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給水處理與飲用水處理

給水處理與飲用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2-02-07 05:40:41

⑴ 目前我國飲用水處理過程

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常規的處理方法(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 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細菌,而對各種溶解性化學物質的去除率較低,不能完全消除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更不能滿足人們對飲用水的高標准要求,加之長距離管道輸送和高層水箱的二次污染,飲用水已不再安全或衛生。因此應盡快採用先進的技術對飲用水進行較為全面的處理。目前,隨著水源污染的加劇和各國飲用水標準的提高,可去除各種有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的「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要求採用更有效的水處理方法,尋求一種佔地少、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水質穩定的工藝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課題。

1、活性炭吸附法

該方法可以通過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臭味、天然及合成有機物、微污染物質等,出水水質雖好,但對有毒的重金屬、一般的鹽類、致癌的亞硝酸鹽和放射性物質、細菌、病毒等則收不到去除效果,有些物質(如細菌) 在處理時間長時甚至會略有增加。 再者活性炭的價格也較高,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消毒能力強,能氧化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味,溶解性的鐵、錳及酚等。但其在水中不穩定,容易失效,在管網中殺菌效力不能持久;而且設備復雜,投資大,能耗也大,目前在我國應用較少。另外,臭氧氧化後的水因新生了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使水的生物穩定性變差。 當前,通常把臭氧與活性炭聯合應用,其效果較佳。

2、膜分離技術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高效分離、濃縮、提純、凈化技術,其主要特點是節能(因為膜分離過程不發生相變化)、分離對象廣(有機物和無機物、病毒、細菌、微粒) 、裝置簡單、易操作、易於自控、易維修(因為只是用壓力作為膜分離的推動力),特別適用於對熱敏感物質的分離、分級、濃縮與富集(因為分離過程只需在常溫下進行)。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開發研製出的有機膜主要有微濾膜(MF) 、超濾膜(UF)、納濾膜(NF) 和反滲透膜(RO)。其中的微濾(MF) 和超濾(UF) 因不能脫除各種低分子物質,故單獨使用時不能稱之為深度處理。反滲透(RO) 和納濾(NF) 作為水及其他液體分離膜之一,在分離膜應用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當今世界上,反滲透、納濾膜水處理裝置的能力已達到每天數百萬噸。最大的反滲透苦鹹水淡化裝置為位於美國亞利桑拿州的日產水量28 萬噸的運河水處理廠,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日產水量為12.8萬噸。最大的納濾脫鹽軟化裝置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日產水量為3.8 萬噸 。

⑵ 純凈水處理設備

純凈水設備工藝流程:

1.原水 → 原水箱 → 原水泵 →多介質過濾器 (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 →軟水處理器 → 精密過濾器 → 高壓泵 → 一級反滲透(RO)裝置 → 純凈水箱 → 高壓泵→二級反滲透→紫外線殺菌裝置 → 用水點

2.原水→原水箱→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高壓泵→一級反滲透設備→純水箱→純水泵→用水點(出水電導率:≦10us/cm)

3.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一級高壓泵→第一級反滲透→二級高壓泵→第二級反滲透(反滲透膜表面帶正電荷)→純水箱→純水泵→用水點(出水電導率:≦2us/cm)


純凈水設備主要工藝流程說明

1、原水罐(可選)

儲存原水,用於沉澱水中的大泥沙顆粒及其它可沉澱物質。同時緩沖原水管中水壓不穩定對水處理系統造成的沖擊。(如水壓過低或過高引起的壓力感測的反應)。

2、原水泵

恆定系統供水壓力,穩定供水量。

3、多介質過濾器

採用多次過濾層的過濾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鐵銹、膠體物質、懸浮物等顆粒在20um以上的物質,可選用手動閥門控制或者全自動控制器進行反沖洗、正沖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證設備的產水質量,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4、活性炭過濾器

系統採用果殼活性炭過濾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電解質離子,還可進行離子交換吸附。經活性炭吸附還可使高錳酸鉀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於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復制的濃度增加,因而還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異味、大量生化有機物、降低水的余氯值及農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的三鹵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富淶純凈水設備。可選用手動閥門控制或者全自動控制器進行反沖洗、正沖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證設備的產水質量,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設備具有自我維護系統,運行費用很低。

5、離子軟化系統/加葯系統

RO裝置為了溶解固體形物的濃縮排放和淡水的利用,為防止濃水端特別是RO裝置最後一根膜組件濃水側出現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SrSO4,SiSO4的濃度積大於其平衡溶解度常數而結晶析出,損壞膜原件的應有特性,富淶單級反滲透純凈水生產設備。在進入反滲透膜組件之前,應使用離子軟化裝置或投放適量的阻垢劑阻止碳酸鹽,SiO2,硫酸鹽的晶體析出。

6、精密過濾器

採用精密過濾器對進水中殘留的懸浮物、非曲直粒物及膠體等物質去除,使RO系統等後續設備運行更安全、更可靠。濾芯為5um熔噴濾芯、目的防止上級過濾單元,漏掉的大於5um的雜質除去。防止進入反滲透裝置損壞膜的表面,從而損壞膜的脫鹽性能。

7、反滲透系統

反滲透裝置是用足夠的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般是水)通過反滲透膜(或稱半透膜)而分離出來,因為這個過程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稱為反滲透。

反滲透法能適應各類含鹽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鹽量的水處理工程中,能獲得很好的技術經濟效益。沈陽富淶純凈水灌裝生產線。反滲透法的脫鹽率提高,回收率高,運行穩定,佔地面積小,操作簡便,反滲透設備在除鹽的同時,也將大部分細菌、膠體及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

8、臭氧殺菌器(可選)

殺滅由二次污染產生的細菌徹底保證成品水的衛生指標。

⑶ 想知道關於飲用水的知識,包括水處理知識,謝謝

我國城市自來水水質明顯低於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多數水源的原水水質相對較低、污染嚴重、水中濁度和色度及有機物濃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廠仍然主要採用的是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對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難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水質。由於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長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因而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提高,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對於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凈化處理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制約飲用水處理領域的科技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去除的工藝理論與技術;
(2)水中藻類及其代謝產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強化處理技術;
(3)水處理過程副產物的去除與控制技術;
(4)常規水處理的強化技術;
(5)高效消毒技術等。
飲用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對人體危害大,但難於去除。特別是高穩定性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如鹵代有機物、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對人體危害較大。傳統給水處理工藝對這些有機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開發經濟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術。
水中藻類一般帶負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難於混凝,嚴重地影響給水處理效果;藻類比重小,沉澱效果差;藻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嗅味,對水的感官性狀產生直接影響;某些藻類尺寸很小,可穿透濾池進入到給水管網中,影響管網內水質;藻類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前驅物質,在後續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生成多種有害副產物,增加水的致突變活性;某些藻類(如藍藻)能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和動物構成威脅,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經毒素。此外,藻類會粘附在濾料表面,使濾池過濾周期顯著縮短,造成濾池頻繁反沖洗;
有機成分對膠體產生嚴重保護作用,影響混凝效果,導致耗葯量顯著增加,水中鋁的剩餘濃度升高。
水處理過程中引入的一些副產物(如聚丙烯醯胺中的單體等),也會對飲用水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在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多種鹵代有機副產物對人體危害較大,是飲用水中重點控制的副產物。特別是傳統的預氯化工藝,高濃度的氯與原水中較高濃度的有機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產物濃度會更高。
消毒一直是給水處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消毒效果不佳將造成流行病爆發,特別是甲第蟲、隱孢子蟲等致病原生動物的滅活,是目前消毒技術研究的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過低,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有必要動態地、及時地、科學地對飲用水水質標准進行系統研究,並及時地對標准作出補充。
一般除污染工藝設備投資較大,由於受資金限制,難以大規模地採用昂貴的除污染工藝,這也是目前我國飲用水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與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安全與優質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源污染嚴重,但絕大多數城市水廠採用的是傳統的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功能是除濁、除色和殺菌,對水中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國內外近些年來發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凈化處理技術,主要可分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幾大類方法。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種較早地被應用於生產的除微污染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粒狀活性炭的使用通過活性炭濾床實現,將其置於砂濾後或者取代現有砂濾床。受污染的水經過活性炭濾床後,有機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濾床中。但由於我國水源污染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飽和、失效,水體污染嚴重時活性炭只能運行幾周時間。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過再生得到恢復,但更換活性炭頻繁、再生費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應用中基建與設備投資較低,使用靈活方便。但活性炭難以回收,使用過程中運行費用較大,僅在污染嚴重時期使用。近些年來,人們將粉末活性炭預塗到某些載體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粉狀活性炭在運行過程中可逐漸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斷對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長活性炭使用周期。
氧化工藝
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強氧化劑分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工藝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適應面廣,應用得相對較多。目前能夠用於給水處理的氧化劑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臭氧,它們在標准狀態下的氧化還原電位分別為1.36V、1.50V、1.69V、1.77V和2.07V。
顯然,臭氧在可用於給水處理的幾種氧化劑中具有最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電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強的氧化性,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目前已被發達國家較多地應用於給水處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氧化破壞,但僅能使水中含有不飽和鍵或者部分芳香類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相當多的穩定性有機污染物(如農葯、鹵代有機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難以被氧化分解。雖然臭氧氧化技術在我國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於投資很大、運行管理費用很高,在我國一直難以推廣應用。
「八五」期間,我國開展了高錳酸鉀除微污染技術研究,投資相對較小,已在多個水廠和凈水設施中應用。過氧化氫除污染能力很低,但與二價鐵聯用在酸性條件下有較強的氧化能力,由於在給水處理中難以進行pH調整,因而過氧化氫的應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但與有機物氧化時被還原成亞氯酸根,後者對紅血球有破壞作用。氯對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長期以來被用做給水處理的預氧化劑,但由於氯與原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鹵代有機物,因而預氯化逐漸地受到各國的限制。建設部在「九五」期間研究了化學預氧化除污染技術,對比了各種化學預氧化技術的相對除污染效能,發現某些化學預氧化復合技術對於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
我國部分高校對光化學氧化除污染技術進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一般可應用於小型凈水設施,但在大規模水廠中應用設備投資較大。
生物預處理技術
生物預處理技術是在常規給水處理工藝流程之前或在處理過程中,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代謝分解,使之無機化。「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對各種生物預處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工作,表明對於可生化性較高的水,生物預處理能夠顯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對有機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國的華南地區已進行了生產性試驗,當水中有機污染物可生化性較強時,可明顯地提高水質;但對於受工業廢水污染、可生化性較低的原水,生物預處理除污染效率較低。生物預處理對於北方地區,特別對於低溫水的處理效果有限,由於微生物活性較低,需要停留時間較長,因而設備投資較大。
膜技術
膜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給水處理工藝。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過其很小的孔徑將水中有機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側,從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目前膜處理技術設備投資大,膜更換費用較高,一般只用於小規模的凈水設施,難以應用於大規模水廠。此外,膜過濾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時,還將水中無機離子去除(如反滲透),長期飲用高純水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總之,目前國內外在受污染水處理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夠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從而經濟有效地提高飲用水水質的新技術與設備還仍然有限。特別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徵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除微污染技術與設備。我國在「八五」和「九五」期間主要是針對單項除微污染技術進行研究,但對於除微污染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的研究尚較薄弱。由於我國飲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對受污染水源水的凈化處理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在我國具有相當大的潛在市場,是我國水工業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與開發價值。

⑷ 水庫都經過哪些凈化水處理才能飲用

首先必須把源水從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廠,當然,不同的地區它的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飲水質量;然後經過沉澱、過濾、消毒、入庫(清水庫),再由送水泵高壓輸入自來水管道,現在國家規定要用PP管,而不是以前常用的鐵管,因為時間一長鐵管就會生銹,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最終分流到用戶龍頭。整個過程要經過多次水質化驗,有的地方還要經過二次加壓、二次消毒才能進入用戶家庭。現在自來水消毒大都採用氯化法,公共給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傳播疾病,這種方法推廣到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了,具有較完善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氯氣用於自來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費用較低,幾乎沒有有害物質的優點。但我們經過對理論資料了解、研究,認為氯氣用於自來水消毒還是有在一定的弊端。氯化消毒後的自來水能產生致癌物質,且目前有關方面專家也提出了許多改進措施。並在大約一百多年前就採用了氯化消毒方法,並沿用至今,成為一種常規消毒方法。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發現氯化後自來水出現一些令人遺憾的結果!經過氯化後的水會產生哪些物質?這些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嗎?如何才能得到既清潔又安全的飲用水?在現階段,消毒劑除氯氣外,還有二氧化氯,臭氧,採用代用消毒劑可降低有害物質的生成量,同時提高處理效率。過濾後的水要進行消毒,消毒劑用氯氣。氯氣易溶於水,與水結合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在整個消毒過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對產生臭味的無機物來說,它能將其徹底氧化消毒,對於有生命的天然物質如水藻,細菌而言,它能穿透細胞壁,氧化其酶系統(酶為生物催化劑)使其失去活性,使細菌的生命活動受到障礙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細菌體而顯示出良好的滅菌效果,次氯酸根離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帶負電荷而難於接近細菌體(細菌體帶負電荷),因而較之次氯酸,其滅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氣消毒效果要比採用漂白粉消毒更佳。目前世界上安全的自來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過這種方法的處理費用太昂貴,而且經過臭氧處理過的水,它的保留時間是有限的,至於能保留多長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所以目前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才使用這種處理方法

⑸ 中水處理和污水處理有什麼區別

中水是指經處理的廢水,可以用於非飲用的循環用水。處理該廢水成為可以循環使用的非飲用水裝置,統稱為中水處理裝置。但是污水處理不一定處理到能夠引用

⑹ GE納濾膜對礦物質飲用水處理有什麼作用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ge納濾膜
而各種膜分離過程,首先是在水處理方面得到應用,而後推廣到冶金、石油、化工、儀器、醫葯、仿生等諸多領域。
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滲析、電滲析等技術己經廣泛在給水處理、純水制備、海水淡化、苦鹹水淡化等水處理領域中得到推廣和應,並在水處理的各個方面,ge濾芯安裝給傳統的水處理工藝以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膜分離技術有著傳統的給水處理工藝不可比擬的優點:
首先,膜分離技術可適用於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病毒、細菌到微粒甚至特殊溶液體系的廣泛分離,可充分確保水質,且處理效果不受原水水質、運行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膜分離過程為物理過程,不需加入化學葯劑,提高了人們對水處理過程的信賴程度,易於為群眾接受,屬為人們稱道的「綠色」技術。
第三,膜分離技術分離裝置簡單,佔地面積小,系統集成容易,便於運輸、拆卸、安裝,運行環境清潔、整齊,可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造水工廠」。
第四,膜分離過程系統簡單、操作容易,且易控制,便於維修,有利於生產自動化的推廣與普及。作為一種新興的水處理技術,膜分離以其無可非議的先進性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2納濾技術概述
膜分離技術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水處理技術」,自70年代應用於水處理領域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空前的發展,受到世界各國水處理工作者的普遍關注,開展了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在給水處理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是一系列的低壓膜,如納濾膜、反滲透膜等。其中,納濾膜法水處理技術以其特殊的優勢,獲得了世界各國的水處理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在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納濾技術是從反滲透技術中分離出來的一種膜分離技術,是超低壓反滲透技術的延續和發展分支。一般認為,納濾膜存在著納米級的細孔,且截留率大於95%的最小分子約為1mm,所以近幾年來這種膜分離技術被命名為:Nanofiltration,簡稱:NF,中文譯為:納濾。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納濾膜被稱為超低壓反滲透膜(LPRO:LowPressureReverseOsmosis),或稱選擇性反滲透膜或鬆散反滲透膜(LooseRO:LooseReverseOsmosis)。日本學者大谷敏郎曾對納濾膜的分離性能進行了具體的定義:操作壓力≤1.50mPa,截留分子量200~1000,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認為是納濾膜[1]。納濾技術已經從反滲透技術中分離出來,成為介於超濾和反滲透技術之間的獨立的分離技術,己經廣泛應用於海水淡化、超純水製造、食品工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成為膜分離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
3納濾膜
納濾過程的關鍵是納濾膜。對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機械強度高、耐酸鹼及微生物侵蝕、耐氯和其它氧化性物質、有高水通量及高鹽截留率、抗膠體及懸浮物污染,由兩部分結構組成:一部分為起支撐作用的多孔膜,其機理為篩分作用;另一部分為起分離作用的一層較薄的緻密膜,其分離機理可用溶解擴散理論進行解釋。對於復合膜,可以對起分離作用的表皮層和支撐層分別進行材料和結構的優化,可獲得性能優良的復合膜。膜組件的形式有中空纖維、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其中,中空纖維和卷式膜組件的填充密度高,造價低,組件內流體力學條件好;但是這兩種膜組件的製造技術要求高,密封困難,使用中抗污染能力差,對料液預處理要求高。而板框式和管式膜組件雖然清洗方便、耐污染,但膜的填充密度低、造價高。因此,在納濾系統中多使用中空纖維式或卷式膜組件。
在我國,對納濾過程的理論研究比較早,但對納濾膜的開發尚處於初步階段。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納濾膜的開發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達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國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納濾膜、日本日東電工的NTR-7400系列納濾膜及東麗公司的UTC系列納濾膜等都是在水處理領域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商品化復合納濾膜。
對於一般的反滲透膜,脫鹽率是膜分離性能的重要指標,但對於納濾膜,僅用脫鹽率還不能說明其分離性能。有時,納濾膜對分子量較大的物質的截留率反而低於分子量較小的物質。納濾膜的過濾機理十分復雜。由於納德膜技術為新興技術,因此對納濾的機理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有關文獻還很少。但鑒於納濾是反滲透的一個分支,因此很多現象可以用反滲透的機理模型進行解釋。關於反滲透的膜透過理論[2]有朗斯代爾、默頓等的溶解擴散理論;里德、布雷頓等的氫鍵理論;舍伍德的擴散細孔流動理論;洛布和索里拉金提出的選擇吸附細孔流動理論和格盧考夫的細孔理論等。
納濾膜的過濾性能還與膜的荷電性、膜製造的工藝過程等有關。不同的納濾膜對溶質有不同的選擇透過性,如一般的納濾膜對二價離子的截留率要比一價離子高,在多組分混合體系中,對一價離子的截留率還可能有所降低。納濾膜的實際分離性能還與納濾過程的操作壓力、溶液濃度、溫度等條件有關。如透過通量隨操作壓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降低等。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4納濾技術的工程應用
納濾膜的孔徑范圍介於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其對二價和多價離了及分子量在200~1000之間的有機物有較高的脫除性能,而對單價離子和小分子的脫除率則較低。而且,與反滲透過程相比,納濾過程的操作壓力更低(一般在1.0Mpa左右);同時由於納濾膜對單價離子和小分子的脫除率低,過程滲透壓較小,所以,在相同條件下,納濾與反滲透相比可節能15%左右[3]。因而在水處理中,納濾被廣泛應用於飲用水的濃度凈化、水軟化、有機物和生物活性物質的除鹽和濃縮、水中三鹵代物前軀物的去除、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分級和濃縮、廢水脫色等領域。
Sibille等研究了法國Auverw-sur-Oise市的地下水,對納濾和生物處理飲用水(臭氧—生物活性炭過濾)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納濾可以顯著提高飲用水的水質,減少細菌數量和有機物的濃度,從而使後續消毒更有效,也減少了三氯甲烷的形成。但是,研究又指出,少量極易被細菌等吸收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質(BOM:BiologicalOrganicMatter)、可同化有機碳(AOC:AssimilableOrganicCarbon)也能透過納濾膜。
I.C.Escobar等的研究[4]中,將石灰軟化設備與納濾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納濾系統可有效去除原水中除了AOC以外的幾乎全部溶解性有機碳(DOC:DissolvedOrganicCarbon)含量。
雖然,納濾技術的工程應用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給水行業中已經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但在我國,將納濾技術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的條件還不成熟,尚處於嘗試階段、本要問題是國產納濾膜的性能指標不夠過關。是納濾技術在高硬度海島苦鹹水凈化的實際應用。該工程由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中心設計,於1997年4月正式投入生產淡水,系統連續正常運行27個月,淡化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5]。
有關學者曾採用納濾膜對某市自來水(以污染嚴重的淮河水為原水)進行深度處理試驗,研究了納濾循環制水試驗工藝的效果。結果表明,循環試驗工藝與單級納濾工藝相比,在同樣較低的壓力下,出水率較高,並且能耗降低,減少了濃水排放。即使在回收率較高(80%)的情況下,膜出水中的總有機碳(TOC)仍比自來水低50%;對致會變物的去除十分顯著,使Ames試驗陽性的水轉為陰性[6]。
5納濾膜應用中的問題
納濾膜有較高的膜通量,可以截留有機及無機污染物,而對人體必需的一些離子又有較大的透過率,因此,把納濾膜應用於飲用水的深度凈化較其它的膜分離技術有較大的優勢。把鋼濾膜應用於給水處理領域的主要問題是
a)膜表面容易形成附著層,使膜的通量顯著下降;
b)操作結束後,膜的清洗較困難;
c)膜的耐用性差。
世界各國的水處理工作者正在進行廣泛的研究,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納濾技術在給水處理領域的推廣應用還依賴於這些問題的進一步解決。

⑺ 廢水處理與給水處理有什麼本質區別

廢水處理是將被污染的廢水通過處理使其中的污染物濃度能夠達到允許的、環境體系許可的濃度之後排放,通常是達到國標或地方標准。
給水處理一般指對使用水進行凈化,使其能夠達到使用要求。

⑻ 飲用水水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具體點的啊

萬達環保為您解答:
水廠專用純凈水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版、顆粒活性碳過濾權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的反滲透膜(RO膜),使較高濃度的水變為低濃度水,同時將工業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隔離,從而達到飲用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准,產出至清至純的水。
飲用水工藝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陽樹脂軟化器→精密過濾器→高壓泵1→一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高壓泵2→二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純水箱→ 全自動灌裝線。
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咨詢我們

⑼ 東北農村別墅如何解決給排水和取暖

1、取暖
取暖可以採用安裝地熱,暖氣,空調。
一般來說北方暖氣好些。如果房間很多,也可以弄兩間地熱。有小孩子的話,在地上玩不會冷。
地暖是通過在地板下鋪設熱體輻射散熱的採暖方式,它非常適合用於別墅。首先,地板採暖是由下而上散熱,符合『頭要涼,腳要熱』的養生之道,感覺非常舒適;其次,地熱不佔用平面空間,不會影響高檔次別墅的美觀;比起空調暖氣,更加節能環保;最後,溫度,時間可隨意調節,沒有噪音。

2、給排水
一、飲用水
別墅裝修引用水一般選擇凈水機或多功能制水機來實現,與飲用水直接相關的日常用水(包括客廳直飲水、廚房飲用水、浴室沐浴用水、涉水家電用水等)通過軟水系統和凈水系統,整體解決別墅裝修的水處理需求。中央軟水機:安裝於主水管道,去除水鹼、水垢。保護涉水家電,如點暖系統、中央空調、熱水器,洗衣機、咖啡機、電熨斗等。中央凈水機:安裝於主要管道,全屋凈化。去除水中泥沙、鐵銹、懸浮物、細菌病毒等雜質。廚房凈水機:安裝於櫥櫃水盆下,深度去除泥沙、鐵銹、漂白粉、懸浮物、細菌病毒、化學污染物、重金屬污染物。用於燒開水、煮飯、煲湯、洗水果、洗臉、刷牙等。管線機:安裝於客廳、卧室、書房,直接飲用。
二、生活給水
一般生活給水包括日常生活用水、熱水、游泳池用水幾個方面,別墅裝修生活給水處理一般採用智能管網直接供水裝置,可按照最高用水定額來設置最佳供水量。
1、最高日用水估算:包括客房、餐飲、洗衣、休閑淋浴、娛樂及其它用水額度,別墅客戶可以根據平時需要進行粗略估計並與水電設計師詳細溝通,為別墅水處理進行合理的解決措施。
2.熱水系統:熱水一般涉及客房用水、取暖、休閑中心以及溫水游泳池等,需要估算的地方包括客房耗熱量、淋浴、桑拿、游泳池水面蒸發熱損失、傳導熱損失、池壁和池底傳導熱損失和管道熱損失等,根據需要詳細計算總熱需要,以便後期合理處理熱水系統。一般別墅裝修的熱水系統熱源為燃氣鍋爐,採用容積式水水換熱器供給各用水點,根據不同功能採用不同組換熱器,以便於管理。另外,休閑中心和游泳池部分應預留設備用房和管道介面。
三、滅火給水
1、消火栓給水
別墅裝修防火系統至關重要,水電設計時必須留有充足的消火栓水用量,一般設室外消火栓2個,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大概為15L/s,火災延續時間2h,水池貯存消火栓用水容積108平米。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供水方式一般採用水泵和水箱聯合供水方式,屋頂設消防水箱,需設兩台穩壓緩沖多級消防泵,一用一備。消防栓給水一般由水電設計師根據別墅戶型、大小以及格局進行合理處理,估算用水量。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一般頂板採用大板設計無次梁,設計流量33L/s,火災延續時間為1h,消防水池內應貯備噴淋用水120平米。自動噴水滅火給水泵一般為兩台穩壓緩沖多級消防泵,一用一備。
四、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是別墅裝修水處理系統的重要一環,必須在給排水設計中充分考慮可能的變化,認真分析研究,合理取值,提供合理、可靠的管道介面,方可滿足各方面的要求,滿足規范要求。一般地下室部分為壓力排水,其餘自流排放,排水系統為污廢合流排放,污水收集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小區污水管道。別墅排水應當考慮及時將消防用水排放,同時應防止可燃物(如油料)流到其餘區域,影響其餘區域安全,一般鍋爐和消防用水採用密閉水封井排水。另外,休閑娛樂場所,排水橫管比較長,必須設置環形通氣管道,平衡管道內氣壓平衡,防止水封破壞。

⑽ 煤質活性炭用有哪些方式深度處理飲用水

煤質活性炭用於深度飲用水處理方法:
1、煤質活性炭—砂濾料雙層濾料濾池,即用煤質活性炭代替原有砂濾池中的部分砂濾料。炭一砂雙層濾料濾池。通過炭層的吸附與砂層的過濾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同時還可以除氨 (NH4+<2mg/I時)。為了滿足過濾和吸附要求,一般是在數十厘米厚的砂層上鋪12×40目或8×30目的活性炭(活性炭目數)。厚40cm的活性炭層足以去除有機物,井可減少需氯量,消除臭味。且有能力去除農葯等有機物,使用期為0.5~5年。雙層濾料過濾過濾時,上層是無煙煤濾料,下層是石英砂,承托層濾料是鵝卵石(起承托作用,非過濾粒徑或非過濾材料)。同理,三層濾料過濾過濾時,為了提高濾池出水水質,過濾器內的濾床設立單層濾料。將大顆粒而相對密度小的無煙煤濾料分布在上層;中顆粒中相對密度的濾料石英砂分布在中間層;小顆粒大相對密度的磁鐵層濾料在下層,這樣的濾料稱為三層濾料池。這么設計特別適合於濾料臟了以後的反沖洗,濾料會自動分層,密度較小的在上層,密度較大的在下層。
2、用煤質活性炭替換砂濾池中全部砂濾料,使起吸附兼過濾的作用。
3、快濾池後的單獨活性炭池。即在砂濾池後面設置GAC 濾池,進行二次過濾。砂濾池主要截除礬花。煤質活性炭池吸附有機物、酚和嗅昧。與上兩種工藝相比,單獨活性炭池基建費用較高。但能利用較多的活性炭吸附,降低運行費用,易更換活性炭,能更有效地去除TOC、揮發性有機物和特種有機物等。
4、生物活性炭 (BAC)法工藝,指經臭氧預處理的水的活性炭吸附過程。臭氧與顆粒活性炭相結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處理工藝(BAC法),包括三個過程:臭氧氧化、煤質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BAC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延長活性炭使用壽命。生物活性炭,臭氧和活性炭處理的結合,一種電解自由基氧化、生物活性炭水處理技術,將需要處理的原水進入處理單元的電解部分,首先經過陽極產生的羥基自由基的氧化和陰極產生的氫自由基在陰極表面的催化加成,使有機物降解脫毒;同時陽極產生的分子態氧供給下一步生物活性炭利用,經降解脫毒後的處理水再經過生物活性炭處理後,有機污染物進一步去除,達到深度處理的目的。使用該技術處理水源水,可以使原水中的揮發性有機物由原來的11種降解至7種,TOC減少85%以上。可以使生活污水的COD減少75%以上。是一種新型的給水或有機廢水深度處理的技術,在飲用水深度處理與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活性炭的運行周期一般都達3至4年。

閱讀全文

與給水處理與飲用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純水機上up代表什麼 瀏覽:616
長期吸入加熱後的聚氯乙烯樹脂 瀏覽:998
簡述蒸發蒸餾乾燥的含義及原理 瀏覽:882
老鐵壺是不是更容易養出來水垢 瀏覽:226
市場上賣的蒸餾水有什麼牌子的 瀏覽:164
奉賢區工業廢水處理怎麼樣 瀏覽:182
超濾膜如何有效清洗 瀏覽:974
某污水處理廠施工方案 瀏覽:29
自來水濾芯為什麼要更換 瀏覽:632
啟動污水處理廠 瀏覽:684
一級凈水機是什麼 瀏覽:267
鋼廠廢水多少溫度 瀏覽:799
迪盧克怎麼打純水的鷹 瀏覽:961
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實施方案 瀏覽:140
空調水是去離子嗎 瀏覽:45
q萌鴨飲水機怎麼使用 瀏覽:173
代工凈水機哪個牌子好 瀏覽:928
硝基樹脂和聚氨酯 瀏覽:588
有機硅樹脂聚氨酯 瀏覽:468
用了檸檬酸除垢劑壺生銹了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