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蜜蠟珠子有小氣泡是優化過嗎
(一)首先從幾個方面談談真蜜蠟的特徵:
1、眼觀:真正的蜜蠟給人的印象輕柔、溫暖,散發著光澤;而很多合成品摸起來較重、較冷。天然蜜蠟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樹脂的層層堆積,會呈現出粘稠液體緩慢暈散的流淌狀紋路。而人工蜜蠟往往沒有這種流淌紋,或者流淌紋路不自然,外觀呈現液體快速流動的水波紋路。
2、手感:琥珀屬中性寶石,一般情況都不會過冷過熱。而用玻璃仿製的會有較冷的感覺。
3、紫外線照射:將琥珀放到驗鈔機下,它上面會有熒光,淡綠、綠色、藍色、白色等。塑料假琥珀則不會變色。而壓制蜜蠟(俗稱二代蠟)的熒光呈一小塊一小塊的碎裂狀。
4、磨擦帶靜電:將琥珀在衣服上磨擦後可以吸引小碎紙屑。
5、氣味:天然蜜蠟用手快速摩擦一段時間後,仔細品味會有淡淡的松香味道,這是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
(二)其次,重點介紹一下蜜蠟和目前市場上幾種主要仿製品的差異:
1、蜜蠟和塑料仿品的鑒別:
可通過飽和食鹽水進行篩選,絕大多數塑料的相對密度是高於1.33的,放入飽和食鹽水下沉的,即可判斷為仿琥珀。少數塑料相對密度低於飽和食鹽水的,也能呈現上浮,此時可以利用熱針刺探,會有刺鼻的氣味,明顯區別於蜜蠟的松香味。也可以用針在邊角刺探,因為塑料是不具有脆性的,針刺入是會呈現凹陷或者捲曲狀,而蜜蠟則會蹦裂開呈現粉末狀。塑料的流動構造呈現同方向開放式,跟琥珀的閉合狀流動構造成明顯區別。
2、蜜蠟和柯巴樹脂的鑒別:
柯巴樹脂是一種現代的天然樹脂,多產於紐西蘭,馬達加斯加群島.因年代不夠久遠(通常低於三百萬年),而且未經幾千萬年地層的壓力及地熱將樹脂轉化,因此不能稱為琥珀。
打磨後的柯巴樹脂,看上去真像琥珀啊
首先,柯巴樹脂由於石化程度極低,質地較軟,所以並不適合加工成成品(如圓珠和雕件),說白了,做成珠賣的錢還沒有加工費多。奸商的通常做法是把大塊的或含有昆蟲遺體的柯巴樹脂來冒充大塊琥珀或蟲珀來出售.以含蟲的數量居多.因蟲珀價值較高.雖然柯巴樹脂在外觀上看與琥珀區別不大(特指波羅的海琥珀),但仔細觀察還是有些區別的。
帶蟲的柯巴樹脂
a.柯巴樹脂由於質地較軟,所以不容易拋光的非常光滑.(不排除有高手能夠做到,比如說我)
b.柯巴樹脂由於石化程度極低,內含物通常為白色,昆蟲亦如此.
c.柯巴樹脂由於年代較短,顏色通常很淺,內含物中沒有波羅海琥珀特有的橡樹毛.
d.將酒精或乙醚等有機溶液醮在棉簽上擦拭柯巴樹脂表面,會使已拋光部分失去光澤.
e.將酒精或乙醚等有機溶液滴在柯巴樹脂上30秒鍾後,柯巴樹脂會被腐蝕而變得粘手。
上述方法在實踐中切不可斷章取義,也不要鑽牛角尖兒.很多時候其中的一個標准並不能說明問題,還需要綜合起來判斷.
其實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來識別柯巴樹脂就是用手指甲劃一下,因為柯巴樹脂質地較軟,所以手一劃就能看出來了。
3、蜜蠟和壓制蜜蠟的鑒別:
壓制蜜蠟是現在市場上經常出現的一種高端仿製品,其本質是用天然蜜蠟的碎料高溫熔接,再降溫加壓二次生成的產品,行業內俗稱「二代蠟」。其與天然蜜蠟還是有區別的,兩者區別在於:一是看紋理。二代蜜蠟一般帶有螺旋狀,或羽毛狀的紋路,這是熔化過程中攪拌產生的紋路。如圖5。通過肉眼可以看到二代蜜蠟中存在一些暗紅色,其形態類似於毛細血管、呈絲狀、雲霧狀、格子狀,也有較為密集集中的塊狀。這是二代壓制蜜蠟的一個顯著特徵。二看氣泡。二代蜜蠟多氣泡。天然的蜜蠟內部由於樹脂形成及融入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氣泡,而後期二代蜜蠟氣泡則更為豐富。二代蜜蠟本身就包含的氣泡外,顆粒與顆粒之間及攪動過程中都會形成新的氣泡。氣泡不規則的分布於整塊蜜蠟之中,密集而細小。多為定向排列,極其不自然,一層一層的非常密集。三是看橫切面,其紋路有別於天然蜜蠟。
對比看一下二代壓制蜜蠟:
凡是看到以下幾種特徵的都要注意(壓制琥珀的結構鑒定特徵):
碎粒-碎粉結構;
紅色斑點結構;
不含」血絲」狀構造的粒狀」鑲嵌」結構;
碎塊膠結結構;
顆粒間分布的」太陽光芒」;
紊亂流紋、葉脈狀流紋(羽毛狀);
絲瓜瓤狀流紋等是壓制琥珀的內含物鑒定特徵;
暗紅色絲狀體
通過肉眼可以看到壓制蜜蠟中存在一些暗紅色,其形態類似於毛細血管、呈絲狀、雲霧狀、格子狀、當然也有較為密集集中的塊狀。這種特徵一般可以作為壓制蜜蠟的一個指示。由於蜜蠟成品長期暴露在空氣氧化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表層被氧化形成一層薄薄的紅色氧化層。越靠近表面氧化作用就越明顯,其顏色就越正。而蜜蠟內部仍保留其原有的顏色。然後在壓制的過程中,會看到顏色較深的血絲狀顆粒表層的痕跡。天然原礦的蜜蠟由於溫度、濕度等各種環境因素及人為的影響有時候也會炸裂或者爆皮,形成的裂隙也會被氧化成濃郁的紅色或者黃色,但其內部呈樹枝狀沿裂而不是沿顆粒狀邊緣分布。
氣泡的特徵
原礦天然的蜜蠟內部由於樹脂形成及融入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氣泡。而後期壓制的蜜蠟氣泡則更為豐富。壓制蜜蠟本身就包含的氣泡外,顆粒與顆粒之間及攪動過程中都會形成新的氣泡。氣泡不規則的分布於整塊蜜蠟之中,密集而細小。經過熱處理,同樣也會炸裂或者成花兒狀,只是特別細小且重要的是多為定向排列,極其不自然,一層一層的非常密集。這是由於壓制蜜蠟在冷凝過程中經常被拖以定向的的壓力所造成的。致使顆粒之間結合和排列的更加緊密,缺少天然形成的自然性。
內部構造的「流動性」
壓制蜜蠟大多都明顯的表現出流動的構造特徵。蜜蠟在壓制的過程中以及熱熔處理的過程中,由於時間較長,蜜蠟的物理分子會通過對流、擴散或者人工干預等使內部血絲趨於完全擴散,各顆粒之間的界限不明顯。內部看起來非常均一,使得壓制蜜蠟中出現流動的結構構造。但天然蜜蠟也不排除這種構造跡象的存在,只是沒有壓制蜜蠟內部如此教條如此呆板而已。所以,這是鑒定壓制蜜蠟的一個參考性依據。
未溶解的顆粒
在有些壓制蜜蠟中可以清楚的觀察到未被溶解固體蜜蠟顆粒。它們稜角分明,但在高倍放大鏡下還是可以看到顆粒整體,或者局部邊緣的輪廓。是壓制蜜蠟所獨有的包裹體特徵。是固體蜜蠟顆粒的包裹體。這是由於壓制蜜蠟在加熱過程處理當中受熱不均勻或分散未達到全部熔融造成的.
二代合成蜜蠟的紋路多是條理紋狀、線狀和絮狀,看起來比較「死」。見圖2,圖3。天然蜜蠟的紋路多呈雲霧繚繞或自然塊狀。見圖1,圖4。四看包漿和冰裂紋。老蜜蠟的冰裂紋布滿全身,像蜘蛛網。尤其在孔道里也有。這是鑒定老蜜蠟非常重要的指標。五看脆性,合成蜜蠟比一般天然蜜蠟更易碎裂,缺乏天然的韌性。品質與品相上佳的二代合成的老蜜蠟也十分珍貴的,值得收藏。
要是沒接觸過蜜蠟的新手最好帶個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去買,因為現在的造假技術太高了!
現今最受市場和玩家認可的蜜蠟
1顏色:蜜蠟顏色多樣,黃色、白色、紅色均比較多見,其中雞油黃為上品。
2質地:蜜蠟是由琥珀進一步石化而形成的,因此蜜蠟質地為半通明到微透明、而琥珀質地為全透明,高品質的蜜蠟應當具備整體微透明的特性,也就是所謂的「滿蠟」。
3外觀:高品質的蜜蠟飾品應當外觀無裂、無雜,同時加工工藝應當到位,拋光、孔道都應當完美。即使對於老蠟,也同樣是以少磕碰的全品相為上品。
不少人以為蜜蠟都是N年前形成的,應該都是老的吧?但是真正的老蜜蠟是要經過人的盤玩佩戴的,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磨損痕跡和包漿同時也蘊藏了濃厚的歷史和文化,這也是為什麼老蠟是高端玩家最愛的原因。
什麼是真正的老蜜蠟
新老蜜蠟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老蜜蠟經過歷史的洗禮,顏色有所變化,形成了包漿和皮殼;二是老蜜蠟經歷時間的「摧殘」,表面出現了開片、冰裂和風化紋;三是老蜜蠟在使用過程中有所磨損,主要體現在孔道周圍;四是新老蜜蠟時代不同。
1老蜜蠟有包漿和皮殼:
包漿和孔道
首先,求助一下度娘,查一下包漿的官方定義:包漿又稱「黑漆古」,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淀,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靜,告訴你,這件東西有了年紀,顯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那恰恰是與剛出爐的新貨那種刺目的「賊光」,浮躁的色調,干澀的肌理相對照的。
包漿更多是一個自然氧化的過程,比如我們知道古董傢具也有包漿,但傢具不是每個角落都被撫摸和擦拭,也同樣會形成包漿。同樣,玩老蜜蠟的朋友知道帽花,清代宮廷官員帽子上佩戴的蜜蠟,帽花不會被用來把玩,也同樣有包漿呀。其實,還是一個水、氧氣、陽光和蜜蠟反應的過程,空氣中含有水分。
2老蜜蠟的開片、冰裂和風化紋
還是先求助一下度娘: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系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宋代的汝、官、哥窯都有這種產品。以宋代哥窯產品最為著名。開片又稱冰裂紋,按顏色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分為「大開片」、「小開片」。小片細碎的。
老蜜蠟開片、冰裂和風化紋與其外在環境和使用方式有關,蜜蠟處於乾燥的環境,或者長期不把玩,就會出現脫水現象,導致蜜蠟出現開片、冰裂和風化紋。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蜜蠟都有開片和冰裂,正常情況下琥珀容易冰裂,一般有個30-50年琥珀就能夠形成冰裂,而蠟質純正和雜質的老蜜蠟,由於密度大,不易形成冰裂,很多百年以上的老蜜蠟餅子和桶珠都看不到冰裂。同樣,很大一部分老藏蠟也沒有冰裂,因為藏民使用藏蠟的頻率高,經常佩戴,蜜蠟始終保持在一個滋潤的環境,並且西藏氣候不像中東那樣乾燥,所以冰裂現象不明顯。
3老蜜蠟的孔道磨損
孔道是判斷老蜜蠟一個重要的標准,因為老蜜蠟作為宗教聖物和貴族飾物,多用繩子串起來,比如伊斯蘭教33、66、99粒念珠,比如說一些項鏈等。蜜蠟的硬度不高,質地松軟,因為在長年累月的佩戴和把玩過程中必然會導致孔道的磨損。一般表現為孔道較為圓潤,圓潤孔道以藏蠟為典型代表。再就是鑰匙孔,西亞蠟的鑰匙孔較多。老蜜蠟孔道的形狀與當地使用老蜜蠟的習慣,也就是穿繩子的方式有直接關系。老蜜蠟藏友會注意到,有些老蜜蠟的孔道未見明顯磨損,這是為什麼呢?這也是我想繼續深入的,孔道並非老蜜蠟判斷的充分必要條件,幾種情況可能造成老蜜蠟小孔道:一是蜜蠟從古至今都算奢侈品,價格不菲,所以一部分老蜜蠟被珍藏保管,使用率不高,比如一直掛在室內裝飾,或者存貯在箱櫃中,不使用自然不磨損,但自然氧化沒有停止,仍然會形成包漿;二是珠子小磨損就小。一些老蜜蠟珠子很小,如老蜜蠟圓珠子,質量很輕,與繩子的摩擦自然不夠力度,孔道磨損不明顯;三是串繩子的方式。大家注意到歐洲的老蜜蠟經常在蜜蠟珠子之間打一個節,將蜜蠟珠子固定住,這樣也會導致蜜蠟孔道磨損不明顯。
1手串:6mm-8mm的蜜蠟佛珠(適合女性),以及15mm-20mm的蜜蠟手串(適合男性)是目前文玩市場上最火熱的門類,再搭配一些南紅、綠松石等配飾,顏色亮麗,美觀時尚。
2鑲嵌飾品:蜜蠟作為傳統的有機寶石,一直是鑲嵌飾品市場上的熱點和寵兒,其靚麗、高貴的顏色是最大賣點。
3雕件:作為佛家七寶之一,蜜蠟也常用來作為佛教題材的雕刻材料,其精雕細琢後的雕件具有美好的寓意,且非常適合佩戴或在家擺放。
4老蠟:將老蠟單獨介紹,主要是因為其具備獨特的、粗獷的、原始的風格,以及其對於風化紋、開片、孔道等單獨的評判標准,應當講老蠟確實具備獨特的魅力,將你的思緒帶回那個年代、彷彿看到那些人、那些事。
⑵ 什麼是歐洲產 貴族塑料 老合成 藏蠟兩河流域最正宗的原礦老蜜蠟
我個人理解,老合成是指:有些年頭的合成蠟,粉壓或者是柯巴樹脂製造而成。由於有點年頭了,這樣的合成珠子也形成了包漿。兩河流域正宗老蠟是個噱頭而已當不得真的。謹供參考。
⑶ 蜜蠟摩擦後都有松香味嗎沒有就是假的嗎剛買的一塊墜子,摩擦後沒味
不一定,有些老蠟摩擦不一定有松香味,只有白花蜜的香味會重一點,像其他品種只有淡淡的香味,同樣的高速拋光的蜜蠟也是沒香味的。
⑷ 麻煩各位專家幫我看看 這三顆蜜蠟這么樣是真蜜蠟嗎買那一顆更好謝謝啦
常見的假蜜蠟有以下四種:
1、柯巴樹脂
柯巴樹脂也是一種天然樹脂,成分和形成原因上並無明顯區別,與現在我們常看到琥珀對比起來,顏色顯得要淡,通常為淡檸檬色或者接近透明的白色,質地也較軟。而且柯巴樹脂穩定性較差、容易開裂,價格也低廉許多。
鑒別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酒精擦拭,柯巴樹脂遇到酒精會發粘,而蜜蠟則不會,所以這招可以讓柯巴樹脂無所遁形。
2.二代蜜蠟
二代蜜蠟,就是天然蜜蠟的碎渣費料,通過高溫融化,然後進行壓制加工而成,市場上很便宜。但是,有商家把二代蜜蠟當做成本高出幾十倍的天然蜜蠟賣。
二代蜜蠟的特點是,裡面的紋路是規則的攪拌紋路,而天然蜜蠟是不規則的,很天然,大家可以從這一點進行鑒別。
3、塑料製品
最低級的一種造假手段是拿調配好的塑料製作,升級版就是在塑料裡面加上松香模仿蜜蠟的松香味。
鑒別方法:針對此種造假,從常識出發,價格便宜到讓人不敢相信的幾十塊一串的蜜蠟手串基本都是塑料。一般的塑料密度比較大,不會浮於飽和鹽水中。還有,從表面上看塑料製品的紋理有些攪拌的痕跡。
4、烤色蜜蠟
老蜜蠟因長久佩戴而形成的包漿和年代感令不少玩家著迷,不吝高價。但市場上的老蜜蠟多為仿品,真正老蜜蠟被視為珍寶,不會流出這么多真貨。市場上的老蜜蠟中,烤色蜜蠟比例較高。不過,蜜蠟烤色處理優化方法在國標中是得到認可的。
鑒別方法:通常紫光燈下熒光反應比較微弱的有可能經過烤色,而且烤色的蜜蠟在燈光下有時候會有微紅的細線。
有很多玩友認為,商家出具的有鑒定證書,而且還能在網上查詢到,自己買到的蜜蠟就一定是真的,這種想法是錯的!像二代蜜蠟、注色蜜蠟、水煮蜜蠟等,即便是權威機構也檢測不出來。
⑸ 求問 蜜蠟 表面發粘在嗎回事
正常啊 那個是氧化層 是包漿的開始 顏色會慢慢變深 越好的蜜蠟越容易這樣 就比如白蜜蠟 氣泡比較多 另一種情況是柯巴脂 還沒有形成
⑹ 油炸過的核挑仁和烘乾的核桃仁有什麼區別
油炸核桃?還真有這個東西,不過不是可以吃的。「一入文玩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玩文玩難免吃葯,這是這個行業的特性,也是玩文玩人的一個共同的認知。但是也是因為這種認知,滋長了很多不少不法商家的奇葩個性,為文玩市場投入了大量造假玩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這些「好吃的」文玩。
一油炸核桃充當落地黑
油炸核桃可以使核桃色調上變深做舊,這樣做舊之後的核桃從外觀上已經與老核桃大致相近了,只是在細節上和包漿上略有不同,新手很難分辨。
分辨技巧
油炸核桃的表面紋路會比較粗糙,光澤會偏淡,聞起來會有酥油味。
二油炸金剛充當老金剛
同樣的道理,油炸金剛是為了使金剛色調變黑,是賣家看起來像是老金剛,新手很難分辨。
分辨技巧
油炸金剛相對老金剛來說磨損會少很多,而且顏色發黑、沒有光澤、聞起來有酥油味。
三油炸千眼充當老千眼
油炸千眼,這是做舊千眼菩提的快速方法,炸完後顏色發紅,看起來十分的漂亮,蒙騙新手,一蒙一個准。
分辨技巧
油炸過後的千眼是沒有包漿的,顏色發紅,紋路明顯。而真正的老千眼包漿厚實,紋路平滑。
四油炸星月充當老
文玩市場上最常見的造假物件之一,包括了星月、金剛、鳳眼等等菩提手串都有造假,而且價格十分昂貴。手段多是用低溫油炸,根據不同的手段,冒充不同年代的東西出售。
分辨技巧
油炸星月顏色過於一直且發黑、包漿很薄、表面發烏不亮、開片不自然,有大裂紋,聞起來有酥油味。
五柯巴樹脂仿製琥珀蜜蠟
柯巴脂是介於松脂和琥珀之間的一種半成品,年份不如琥珀,但是結構又不同於松脂。經常被商家用來當作琥珀出售,但是硬度不夠,辨識度還是很高的。
分辨技巧
因為柯巴脂硬度低,所以柯巴樹脂仿琥珀可用指甲在表面劃一下,柯巴樹脂仿製品表面會有劃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