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COD和DO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COD(化學需抄氧量) 作為反應廢水污染襲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指的是水中有機物消耗氧的含量,是水質監測的重中之重。 DO(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氧稱為溶解氧,溶解氧以分子狀態存在於水中。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質重要指標之一。 如果COD高就說明水體污染嚴重!反之則污染小、 DO是一般運用於好氧池內的一個參數,高了會爆散污泥,出水帶懸浮物、 低了則微生物缺氧造成水質發臭,導致處理能力降低 出水產生渾濁。
Ⅱ >>污水處理COD和DO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COD,即化學需氧量,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了水中有機物質消耗氧氣的程度,是水質檢測中的關鍵參數。在污水處理過程中,COD值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水體污染的程度。通常來說,COD值越高,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含量越大,污染越嚴重;反之,則說明水質較好,污染較小。
DO,即溶解氧,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含量。溶解氧在水中以分子狀態存在,它是水質監測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污水處理中,DO值的高低對污水處理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當DO值過高時,可能會導致污泥的過度膨脹,從而產生懸浮物,影響出水的質量;而DO值過低,則會導致水體中的微生物因缺氧而無法正常活動,進而導致水質惡化,出現發臭的現象,同時也會降低污水處理的效率。
因此,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保持合適的COD和DO值是非常關鍵的。過高或過低的COD值和DO值都會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從而影響出水的質量。通過合理控制COD和DO值,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保障水質安全。
在實際操作中,通過精確控制進水的有機物含量和曝氣量,可以有效調節COD和DO值,確保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此外,定期監測和調整系統參數,也是維持COD和DO值平衡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COD和DO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反映了水體的污染狀況,還直接影響著污水處理的效果。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精確的控制和管理,以確保污水處理系統的高效運行和水質安全。
Ⅲ 污水處理為什麼要去除COD和BOD
進入自然水體,破壞水體平衡,造成除微生物外幾乎所有生物的死亡,進一步內影響周邊環境容。
水體自凈需要把這些有機物給降解,COD的降解肯定需要耗氧,而水體中的復氧能力不可能滿足要求,水中DO就會直接降為0,成為厭氧狀態,在厭氧狀態也要繼續分解(微生物的厭氧處理),水體就會發黑、發臭(厭氧微生物是看起來很黑,有硫化氫氣體生成)。
Ⅳ 請專家為小弟解答疑惑,在此先謝過了。求活性污泥法原理詳解。
活性污泥法是模仿大自然中水體自凈的過程,就是水體中的微生物以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為原料,消耗氧氣,分解為無機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微生物(也就是污泥)可以自我繁殖。
凈化機理及過程
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氧,將有機物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達到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目的。
⑵凈化過程
活性污泥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①初期的吸附去除階段
在該階段,污水和污泥在剛開始接觸的5~10min內就出現了很高的BOD去除率,通常30min內完成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大量去除,這主要是由於活性污泥的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活性污泥法初期的吸附去除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a.初期的吸附去除完成時間短,去除量大;
b.去除的有機物對象主要是膠體和懸浮性有機物;
c.活性污泥的性質與初期的吸附去除關系密切,一般處於內源呼吸期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能力強,而氧化過度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初期吸附的效果不好;
d.初期吸附有機物的效果與生物反應池的混合及傳質效果密切相關;
e.被吸附的有機物沒有從根本上被礦化,通過數小時的曝氣後,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後才可能被微生物酶轉化。
②代謝階段
活性污泥吸附了污水中呈非溶解狀態的大分子有機物後,被微生物的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的溶解性有機物,與污水中溶解性的有機物一起進入微生物細胞內被降解和轉化,一部分有機物質進行分解代謝,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獲得合成新細胞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物質進行合成代謝,形成新的細胞物質。
③活性污泥絮體的分離沉澱
無論分解還是代謝,都能去除有機污染物,但是產物卻不同,分解代謝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合成代謝的產物則是新的細胞,並以剩餘污泥的方式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沉澱是混合液中固相活性污泥顆粒同廢水分離的過程。固液分離的好壞,直接影響出水水質。如果處理水挾帶生物體,出水BOD和SS將增大。所以,活性污泥法的處理效率,同其他生物處理方法一樣,應包括二次沉澱池的效率,即用曝氣池及二沉池的總效率表示,除了重力沉澱外,也可用氣浮法進行固液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