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年初二老公不陪我回娘家怎麼辦
和他好好商量,問他問什麼,不要吵架,和和氣氣的.
B. 大年初二回娘家什麼時候回
就是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回娘家,必備辦一答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俗新媳婦回娘家叫「返厝」,古稱「歸寧」,連續三次,故有「頭返厝」(婚後三天)、「二返厝」(婚後十二天)、「三返厝」(婚後滿月)之說。頭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滿月回的。
C. 大年初二回娘家么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
在台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後,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系,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娘,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於「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D. 為什麼結婚的人要在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給父母長輩拜年,並且要在日落前回去,這是民內間的風容俗。
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拜年,等候的娘家父母都會起個大早,在神前焚香禮拜,祈求吉祥順利。
等到女兒一家快到時,就會點燃爆竹,熱烈歡迎。如果是外孫子頭一次到外婆家來,迎接的場面更熱鬧。
大年初二,俗稱「查某子反厝作客」。一般娘家的長輩兄嫂們,為了表示歡迎,會大開宴席請客。女兒和女婿帶著外孫、外孫女,包個大紅包或是禮品來孝敬長輩們。
原本在年十一時,有請女婿的風俗,但是現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女婿多是在年初二和妻子一同回岳父岳母家,免掉年十一的禮俗了。
大年初二一般也是走親訪友的日子。
紅包是壓歲錢的一種形式,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祟的小妖,每年的年夜出來害小孩。後來有人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放在小孩枕邊,結果小妖就不敢再來了。從此,為保小孩平安,就在年夜送他們壓歲錢,即紅包。後來,大人之間也興這個。
E. 結婚第一年,大年初二必須要回丈母娘家嗎
中國過新年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是得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此外,夫婿還得要陪版同妻子回娘家權,此謂「迎婿日」。
大年初二,中國有回娘家的民俗,但為啥不是初一回娘家呢?因為,民間普遍認為出嫁的女兒若是在初一回娘家是為不吉利,會把娘家吃窮了。所以,只能在初二這一天,帶著夫婿、子女回娘家過年。
另外,古時候的人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所以嫁到外頭的女兒都成了「外人」,甚至有些家庭認定仙逝的祖先們若是在除夕或是初一這一天看見外人,他會不願意踏進家門一步,因此民間逐漸演變出:出嫁在外的女兒得在初二回娘家的習俗。
F. 春節期間大年初二回娘家。那為什麼沒有回婆家的。為什麼都是回娘家的呢。那大年初幾是回婆家
一般結婚以後過年都是和男方父母在一起過年的,所以大年初一一般都不用出去拜年的,如果沒有一起過年,那麼就是大年初一回婆家了
G. 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娘家
主要是受中國傳統習俗影響,回娘家是正月初二的一種習俗,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系,甚是辛苦,所以娘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H. 大年初二回娘家可以過夜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能住嗎
不能過夜。
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有些地方便產生了吃完中午飯便攆女兒女婿回家的習俗。
1、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3、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4、娘家須派兄弟或子侄到女婿家搬請帶路,以表慎重之意,傳統習俗上娘家第一年會請女兒的兄弟到夫家接送女兒與女婿(之後也可以這樣做),若是家中沒有兄弟,也可以請同輩的男性代勞。
5、女兒回娘家伴手禮以表示孝敬父母之意,伴手禮應該選雙份,禁忌成單。
I. 大年初二回娘家有問題么
沒有問題。
正月復初二制,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二習俗:
1、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財。
2、財神廟
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財神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
老北京有兩處財神廟,一處在廣安門外六里橋,叫「五顯財神廟」,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開廟會,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財神的日子,但實際上,按傳說財神的生日是初五。過去香客為了爭「頭炷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廟里,並加倍購買新的紙金元寶,廟祝也因此而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