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intel 從第一代i處理器到第四代,工作在同頻下的CPU性能提升有多少呢哪裡能找到比較量化的測試數據
同頻下綜合性能提升在20%左右吧,各個分項就不一樣了,整數性能因為AVX的加入性能翻回倍,還有個什麼答指標從1代到2代是被腰斬的,到了4代性還沒恢復。
diy。pconline。com。cn/326/3268491_all.html
句號用.代替。
總的來說1代到2代的進步最大,還主要是主頻提高了,後3代進步較小。
② 英特爾第二代i系列處理器比第一代不同在哪裡,具體性能提高多少 第二代I3能與第一代I5相比嗎
您好,2010年初英 特爾推出基於32納米的全新酷睿i3/i5/i7處理器後, 個人電腦的市場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更 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現以及更低的功耗,將徹底革新我們的辦公和娛樂體驗。這三款全新酷睿家族的成員,各有什麼特點,有著怎樣不同的應用體 驗,又各自適合怎樣的用戶呢?春節即將到來,也許你在考慮升級自己的電腦,憧憬更加隨心所欲的數字生活,那麼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先從最「大眾化」的酷睿i3說起,這款功耗極低的處理器將是2010年性價比最高,最值得學校、家庭、中小企業用戶選擇 的產品。特別是對那些預算不夠充裕,但同時希望自己電腦有不錯性能的用戶。
下表列舉的就是新時代的主角們——酷睿i3,i5,i7家族的各位新成員。
(請注意不同的顏色代表的不同產品系列)
其中上面 藍色標注的兩款就是i3, 這個系列的特色和優點非常突出,總的來看包含如下技術: Nehalem架構,雙核心設計,支持超線程,採用當前最先進的32nm工藝;主頻為2.93GHz~3.06GHz,外頻133MHz,倍頻22~23;集成4MB高速三級緩存,處理器內部整合北橋功能,支持雙通道DDR3 1333/1066規格內存。其中GPU部分採用45nm製作工藝,架構改進自英特爾整合顯示核心的GMA架構,支持微軟DX10。下面我們看看最為突出的四大技術特色:如 果你對PC性能要求極為苛刻,或者對 價格不敏感,那麼這個系列處理器非常適合你,無論是最復雜的視頻編碼計算,還是超高解析度下的大型3D游戲,i7都可輕松應對。
首先,酷睿i3帶有「英特爾高清顯卡」技術,能對VC1或H264等高清格式的1080P及720P電影進行硬體解碼加速,並且集成顯卡具備700MHz的較高主頻,不但能看高清,還可以用於日常圖形應用和運行各種常規游戲,對 於家庭用戶來說組建HTPC再 適合不過。
其次,i3的頻率高、速度快,在運行大多數應用程序時比其他品牌的 四核心處理器還要快!主頻已經突破了3G,還支持「英特爾超線程」技術,2個物理核心能拓展到4個線程進行運行。這絕對不是開玩笑,因為不是每個用戶都去搞 商業運算或幹細胞研究,打開網頁-聽 音樂-看電影-聊QQ等才是我們日常最普遍的應用,而這些軟應用無需 多核心,只要處理器性能夠高就OK了。
i3處理器價格很主流,且可以搭配很價格不高的H55或H57晶元組主板使用,不用特別采購獨立顯卡,在節省成本的情 況下照樣獲得較高性能;i3平 台升級性也非常好, 主流的i3-530和i7-860等高端處理器都是統一採用LGA1156介面的平台,而且內存都是DDR3。
全球能源及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節省能源也理所當然成 為企業乃至個人最關切的問題。i3的 功耗低、發熱低,這為網吧或中小企業的大規模采購奠定了基礎。設想一下,一個企業的每台電腦每天省電幾十瓦,幾百台機器一年下來能節省多少呢?而對於坐在 電腦前的成千上萬的個人用戶來說,開啟低功耗電腦的同時就以為著節約能源的開始,這難道不是對環境和能源的另一種關愛和承諾么?
再看看新酷睿i5。他們的區別很容易理解,i5(600系列)不但包含了i3的全部優點,還特別支持「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能在需要的時候自動提高處理器頻率,在常規運算時降低 頻率並最大化的節電。好比一個五星級酒店的中央空調體系,並不是隨時對著每個出風口工作,比如:它會在幾百人的禮堂採用最大功率製冷,在1-2人的標間簡單吹一下足矣,而空無一人的屋子則乾脆關閉 空調,這樣在相同能源消耗下可使得效率最大化。
新酷睿i5具體包括四款產品,分別是i5-650、660、661和670,基礎頻率為3.2GHz到3.46GHz,通過睿頻加速最高可提高至3.46~3.73GHz,酷睿i5系列產品速度更快,相比不包含睿頻加速的i3,適合對速度要求更高的用戶,例如更流暢地運行游戲,更 高速的商業或辦公運用等。I5的 定位在於游戲愛好者,高清一族,或對辦公速度有要求的用戶。
最後看看更高端的幾款產品。基於45納米的酷睿i5-750及酷睿i7這幾款可以稱作是「專為高端用戶准備的處理器」,他們全部採用原生四核心設計,支持超線程和睿頻加速技 術,並且三級緩存容量也翻倍到8MB。 其綜合性能無與倫比,是當今桌面級產品的王者,如下圖所示:
最後,結合當前最「熱」的環境問題,我們以功耗的話題作為結尾,到底英特爾的技術給 我們帶來的多少實際的節能效果呢?請看如下對比,單位為「瓦 特」。
這是在最新的Windows7操作系統下的測試,顯卡採用HD 5870,數據來源是著名硬體評測網站AnandTech。可以看 出,英特爾全新酷睿系列處理器的全新智能技術使其性能在明顯領先的同時,功耗也保持著明顯優勢,可謂是「小 身材,大智慧」!
③ 英特爾第四代處理器比第三代性能提升多少
您好,大致上,intel 第四代更新了架構為HASWELL,引入了AVX2指令集,其性能自然會高於早先的ivy架構,據說一二級緩存的效率比ivy高很多,當然在intel官方說明中,自然是什麼都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很多「
具體上還要分桌面版和移動版本
桌面版目前主流為i7 4770K 對比上一代i7 3770K ,個人覺得蠻讓人失望的,因為硬體主題網站評測兩者CPU綜合跑分只差5%到7%;對於已經購買3770K的朋友就沒有必要更換了
移動版本主流為i7 4700MQ;對應的是i7 3610QM。這里性能就提升就好一些,多線程測試前者高了14%,單核成績提高17%。
實際上這是可以預見的,每一次更型換代性能提升大的一定是移動平台,主要是功耗限制導致構架更新的影響比較大,再有就是intel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移動市場上。不過這次更新intel沒有更新3D晶體管構架,依舊是22nm製程,所以性能提升不如第二代和第三代這么大(32nm轉22nm),也就是說發生在二三代上的主流型號超過上一代旗艦型號這次可能不會這么誇張,估計至少要i7 4800MQ才行
④ 英特爾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提升了多少
8月22日,英特爾正式發布第八代智能酷睿處理器,首發4款移動版,官方標版稱其性能相比上權一代產品提升達到了40%,是5年前產品性能的2倍。
值得一提的是,首個台式機處理器將於秋季推出,目前網路上已經泄露了秋季即將發布的部分桌面產品的產品細節,相比較移動版產品,似乎桌面版的性能提升幅度更為明顯,或將達到50%以上。另外,在第八代處理器家族還將包括首個10納米產品,預計面世的時間會是在今年年底。
⑤ 英特爾 I5和I7處理器差距大嗎 I7性能如何
英特爾首先會發布三款Intel Core i7處理器,主頻分別為3.2GHz、2.93GHz和2.66GHz。主頻為3.2GHz的屬於Intel Core i7 Extreme,處理器售價為999美元,當然這款頂級處理器面向的是發燒級用戶。而頻率較低的2.66GHz的定價為284美元,約合1940元人民幣,面向的是普通消費者。Intel於2008年11月18日發布了三款Core i7處理器,分別為Core i7 920、Core i7 940和Core i7 965。
酷睿i5處理器是英特爾的一款產品,是Intel Core i7的派生中低級版本,同樣基於Intel Nehalem微架構。與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儲器不同,Core i5隻會集成雙通道DDR3存儲器控制器。另外,Core i5會集成一些北橋的功能,將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介面亦與Core i7的LGA 1366不同,Core i5採用全新的LGA 1156。處理器核心方面,代號Lynnfiled,採用45納米製程的Core i5會有四個核心,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總共僅提供4個線程。L2緩沖存儲器方面,每一個核心擁有各自獨立的256KB,並且共享一個達8MB的L3緩沖存儲器。
晶元組方面,會採用Intel P55(代號:IbexPeak)。它除了支持Lynnfield外,還會支持Havendale處理器。後者雖然只有兩個處理器核心,但卻集成了顯示核心。P55會採用單晶元設計,功能與傳統的南橋相似,支持SLI和Crossfire技術。但是,與高端的X58晶元組不同,P55不會採用較新的QPI連接,而會使用傳統的DMI技術。介面方面,可以與其他的5系列晶元組兼容[2]。它會取代P45晶元組。
酷睿i3 酷睿i3處理器是英特爾的首款CPU+GPU產品,基於Intel Westmere微架構。與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儲器不同,Core i3隻集成雙通道DDR3存儲器控制器。另外,Core i3集成了一些北橋的功能,將集成PCI-Express控制器。介面亦與Core i7的LGA 1366不同,Core i3採用了全新的LGA 1156。處理器核心方面,代號Clarkdale,採用32納米製程的Core i3有兩個核心,支持超線程技術。L3緩沖存儲器方面,兩個核心共享4MB。Core i3已於在2010年年初推出。
晶元組方面,採用Intel P55,P53(代號:IbexPeak)。它除了支持Lynnfield外,還支持Havendale處理器。後者雖然只有兩個處理器核心,但卻集成了顯示核心。P55採用單晶元設計,功能與傳統的南橋相似,支持SLI和Crossfire技術。但是,與高端的X58晶元組不同,P55不採用較新的QPI連接(因為I3處理器將PCI-E和內存控制器集成在CPU中了,還是用QPI連接,只不過外部是用DMI與單晶元P55連接),而使用傳統的DMI技術。介面方面,可以與其他的5系列晶元組兼容。
i7也分幾個版本、幾個版本價格不同、性能也不同
⑥ 英特爾的CPU 多線程技術 能提升多少性能
在Intel官方介紹中,採用超線程技術性能有40%的提升,但在實際使用中,提升幅度並沒有這么大,能提高20%-30%就相當不錯了。
介紹下超線程技術:
超線程技術是intel獨有的技術,目的是增強cpu的多線程處理能力cpu每個核心理論上一次只能處理一個線程,雙核CPU一次能處理兩個線程,四核CPU一次就能處理四個線程。
核心在實際工作中所處理的指令非常復雜,比如某些指令需要採用另外的指令運算得出的結果來執行,那麼在運行中就會常常出現線程「掛起、等待」的情況,而這個時候核心是閑置的,超線程技術就是充分利用核心閑置的時間,來處理另外一個線程,盡可能的利用核心資源,從而實現單核心能「同時」處理兩個線程的目的。
超線程技術對CPU多線程處理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最佳的辦法還是增加CPU的核心數量。
超線程技術需要高頻率來支持,如果頻率不夠高,性能反而會下降,所以酷睿2系列都沒有採用這個技術,直到酷睿i系列後才重新啟用。
⑦ 英特爾的cpu後帶t和不帶性能差距有多大
cpu帶t和不帶t在不同的CPU系列中有著不同的意思。在英特爾公司的處理器系列中,帶t,說明這款CPU是節能版處理器,它的熱設計功耗只有35W或者45W。
例如:Intel 酷睿i3 9100T、Intel 酷睿i5 9500T等;不帶t說明是正常功耗的處理器,熱設計功耗一般在45W以上。在amd公司的處理器中,帶t的CPU表明其具有動態超頻技術,例如:AMD A8-6500T、AMD 羿龍II X4 960T等;而不帶t的CPU說明不具有動態超頻的技術。
電腦在組裝過程中CPU、主板以及顯卡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選擇好CPU後,對電腦性能要求高的在選擇主板及顯卡時,在注意是否兼容CPU的同時,要最大程度的選擇高性能的顯卡和主板。
筆記本上的字母:
我們最為常見的是「U」字母代表低電壓版移動處理器,這一類的CPU主要用於超薄筆記本或超級本,這種筆記本節能效果好,適合長時間待機,而又不需要大功率使用CPU的人群。
字母「M」是雙核標准電壓處理器,這一類CPU比「U」CPU頻率高一些,一些商務人士適合用這一類筆記本。
還有字母「H」意思是這個CPU使用的是BGA封裝的,不可更換CPU,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這種CPU性能很高,比前面記住都有高頻率。
字母「X」則是屬於發燒友們的專屬了,至尊級別的,這些CPU大多是超過六核心產品,比如i7-7820X、i9-7900X這些產品,更甚至有後綴XE的,這更是發燒友中的發燒友級別的
接下來的是兩位字母組合的
「HQ,MQ,QM」是集顯的四核處理器, 這一類的筆記本是適合打游戲的朋友們。
最後有「MX/XM」,代表的是筆記本電腦的旗艦性能處理器,你看見裡面有了X,那麼級別就一定不會低到哪裡去。
⑧ 為什麼英特爾這幾年cpu的頻率基本沒多大提升
頻率原本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重復的次數,如果這個單位時間是1秒,那麼頻率的單位就是Hz(赫茲)。由於CPU的發展速度比周邊配件快,為了不受周邊配件速度的拖累,CPU的頻率就有了主頻、外頻、倍頻這幾個概念,主頻是CPU的運算速度即每秒所運算的次數,在核心數量、架構相同的條件下,CPU主頻越高、速度越快。外頻則是為了其他配件能夠正常協調工作所要遵循的頻率標准,主頻等於外頻乘以倍頻。
⑨ 酷睿i系列的處理器有哪些提升
有睿頻技術就是智能調節cpu工作的時鍾頻率,達到降低功耗,也可以降低發熱,同時加入了多線程技術,如雙核四線程,在執行多任務時有更優越的表現,當讓總體性能上較之酷睿2也有很大提升。
⑩ 英特爾的i3,i5,i7處理器,三者性能對比怎樣
尊敬的用戶您好:
ntel Core i7是一款45nm原生四核處理器,處理器擁有8MB三級緩存,支持三通道 DDR3內存。處理器採用LGA 1366針腳設計,支持第二代超線程技術,也就是處理器能以八線程運行。1. 基於Nehalem微架構
2. 2-8顆核心。
3. 內置三通道DDR3內存控制器。
4. 每顆核心獨享256KB二級緩存。
5. 8 MB共享三級緩存。
6. SSE 4.2指令集(七條新指令)。
7. 超線程技術。
8. Turbo mode(自動超頻)。
9. 微架構優化(支持64-bit模式的宏融合,提高環形數據流監測器性能,六個數據發射埠等等)
10. 提升預判單元性能,增加第二組分支照準緩存。
11. 第二組512路的TLB。
12. 對於非整的SSE指令提升性能。
13. 提升虛擬機性能(根據Intel官方數據顯示,Nehalem相對65nm Core 2在雙程虛擬潛伏上有60%的提升,而相對45nm Core 2產品提升了20%)
14. 新的QPI匯流排。
15. 新的能源管理單元。
16. 45nm製程,32nm製程產品隨後上線,代號Westmere。
17. 新的1366針腳介面。
Nehalem相當於65nm產品有著如下幾個最重要的新增功能。
1. SSE4.1指令集(47個新SSE指令)。
2. 深層休眠技術(C6級休眠,只在移動晶元上使用)。
3. 加強型Intel動態加速技術(只在移動晶元上使用)。
4. 快速Radix-16分頻器和Super Shuffle engine,加強FPU性能
5. 加強型虛擬技術,虛擬機之間交互性能提升25%-75%。
Core i5 採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相當於內部集成所有北橋的功能,採用DMI用於准南橋通信,並且只支持三通道的DDR3內存。結構上它用的是LGA1160(後改為LGA1156)介面,Core i7用的是LGA1366。
酷睿I5和酷睿I7的區別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