入實地對近岸海域進行了調查采訪。

踏訪珠江口:污染狀況不容忽視

如果不是那尊「女媧補天」的雕像仍然矗立,記者實在認不出來這就是五六年前曾多次光顧的深圳蛇口「海上世界」一帶海濱。4月29日下午,當記者來到深圳蛇口半島時,再也看不到當年深圳最有名的海濱別墅區邊上清澈的海水和柔軟的沙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大型停車場及一片正在綠化的填海地帶,大海已遠遠把當年深圳最有代表性的海濱別墅拋在了後面。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可以經常看到大人帶著孩子戲水,摸魚捉蟹。

不遠處,旅遊景點「海上世界」(當年由「退休」客輪改造,泊在海邊)今天早已鑲在陸地上,深圳灣的海面已距它近一公里之遙了。就在「海上世界」邊上,一條從蛇口半島延伸出來的污水溝散發著撲鼻的臭味,正往深圳灣排放著污水,在入海口北邊幾十米外,是一條長達數百米堆積如山、發著腥味的生蚝殘骸等堆成的「垃圾帶」。臨靠這條「垃圾帶」的海水渾濁得有點發黑,幾十隻漁船飄浮在海面上,一些漁民在做著下海的准備。

年近四十的潮汕人李天生說:「我在這一帶捕撈已十多年了,因為現在這一帶很少能捕到魚,大夥只好都改為釣蚝了。」他指著正在用鋼絲捆紮起來的筏子說,「但是,現在釣蚝也不容易了,要到很遠的海面去,以前一次上來可以有上千斤,現在少多了。」

從「海上世界」往左大約有500米的地方,是一個叫南海玫瑰園的小區,業主王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當年就是看中了『海景』這一概念才買了樓,沒想到現在每當海風吹拂時,本來想開窗享受那海風的韻味,可現在必須把窗緊閉,因為海風經常是腥臭撲鼻,聞多了會讓人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據了解,從「海上世界」前面的蛇口港到深圳福田紅樹林,是深圳正在規劃建設的大約15公里長的濱海休閑長廊,這個面向深圳灣、遙望香港大嶼山的濱海休閑長廊,被稱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當地媒體報道說:按規劃,海濱長廊上將實現「生態」與「生活」的緊密結合,為市民創造一個「嘆」(享受)大海的休閑場所,把深圳真正打造成亞熱帶風光的濱海城市,成為深圳的城市名片。

然而,5月3日下午,記者站在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邊上,卻再也看不到一灣清澈的海水,找不到憑海臨風的感覺,這里的海水多年已不見清,海邊沉澱的是黑得散發出臭味的淤泥,撲面而來的是腥腥的海風。據南方日報報道,就連深圳規劃與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也承認:現有的深圳灣海水水質,離建設濱海休閑帶景觀需要還有一定差距。

深圳灣的污染情況並不是珠江口污染的個別現象。5月12日下午6時許,記者來到了珠海市香洲交通漁港碼頭,海面上泊著數百條船,漁港顯得十分繁忙,這里的海水與深圳蛇口一帶相差無異,被渾濁海水浸泡過的岸邊石頭已成黑色。附近大約10米處,一個直徑近兩米的排污口正向這一帶海域里流著散發異味的污水,出水口附近與海面交匯處積滿了發臭的雜物。

5月13日,記者又來到了東莞市虎門鎮一帶,從虎門大橋下邊的虎門炮台上行,這里的珠江入海口江面開闊,各類運輸船忙碌地在江面穿行,近海面可以隱隱約約看到江面上飄浮的油跡。我們在一家臨江小餐館吃飯時,見到店主不時地將收拾起來的垃圾物直接倒入江中。記者問:這樣不擔心會污染江水嗎?店主不屑地回答,我們這里的餐館多少年來都一直這樣。

在虎門漁港村,上午11點鍾原本正是出海捕魚的時間,可是記者看到的是幾十隻漁船閑置在河面上,漁民陳先生告訴我們,「這帶連著珠江口的是雙洲河,現在是在漲潮,所以水面上升了,看上去還清一點,到下午海水退下後,太平一帶工廠及村鎮的污水就會流下來,那時整個河都是黑的、臭的。」陳先生說,「我是本地人,1972年開始捕魚,現在污染得太厲害,內河基本沒什麼魚可以捕了,捕魚要去到很遠的外河,外河的魚也越來越少,出海捕魚的收入還不如油費高,所以很多漁民都不捕魚了,有轉行的,不過多數都沒工作做了,船又賣不出去,只能每天泡在這里。」他說,「這里10多天前下過一場雨,陸地上的污水流到河裡後,河裡僅有的很少的魚也都翻白肚了。」

從漁港出來轉了個彎,不一會兒就進入了「中國服裝之都」————虎門,走近鎮中心黃河服裝城邊上,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惡臭,一條猶如墨汁一樣黑色的虎門運河在城中心流淌著,當地人稱為「臭水河」。河水黑不見底,水流烏黑發亮,兩邊可以直接看到平均每隔3米—5米就有的直徑半米的排污口,沿江居民王先生說,我們這里的生活及工廠污水基本上都直接流到這河裡了,這條河臭了10多年了,今天是剛剛放了淡水,並不太臭,下雨的時候,河底的淤泥都被沖刷上來,臭氣沖天,沒有人敢在路邊停步。」但就是這樣被居民稱為「不太臭」的期間,記者仍明顯感覺到猶如走進垃圾場一樣,無法不掩著鼻子走路,而附近的居民紛紛表示「習慣了」,散發著惡臭的河邊還有人正在乘涼。

看權威報告:珠江口恐成「死海」

深圳、珠海與東莞附近海域的污染只是個縮影。5月12日,記者隨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環境與地質工程調查所所長鄭志昌來到了珠海最南面的高欄港附近海域,他率領的調查人員正有外伶仃洋調查。他說,這兩年來,該所先後對內外伶洋海域近海進行了全方位調查。結果顯示,珠江口伶仃洋絕大部分海域的水質綜合污染指數達到了重污染級水平。

鄭志昌所長的團隊所進行的調查,正是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承擔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質環境調查項目。該項目從屬於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大調查,由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立項,自2003年起,計劃歷時3年,完成珠三角近岸海域的海洋地質環境和災害調查工作。珠三角近岸海域,指的是廣州、東莞、珠海、中山、深圳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近岸水域,以及20米水深以內的海區,總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主持這個項目的該所高級工程師夏真介紹說,至今年,項目組已經完成了內外伶仃洋近岸海域海洋地質和環境調查工作,大致結論是,這些地區重金屬、有機質、氨、氮以及富營養的農葯殘留污染特別嚴重,對沿岸包括漁業在內的養殖業有很大影響。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無機氮、氨、PH值、磷酸鹽、鉛、硫化物、石油類均達到了重污染級。其中重金屬鉛、無機氮、石油幾乎100%污染超標。而且珠江口伶仃洋絕大部分海域的水質綜合污染指數達到了重污染級水平。

根據該項目組對珠江口附近2500平方公里的近岸環境調查,在內伶仃島以北,南沙、虎門、寶安、南澳等海域的淺水層和深水層,約有95%的海水達到了國家重污染級標准,5%為中污染級。其中虎門沙角電廠附近的交椅灣,蛇口到香港間的深圳灣海水污染最為嚴重。據專家分析,如果不對該區域的污染進行有效治理,這片寬廣海域以後可能會無魚無蝦,成為中國的「死海」。

更可怕的是,就是這一片未來的「死海」,也可能從地圖上消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這項最新調查還顯示:珠江口及周邊海岸由於工業污染、無序開發等原因,港灣水面萎縮,污染日趨嚴重,百年後伶仃洋可能被填平。

曾對此有過專門研究的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平日教授說,伶仃洋萎縮變小以致最終消失這在科學界並沒有爭議,現在主要研究的是多長時間消失的問題,目前有七八十年和100多年各種說法。而且按照目前珠江口海水淤積的程度,有專家預測,照此下去60年後珠江河道將無法通航。

據了解,由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承擔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採用海陸空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空中遙感、海底物探、地質取樣、鑽探、錐探、海水取樣等方式,查明調查區內地形、地貌、沉積物類型,海水化學特徵(水污染),重點區段海岸線變遷、航道淤積等,以及區內潛在的地質災害類型和分布,提出預災減災建議。

根據資料及衛星遙感數據,大規模的圍海造地、養殖及建設港口碼頭等,使珠江口沿岸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陸地大規模向海洋推進,珠江口東岸的浜沙、大鏟灣、深圳灣、蛇口及珠江口西岸的下沙附近、橫門的東西圍、新墾的十九涌等,在1978年到1988年之間,陸地向海洋推進多至1000米左右,1988年到1998年之間達到一兩千米,1998年到2003年之間也達到6000多米。加上無序采沙,年年開挖航道等,伶仃洋正在變淺,水路不像以前那樣開闊,伶仃洋正在萎縮變小。

也就在5月12日,廣東省海洋漁業局舉行了2004年海洋環境質量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04年度海洋環境質量報告。報告稱,由於無機氮和磷酸鹽的比例嚴重超標,導致珠江口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的狀態,近岸海域無機氮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准,活性磷酸鹽達到或超過三類海水水質標准,營養鹽比例嚴重失衡,水體呈嚴重富營養化狀態。無機氮和磷酸鹽由正常的2∶1上升到150∶1,超標了75倍,污染程度為全省海域最高。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珠江口海域環境惡化成全國第二嚴重污染區。

廣東省海洋漁業局的報告說,珠江口灘塗生物受到重金屬銅、鉛、鎘、鋅和石油烴的污染。珠江口海域生物多樣性已受到了嚴重威脅,以前大量存在於該地的對蝦已消失,優質魚不見,只剩下了一些雜魚小魚,紅樹林正慢慢在珠江口消亡。這一點,廣東沿海的漁民們感觸最深。記者在東莞漁港采訪周圍的漁民時,當地的漁民也說:「我們這里已經沒有大魚了,現在魚越來越小,價格也貴了。」

據了解,以前珠江口海域是200多種海洋魚類的產孵和索餌場,但現在這里已魚不成汛,種不成群,捕撈品種明顯減少,且品質極低。有統計顯示,近25年間,廣東列入國家、省和國際保護名錄的珍稀瀕危水生動植物已擴大到近400種!廣東的海洋捕撈總量已連續5年出現負增長,全省海洋捕撈漁船有2/3以上虧損,近1/8的從業者年人均收入低於省級貧困標准,一些漁民乾脆把船租給外地人,上岸另謀生計。

一個小女孩正在海邊撿貝殼,而她根本不知道的是,她身後珠三角近岸海域有95%的海水已不同程度地被污染。

❼ 海洋污染源有哪些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海洋受到了來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日益嚴重的污染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2000年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6億元。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突發性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7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3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以上)12起。2000年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20餘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4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起。日益嚴重的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這一問題引起了有關國際組織及各國的政府的極大關注。為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在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國際社會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公約,它們對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沿海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針對本國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法律,國際社會也針對世界海洋污染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但是,海洋環境污染的形勢還是非常嚴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空氣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對策作一探討。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謂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縱、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進行海上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徵:(1)經由船舶將各類污染物質引入海洋。(2)污染物質進入海洋是由於人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說污染行為在主觀上表現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如:洗艙污水、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進入海洋後,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船舶操作污染源,這種污染的產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員故意的將含有有害物質的洗艙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機艙工作人員故意將含有污油的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還有的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錯開伐門將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於發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擱淺、觸礁等事故使各種污染物質,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艙由於事故破裂造成的滲漏對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傾倒污染源;這種污染源的產生,主要表現在,經由船舶故意的將陸地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廢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產生的帶有污染物質的污泥污水,傾倒入海洋。所以說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國海域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的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開發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我國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1)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3)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
3、工廠對海洋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比前述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侯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1)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❽ 因為旅遊而造成的的環境污染的案例

1、
九寨溝—不管政府抓得多緊,景區還是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扔垃圾的人永遠比撿垃圾的人要多。下一個就是九鄉,九鄉—洞里的鍾乳石被人們打碎,拿回家作為私人收藏。這種行為雖然嚴令禁止,但是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制止過。
2、
武陵源
在1992年就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那之後其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知的山民把他們的家拆了,改建成了旅遊的民宿和住宅。這個景區是一個熱鬧的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時候呆在山上,漸漸地對景區產生了很大的污染,產生的垃圾和廢水,一直在其排放。世界教科文組織第二次對景區進行審查的時候。發現景區的污染程度高,嚴重批評了景區管理,並給予最壞的警告, 並發出通知說,下次再審查的時候,一定要恢復原來的生態環境。如若不然,政府將會考慮是否除掉其「世界自然遺產」名號的懲罰。當時,省委、省政府對景區下達了死亡令,即恢復生態秩序必須在三審前完成。在景區的命令下無論是私人的還是國有的酒店和賓館,都必須拆除,不要在景區留下一塊磚頭,所有的拆遷物品都必須運離景區。所以我們現在才能再次看到了茂盛的樹木和優雅的環境!

3、
海南海口市
隨著遊客數量增多,生活垃圾相應增加,環境污染時有出現
泛舟於碧波之上,沿潟湖看遍紅樹林美景,上岸盡情品嘗美味海鮮,一直是海口市民節假日嚮往的生活……美蘭區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景區離海口市區大約30公里,景區內樹木種類豐富,濕地景觀秀麗優美。前來觀賞濕地美景的遊客絡繹不絕,帶動周邊村落農家樂快速發展。據統計,沿潟湖海堤附近不到2公里的范圍內,共經營有20多家農家樂,景區附近日均用餐遊客500人左右,節假日甚至能達到近5000人。
遊客數量的激增帶火了鄉村游,可「剛念上旅遊生意經」的村民們發現,原本清凌凌的濕地,水漸漸不再那麼清了……「水鳥很少再到岸邊水區捕食,而是去了更偏遠的水面。」一位常年居住在潟湖附近的村民說,「農家樂將污水排放到濕地里,岸邊都聞得到臭味。」
與紅樹林濕地僅隔一條海堤的連理枝漁家樂店主黃河說,剛開業時,他與周邊其他農家樂一樣,都將廚余污水直排入海。「村民剛轉產做旅遊,還不懂得怎麼處理污水。」黃河說道,周邊農家樂的店主多是附近村民,普遍缺少環境保護意識。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也面臨同樣的煩惱:什寒村處於海南中部山區,海拔高氣溫低,村裡修建的民宿客棧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好去處。「爬山拍照,發現山路兩邊扔著好幾個空礦泉水瓶子。」一位來自廣東的自駕遊客說,「影響心情,大煞風景。」村民自家招待遊客產生的生活垃圾,同樣數量翻番。「開了農家樂,垃圾數量快速增長,每天比以往多倒3桶垃圾。」什寒村雲天民宿店主蔣阿梅說。

❾ 海口的海水為什麼這么臟

並不是海南的問題..海口的海水是從別處飄來的...

❿ 海口水質問題!

海口市河流水質現狀總體狀況良好,但局部受到污染。
海口市水務集團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海口市城市居民的自來水處理經過多道工藝流程,從龍塘水源取得源水之後,加氯、絮凝劑,經過管式靜態混和器、柵條絮凝、平流沉澱池、氣水反沖均質慮料池等工藝流程,加氯進清水池、送水泵房後,再通過海府路配水幹管和龍昆南路配水幹管,將優質的自來水送入每家每戶,因此市民可以放心飲用。
駝梁山四季水流不斷,加之駝梁山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所以水質純凈,當地有「不喝駝梁水,不知駝梁美」的說法。

閱讀全文

與在海口哪裡被污水污染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凈水機用的陶氏ro膜 瀏覽:569
施爾凈水器和史密斯凈水器哪個好 瀏覽:279
惠普康凈水機怎麼樣使用 瀏覽:989
一汽解放虎vh柴油濾芯怎麼排空氣 瀏覽:629
離子交換色譜法等度梯度洗脫 瀏覽:935
蒸餾水敷面膜怎麼用 瀏覽:55
華為空氣凈化器怎麼拆開 瀏覽:440
酚酞蒸餾水實驗視頻 瀏覽:137
電離子去疤疼嗎 瀏覽:485
無錫污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04
池塘廢水特徵 瀏覽:536
焊煙用什麼凈化器 瀏覽:773
防城港市港口區污水處理廠 瀏覽:889
宏偉區污水處理廠工藝 瀏覽:115
污水管被凍住怎麼半 瀏覽:402
聚氨酯類樹脂塗料特點有哪些 瀏覽:60
過濾器椰殼活性炭標准 瀏覽:546
醛酮樹脂生產過程毒氣大嗎 瀏覽:990
科學污水過濾圖 瀏覽:982
洗衣機除垢殺菌劑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