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廢水在鐵碳微電解系統中一般停留時間是多少
怎樣確定進水的最佳PH 及最佳停留時間,這些都是需要從小試中的得出來的數據。
(1)試驗准備
(a)先將燒杯、多孔布氣頭洗干凈備用;
(b)將350ml TPFC鐵碳樣品加入燒杯中,先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備用。
(2)小試步驟
(a)將洗凈的多孔布氣頭放在500ml干凈燒杯底部(盡可能放在中心位置),加入約300ml洗凈的TPFC鐵碳填料,然後加入待處理廢水水位至鐵碳填料上方1-50px,接通氣泵電源,曝氣微電解0.5--4小時(探索不同處理時間的去除率,一般可設定1小時、2小時)。
(b)將完成曝氣微電解處理的廢液從微電解燒杯中倒出200ml至另一個安裝有一個曝氣頭的空燒杯中,曝氣20min後,檢測PH值,調節溶液PH在8.5--9.5,在攪拌條件下加入2滴PAC,出現明顯絮體,再在緩慢攪拌條件下加入5mg/l(約1ml) PAM溶液,混凝沉澱30min,取上清液測定水中COD。
(c)處理後結果與原廢水濃度比較,計算出去除率。
(d)根據廢水水質,探索不同PH值對微電解處理效果的影響規律,找到最佳的PH條件。
(e)也可以根據需要,將廢水原水PH調節至3,加入適量雙氧水後,再加入准備好的TPFC鐵碳,按前面的方法試驗,分析處理結果。
❷ 涓ょ駭ao姘村姏鍋滅暀鏃墮棿
涓ょ駭澶勭悊闃舵墊薄姘村仠鐣欐椂闂翠負8鍒15灝忔椂銆備簩綰у勭悊(secondarytreatment)錛屾槸鎸囨薄姘寸粡涓綰у勭悊鍚庯紝鐢ㄧ敓鐗╁勭悊鏂規硶緇х畫闄ゅ幓奼℃按涓鑳朵綋鍜屾憾瑙fф湁鏈虹墿鐨勫噣鍖栬繃紼嬨傜敤鏉ュ厖鍒嗗幓闄や漢綾繪帓娉勭墿錛岄熺墿娓f粨錛岃偉鐨傛按鍜屾礂娑ゆ按涓鐨勭敓鐗╁惈閲忋
❸ 一般污水處理設施的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化糞池:24-36h,調節池:8-12h、生化池:9-24h、沉澱池:2-3h、消毒池:1-1.5h
❹ 生活污水處理中,厭氧、缺氧、好氧、沉澱、消毒。各個階段水的停留大致時間范圍。
厭氧、缺氧4h夠了,好氧8h左右,沉澱2h,消毒1-1.5h,個人之見,僅作參考
❺ 二級生化處理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什麼范圍
答案雀塵是:在二級處理階段污水乎歲辯停留時間一般為8~15h。二級處理通常包括曝氣生物反應池(簡稱曝氣池)、二沉池。 查歲缺看...。
❻ 廢水在沉砂池,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污泥濃縮池中的停留時間分別是多少
沉砂池12-24小時,初沉池8-12小時,二沉池2-4小時,產生的污泥通過泵轉移到污泥濃縮池裡去
❼ 廢水處理過程中!如果計算單個池子的廢水反應停留時間
①污水日處理流量為/d, 系統進料泵的流量為12m3/d(單台), 加壓泵的流量為12.5m3/d(單台),
因此,初步確定設計流量為12m3/h, 每天運行8小時。一級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是V1= 5.0×3.0×2.2=33m3,
水力停留時間為T1=2小時45分鍾;二級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是V2=3.0×3.0×2.2=19.8m3,水力停留時間為T2=1小時40分鍾;沉澱池的有效容積是V3=3.0×1.0×2.1=6.2m3水力停留時間為T3=30分鍾;中間水池的有效容積是V4=3.0×2.0×2.1=12.6m3,水力停留時間為T4=1小時。
②污水處理過程根據微生物的需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濃度應滿足在2~3mg/L,
過高或過低會導致出水水質變差,DO過高容易引起污泥的過氧化,且浪費能源;過低時微生物得不到充足的DO,有機物分解不徹底。二級接觸氧化池出口處氧濃度達到2mg/L為宜。
③水位控制:調節池低水位控制在0.5m,
高水位控制在2.10m;中間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2.0m;清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2.10m。
④反沖洗時間的確定:現場根據過濾罐壓力的變化情況確定反沖洗時間。
❽ 計算污水的停留時間
11000/150=73小時,停留時間跟什麼工藝沒關系。
停留時間=池容/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