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VC的黏數是什麼意思
通常用粘數(黏數)來表示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劃分聚合物型號。在專國際上還有用K值或聚屬合度來劃分聚合物型號。
PVC樹脂是一種非結晶的線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愈大,粘數就越高,材料的強度、剛度、韌性、耐熱及耐低溫性愈好,但成型加工性能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隨PVC樹脂相對分子質量增加,PVC大分子鏈間范德華引力或纏繞程度相應增加,使其材料力學性能提高,分子鏈中不正常的弱結構及鏈端基結構相應減少,故材料耐熱及耐候性提高。
國標GB/T5761-2006中規定粘數、K值和平均聚合度的測定方法可任選其一,若有爭議,以GB/T3401為仲裁方法。粘數測定按GB/T3401進行;K值測定也按GB/T3401進行,並通過公式計算得到K值;平均聚合度的測定則按照GB/T5761-2006附錄A進行測試和計算。
該指標屬於必檢項目,其數值反映了PVC樹脂的平均分子量大小,也就是PVC分子鏈的長短,決定了樹脂的牌號和相應加工參數。同一牌號樹脂該指標的差別,也會對加工工藝和製品性能產生一定影響。選擇及應用時,應引起注意和重視
㈡ PVC是什麼意思
釋義:是氯乙烯單體在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發劑;或在光、熱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較小,相對密度1.4左右,玻璃化溫度77~90℃,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經長時間陽光曝曬,就會分解而產生氯化氫,並進一步自動催化分解。
主要用途:
1、PVC一般軟質品:利用擠出機可以擠成軟管、電纜、電線等;利用注射成型機配合各種模具,可製成塑料涼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車配件等。
2、聚氯乙烯包裝材料:聚氯乙烯製品用於包裝主要為各種容器、薄膜及硬片。PVC容器主要生產礦泉水、飲料、化妝品瓶,也有用於精製油的包裝。
3、聚氯乙烯日用消費品:行李包是聚氯乙烯加工製作而成的傳統產品,聚氯乙烯被用來製作各種仿皮革,用於行李包,運動製品,如籃球、足球和橄欖球等。
(2)pvc樹脂的粘數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1、結構完美:pvc是當代深受喜愛而流行起來的一種合成材料,在全球的合成材料使用量排第二,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適合的材料。
2、工藝嚴格:pvc材料獨特的性能是防雨、耐火、抗靜電、易成型。生產工藝不復雜,但對機器的要求高,PVC膜具有高抗光性和耐火性。
3、具有超常的性能:PVC膜是應用專用的真空壓膜機在110度的高溫下壓附在板材的表面,將生產PVC膜的原料是經過特殊的提煉,得到無毒無味的pvc,因此也被廣泛用於產品包裝,減少了使用木材,對環境和森林起到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VC
㈢ 為什麼PVC給水管用PVC專用膠數小時、幾天後還還粘接不牢是膠水失效、還是其他原因急急!!!!
第一。膠水確實存在質量問題,可以換一款膠水試試。
第二 粘接時,水管表面是否做了表面的清潔處理。如果表面有水、油污,粉塵雜質具有可能造成粘接失敗
㈣ 什麼是PET片材、PVC、PP、PS、PC、PE膜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啊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PET片材具有優良的特性(耐熱性、耐化學葯品性。強韌性、電絕緣性、安全性等),價格便宜,所以廣 泛用做纖維、薄膜、工程塑料、聚酯瓶等。
PVC:全名為Polyvinylchlorid,簡稱PVC,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PVC膜的本質是一種真空吸塑膜,用於各類面板的表層包裝,所以又被稱為裝飾膜、附膠膜,應用於農業、建材、包裝、醫葯等諸多行業。
PP:聚丙烯,英文名稱:Polypropylene ,聚丙烯是繼尼龍之後發展的又一優良樹脂品種,它是一種高密度、無側鏈、高結晶必的線性聚合物,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常見製品:盆、桶、傢具、薄膜、編織袋、瓶蓋、汽車保險杠等。
PS:聚苯乙烯Polystyrene,簡稱PS,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
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無定性熱塑性材料。聚碳酸酯耐酸,耐油。但不耐紫外光,不耐強鹼。
PE: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是結構最簡單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當今世界應用最廣泛的高分子材料,由乙烯聚合而成,根據密度的不同分為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
㈤ pvc是什麼材料有毒嗎
有,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聚氯乙烯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塑料,它是由聚氯乙烯樹脂、增塑劑和防老劑組成的樹脂,本身並無毒性。但所添加的增塑劑、防老劑等主要輔料有毒性。
日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增塑劑,主要使用對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這些化學品都有毒性,聚氯乙烯的防老劑硬脂酸鉛鹽也是有毒的。含鉛鹽防老劑的聚氯乙烯(PVC)製品和乙醇、乙醚及其他溶劑接觸會析出鉛。
含鉛鹽的聚氯乙烯用作食品包裝與油條、炸糕、炸魚、熟肉類製品、蛋糕點心類食品相遇,就會使鉛分子擴散到油脂中去,所以不能使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裝食品,尤其不能盛裝含油類的食品。另外,聚氯乙烯塑料製品在較高溫度下,如50℃左右就會慢慢地分解出氯化氫氣體,這種氣體對人體有害,因此聚氯乙烯製品不宜作為食品的包裝物。
(5)pvc樹脂的粘數擴展閱讀
PVC的用途:
當增塑劑加入量達30%~40%時,便製得軟質聚氯乙烯,其延伸率高,製品柔軟,並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和電絕緣性,常製成薄膜,用於工業包裝、農業育秧和日用雨衣、檯布等,還可用於製作耐酸鹼軟管、電纜包皮、絕緣層等由於化學穩定性高,所以可用於製作防腐管道、管件、輸油管、離心泵和鼓風機等。
聚氯乙烯的硬板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上製作各種貯槽的襯里,建築物的瓦楞板,門窗結構,牆壁裝飾物等建築用材。由於電氣絕緣性能優良,可在電氣、電子工業中,用於製造插頭、插座、開關和電纜。
在日常生活中,聚氯乙烯用於製造涼鞋、雨衣、玩具和人造革等!現在聚氯乙烯還用到太陽能熱水袋中 通過它吸光的特性 做成洗澡用的熱水袋。
㈥ 聚合度粘數概念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標。以重復單元數為基準,專即聚合物大分子鏈上屬所含重復單元數目的平均值,以n表示;以結構單元數為基準,即聚合物大分子鏈上所含結構單元數目的平均值,以x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結構形態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組成,因此聚合度是統一計平均值。 聚合度指聚合物分子鏈中連續出現的重復單元(或稱鏈節)的次數。用n表示。 例:聚氯乙烯中結構單元是-CH2-CHCl-,而在尼龍66中結構單元是-COCH2CO-和-NH(CH2)6NH-。 若用結構單元數表示聚合物的聚合度稱為數均聚合度,用x表示。在聚氯乙烯中:x=n;在尼龍66中:x=2n。 聚合度 聚合物分子鏈中的結構單元(單體單元)數。由於高聚物大多是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以高聚物的聚合度是指其平均聚合度。
㈦ PVC是什麼材料
PVC材料即聚氯乙烯,它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塑料產品之一,價格便宜,應用廣泛,聚氯乙烯樹脂為白色或淺黃色粉末,單獨不能使用,必須經過改性。
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較小,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劑,聚氯乙烯塑料可呈現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
在聚氯乙烯樹脂中加入適量的增塑劑,可製成多種硬質、軟質和透明製品。
(7)pvc樹脂的粘數擴展閱讀
PVC,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延展性等。這種表面膜的最上層是漆,中間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最下層是背塗粘合劑。
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頗為流行並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PVC正以4%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生產和應用。
PVC在東南亞的增長速度尤為顯著,這要歸功於東南亞各國都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適合的材料。
比重:1.3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縮率:0.6-1.5%,成型溫度:160-190℃,熔點212℃。
特點:力學性能,電性能優良,耐酸鹼力極強,化學穩定性好,但軟化點低. 適於製作薄板,電線電纜絕緣層,密封件等。
成型特性:
1、無定形料,吸濕小,流動性差.為了提高流動性,防止發生氣泡,塑料可預先乾燥.模具澆注系統宜粗短,澆口截面宜大,不得有死角.模具須冷卻,表面鍍鉻。
2、由於其腐蝕性和流動性特點,最好採用專用設備和模具。所有產品須根據需要加入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助劑。
3、極易分解,在200度溫度下與鋼.銅接觸更易分解,分解時逸出腐蝕.刺激性氣體.成型溫度范圍小。
4、採用螺桿式注射機噴嘴時,孔徑宜大,以防死角滯料.最好不帶鑲件,如有鑲件應預熱。
㈧ PVC的黏數是什麼意思
黏數即比濃黏度(reced specific viscosity)。以ηsp/c表示,ηsp為高分子溶液比黏度,c單位常以g/dL表示。ηsp/c表示一種高聚物增大溶劑黏度的能力。
㈨ 不幹膠標貼PET,PVC,銅版紙這些類型的初粘力、持粘力按國標測試後參數如何如多大號鋼球,持粘時間
這種測不準的,可以寄給賣材料的廠家幫你測試
㈩ 什麼原因造成PVC塑料型材發脆
【了解廢品行情就上廢品之家,您的問題我來回答】
pvc型材發脆基本上在製品的物理、力學性能上得到充分體現。其主要特徵為:下料時崩口、冷沖破裂。造成型材製品物理、力學性能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一、配方及混料工藝不合理
1、填料過多
針對目前市場上型材價格低,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格局,型材廠家都是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正規的型材廠家通過配方的優化組合,是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有些廠家卻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製品質量。
由於配方組份的原因,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增加填料,在PVC-U塑料異型材中常用的填料為碳酸鈣。在以前的配方體系中多數是填加重鈣,其目的是增加剛性和降低成本,但重鈣由於本身粒子形狀不規則而且粒徑比較粗與pvc樹脂本體的相溶性差,所以其添加份數很低,而且份數增大時會對型材的色澤和表觀造成影響。
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大多採用超細輕質活化碳酸鈣、甚至是納米級碳酸鈣、其不僅起到增加剛性和填充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改性的作用,但是其填加量並不是無限度的,其比例應該加以控制。現在有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將碳酸鈣加到20-50質量份,這大大降低了型材的物理力學性能,造成本章所說的型材發脆現象。
2、抗沖擊改性劑添加種類、數量
抗沖擊改性劑是在應力作用下,能夠提高聚氯乙烯破裂總能量的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目前硬質聚氯乙烯的抗沖擊改性劑的主要品種有CPE、ACR、MBS、ABS、EVA等,其中CPE、EVA、ACR改性劑的分子結構中不含雙鍵,耐候性能好,適宜做戶外建築材料,它們與PVC共混,能有效的提高硬聚氯乙烯的抗沖擊性能、加工性、耐候性及在一定范圍內提高焊角強度。
在PVC/CPE共混體系中,其沖擊強度隨CPE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呈S形曲線。添加量在8質量份以下時,體系的沖擊強度增長幅度非常小;添加量在8-15質量份時增加幅度最大;之後增長幅度又趨於平緩。當CPE用量在8質量份以下時不足以形成網狀結構;當CPE用量在8-15質量份時,其在共混體系中連續均勻分散,形成分相不分離的網狀結構,使共混體系的沖擊強度增長幅度最大;當CPE用量超過15質量份時,就不能形成連續均勻的分散,而是有部分CPE形成凝膠狀,這樣在兩相界面上就不會有適宜分散的CPE顆粒來吸收沖擊能量,因而沖擊強度增長趨於緩慢。
而在PVC/ACR共混體系中,ACR可顯著提高共混體系的抗沖擊性能。同時「核一殼」粒子可均勻分散在PVC基體中,PVC是連續相,ACR是分散相,分散在PVC連續相中與PVC相互作用,起到加工助劑的作用,促進PVC的塑化和凝膠化,塑化時間短,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成形溫度和塑化時間對缺口沖擊強度影響較小,彎曲彈性模量下降也小。一般用量在5-7質量份,經ACR改性的硬PVC製品有優良的室溫沖擊強度或低溫沖擊強度。
而經實驗論證,ACR與CPE相比抗沖擊強度要高30%左右。因此在配方中盡可能採用PVC/ACR共混體系,而用CPE改性且用量低於8質量份時往往會引起型材發脆。
3、穩定劑過多或過少
穩定劑的作用是抑制降解,或與釋放出的氯化氫反應以及防止聚氯乙烯加工時變色。
穩定劑根據種類不同用量也不同,但總的一點來說,用量過多會推遲物料的塑化時間從而使物料出口模時還欠塑化,其配方體系中各分子之間沒有完全溶合,其分子間結構不牢固造成。而用量過少時會造成配方體系中相對低分子物降解或分解(也可以說成過塑化),對各組份分子間結構的穩固性造成破壞。
因此穩定劑用量多少也會對型材的抗沖擊強度造成影響,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型材強度降低引起型材發脆現象。
4、外潤滑劑用量過多
外潤滑劑與樹脂相溶性較低,能夠促進樹脂粒子間的滑動,從而減少摩擦熱量並推遲熔化過程,潤滑劑的這種作用在加工過程早期(也就是在外部加熱作用和內部產生的摩擦熱使樹脂完全熔化和熔體中樹脂失去識別特徵之前)是最大的。
外潤滑劑又分前期潤滑和後期潤滑、潤滑過度的物料在各種條件下都表現為較差的外形,如果潤滑劑用量不妥,可能造成流痕,產量低,渾濁,沖擊性差,表面粗糙、粘連,塑化差等。特別是用量過多時,就會造成型材的密實度差、塑化差,而導致沖擊性能差,引起型材發脆。
5、熱混加料順序、溫度設值以及熟化時間對型材的性能也有決定性的因素
PVC-U配方的組分很多,所選擇加料順序應有利於發揮每種助劑的作用,並有利於提高分散速度,而避免其不良的協同效應,助劑的加料順序應有助於提高助劑的相輔相成效果,克服相剋相消的作用,使應在PVC樹脂中分散的助劑,充分進入PVC樹脂內部。
二、擠出工藝不合理
1、物料塑化過度或不足
這與工藝溫度設定和喂料比例有關,溫度設定過高會造成物料過塑化,其組分中部分分子量較低的成份會分解、揮發;溫度過低其組份中各分子間沒有完全熔合,分子結構不牢固。而喂料比例太大造成物料受熱面積和剪切增大,壓力增大,易引起過塑化;喂料比例太小造成物料受熱面積和剪切減小,會造成欠塑化。無論是過塑化還是欠塑化都會造成型材切割崩口現象。
2、機頭壓力不足
一方面與模具設計有關(這在下面單獨描述)另一方面是與加料比例和溫度設定有關,壓力不足時,物料的密實度就差,就會成組織疏鬆出現型材料脆現象,這時應調整計量加料轉速和擠出螺桿轉速使機頭壓力控制在25Mpa-35Mpa之間。
3、製品中的低分子成份未排出
製品中的低分子成分產生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在熱混時產生,這在熱混時通過抽濕和排氣系統可以排出。二是部分殘存的和擠出受熱受壓時產生的水份和氯化氫氣體。這一般通過主機排氣段的強制排氣系統來強制排出,真空度一般在-0.05Mpa-0.08Mpa之間,不開或過低,都會在製品中殘存低分子成份,造成型材力學性能下降。
4、螺桿轉矩太低
螺桿的轉矩是反應機械在受力狀態下的數值,工藝溫度設值的高低,喂料比例的多少都直接在螺桿轉矩值上得到體現,螺桿轉矩太低從某種程度上反應出溫度偏低或喂料比例小,這樣物料在擠出程度中同樣得不到充分塑化,也就會降低型材的力學性能。根據不同的擠出設備和模具,螺桿轉矩一般掌握在60%-85%之間就能滿足要求。
5、牽引速度與擠出速度不匹配
牽引速度太快會造成型材壁薄力學性能下降,而牽引速度太慢,型材受到的阻力大,製品處於高拉伸狀態,也會對型材的力學性能造成影響。
三、模具設計不合理
1、口模截面設計不合理,尤其是內筋的分布和交界面角度的處理。這樣會造成應力集中現象存在,需要改進設計和消除交界面處的直角和銳角。
2、模頭壓力不足。模頭處壓力大小是直接受模具的壓縮比,特別是模具平直段的長度來決定的。模頭的壓縮比太小或平直段太短都會造成製品不緻密,影響物理性能。模頭壓力的改變一方面可以通過改變模頭平直段長度來調整流料阻力;另一方面在模具設計階段可選擇不同的壓縮比來改變擠出壓力,但必須注意機頭壓縮比要與擠出機螺桿的壓縮比相適應;還可以通過改變配方,調整擠出工藝參數,增加多孔板來改變熔體壓力的大小。
3、對於因分流筋匯合不良造成的性能下降應適當增加筋與外表面、筋與筋匯流處的長度,或者增大壓縮比來解決。
4、口模出料不均勻,造成型材壁厚薄不一致,或者密實度不一致。這也就造成了型材兩個面之間的力學性能上的差別,我們在實驗時有時冷沖一面合格一面不合格,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至於壁薄等非標型材這里就不再多說。
5、定型模的冷卻速率。
冷卻水溫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冷卻水的作用是將型材拉伸的大分子鏈及時冷卻定型,達到使用目的。緩慢的冷卻可以使分子鏈有足夠的時間舒展,有利於定型。而急速冷卻,水溫與擠出型坯的溫差太大,製品受驟冷不利於製品低溫性能的提高。從高分子物理學解釋,PVC大分子鏈在溫度、外力的作用下,發生捲曲、拉伸過程,當溫度、外力撤出後,大分子鏈沒有及時恢復自由狀態而外於玻璃態,大分子鏈雜亂無序排列,造成宏觀上製品低溫沖擊性能低。從
塑料加工工藝學解釋pvc異型材在擠出後,製品撤去溫度、外力後有應力鬆弛過程。適宜的冷卻水溫有利於這個過程。冷卻水溫過低,製品中的應力沒有來得及消除,造成製品性能下降。所以異型材冷卻採用緩冷方式,並可防止成型後的製品翹曲,彎曲和收縮現象,可以防止由於內應力作用而使製品沖擊強度降低。一般水溫度控制在20℃。為了使型坯柔和地冷卻而不致驟冷,將連接冷卻定型套的水管接在定型的後部,讓水在定型套中流動方向與型坯運動方向相反而從定型套前排出。這樣也不致於造成因水溫過低造成型坯驟冷、產生過大內應力,使型材脆化,型材的抗沖擊性能下降。
四、混料設備和擠出設備在本章中作為一個固化因素不再論述
五、切口有崩口現象
值得我們商討的是有一種情況,在型材取樣試驗時,無論是冷沖、角強度還是加熱後尺寸變化率等都達標,(GB/T8814-2004),但是在下料時切口還是有輕微不明顯的崩口現象,特別是內筋。一種說法,此種現象屬正常現象是受外界因素影響即:
①門窗製作時,加工環境溫度低於12℃。這不僅對下料造成崩口,而且對焊角強度等都會造成一系列影響;
②下料時進鋸速度過快,通常這時切割鋸切割時聲音比較急促且尖銳;
③切割鋸片老化或有脫齒現象。
另一種則認為還是型材本身的原因,即配方和擠出工藝等,筆者認為這幾個方面兼而有之,除以上說法外。這裡面還有一個剛性指標和柔性指標的協調問題。即只要找到其最佳平衡點,那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1)配方體系對剛性指標和柔性指標的影響,配方中要增加或減小剛性指標必然要增加或減少填料,而增加填料又直接影響其柔性指標。填料過多,型材便會出現冷沖不達標,焊接強度降低。
填料過少,型材便會出現尺寸變化率大。相同的是增加或減小柔性指標,必然要增加或減小抗沖改性劑或加工助劑,而增加或減小加工助劑又直接影響其剛性指標。加工助劑過多,則型材剛性指標下降;加工助劑過少,則型材剛性指標上升,在配方中這兩者是一個既矛盾又統一的相互制約的因素,但不能說要提高剛性指標卻又要保持柔性指標便可以在增加填料的同時又無原則增加加工助劑,這是不合理的。
所以在配方體系中要確定一個最佳結合點,以達到其剛性和柔性的平衡。
(2)擠出工藝對型材剛性和柔性指標的影響。擠出溫度設定的高低是影響物料塑化程度的因素之一,物料過塑化物料中的低分子聚合物分解,揮發,造成分子間結構變化會增大剛性指標和降低柔性指標。
物料塑化不足,物料中各組分的分子之間還沒有充分溶合會降低剛性指標,同時柔性指標得到充分展現。螺桿轉矩和擠出壓力與型材的剛性指標成正比,隨轉矩和壓力升高而增加。柔性指標則與其成反比,隨轉矩和壓力的升高而降低。
需要補充的是,在剛開機擠出時會偶然發現個別型材沒有崩口現象,但卻發現其內筋已有輕微氣泡,這又是一個新問題。有三種假設:
①此段型材擠出時的加工溫度要高於常規工藝溫度,如果是則說明前面我們所設定的加工工藝溫度偏低,型材欠塑化,而要提高工藝溫度卻不要讓其內筋發泡,則要適當增加穩定劑的用量,這當然也與物料的擠出速度即物料在機筒內的停留時間有關。
②螺桿芯溫過高,如是這種情況則更好解決,適當降低螺桿芯部溫度便可。
③主機沒有開真空或真空度過低。如是這樣則型材的加熱後狀態不過關,如果加熱後狀態沒有問題則還是要回到前面兩個問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