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離子交換樹脂:
1.
陽離子交換樹脂是在交聯為7%的苯乙烯,二乙烯共聚體上帶有磺酸基(-
SO3
H)的陽離子交換樹脂,是一種磺酸化苯乙烯系凝膠型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它在鹼性、中性、甚至酸性介質中都顯示離子交換功能。本產品具有交換容量高、交換速度快、機械強度好等特點。主要用於鍋爐硬水軟化和純水制備,也用於濕法冶金、製糖、制葯、味精行業,以及作為催化劑和脫水劑。
2.
陽離子交換樹脂含弱酸性基團,如羧基-COOH,能在水中離解出H+
而呈酸性。樹脂離解後餘下的負電基團,如R-COO-(R為碳氫基團),能與溶液中的其他陽離子吸附結合,從而產生陽離子交換作用。這種樹脂的酸性即離解性較弱,在低pH下難以離解和進行離子交換,只能在鹼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如pH5~14)起作用。這類陽離子交換樹脂亦是用酸進行再生(比強酸性樹脂較易再生)。
陰離子交換樹脂:
1.
陰離子交換樹脂含有大量的強酸性基團,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離解出H+,故呈強酸性。樹脂離解後,本體所含的負電基團,如SO3-,能吸附結合溶液中的其他陽離子。這兩個反應使樹脂中的H+與溶液中的陽離子互相交換。強酸性樹脂的離解能力很強,在酸性或鹼性溶液中均能離解和產生離子交換作用。
陽離子交換樹脂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要進行再生處理,即用化學品使離子交換反應以相反方向進行,使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功能基團回復原來狀態,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陰離子樹脂是用強酸進行再生處理,此時樹脂放出被吸附的陽離子,再與H+結合而恢復原來的組成。
2. 陽離子交換樹脂的作用是什麼
液體通過交換樹脂,樹脂官能團上的離子與水中陽離子相互交換。
3. 急性腎功能衰竭如何診斷和治療
1.診斷依據根據原發病因,腎功能進行性減退,結合相應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急性腎衰竭診斷一般不難。
2.鑒別要點
(1)腎前性氮質血症少尿:多伴有血容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管內尿流緩慢,重吸收相對增加,故尿液濃縮,比重增高,多在1.025以上,尿蛋白僅為輕度,尿沉渣常無異常;尿鈉<20mmol/L,尿肌酐/血肌酐>30,腎衰竭指數<1,濾過鈉排泄分數<1%,尿滲透壓>500mOsm/L。急性腎小管壞死尿比重常在1.015以下,尿滲透壓常為280~300mOsm/L,尿蛋白+~++,尿沉渣內有顆粒管型、上皮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細胞碎片和少量紅細胞、白細胞,尿沉渣鈉>40mmol/L,尿肌酐/血肌酐<20,腎衰竭指數>1,濾過鈉排泄分數>1%,尿滲透壓常<400mOsm/L。如為功能性腎衰竭向器質性腎衰竭過渡期,或一時不能判斷,可採用下列方法,有助於診斷。
①放射性核素腎圖檢查:腎前性少尿腎圖呈拋物線狀的兩側輸尿管梗阻圖形,給患者快速補液或靜脈注射甘露醇後,多數患者可出現排泄段。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圖顯示分泌段和排泄段斜率降低,呈低水平平行線圖形,快速補液或使用甘露醇後無改變。
②補液試驗:根據中心靜脈壓決定補液量。如中心靜脈壓低,補液後尿量增多,血尿素氮下降,提示為腎前性少尿;如補液後尿量不增多且中心靜脈壓正常時,於20min內靜脈滴注20%甘露醇200~250ml,如尿量增加,提示為腎前性少尿;如靜脈滴注甘露醇後尿量不增加而中心靜脈壓升高,可用呋塞米200mg加5%葡萄糖液40ml靜脈注射,如尿量增加,提示為腎前性少尿;否則提示為急性腎功能衰竭。
(2)腎後性氮質血症少尿:患者有導致尿路梗阻的原發病史(如結石、腫瘤、前列腺肥大等),梗阻發生後尿量突然減少,梗阻一旦解除,尿量突然增多,尿素氮降到正常。腹部平片、腎臟B超、逆行性尿路造影、放射性核素腎圖、CT、磁共振檢查對鑒別診斷有進一步的幫助。
(3)急性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特點為少尿、高血壓、水腫、尿蛋白嚴重(常>2g/d),腎小球功能損害較重,尿沉渣可見腎小球性紅細胞、各種管型、偶有紅細胞管型;而急性腎小管壞死臨床尿蛋白較輕,尿沉渣中紅細胞和管型較少,腎小管功能損害較重,少尿的同時不一定有高血壓和水腫。
(4)慢性腎衰竭急性加重:既往有慢性腎臟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病者呈慢性病容,貧血較重;B超或CT檢查可見雙腎縮小、結構紊亂。誘發慢性腎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見因索有高蛋白飲食、高血壓、心力衰竭、休克、感染、水電解質酸鹼失衡等,去除上述誘因後,常可使腎功能恢復到原來水平。
【治療】治療原則為積極治療原發病,消除誘因;減少代謝廢物產生並加速清除,嚴格控制水鈉攝入,及早配合透析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失調和酸鹼平衡紊亂和防治並發症;應採用中西醫綜合搶救措施處理。急救措施:
1.治療原發病治療急性腎衰竭的首要原則,是治療和糾正引起急性腎衰竭的原發病或致病因素,如對外傷、燒傷、嚴重感染等,應積極治療,特別要積極處理好血容量不足、抗休克和清除創傷部的壞死組織。
2.初發期的治療在少尿出現後的24~48h,屬初發期,此期是腎前性少尿、無尿轉變為腎實質性急性腎衰竭的特殊階段,此時若給予恰當治療,急性腎衰竭可能逆轉,或使病程縮短。主要措施如下:
(1)利尿葯的使用。可靜脈滴注甘露醇1
2.5~25g,如2h後不利尿,則再用上述劑量甘露醇240mg靜脈滴注;如尿量仍不增加,則單獨用呋塞米500~1 0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以4~5mg/min速度滴注。
(2)血管擴張葯的應用。可用多巴胺2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靜脈滴注(注意觀察血壓變化,以調節滴速)。
3.少尿期的治療
(1)控制水、鈉攝入:在少尿期的治療中先是嚴格限制水分的攝入,防止體液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補液量應堅持「量出為入,寧少勿多」的原則。人量應為500ml/d,再加上前1d的尿量及其他顯性失水量(包括糞便、嘔吐物、滲出物、引流液等)。
(2)飲食與營養療法:在少尿期營養很重要,應盡可能地攝入足夠的熱量。供給總熱量應為147kJ(35kcal)/(kg·d)。為了減少氮質、鉀、磷的來源,應限制蛋白的攝入,可給予蛋白0.6g/(kg·d),最好選用動物蛋白,如雞蛋、牛乳、魚、肉等,因其含必需氨基酸較為豐富。對於高分解代謝或營養不良以及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營養支持療法往往時間較長,最好給予1.0~1.2g/kg的蛋白質或氨基酸(包括必需或非必需氨基酸)。
(3)高鉀血症的處理:高鉀血症為少尿期致死的主要原因,血清鉀宜控制於6mmol/L以下。少尿期,必須避免食用含鉀較高的食物,如冬菇、榨菜、冬菜;禁用含鉀較高的葯物,如氯化鉀、枸櫞酸鉀、大劑量青黴素鉀鹽等,不輸庫血;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及積血,有效地控制感染。當血鉀>
6.5mmol/L,特別是心電圖出現QRS波明顯增寬等明顯的變化時,宜緊急處理。具體包括:
①在心電監護下,用10%葡萄糖酸鈣10~20ml緩慢靜脈注射,5min內注射完。
②提高血的pH值,使鉀移入細胞內,可用5%碳酸氫鈉100ml靜脈注射,有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③用10%~25%葡萄糖液250~500ml,每3~4g葡萄糖加普通胰島素1U搖勻後靜脈滴注,能促進糖原形成,將鉀離子帶人細胞內。
④聚苯乙烯磺酸鈣陽離子交換樹脂9g加山梨醇21g混勻成糊狀口服,1/h,或樹脂60g加水200ml保留灌腸,2~4h重復1次。使鉀從消化道排出。除應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口服或灌腸方法外,其他方法的降血鉀作用均為暫時性,維持時間僅為6h左右,因此,在上述應急措施的同時,應做好透析的准備。
(4)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當二氧化碳結合力<15mmol/L時,應予靜脈補鹼,可視情況選用碳酸氫鈉、乳酸鈉或三羥甲氨基甲烷(THAM)來糾正酸中毒,5%碳酸氫鈉可用100ml開始,以後酌情加量。
(5)心力衰竭的治療:急性左心衰竭是急性腎衰竭的常見並發症及主要死因,洋地黃制劑療效常不佳,且易於中毒,內科治療以擴血管治療為主,尤其擴張靜脈、減輕前負荷的葯物為佳。透析療法療效確實。
(6)控制感染:感染一旦出現,應盡早使用有效抗菌葯物控制,同時抗生素的選用,應首選對那些對腎無毒性或毒性低的葯物,並按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
(7)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消化道出血主要是來自應激性潰瘍,原發病越重,則出血越不易控制。急性腎衰竭的消化道出血與一般消化道出血處理相同。
(8)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的透析治療選擇間隙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目前主張早期進行預防性透析,可以減少急性腎衰竭心力衰竭、高鉀血症、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並發症的發生。出現下列指征之一者應立即進行透析治療。
①尿毒症狀明顯,如惡心嘔吐、精神症狀等;
②有水鈉瀦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狀;
③嚴重高鉀血症,血鉀>
6.5mmol/L,心電圖出現明顯的高鉀表現;
④血尿素氮>21.4mmol/L或血肌酐>442μmol/L,
⑤酸中毒,二氧化碳結合力<13mmol/L,pH<
7.25。
4.多尿期的治療在少尿期中,尿量超過400ml/d,即可認為多尿期的開始。
多尿期開始時血肌酐和血清鉀仍可繼續升高,故仍應按少尿期原則處理。但在尿量>1 000ml數日後,血肌酐、尿素氮可逐漸下降,此時須注意失水和低鉀血症的發生,應適當給予補充。液體的補充,一般可按尿量的1/3~1/2補充等滲鹽水,如補充過多,會使多尿期延長。在多尿期4~7d後,水和食物的控制可逐日放寬,以至恢復正常飲食,但蛋白質須至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接近正常時方可放寬。
5.恢復期的治療一般無須處理,定期隨訪腎功能,避免使用有對腎損害的葯物。
6.中醫辨證論治本病發病急驟,變化迅速,易生變證。早中期以實證熱證表現為主,常見高熱,口乾欲飲,惡心嘔吐,煩躁,譫語,神昏抽搐,尿少或尿閉,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或足心熱,心煩不寧,腰酸,舌淡紅,脈細數無力等;病程中若熱毒過盛,消灼真陰,則可見汗出黏冷,唇甲青黑,氣微欲絕,脈伏難觸等陰竭氣脫之危候。本病治療當遵急則治其標,以推陳出新,恢復臟真為原則。少尿期以通為用,重在通利,通利當視虛實而異,實證宜解毒瀉火,通腑泄熱,滌痰化濁,消瘀利水;虛證宜健脾補腎,以助氣化達通利之效。多尿期宜益氣補腎,縮尿固脫;恢復期應扶助正氣,補養氣血。
針灸:少尿者針刺中極、膀胱俞、陰陵泉穴,多尿者針刺大椎、氣海、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三焦俞穴,脫證針灸湧泉、足三里、人中、合谷等穴。
中葯灌腸:
①溫腎益氣導法。制附子15~30g,酒大黃(後下)15~30g,黃芪30~60g,芒硝10~20g,益母草葉15~30g。煎水200ml,早晚各1次,保留灌腸。
胃熱上逆,重用大黃、芒硝;胃寒停飲者,重用附子、肉桂;血壓偏高者,加生石決明30g,生牡蠣30g。
②化濕清熱法。生大黃15~30g(後下),六月雪15g,徐長卿12g,皂莢子3~9g,生牡蠣30g(先煎),濃煎取汁100 ml左右,保留灌腸,每日1次,熱甚者,可輔蒲公英30g。
4. 陽離子交換樹脂的用途和原理
(1)
強酸性陽離子樹脂
這類樹脂含有大量的強酸性基團,如磺酸基-so3h,容易在溶液中離解出h+,故呈強酸性。樹脂離解後,本體所含的負電基團,如so3-,能吸附結合溶液中的其他陽離子。這兩個反應使樹脂中的h+與溶液中的陽離子互相交換。強酸性樹脂的離解能力很強,在酸性或鹼性溶液中均能離解和產生離子交換作用。
樹脂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要進行再生處理,即用化學葯品使離子交換反應以相反方向進行,使樹脂的官能基團回復原來狀態,以供再次使用。如上述的陽離子樹脂是用強酸進行再生處理,此時樹脂放出被吸附的陽離子,再與h+結合而恢復原來的組成。
(2)
弱酸性陽離子樹脂
這類樹脂含弱酸性基團,如羧基-cooh,能在水中離解出h+
而呈酸性。樹脂離解後餘下的負電基團,如r-coo-(r為碳氫基團),能與溶液中的其他陽離子吸附結合,從而產生陽離子交換作用。這種樹脂的酸性即離解性較弱,在低ph下難以離解和進行離子交換,只能在鹼性、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如ph5~14)起作用。這類樹脂亦是用酸進行再生(比強酸性樹脂較易再生)。
(3)
強鹼性陰離子樹脂
這類樹脂含有強鹼性基團,如季胺基(亦稱四級胺基)-nr3oh(r為碳氫基團),能在水中離解出oh-而呈強鹼性。這種樹脂的正電基團能與溶液中的陰離子吸附結合,從而產生陰離子交換作用。
這種樹脂的離解性很強,在不同ph下都能正常工作。它用強鹼(如naoh)進行再生。
(4)
弱鹼性陰離子樹脂
這類樹脂含有弱鹼性基團,如伯胺基(亦稱一級胺基)-nh2、仲胺基(二級胺基)-nhr、或叔胺基(三級胺基)-nr2,它們在水中能離解出oh-而呈弱鹼性。這種樹脂的正電基團能與溶液中的陰離子吸附結合,從而產生陰離子交換作用。這種樹脂在多數情況下是將溶液中的整個其他酸分子吸附。它只能在中性或酸性條件(如ph1~9)下工作。它可用na2co3、nh4oh進行再生。
5. 請問什麼是陽離子交換樹脂它是怎樣促進鉀離子排出的
一般來說復酸性樹脂就制叫陽離子,鹼性樹脂就叫陰離子。
其實它是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樹脂只是一個基團,它可以是氫氧根,也可以是酸根,我們就利用它的這個特性,讓它和鉀離子反應,組成一個含有鉀的化合物。
然後再用鹽中的鈣離子置換出鉀,排放到專們的地方,就收集到了鉀。
6. 臨床上常用什麼方法來緩解與治療高血鉀
血清鉀離子>5 mEq/L稱為高鉀血症,6~7 mEq/L為中度高鉀血症,大於7 mEq/L為嚴重高鉀血症。高血鉀最常見的原因是腎衰,主要表現為乏力、心律失常等。患者血清鉀離子升高的程度和臨床表現決定治療方案。
血鉀輕度升高(5~6 mEq/L)的治療:主要是促進血鉀排出,① 利尿劑,如呋塞米40~高血鉀80 mg靜注;② 離子交換樹脂。
血鉀中度升高(6~7 mEq/L)的治療:主要將血鉀轉移至細胞內,① 葡萄糖加適量胰島素;②碳酸氫鈉,但對腎衰患者應聯合應用。
血鉀7 mEq/L並伴有明顯心電圖變化的治療:在將血鉀轉移到細胞內的同時,促進血鉀排出。① 10%氯化鈣5~10 ml靜注,大於2~5分鍾;② 碳酸氫鈉50 mEq靜注,大於5分鍾,但對腎衰者效果差;③ 葡萄糖25 g加胰島素10 U靜注,10~30分鍾;④呋塞米;⑤血液透析。
首先應糾正病因,減少鉀的來源:如停用含鉀的食物或葯物;供給高糖高脂飲食或採用靜脈營養,以確保足夠熱量,減少體內分解代謝所釋放的鉀;清除體內積血或壞死組織;避免使用庫存血;減少感染,減少細胞分解。治療脫水、酸中毒等。糾正酸中毒靜脈注射11.2%乳酸鈉溶液或5%碳酸氫鈉溶液100ml,重危病人也可向心腔內注射10~20ml,除糾正酸中毒外還有降低血鉀的作用。降低血鉀靜脈注射25%葡萄糖溶液200m1加胰島素10~20U,以促使鉀由細胞外轉入細胞內。為排除體內多餘鉀,可應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口服或灌腸,如環鈉樹脂,每天20~40g,分3次使用,以促進排鉀。對腎功能衰竭所引的高血鉀,可採用腹膜透析療法。解除高鉀對心肌的有害作用可反復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或氯化鈣溶液5~10ml,因為鈣可拮抗鉀對心肌的作用。透析適合急重症者伴腎衰竭時,以血液透析為最佳,也可以使用腹膜透析。
7. 腎病治療只用降蛋白、肌酐這項指標也是加速腎衰竭的「主謀」
從腎病整體治療上來看,影響腎功能惡化的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尤其一些關鍵性指標對腎臟具有不可逆轉的「破壞力」,是阻止腎衰竭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兩項指標, 就是蛋白尿和血肌酐 。蛋白尿是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後,腎臟濾過功能下降的必然產物,對腎功能預後有著重要影響。而血肌酐則代表了腎臟排毒能力的好壞, 排毒能力越差,肌酐越高,形成惡性循環,尿毒症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不少腎友都下了很大功夫,專注在降蛋白、降肌酐的治療上,「過分」的重視這兩項指標的作用。從長遠來看,這對病情的治療反而不利。
除了蛋白尿、血肌酐這兩項指標,還有一項指標對延緩腎功能進展同樣關鍵,就是電解質。 電解質紊亂是腎病中後期常見的症狀之一。
腎臟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以調節水、酸鹼平衡、電解質平衡的作用尤為突出。電解質紊亂也是腎功能受損的必然結果。主要表現為血漿中鈉、鉀、磷、鈣、鎂等元素出現代謝紊亂,各類元素滯留體內或流失過多,引發低鈉血症、高鉀血症、高磷低鈣等情況。
這些電解質紊亂導致的症狀,對腎功能的影響很大,不同症狀還會誘發多種並發症,對腎病治療無異於「火上澆油」,因此必須及時制止。
接下來就一一分析下電解質紊亂導致的各項指標異常該如何應對?
腎病綜合症患者易出現低鈉的情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腎綜患者伴有蛋白尿 ,需要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使皮質功能受抑制,停止服用激素後,皮質功能低下,就會導致鈉吸收差。 二嚴重水腫的情況,需要服用利尿劑等葯物 ,繼而導致部分鈉元素隨尿液流出。 三對於伴有蛋白、水腫、高血壓等症狀的患者, 一般會低鹽甚至無鹽飲食,鈉鹽攝入減少 ,再加上胃腸道反應導致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情況,會加重低鈉血症。因此建議腎友們一定要重視24小時尿鈉的檢查。
在出現低鈉血症後,首先要確診病因再給予治療,其次注意飲食合理, 比如每天鹽的攝入一般不超過5g,伴有水腫、高血壓的患者降到3g,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應該禁鹽,以降低低鈉血症的發生。 最主要的是穩定腎功能,防治急性進行因素出現,比如葯物腎損傷、感染等。
導致血鉀升高主要有兩方面情況:腎功能急性衰竭和慢性腎衰竭使尿量減少,導致血鉀排出不暢,引起高鉀血症。 伴有高鉀血症的患者會出現肌肉酸痛、四肢麻木、心律失常的情況。
降低血鉀主要是從三方面入手,一注意監測血鉀的情況,及時進行排鉀措施。可以適當服用髓袢或噻嗪類利尿劑,必要時可以選擇陽離子交換樹脂、血液透析排鉀。二低鉀飲食,減少外源性鉀元素。少吃動物內臟、菌菇類蔬菜、菠菜等根莖類蔬菜、堅果等。三注意規避可能 升高血鉀的葯物,如抗菌葯物如頭孢噻吩、頭孢噻啶,非甾體抗炎葯如吲哚美辛等。
高磷血症和低鈣血症也是腎病常見的電解質紊亂症狀之一。血磷和血鈣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腎臟排出磷減少,血磷升高,繼發性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鹽釋放增加,易誘發腎性骨病,比如骨質疏鬆等。血磷增加與鈣質結合,導致鈣質發生變化,腸胃難以吸收,是血鈣降低,誘發低鈣血症。
因此腎病3期後,要重視對血鈣、血磷、甲狀旁腺素等指標的檢查,及時平衡體內血鈣血磷的情況。針對性治療,一腎功能受損較輕的患者,可以補充生理鹽水,降低血磷酸鹽;二服用鈣磷結合劑。如碳酸鈣、醋酸鈣。
本文素材源自網路
8. 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是怎樣的
治療方法
1.西醫葯治療
〈1〉少尿期
卧床休息,飲食高熱量8.4千卡/日,低蛋白質0.5g/kg,重症全靜脈營養。
維持水平衡,24小時補液量為顯性失液量及不顯性失液量之和減去內生水量。
高鉀血症予11.2.%乳酸鈉40~200ml靜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注;25%葡萄糖液200ml加胰島素16~20單位靜滴;鈉型離子交換樹脂15~20g加在25%山梨醇溶液1.00ml口服,每日3~4次;最有效者為及時透析。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血漿實際碳酸氫根低於1.5mmol/L時,予5%磷酸氫鈉100~250ml靜滴。
感染時據細菌培養和葯敏選用無腎毒性抗菌葯。
〈2〉多尿期:重點仍為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控制氮質血症,治療原發病和防止並發症。
〈3〉恢復期:無特殊處理,定期復查腎功能,免用腎毒性葯物。
2.中醫葯治療
〈1〉肺熱氣壅:眼瞼先腫、繼及肢體全身,小便短赤,甚則尿閉,惡心嘔吐,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清泄肺熱,宣通水道。
方葯:麻黃、杏仁、蘇葉、陳皮各10克,石膏、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各2.0克,赤小豆、白茅根、益母草各30克。
〈2〉下焦濕熱:小便點滴澀滯,刺痛灼熱,口苦而粘,惡心嘔吐,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閉。
方葯:知母、黃柏、扁蓄、瞿麥、滑石、梔子、澤瀉各12克,肉桂、通草各10克,茯苓、豬苓、車前子各15克,甘草6克。
〈3〉瘀水互結:尿少尿閉,頭昏頭痛,心悸氣短,惡心嘔吐,水腫腹脹。
治法:活血通絡利水。
方葯:桃仁、紅花、赤芍、枳實、牛膝各12克,車前子、茯苓、澤瀉各1.5克,石決明、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
〈4〉氣營兩燔:尿少尿閉,高熱煩躁,或神昏譫語,惡心嘔吐,舌紅絳、苔黃燥,脈實數。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通利。
方葯:犀角粉5克,黃連、赤芍、丹皮、梔子、大黃各12克,芒硝15克,生地30克,甘草10克。或以大黃煎劑灌腸。口服安宮牛黃丸1丸。
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原發病,清除創傷壞死組織,觀察腎功能和尿量,早期解除腎血管痙攣,正確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和利尿劑。
2.對老年、糖尿病及原有腎臟疾患者施行靜脈尿路X線造影檢查,但大劑量應用造影劑應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