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飲用水的管理制度!
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
生活飲用水生產衛生要求
一、供水單位必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制管水人員必須取得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和健康體檢合格證明。
二、健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落實衛生管理人員,按要求建立、健全衛生檔案。
三、水凈化處理設備、設施必須滿足凈水工藝要求,必須有消毒設施,並保證正常運轉。
四、輸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應密封,嚴禁與排水及非生活飲用水的管網相連接。
五、健全放水、清洗、消毒和檢修制度及操作規程,貯水設備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網未稍應定期放水清洗。
七、水處理設備、設施、管網投產前或者修復後,必須嚴格沖洗、消毒,經水質衛生檢驗合格後方可供水。
八、必須設置水源衛生防護區、保護區內嚴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質衛生的設施和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活動。
九、生產區和單獨設立的泵站、沉澱池和清水池外圍3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生活居住區,不得修建滲水廁所和滲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糞便、廢渣和鋪設污水管道。
十、必須配備相應的水質檢測設備和人員,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後方可供水。
二次供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一、自覺遵守國家頒布的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相關法律、法規
及規定。
二、做好供水設施、場地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確保周圍30米內無污染和污染因素。
三、配備余氯比色計,隨時對供水進行檢測,發現余氯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應及時補充。
四、加強供水設施衛生安全防護,蓄水設施應加蓋加鎖,進水孔、溢水孔、排污孔等有密封防護設施。
五、供水設施建設材料必須無毒無害,定期對供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每年兩次,建立清洗消毒記錄。
六、供水設施專人負責管理,從事管水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取得健康合格證和衛生知識培訓證後方可上崗。
七、新建二次供水單位應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做好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所用的涉水產品必須取得有效的產品批件。
八、發現飲用水被污染或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消除污染,並向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部門報告。
供、管水人員體檢培訓及工「五病」調離制度
一、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預防性健康體檢培訓合格證明後方可從事供管水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濃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攜帶者,不得佮直接供水管水工作。
三、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上崗前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取得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後每年進行一次衛生知識培訓,未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或培訓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工作。
四、從業人員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症狀的,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生活飲用水的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五、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行為。不得在生產場所吸煙,不得進行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和活動。
六、建立健全供、管水人員健康檢查和衛生知識培訓檔案。
❷ 化工企業復工水處理要求
不僅要滿足單一水質改善,還需要考慮污水和污染物的資源和能源化。
化工廢水處理的維護要求:
1、整潔:化工廢水處理的工具,工件和附件整齊擺放,安全保護裝置齊全,管道完整。
2、潤滑:化工廢水處理按時加油,油質符合要求,油壺,油槍,油杯,油氈,油路清潔完整,油痕明亮,油道暢通。
3、安全:實行固定人員設置和移交制度,熟悉化工廢水處理的結構,遵守操作規程,合理使用設備,認真維護設備,防止事故發生。
4、清潔:化工廢水處理內外清洗,所有滑動表面和螺釘,齒輪,齒條等都沒有油,沒有凸起,無漏油,無漏水,無漏氣,無泄漏晶元被清理干凈。
❸ 游泳池水處理
游泳池是公眾場所,當人進入泳池游泳時,人體分泌物及所攜帶的細菌、病毒等也會帶入泳池水中,為了保證泳客的身體健康,不致於在游泳中發生交叉感染,因此,泳池水必須每天都進行消毒處理,將泳池中的細菌、病毒殺滅。先介紹泳池水消毒處理所用的化學葯品類別及其性能、使用方法。
一)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
1.游泳池必須安裝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並能滿足水質處理的要求。游泳場所水質循環凈化消毒設備應保持齊全完好,建立定期檢查和維修制度,做好經常性檢查、保養和維修並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檢修,發生故障時應有應急處理措施,確保各類設施設備正常運行,保持良好狀態。
2.循環凈水和消毒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備簡單、安全可靠、操作和維修簡便;
(2)計量裝置的計量准確,且靈活可調;
(3)投加系統能自動控制,且安全可靠;
(4)加氯機至少設置一套備用,加氯機應有壓力穩定且不間斷的水源,加氯機的運行和停止應與循環水泵的運行和停止設聯鎖裝置。
(二)游泳池水消毒
1.消毒劑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殺菌消毒能力強,並有持續殺菌的功能;
(2)不造成水和環境污染,不改變池水水質;
(3)對人體無刺激或刺激性很小;
(4)對建築結構、設備和管道腐蝕小。
2.游泳池水宜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目前,我國游泳池採用的含氯消毒劑有:液氯、漂精粉、漂水、強氯精(TCCA)等。漂精粉因有殘渣,堵塞管道,影響水質,也逐步被淘汰。漂水含氯極不穩定,其有效氯會隨環境、溫度、濕度、光線及存放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逐漸下降。採用液氯消毒時應有防止泄漏措施,包括水處理機房應遠離游泳池並封閉,房間內有緊急報警裝置等;液氯宜採用真空式自動投加方式,並應設置氯與池水充分混和接觸的裝置;強氯精(TCCA)由於具有共軛基團,在水中逐步分解釋放出次氯酸,留下的氰尿酸鹽對水中的有效氯有穩定作用。它本身又無毒,存放又相當穩定。近幾年來,我國有相當多的游泳池使用TCCA作為游泳池水消毒劑。
3.在有條件和需要的情況下,可採用臭氧、紫外線或其它消毒方法。採用臭氧或紫外線消毒時,還應輔以氯消毒,以保持消毒的持續性。
4.游泳池水(包括兒童涉水池連續供給的新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離余氯量為0.3-0.5mg/L計算確定,浸腳消毒池水加氯量按池水中游離余氯量為5-10mg/L計算確定,加葯時間最好在開放前1-2小時進行。游泳場所開放時,要定期測定游泳池水余氯,並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室內游泳場所開放時,每2小時測一次余氯;室外游泳場所開放時,每小時測一次余氯。
(三)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長藻類,池水中加入0.25-0.5mg/L硫酸銅(以每1000m3水 2-3kg投放),發現藻類時的最大加葯量不應超過1.0mg/L,每月以投放1-2次為佳。
二、游泳場所消毒
(一)每班開場和散場後均應對游泳池外、池邊走道及衛生設施進行清掃、擦洗或沖洗一次。發現有污染時,可用濃度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後,再用清水擦洗。急救室應定期清潔消毒。
(二)淋浴室應經常刷洗,地面可使用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消毒。
(三)更衣櫃應於每日開放結束後做好清潔消毒,可用濃度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消毒後,再用清水擦洗。
(四)公共衛生間(廁所)和垃圾箱(桶)應每天及時清洗,定期使用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
(五)集中空調系統應嚴格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定期清洗和消毒。其他飲水、消毒、搶救等設施設備應定期做好清潔消毒。
三、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一)游泳場所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應一客一換一消毒。
(二)拖鞋的清洗消毒:應設置專用的拖鞋洗消間或區域。
1.設置兩個洗消池或洗消桶,備有橡膠手套、消毒葯物、水源等。
2.清洗:先用清水或洗潔液清洗拖鞋。
3.過水:在過水池或過水桶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4.消毒:在葯物池或葯物桶中,將拖鞋完全浸泡在葯液中,葯液濃度及浸泡時間必須按葯物使用說明嚴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葯時,浸泡液有效氯含量應達250-500mg/L,浸泡時間不少於30分鍾;
5.保潔:從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沖洗干凈,去除殘留的消毒劑,涼置10至15分鍾,待拖鞋干後放置保潔櫃或保管箱。
(三)杯具的清洗消毒:應按杯具洗消操作規程在專用的杯具洗消間內進行。
1.去污清洗:清倒杯中殘渣及茶水,然後在洗滌池中用洗潔液清洗,用清水漂洗杯具並注意洗刷杯口。
2.消毒:在葯物消毒池內,將杯具完全浸泡如葯液中,葯液濃度及浸泡時間必須按葯物使用說明嚴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葯時,浸泡液有效氯含量應達250mg/l濃度,浸泡時間不少於30分鍾;如使用電子消毒櫃,則可直接去污清洗後放入電子消毒櫃消毒。
3.過水:在過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4.保潔:消毒後的杯具應倒置後才放入保潔櫃內,保潔櫃內如果採用毛巾作墊子的,所墊的毛巾必須定期更換、清洗和消毒。
四、注意事項
(一)消毒劑應到證照齊全的生產廠家或經營單位購買,采購時應建立驗收制度並做好記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和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或有關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二)消毒劑置有蓋容器中密封保存於通風、干煥、陰冷、避光處;建立消毒劑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要詳細記錄入庫消毒劑的名稱、數量、產地、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情況、索證情況等,並按入庫時間的先後分類存放。
(三)在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如有條件,配製時可戴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