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處理技師論文怎麼寫
水處理技師論
我明確的分析
② 能給我一份水處理的論文么,最好今天給我啊!
摘要:投加水處理葯劑是水處理中一種常用的方法。本文以絮凝劑,殺生劑為主,介紹了它們的發展現狀,使用的局限性,分析了各種主要葯劑的應用前景。
1、前言
水處理劑是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廢水處理過程中必需的化學葯劑,通過使用這些化學葯劑,可使水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和污泥的形成、減少泡沫、減少與水接觸的材料腐蝕、除去水中的懸浮固體和有毒物質、除臭脫色、軟化水質等。目前由於世界各國用水量急劇增加,同時各種環保法規(水凈化法)相繼制定,而且要求日益嚴格,所以對於各類高效的水處理葯劑增長很快。在我國,與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矛盾的是水處理葯劑的生產能力很低,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加快我國水處理葯劑這一環保材料產業的發展迫在眉睫。
水處理葯劑包括絮凝劑、緩蝕劑、阻垢劑、殺生劑、分散劑、清洗劑、預膜劑、消泡劑、脫色劑、螯合劑、除氧劑及離子交換樹脂等。本文將對絮凝劑和殺生劑作系統地介紹。
2、絮凝劑
絮凝技術的關鍵是絮凝劑的選擇。絮凝劑可分為無機、有機和微生物絮凝劑。
2.1、無機絮凝劑
無機低分子絮凝劑有氯化鋁、硫酸鋁、硫酸鐵、氯化鐵等。其聚集速度慢,形成的絮狀物小,腐蝕性強,在水處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問題,而逐漸被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所取代。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是在傳統鋁鹽、鐵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水處理劑,價格較低廉,凈水效果好。
聚合氯化鋁(PAC)的混凝性能好,生成的礬花大,投葯量少,效率高,沉降快,適合水質范圍較寬。主要用於飲用水和工業給水的凈化。同時還能用於去除水中所含的鐵、錳、鉻、鉛等重金屬,以及氟化物和水中含油等,故可用於處理多種工業廢水。
聚合氯化鋁鐵(PAFC)是一種新型的無機高分子凈水劑,產品中鋁鐵二者的配比是可調的,以適應不同水質的需求,已分別在石化、鋼鐵、煤炭工業等廢水的凈化處理中得到應用。結果表明,該葯劑質優、價廉,是一種新型、高效、穩定的凈水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人通過實驗比較得出PAFC的凈水效果稍好於PAC,但PAFC加葯成本比PAC少得多。
聚合硫酸鐵具有良好的絮凝和吸附作用,廣泛應用於原水,飲用水、自來水、工業用水、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處理。聚合硫酸鋁(PAS)是一種使用最廣的混凝劑,主要用於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的凈化處理。
聚硅酸鹽是在聚硅酸及傳統的鋁鹽、鐵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度聚合的硅酸與金屬離子一起可產生良好的混凝效果。通過把金屬離子的電中和能力和聚硅酸的吸附架橋能力結合在一起,使復合產物具有較強的電中和與吸附架橋作用,達到更好的凈水效果。它們的絮凝脫穩性能遠超過聚硅酸和聚金屬離子,同聚硅酸相比,不但提高了穩定性,且增加了電中和能力;同聚金屬離子相比,則增強了粘結架橋性能。以聚合硅酸硫酸鋁(PASS)、聚硅氯化鋁(PASC)和硅鐵復合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為代表的復合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成功應用在給水、工業廢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各種流程中,現已成為主流絮凝劑。
但是,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粒度以及絮凝架橋能力仍比有機絮凝劑差很多,且存在對進一步水解反應的不穩定性問題。
2.2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與無機絮凝劑相比,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鹽類、介質pH及環境溫度影響小,生成污泥量也少;而且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分子可帶—COO、—NH—、SO3、—OH等親電基團,可具鏈狀、環狀等多種結構,利於污染物進入絮體,脫色性好。一般有機絮凝劑的色度去除較無機絮凝劑高20%左右.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聚丙烯醯胺類。它能適應多種絮凝對象,用量少,效率高,生成的泥渣少,後處理容易。常與其它無機絮凝劑復配,如與氯化鋁的復配使用。
但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其單體或水解、降解產物常常有毒,如聚丙烯醯胺(PAM)的單體,有神經毒性和致畸、致癌、致突變的「三致」效應。
2.3微生物絮凝劑
微生物絮凝劑是利用生物技術,從微生物或其分泌物提取、純化而獲得的一種安全、高效、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處理劑,至今發現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已超過17種,包括黴菌、細菌、放線菌和酵母菌等。它分為:
(1)直接利用微生物細胞的絮凝劑,如某些細菌、黴菌、放線菌和酵母,他們大量存在於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積物中;
(2)利用微生物細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劑,如酵母細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質和N-乙醯葡萄糖胺等成分;
(3)利用微生物細胞代謝產物的絮凝劑,微生物細胞分泌到細胞外的代謝產物是細胞的莢膜和粘液質,除水外,其主要成分為多糖及少量多肽、蛋白質、脂類及其復合物。其中多糖在某種程度上可用做絮凝劑。
迄今為止,發現的絮凝效果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劑是紅平諾卡氏菌NOC-1。可用於畜產廢水處理,膨脹污泥的沉降及紙漿廢水(黑液)顏料廢水等有色廢水的脫色,效果顯著。
雖然,對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屢有報道,但大多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未走向工業應用。我國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目前的研究僅限於菌種篩選。
成都生物研究所分離篩選初步獲得6株微生物絮凝劑產生菌,用其發酵離心上清液對造紙黑液,皮革廢水,偶氮染料廢水,硫化染料廢水,電鍍廢水,彩印製板廢水,石油化工廢水,造幣廢水及藍黑水,碳素墨水等進行的絮凝試驗表明,廢水固液分離效果良好,COD去除率55%—98%,懸浮物,色度、濁度去除率90%以上。
上海大學環境科學系在污水處理廠的迴流污泥及底泥中分離,篩選出3株絮凝劑產生菌.該菌株所產培養液可使土壤懸液濁度去除率達99%以上,使鹼性染料廢水COD去除率為70%左右,色度去除為92%左右。
目前,絮凝劑正向價廉實用、無毒高效的方向發展。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將逐漸取代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無機絮凝劑,另一方面,微生物絮凝劑具有使用穩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及低耗性。是當今最具發展前途的絮凝之一。所以,未來的發展不僅要開發新型廉價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劑,還要研究微生物絮凝劑與其他絮凝劑的配合使用。已有試驗表明,二者配合使用,可以互補, 不僅可以提高絮凝效率,而且還可降低投加量。
3、殺生劑
殺生劑是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用以殺死微生物(菌藻)以阻止其大量繁殖致使冷卻水系統中的金屬設備發生腐蝕及事故,影響正常運行的水處理葯劑。根據殺生機制分為氧化性殺生劑和非氧化性殺生劑。
3.1氧化性殺生劑
氯氣是一種強氧化性殺生劑,其殺菌力強,價格低廉,使用較簡單,是當今應用最廣泛的殺生劑之一。但不適於鹼性水處理。另外,它可能與水中有機物生成致癌物三鹵甲烷,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於是溴類、臭氧、二氧化氯相繼為人們所重視。
溴類殺生劑主要有溴化鈉、溴化海因、活性溴、溴化丙醯胺等。溴化丙醯胺是近年來開發出的一類氧化性殺生劑,其中2,2-二溴-3-氮川丙醯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廣譜殺生劑。隨著冷卻水pH值和溫度的升高,它的半衰期迅速變短,對環境污染小。
臭氧具有十分優良的殺菌活性,剝離粘泥作用較強,同時還兼具緩蝕阻垢作用,用它處理循環冷卻水,其濃縮倍數可達30~50。但由於成本較高,目前還未被廣泛採用。
二氧化氯對細胞壁有較強的吸引和穿透能力,它對冷卻水中存在的主要危害菌種如異養菌、鐵細菌、硫酸鹽還原菌等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它的特點是用量少、高效、快速、葯效持續時間長。如2mg/L的二氧化氯作用30s後就能殺死近100%的微生物;在pH為8.6,活菌數達71萬個/ml的水中投加0.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12h後,對異養菌的殺菌率保持在99%以上。另外,它能不受pH的影響,不與水中氨、有機胺類及酚類反應;不僅能殺死微生物,而且能分解殘留的細胞結構,具有殺孢子和殺病毒的作用;適用於鹼性水處理,對環境沒有威脅。在我國,以前由於它的不穩定性限制了其推廣應用。近年來,一些廠家已先後批量生產穩定性二氧化氯,南京某公司還推出了化學法二氧化氯發生器,其設計獨特,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作為工業循環冷卻水的殺生劑具有很多的優越性,特別是對於合成氨廠,化工廠和煉油廠的冷卻水系統,由於系統中有機物和氨的含量高,需氯量大,pH值偏鹼性,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可以取得更好的經濟、環境效益。
3.2非氧化性殺生劑
非氧化性殺生劑種類較多,應用較早的氯酚類因毒性大,易污染水體,漸漸被棄之不用。有機胺類使用也極少。
二硫氰基甲烷是使用較早的有機硫化物殺生劑。對於抑制藻類、真菌和細菌,尤其是硫酸鹽還原菌十分有效。但不適宜在鹼性冷卻水系統中使用。
異噻唑啉酮是一類較新的有機硫化物殺生劑。該類殺生劑是通過斷開細菌和藻類蛋白質的鍵而起殺生作用的,濃度為0.5mg/L時,即能有效地抑製冷卻水系統中的藻類、真菌和細菌,具有廣譜高效、作用時間長(0.5mg/L的加入量,使用5周後仍有效)、低毒、pH使用范圍廣、配伍性混溶性好、不起泡沫,並能阻止粘泥生成等優點。國外已廣泛應用於冷卻水處理中。
季銨鹽殺生劑因其成本低,毒性小,且兼具緩蝕性。故得到廣泛的應用,但使用中還存在易產生抗葯性、費用增加,起泡,加重腐蝕等問題。鑒於此,新合成的十六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銨(168)和十六烷基癸基二甲基溴化銨(1610)兩種雙烷基季銨鹽,改變了季銨鹽的表面活性和分子穩定性,它產生的泡沫少,殺生活性也得以提高。
戊二醛具有高效廣譜的殺菌滅藻作用,對生物粘泥也有一定的剝離作用。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生產了系列戊二醛水處理殺生劑A515、A525、A530等,試驗證明,A515對異養菌等具有明顯的殺生作用,且葯效持續時間長,72h後殺菌率仍有90%以上;它適用於鹼性水處理,與磷系葯劑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武漢某公司近年推出戊二醛系列用於循環冷卻水系統,效果明顯。在對冷卻水的推薦使用濃度下,戊二醛幾乎沒有毒性,它的水溶液本身會發生生物降解。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加強,戊二醛類殺生劑將大有發展前途。
開發新型殺生劑,要考慮價格、毒性,使用安全性,貯存穩定性、微生物耐葯性等因素外,還應考慮殺生劑的復配間的協同效應,復配在一起,既能增強殺生能力,又能降低加葯量。
4、水處理葯劑的發展方向
4.1專用水處理葯劑的開發
為了滿足不同廢水系統(如造紙廢水、印染廢水、食品加工廢水等)的需要,專用性強,針對某一類化學物質的品種的研製與開發勢在必行。
4.2多功能水處理葯劑的開發
多功能水處理劑是水處理葯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類新型水處理技術的出現,將開拓水處理劑的生產和應用范圍,對化學法處理工業水的發展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緩蝕-阻垢劑、絮凝-緩蝕劑、絮凝-殺菌劑、絮凝-殺菌-緩蝕劑、絮凝-緩蝕-阻垢劑等。
4.3綠色水處理葯劑的發展
水處理葯劑綠色化發展中,無毒、無害、易生物降解都是方向。最典型的綠色水處理葯劑是近年來國內外開發的分散阻垢劑聚天冬氨酸(PASP)。PASP是合成的一種生物高分子。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毒理學的研究揭示出聚天冬氨酸(PASP)無毒、無敏感或無突變的效果。
4.4高性價比的水處理葯劑的開發
目前高性能的葯劑價格普遍偏高,可通過尋找價廉易得的原料研製出高性能產品,也可通過加強對復配技術的研究,即添加廉價輔助劑,減少葯劑的實際用量,同時保持凈水效能而達降低成本的目的。
③ 關於水處理方面的技術論文,4000字左右,謝謝
這里沒有論文哦,你直接去找的taobao網上的翰林書店店鋪,店鋪名就是翰林書店,保證你輕松搞定論文,我們幾個同學都那裡搞的幾篇,交給老師一次性過 :)
④ 高級給排水工程師論文期刊發表的方法
給排水這個概念對於我們平民百姓來說多少會有些陌生,大概模糊的概念是一個水利名詞,其實它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給系統、排水系統(市政給排水)和建築給排水,簡稱給排水。
它的作用重大,能為居民和廠、礦、運輸企業供應生活、生產用水的工程以及消防用水、道路綠化用水等。由給水水源、取水構築物、原水管道、給水處理廠和給水管網組成,具有取集和輸送原水、改善水質的作用。
給排水論文核心期刊發表方法:
第一步,在網上查詢您希望投寄的雜志,了解其投稿程序,目前很多雜志都可以採用郵箱投寄稿件了,因為這樣會節約很多時間。
第二步,親自打電話咨詢,目前其稿件的安排情況,因為很多核心期刊的稿件都很多,打電話的目的是確認您的文章大致能夠安排在哪一段時期,以及審稿周期都一並了解了。
第三步,各家雜志的審稿周期有異,得到了確切的答復後,再將文章通過郵件傳過去,並確認對方已經收到文章。然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安心等待了。
第四步,待文章審閱回來後,編輯部會結合審稿人的意見,提出修改建議,讓您修改,您應該很好地把握時機,盡快修改,按要求把電子版發回編輯部,進入用稿程序。同時還要完成其提出的一些手續,比如補充單位介紹信、填寫授權書等。
第五步,根據您和編輯部的溝通,繳費,進入用稿程序。總之,加強和編輯部的溝通,多打幾次電話,有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九品論文網。
⑤ 關於水的論文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類的渴望,
水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但是,我們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爭的無奈。
——因為缺水,多少沃野綠洲變成浩瀚的戈壁,我們的先人不得不無數次背井離鄉,遷涉遠土。
——因為缺水,我們曾不得不動員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壇壇罐罐去四處搶水。
然而長久以來,我們最不尊重的、無節制開發的、大大方方浪費的、明明白白污染的、無時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從來很少問起:自來水——你從哪裡來?
所以,我們不得不再次拿起「節水光榮,浪費可恥」這個口號,去喚醒人們的覺悟。應該說,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資源不足狀況,我們無法在整體上改變,但人為因素加劇的缺水,則可通過努力使之緩解。這個努力,就是大力提倡節水和治污,這是我們在改變缺水狀況的努力中能夠做到也必須做到的事情,關鍵在於——節水,要從我做起,要從每一個用水人做起。
節水,是因為缺水
據多年記載,全國670多個城市中,約有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年缺水量達60多億立方米,由於缺水每年影響工業產值約2000多億元,許多城市在天旱時被迫定時限量供水。
問題的嚴重性更在於——水源極為緊缺。我國是世界上最貧水的13個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當於世界人均的1/4,且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從時間上講,北方各省(市、區)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其餘時間則多旱少雨;從空間上講,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資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於500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1750立方米為用水緊張線,1000立方米為生存基本線。足見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狀況是十分突出的。
問題還在於,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繼續增加,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水的比重還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將會愈加突出。
就我省來講,陝西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266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積計算,畝均水資源量860立方米,僅為全國畝均量的44%。陝西南北狹長,水資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組合極不合理。秦嶺以南土地面積佔全省的37%,而水資源量佔全省的71%,秦嶺以北地區面積佔全省的63%,而水資源量僅佔全省的29%。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城市群相對集中、人口佔全省60%、耕地面積佔全省55%、工農業產值佔全省80%以上的關中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388立方米,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國人均量的1/6,約為世界人均量的1/26,與已經出現水資源嚴重危機的北方幾個省市人均量相當。其次,我省水資源年際、年內變化十分懸殊。據水文資料記載,我省地表徑流在豐水年可達800億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則不足280億立方米,豐枯比達3:1。水資源年內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佔全年徑流量的60—70%,而其餘8個月徑流量僅佔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乾旱缺水為主要特徵的災害十分頻繁。據對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歷史記載分析,發生1—2年以上大范圍持續乾旱290次,平均兩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發生不同級別的旱災37次,平均1.1年一次,年平均成災面積超過1300萬畝。進入90年代以來,我省乾旱缺水的形勢更加嚴峻,1994年—1995年全省發生的特大乾旱,僅夏秋兩季受災面積就超過5000萬畝,嚴重乾旱2800萬畝,絕收510萬畝。長期的乾旱缺水,不僅造成農業大面積減產,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大面積水荒,對工業生產、城市生活和社會穩定產生嚴重影響。由此不難看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隨著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將會愈加突出。因此,在認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時,突出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顯得十分重要,且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節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資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斷增加,本身就是一對難以化解的矛盾,而對水的浪費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國已十分嚴重。城市污水排放量從1990年的近180億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約36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經處理直排水體。我國有63.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嚴重污染,118個大城市中97.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國的一些城市雖然水源充足,但由於污染的加劇,可資利用的卻很少,成為缺水型城市。「守著江河缺水喝」,是我國許多城市面臨的窘境。可見,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資源不能進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環。
節流、治污、開源,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節流」是由我國貧水的基本水情決定的,必須放在優先位置。「治污」具有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根本出路。「多渠道開源」的內涵除了合理適度開發地表、地下水資源外,還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資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應當成為「開源」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城市水資源利用要治污為本,這是保護供水水質、改善水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協調發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業污水防治要進行戰略轉變。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末端處理、達標排放為主的工業污染控制戰略,現已被國內外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專家指出:污水防治應實行從以末端治理為主向以源頭控制為主的戰略轉變。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後的生產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實行中水處理,進行循環利用,減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這樣既減少了污染,又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潤,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其次,要下大氣力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切實重視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國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和今後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處理生活污水設施的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來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盡快提高污水處理費徵收標准,使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營運具備能夠償還投資貸款、維持日常運營費用的運行機制。污水處理費對設施運行成本補償不足,是導致我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緩慢、污水處理能力嚴重滯後的重要原因,所以,調整污水處理費勢必成為發展污水處理產業的關鍵所在。污水處理回用是解決城市生態環境用水和工業、服務業用水最有效、最廉價的手段;提高污水處理回用率,是改變水質型城市缺水狀況,避免遠距離調水導致城市用水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根本措施;污水處理回用這一可靠的水資源也是城市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條件。因此,應該把污水處理工作擺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位置,將污水處理費的調整,優先於供水價格的調整。二是要建立穩定的污水處理設施專項投資渠道,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構築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需要的不僅僅是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投入,而且還需要建設形成攔截匯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網系統,甚至其所需的投資量,遠遠大於污水處理廠建設本身。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穩定規范的財政注入資金的渠道,加大投資力度。同時,還必須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吸納集體、個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營運,並建立完善的投資回報機制和完整易行的處理回用、銷售收費規則,以對各種社會資金產生一定的吸引力。
節水,價格調整不容迴避
如果說有什麼能讓全民都關心節水問題,那就是水價。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福利性水價,水價之低,對節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對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頭上,而不切實體現在行動上;另一方面,低水價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業的發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環利用。因此用調整水價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水價形成機制和管理機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價格,促進全社會節水,已勢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種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價值的資源和商品,運用經濟杠桿原理促進人們節水,既符合商品經濟原則,又保護和節約了水資源,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這種認識,過去在人們的頭腦中是沒有的。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管理上的低水價和普遍存在的水資源浪費現象。
水價改革涉及面廣,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提價問題。因此,如何改革,成為大家密切關注的焦點。
《十五計劃綱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水價形成機制」,為水價的改革確定了目標。城市水價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實行容量和計量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及階梯式計量水價,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在將定額內用水價格逐步調整到位的同時,拉大定額外用水和定額內用水的價差,實行超額累進加價收費制度,使超額用水付出更高的經濟代價。實行這種政策,有兩個好處,一是水費不會成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負擔;二是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水。兄弟省市和國外的實踐證明,這種辦法是完全可行的,關鍵是應該在「合理」上下功夫,過低的水價是賠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節水,應用節水型器具是關鍵
節水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但又必須從微小處著手,從點點滴滴開始,這正應了那句「不匯涓滴,無以成江海」的話。所以涉及千家萬戶的節水型器具的開發、推廣、應用就勢必成為城市節水的關鍵。城市供水和使用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據調查資料顯示,住宅樓平均耗水的20%是由於流失而損失的,10-15%是由於剩餘水未重復利用而損失(如洗過衣服的剩餘水可用於拖地、沖廁,洗過菜的剩餘水可用來澆花等),若能使用節水型器具和重復利用剩餘水,使這些損失減少一半,則每年全國就可節約幾十億立方米的高質量可飲用水。據有人試驗發現,水龍頭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鍾就可損失240毫升的凈水,這樣一年就要滴掉36噸凈水。事實上,這樣的龍頭在千家萬戶中確實不少,甚至在公共場所的一些龍頭還長年淌水,卻無人在意。
為了推廣新型節水器具和節水新技術,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這些器具和技術在節水中發揮了作用。國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點節水產品,並且明文規定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必須使用節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項節水措施,其中包括:強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鑄鐵水龍頭,出資4000多萬元向居民發放200萬只節水龍頭;強令洗車場必須使用自動循環水設施,採用循環水洗車後,有的洗車點一個月的水費只有90元。據悉上海、南京、濟南等市也已經禁用9升座便器,推廣使用6升座便器,並強制使用節水龍頭。
盡管各方開始積極推廣使用新型節水器具和節水新技術,但這些器具和技術的普及,並在節水中發揮明顯作用的情況還未出現,於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老式馬桶和水龍頭仍在廣泛使用,傳統的洗車方法仍隨處可見。對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節水意識不強,對使用節水器具和技術缺少足夠的認識和熱情。
——水價過低導致新型節水器具和節水新技術缺乏市場。
——相關政策不夠有力,不夠配套,獎罰不分明。
——舊的器具和技術使用的面廣量大,淘汰較難,「三同時」落實未被重視。
——節水器具價格較高,影響了群眾的購買和使用。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有關方面正在積極制定對策,以使城市節水工作更進一步開展。「強化城市節水工作,強制淘汰浪費水的器具和設備,推廣節水器具和設備,加強節水技術、設備的研究開發和節水設施的建設」是《十五計劃綱要》中提出的目標和要求。節水器具是節水的硬體,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費,因此它的盡快推廣使用,是符合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這是城市節水工作的關鍵所在。
節水,呼喚法規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來,國務院批准頒布了《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供水條例》,建設部與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聯合制定發布了《節水型城市目標導則》等政策規定,我省也先後出台了《陝西省水資源管理條例》、《陝西省取水許可制度實施細則》、《陝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管理條例》等項地方法規。這些法規政策對城市節約用水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大多是原則性和指導性的,對於技術性較強的城市節水工作來講,力度還尚不夠。節水工作的實踐,呼喚法規政策的盡快完善和細化,使節約用水成為各行各業和每個城市居民必須遵循的一項法律制度。
據悉,國家有關方面和我省已經和正在抓緊制定完善以下三個方面的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一是制定並實施節水型用水器具的強制性標准。這項標准將明確規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房屋中,必須採用節水型用水器具,無論是建設單位還是建築設計單位,違反規定繼續採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衛生潔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加懲處。還規定要限期完成現有公共建築和各單位房屋建築中不符合節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換改造,並採取積極措施,鼓勵和引導居民盡快更換現有住宅中不符合節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來水管網漏失率的控制標准和檢測規范。這一規范要求進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成本約束力度,促進供水企業加強對自來水管網的日常檢測維護,盡快將管網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標准之下;對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運行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供水管網,必須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額標准。制定這一標準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過定額管理這樣一種手段,促進人們轉變在多年低水價情況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習慣和觀念,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樹立正確的用水觀念。
節水,從我做起
人們是否具有節水意識,對節水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當前人們的節水意識如何?毋庸諱言,現在人們的節水意識還相當淡薄,水的浪費現象還比比皆是。相當數量的人對水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自來水」的水平上,即認為水是不盡不竭的,沒必要為浪費一點水而大驚小怪,甚至認為水不是「貴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雖然認識到水的寶貴,但對水資源短缺的緊迫性認識不足,節約用水仍然沒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為什麼在開展節水工作已20年後的今天,人們的節水意識仍然這么淡薄,水的浪費現象還這么嚴重?這是因為,其一,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很少考慮到長遠,既無近憂,又無遠慮。用水對他們來說,的確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其體驗一直停留在開龍頭和關龍頭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上,至於開辟水源的艱苦,制水凈水的復雜過程和投入巨資解決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們要麼不聞不問,要麼知之很少。那麼,他們節水意識的淡薄也就不足為怪了。其二,以往我們的節水宣傳,僅僅依靠媒體的小篇文章上,既無「家喻戶曉」式的宣傳,又沒有行之有效的強制措施,對培養良好的節水習慣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還應該看到,良好的習慣和意識是逐步形成的,節水意識的形成和提高也是這樣,它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那麼,怎樣加強人們的節水意識呢?我們不可能人為地讓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無止境地去等待人們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節水意識的強化上下功夫。除過提高水價、徵收污水處理費、核定生活用水定額、超定額累進加價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經濟手段外,還應切實重視宣傳、教育和監督工作。採取各種動人、有效的形式,加強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情教育和宣傳,使全體公民掌握實情,掌握科學的用水知識,樹立正確的水觀念,增強全社會對水的憂患意識,懂得保護水資源、水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轉變落後的用水觀念和習慣,把節水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和責任,還要注意培養少年兒童從小懂得節水和我要節水的原本意識。
只要人人都「從我做起」,節水、惜水、愛水的前景將會燦爛無比。
節水,要從每一個人做起。
⑥ 水處理技術論文
水處理技術
創刊於1975年,主要報道各種水處理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尤其是膜技術在水處理、化工、電力、電子、煤炭、醫葯、食品、紡織、冶金、鐵路、環保、軍事等領域的應用成果,同時為水源開發、工業用水除鹽、工藝用水處理、超純水制備、廢水治理、水再生回用、海水淡化提供有效的新技術。 《水處理技術》為環境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期刊,全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本刊論文被美國CA和日本科技文獻速報摘錄。曾多次榮獲國家海洋局、華東地區和浙江省優秀期刊獎。 《水處理技術》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1、公司依託獨特而實用的水基化學向華理論和先進的水質分析儀器,可以對客戶的水質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根據水質情況及處理要求,篩選最佳水處理葯劑,制定最佳處理工藝。 2、對客戶現有的效果不理想的水處理系統進行改造,使出水水質達到回用要求或達標排放。 3、提供各種工業廢水快速高效脫色技術,處理速度快,基建投資小,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去除SS、COD、BOD效果好。 4、特別提供低成本造紙黑液處理技術,造紙中段水處理技術,造紙白水回用技術。 5、提供多種工業廢水處理小試、初步設計、中試、工程調試及人員培訓。小試、初步設計不收費。
滲透技術
反滲透技術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由於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僅為10A左右),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反滲透是目前高純水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脫鹽技術,它的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和分子量幾百的有機物;反滲透(RO)、超過濾(UF)、微孔膜過濾(MF)和電滲析(EDI)技術都屬於膜分離技術。 近30年來,反滲透、電滲析、超過濾和膜過濾已進入工業應用,主要應用於電子、化工、食品、制葯及飲用純水等領域。
反滲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並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合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過程也稱為滲透壓力.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試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力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到除去水中雜質、鹽分的目的.
RO反滲透的由來:
1950年美國科學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無意發現海鷗在海上飛行時從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幾秒後,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產生疑問,因為陸地上由肺呼吸的動物是絕對無法飲用高鹽份的海水的.經過解剖發現海鷗體內有一層薄膜,該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經由海鷗吸入體內後加壓,再經由壓力作用將水分子貫穿滲透過薄膜轉化為淡水,而含有雜質及高濃縮鹽份的海水則吐出嘴外,此即往後反滲透法的基本理論架構;並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應用於海水淡化去除鹽份設備,在1960年經美國聯邦政府專案支助美國U.C.L.A大學醫學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著手研究反滲透膜,一年約投入四億美元經費研究,以運用於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運載大量的飲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學者、專家越來越多,使之質與量更加精進,從而解決了人類欽用水中的難題.
混合床
在同一個交換器中,將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按照一定的體積比例進行填裝,在均勻混合狀態下,進行陰陽離子交換,從而除去水中的鹽分.混合床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在交換過程中,由於是處於均勻混合狀態,交錯排列,互相接觸,可以看作是由許許多多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而組成的多級式復床,因為均勻混合,所以陰陽離子的交換反應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所產生的H+ 和OH- 隨即合成H2O,交換反應進行得很徹底,出水水質穩定.
混合床常見的工藝流程有:
一級反滲透系統→混合床
陽床→陰床→混合床
二級反滲透系統→EDI
設備出水量的大小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設備的工藝根據當地的水質狀況做相應的改進,設備材料的選型又可根據您的需求做相應的調整
設備操作中常見的幾種疑問:
設備使用周期短:系統設計不合理、進水水質某種成份偏高、陰樹脂未完全再生起來等
設備出水PH值偏出正常范圍:罐體內某種樹脂未完全再生好、陰樹脂被污染再生不起等
樹脂變色:樹脂受到重金屬(如Fe)等物質污染失效
樹脂再生不起:葯劑投放量不夠、樹脂失效、再生液未清洗干凈、樹脂再生是未分好層、樹脂再生後未混合均勻等。
軟化水設備
軟化水處理是利用陽離子交換樹脂中可交換的陽離子,把水中所含的鈣、鎂離子交換出來,典型反映可用下列離子反應式表示:
Ca2++2RNa=R2Ca+2Na+
Mg2++2RNa=RMg+2Na+
當水流經樹脂層後出水硬度超過某一規定值後,離子交換樹脂飽合,不再起軟化作用,為恢復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能力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又稱還原」)。
□ 軟水設備怎樣選型
軟水設備怎樣選型?
只要您了解並提供給我們技術部以下參數,就可以較准確的選擇適合貴單位系統設備所要求的軟化設備了。
◇ 1.首先您要提供所需要使用軟化水的系統是:工藝用水?採暖?冷卻補水?蒸汽鍋爐?鋼鐵冶煉行業?化工制葯行業?
◇ 2.系統用水時間:明確運行時間/小時用水量/平均值/峰值流量/
用戶是否需要連續供水?若需要則選擇單閥雙罐或雙控雙床系列,否則可選單閥單罐系統。
◇ 3.源水總硬度?:水源是市政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源(江,河,湖水)您需提供使用地區的原水硬度。對一定型號的軟水設備來說水硬度高,其周期制水量必然要少,由此而來導致再生頻繁。對樹脂的使用壽命不利。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應加大樹脂體積,這意味著選用加大型號的軟水設備。
如果您不了解所用水源的水質情況,您可以委託給我公司的分析實驗室,我們提供免費的常規水質分析。
◇ 4、 所需的軟水單位流量(噸/小時)。這由用戶設備的性質和要求決定,以此選定標准型號的軟水設備;
◇ 5、周期制水量的設定
在軟水設備型號設定之後,根據原水硬度,所用樹脂的交換工作容量就可以確定理論周期制水量(噸)。
軟化設備選型須知
◇ 1、控制器:完全採用美國FLECK富萊克、AUTOTROL阿圖祖自動控制閥
◇ 2、樹脂罐:可供選擇:國產RFP罐、金屬內襯塑罐(PE內襯)
進口(斯特洛)RFP罐
◇ 3、設備運行控制形式:
L—流量型:制備水量達到設定值時自動還原,可適用於所有的給水系統軟水制備。
S—時間型:以時間為控制再生計量方式,適合用水量穩定的系統供水,最短還原再生 周期為24小時。
◇ 4、可供選擇的設備組合:
⑴—單控單床:還原期間停止供水2小時或繼續供原水(硬水旁通)。
⑵—單控雙床:交替供水,一用一備型。
⑶—雙控雙床:交替供水,一用一備型。
⑷—雙控雙床:同時供水,交替再生。
⑸—多控幾床:三個以上樹脂罐並聯使用,適合大型供水系統。
註:應根據所處理的原水硬度值選型。如屬高硬度水(>8mmol/L時),建議加大一級選型;>12mmol/L時,應採用二次軟化或配合其它方法.
我公司可免費為用戶提供常規水質分析,外阜客戶可通過郵寄方式。
註:如果您需要經濟的選型方案的話,請電話或傳真給我公司技術部,一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的回復。
⑦ 有關給水處理的英文文獻或論文
回答數:抄2
瀏覽數:92 英文文章
要寫畢業論文,涉及到一篇外文的翻譯,在哪些網站可以找到免費的沒有中文譯文的原文呢,金融相關的
問題補充:
我再說一下,我要找一篇金融方面的英文文章,可是網上或其他地方必須沒有中文翻譯的(學校規定,否則這篇文章不能用),當然得自己翻
提問時間: 2006-04-12 13:29:50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net54008
新手
4月12日 21:41 你可以輸入中文找你想要的文章,然後用在線翻譯網站來找
肯定有你要的文章
不過希望真是你在翻譯
這樣對你才算有點好處
揪錯 ┆ 評論 ┆ 舉報
⑧ 上次跟您要給水技術論文英文文獻加翻譯的那位,求助
今天一定解決,我真是不知道你要的是給水。一定一定。。。
⑨ 關於給排水水處理的畢業論文,2000字,水平不需要多高,至少參考10個文獻,文獻是15,16年的
2000字 這文章的難度,
以及任務書要求,或者詳細點的文章要求給我
⑩ 水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畢業論文 5000字
這選題上個月寫過,你要可以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