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處理各種工藝優缺點
1. 物化處理
物化處理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對特定污水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方法的針對性很強,尤其是化學處理,針對不同的污染物採用不同的化學葯劑。處理效果相對明顯,但成本可能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則是通過生物對污染物進行降解的過程,主要依靠生物的生理作用對污染物進行消化分解,最終將污染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氮氣等無機物。進行生化處理的污水需具備一定的可生化性,即BOD:COD比值大於等於0.3,否則難以進行生化處理。
3. 物化處理工藝
物化處理工藝包括:
- 過濾處理:如格柵、沉澱、介質過濾、膜過濾、混凝沉澱、酸化中和等。
- 格柵:主要用於去除水中的懸浮物SS,主要去除較大顆粒的懸浮物。
- 介質過濾:包括砂濾器、活性炭過濾、多介質過濾、纖維球過濾、楔形網過濾等,主要用於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及膠體顆粒。
- 膜過濾:近年來興起的水處理新工藝,主要通過膜對水進行過濾。與其他過濾方法相比,膜過濾的孔隙更小,如RO膜僅允許水分子通過,超濾膜可允許一定離子通過,大分子則被截留。但膜工藝成本較高,膜具有一定壽命,運行費用也較高。
4. 生化處理工藝
生化處理按照工藝分包括:
- AAO工藝、CAST工藝、AO工藝、AB工藝、SBR、MBR、氧化溝、氧化塘、生物氧化法、生物轉盤、塔濾等。
關於生物處理的優缺點,建議參考《排水工程》和《水質工程》(高教版),其中詳細介紹了各種生物處理工藝的優缺點。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細節可能有所遺漏或錯誤。
㈡ 五種常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五種常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包括:
1. AO工藝 簡介:AO是Anoxic Oxic的縮寫,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是厭氧段,用於脫氮除磷;O是好氧段,用於除水中的有機物。 特點:流程簡單、投資較少、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但由於沒有獨立污泥迴流系統,對難降解的有機物處理效率較低,且脫氮效率難以達到90%。
2. A2O工藝 簡介:也叫厭氧缺氧好氧處理工藝,是AO工藝的改進版本。 特點:對生活污水中氮、COD、有機物的去除率更高,同時還能去除磷,是目前處理生活污水的主流生化處理方式之一。
3. MBR工藝 簡介:是活性污泥法和膜分離技術組合的新型工藝。 特點:處理效率高,水質標准高,適用於難降解的有機污水以及對水質處理要求較高的生活污水。此外,還廣泛用於工業污水處理、建築污水處理等行業。
4. 曝氣生物濾池 簡介: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 特點: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的作用,應用范圍廣泛,可用於水深度處理、微污染源水處理、難降解有機物處理、低溫污水的硝化等。
5. SBR工藝 簡介:也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活性污泥處理技術。 特點:運行上有序和間歇操作,適用於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如學校生活污水處理、加工廠間歇排放的工業污水、中小型污水處理站等。
㈢ AO水處理工藝的工藝特點
根據以上對生物脫氮基本流程的敘述,結合多年的焦化廢水脫氮的經驗,我們總結出(A/O)生物脫氮流程具有以下優點:
(1)效率高。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於54h,經生物脫氮後的出水再經過混凝沉澱,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貴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設置有脫固定氨的裝置後,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鹼度相應地降低了硝化過程需要的鹼耗。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機物的去除率分別為62%和36%,故反硝化反應是最為經濟的節能型降解過程。
(4)容積負荷高。由於硝化階段採用了強化生化,反硝化階段又採用了高濃度污泥的膜技術,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濃度,與國外同類工藝相比,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5)缺氧/好氧工藝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當進水水質波動較大或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本工藝均能維持正常運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簡單。通過以上流程的比較,不難看出,生物脫氮工藝本身就是脫氮的同時,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機物。結合水量、水質特點,我們推薦採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脫氮(內循環) 工藝流程,使污水處理裝置不但能達到脫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標也達到排放標准。
3. A/O工藝的缺點
(1)由於沒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內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另外,內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狀態,影響反硝化效果,脫氮率很難達到90%。
(3)影響因素
水力停留時間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濃度MLSS(>3000mg/L)污泥齡( >30d )N/MLSS負荷率(<0.03 )進水總氮濃度( <30mg/L)
㈣ 哪幾種是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一、活性污泥法
1. 傳統活性污泥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好氧條件下,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該工藝通過控制溶解氧的濃度,實現對有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然而,其在脫氮除磷方面效果相對較差。
2. A/O法(Anaerobic/Oxic)
A/O法是在傳統活性污泥法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工藝。它將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聯起來,通過缺氧水解和好氧處理,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提高氧的利用效率。該工藝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但其脫氮效率和除磷效率相對較低。
3. A2/O法(Anaerobic-Anoxic-Oxic)
A2/O法,又稱AAO法,是在AO法基礎上開發的二級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通過厭氧、缺氧和好氧段的交替運行,實現高效的脫氮除磷。A2/O法具有水力停留時間短、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靈活等優點,但存在除磷和脫氮效果提升有限、內循環量不宜過高等問題。
4. 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SBR法是一種按時間間歇曝氣方式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該工藝具有理想的推流過程、穩定的運行效果、良好的抗沖擊負荷能力等特點。然而,SBR法對自動化控制要求較高,排水設備要求復雜,且易產生浮渣。
5. CASS循環式活性污泥法
CASS法是將SBR的反應池沿長度方向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為生物選擇區,後部分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潷水器裝置,實現了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的周期循環運行。
6. 氧化溝
氧化溝是一種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點的污水處理方法。混合液在溝內不斷地循環流動,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段。
二、生物膜法
1. 接觸生物法
接觸生物法主要設備是生物接觸氧化濾池。在不透氣的曝氣池中裝有填料,填料被水侵沒,通過鼓風機在填料底部曝氣充氧。
2.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
三、厭氧處理
1. 化糞池
化糞池是一種常見的厭氧處理設施,用於處理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質。
2. UASB
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是一種高效的厭氧處理裝置,用於處理各種類型的有機廢水。
3. IC內循環反應器
IC內循環反應器是一種新型厭氧處理技術,通過內循環實現高效的有機物降解和能量回收。
四、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是在一級、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對難降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進行進一步處理。主要包括過濾、消毒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