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透明樹脂膠有毒嗎
膠水一般都會有點毒性,有氣味是正常的
Ⅱ 木器透明底漆跟水性底漆有什麼區別
(1)底漆的組成:
透明底漆=成膜物質+填料+溶劑+助劑
實色底漆=成膜物質+顏填料+溶劑+助劑
(2)底漆的性能:
底漆:一般分為兩種:封閉劑、底漆
底漆:主要作用是填充毛孔,提高塗膜的厚度,使物體達到一定的裝飾效果,從而減少面漆的用量。底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填充性、打磨性,實色底漆還具備一定的遮蓋力。
怎樣評價它們的質量
判斷底漆質量的幾個主要性能;
1、表干(指觸干):手指頭在塗層表面輕輕滑動而不粘手、不劃傷漆膜表面塗層的乾燥狀況(漆膜在這時,不粘灰塵顆粒)。
2、指壓干:大拇指用力壓在塗層表面,不會留下指壓痕跡或破壞塗層表面的乾燥狀況。
3、可磨時間:底漆從塗布時到打磨不粘砂紙的這一段時間。(可磨時間短的底漆能縮短施工工期)
3、填充性:底漆本身具有的對木眼的填平能力,填充性是相對性能,一般是對比測試。填充性與底漆的體質顏料含量的多少有很大關系,所以填充性往往與透明度有****。(填充性好的底漆塗飾遍數少)
4、打磨性:漆膜干後,用砂紙將其磨成平整表面時的易難程度。(打磨性好的底漆好施工)
5、硬度:硬度是指漆膜對外來物體侵入其表面時所具有的阻力。是由塗料本身樹脂含量的多少以及樹脂質量的好壞來決定的,硬度的測定是以一套中華牌鉛筆為標准,在硬度測定儀上剛好能劃破塗層的鉛筆硬度即為塗層的硬度。一般PU:2H、NC:H-HB.
6、附著力:兩個表面被力連接的狀態,附著力的測定一般採用百格法,即以1cm3上劃百格後,塗層的破損程度來劃別。
7、耐黃變性:漆膜耐老化的過程叫耐候性。一般是指泛黃、剝落等。塗料變黃主要因為塗料中的苯環及硫等成分。耐黃變性主要是用太陽曬後泛黃的時間長短,或泛黃的程度來衡量的。
8、透明度:油漆顯現底材狀況的清晰程度。它一般是與打磨性、填充性是相對應的。透明度好的塗料打磨性和填充性一般比較差,它也是相對性能,一般對比測試。(透明度好的底漆做出效果木紋的立體感強)
9、遮蓋力(實色):是指實色油漆遮蓋底層顏色能力。(遮蓋力好的油漆施工遍數少)
評價底漆質量的幾個關鍵性能:可磨時間、打磨性、填充性、透明度,實色底漆的遮蓋力。
Ⅲ pe透明底漆與pe清底漆的區別
PE透明底漆系列(寶潤系列PE漆)
適用范圍:
適用於貼紙傢具、中高檔實木辦公傢具及中高檔貼木皮傢具透明底漆塗裝。
產品特點:
1.相比同行業產品具有防綠性明顯優勝的特徵;
2.抗下陷特性明顯;
3.打磨乾燥時間短、透明度佳,綜合性能好。
環境條件:
1.施工粘度:18?25秒(塗-4杯/25℃。)
2.混合後可使用時間:≤15分鍾。
3.施工方式:噴塗、刷塗。
4.施工條件:溫度5?40℃、濕度≤85%。
5.乾燥時間:表干≤60分鍾,實干≤6小時(25℃)/表干≤80分鍾,實干≤8小時(10℃)。
6.施工工藝:白坯木皮→修色→PE/PU封閉底漆→PE透明底漆→PE亮光清面漆/PU清面漆。
包裝與貯存:
20kg花籃鐵罐包裝,在陰涼、乾燥、通風處貯存,避免日曬雨淋及高溫,遠離火源。在上述條件下貯存,自生產之日起保質期3個月。
注意事項:
1.請按正確比例調漆,為達到最佳的塗裝效果,須使用本公司配套產品。
2.因本產品選用進口高活性樹脂製造,所以具有膠化時間較短的特點,故強烈建議在加好蘭白水後15分鍾之內使用完畢,工作暫停或完成時,立即清洗塗裝工具,避免膠化堵槍,造成施工工具的損壞。
3.氣溫低於15℃時硬度會有所降低,如需達到最佳硬度,建議在實干之後升溫烘烤4-8小時(溫度不超過50℃)效果最佳。
4.如需拋光至少在噴塗後24小時進行。
5.推薦調漆方法:PE透明面漆分成相同重量的兩份,分別置於兩個調漆桶中,一邊桶加蘭水,另一邊桶加白水,兩邊分別加PE面漆稀釋劑攪拌均勻;噴塗時兩邊取相同量,混勻噴塗;PE透明面漆分開加入蘭水、白水後在一定的存放時間內可連續使用;PE透明面漆加蘭水≤12小時,PE透明面漆加白水≤4小時。
6.依據用量合理調配塗料,以免浪費;未加蘭水、白水的PE透明面漆要重新密封好。
7.適宜施工環境;溫度7-40℃濕度≤85%。
8.每層漆間上塗前必須仔細打磨至無亮點,以免引起附著力不良。
9.PE塗料直接噴於潮濕底材或者在非常潮濕天氣施工,可能引起塗膜乾燥、附著力及發白等問題。
10.沾有蘭水、白水的碎布要分別用水沖洗和浸濕,分開收集;PE塗料殘余物、固化物及包裝要收集處理,所有處理應符合地方環保要求。
11.該產品在貯存的過程中會有輕微的渾濁,攪拌後會變為澄清,不影響清晰度與產品的性能。
Ⅳ 透明底漆和罩光油油何不同
1、高固來含,低粘度
2、光澤、自豐滿度要好
3、硬度、抗石擊、耐化學性、抗紫外線性能要求要好
4、樹脂的透明度要好
5、保色性、耐污性、流平性要好
6、層間附著率要好,對面漆的附著要好,一般做罩光油的樹脂都跟面漆底漆的樹脂相溶性都很好
Ⅳ 請教,用pu透明底漆(聚氨酯樹脂)做底漆刷第一遍,現要脫漆可用什麼牌子脫漆劑.效果更好,能脫掉嗎
1.用中性的或者酸性的高效脫漆劑。。不可用鹼性的 2.用聚氨酯漆稀釋劑
Ⅵ 透明底漆是屬於什麼種類的漆
一組尤其分 底漆 面漆 稀釋劑和固化劑
您說的透明底漆屬於底漆的一種
但具體是哪類要看它的製作工藝
一般分聚酯漆和聚氨脂漆兩大類.
具體的可以去看看油漆的說明呵呵.
Ⅶ 為什麼透明環氧樹脂地坪漆像紙一樣可以撕掉呢
環氧地坪漆起皮的原因:
1、環氧樹脂材料品質差,將導致地面不耐用、脫版皮、脫層、變色、破裂權等;
2、未能嚴格按標准施工,偷工減料,將導致地面不耐用、脫皮、脫層、破裂等;
3、地面未做防潮層,將導致環氧地坪鼓泡、脫層等;
4、地面未清理干凈,將導致環氧地坪脫層、脫皮等;
5、環氧材料用量太少,將導致地面露底;
6、地面收縮縫未補好,將導致地面裂縫;
7、環氧地坪在太陽的照射下,將導致退色;
8、惡劣的天氣或環境下施工,也將導致質量問題。
Ⅷ 樹脂和樹膠的區別不要復制來的
樹脂和樹膠的區別:
樹脂一般認為是植物組織的正常代謝產物或分泌物,常和揮發油並存專於植物屬的分泌細胞,樹脂道或導管中,尤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心材部位的導管中。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通常為無定型固體,表面微有光澤,質硬而脆,少數為半固體。不溶於水,也不吸水膨脹,易溶於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加熱軟化,最後熔融,燃燒時有濃煙,並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分為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兩大類。天然樹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動植物分泌物所得的無定形有機物質,如松香、琥珀、蟲膠等。
樹膠是樹木在創傷部位滲出的一種粘性體液,在陽光下乾燥形成具有一定色澤和無規則形狀的略透明的膠塊。滲出物產生於膠樹處於受刺激的不健康的狀態下,不同的樹種、氣候及土壤條件和生理狀況使得樹木所具備的樹膠分泌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樹木所分泌的樹膠,在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上都有所區別。
Ⅸ 透明底漆和封閉底漆有什麼區別
環氧透明底漆是不是環氧封閉底漆啊,環氧富鋅底漆和環氧透明底漆是兩種不同用途的漆。環氧富鋅底漆:鋼結構重防腐,金屬防銹專用的漆環氧封閉底漆:建築外牆,混凝土表面,車間水泥地面專用的油漆
Ⅹ 玻璃樹脂工藝與透明樹脂有什麼不同
玻璃樹脂工藝指的是一種工藝技術,就是玻璃鋼;
透明樹脂指的是一種透明的樹脂。
透明樹脂工藝生產加工的模具製作通常是使用硅橡膠來製作模具。
玻璃樹脂工藝是樹脂基復合材料生產中最早使用和應用最普遍的一種成型方法。手糊成型工藝是以加有固化劑的樹脂混合液為基體,以玻璃纖維及其織物為增強材料,在塗有脫模劑的模具上以手工鋪放結合,使二者粘接在一起,製造玻璃鋼製品的一種工藝方法。基體樹脂通常採用不飽和聚酯樹脂或環氧樹脂,增強材料通常採用無鹼或中鹼玻璃纖維及其織物。在手糊成型工藝中,機械設備使用較少,它適於多品種、小批量製品的生產,而且不受製品種類和形狀的限制。
不飽和聚酯透明樹脂仿製水晶的製作工藝主要是採用完全透明的水晶樹脂,經一次性灌注而形成。生產這種產品,原材料是關鍵,首先是要選擇好的透明樹脂和無色的鈷促進劑以及固化劑,這是做好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必要前提條件。
一、透明樹脂工藝品生產加工的模具製作通常是使用硅橡膠來製作模具。
二、配體成型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成型是非常關鍵環節,根據產品的生產要求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泡劑。
1、產品的原材料:透明水晶樹脂、無色鈷促進劑以及消泡劑。
2、工藝品成型:按照產品的實際重量稱好需要調配的樹脂分量,再加入同比例的固化劑攪拌均勻,然後把大約三分之一調配好的樹脂倒入干凈的模具內,連同剩餘沒有倒入模具的樹脂的容器同時放到真空箱內抽真空,這里需要注意抽空完後放氣務必要緩慢,從真空箱的透視鏡中看到模具內的樹脂氣泡慢慢消失,直到模具內氣泡完全消失殆盡後才能把進氣閥完全打開,放完最後的空氣。然後把模具從真空箱中取出來,放在憑證的工作台上,再把剩餘抽空完的樹脂緩慢的倒入模具中。如果這樣操作產品固化後還是有小氣孔,那麼可以在樹脂內加入一定比例的苯乙烯稀釋樹脂。
3、樹脂開始固化後需要等到固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從模具中取出,另外透明樹脂固化時間需要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控制。
三、胚體的表面處理拋光是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一個非常關鍵工藝,產品從模具取出後,需要等到完全固化,然後用鹼水清洗表面的污垢,泡鹼清洗干凈後。取出後再用目數較細的砂紙把整個產品表面打砂,模線的地方需要處理仔細,要求產品表面光滑。最後用光機進行產品表面的拋光處理。
四、產品表面噴亮油上光在拋光好的產品上用噴槍在產品表面照噴一層亮光漆(可以用亮光清漆或者是亮光的金油)待油漆完全固化後,檢查產品有沒有遐思,如果有遐思的地方需要返工處理。檢查沒有問題後就可以進入組裝和包裝環節。
五、生產好的產品質量要求產品要求表面看不到氣孔和產品表面光滑並且有水晶般的晶瑩剔透的質感以及麟角分明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