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統中常用的污水局部處理構築物有哪
具體看你用的是什麼工藝,一般按照污水處理處理順序有,格柵(除渣)、沉砂池(沉砂子)、調節池(調節水質,為後續反應做准備)、反應池(缺氧、厭氧、好氧池)、沉澱池(泥水分離)、消毒池(提高出水水質)
2. 企業自建污水站,污水處理構築物屬於建築工程還是市政工程
3. 污水處理各構築物對印染廢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
送一套圖和設計方案給你,請笑納…
4. 城市污水處理構築物有哪些
根據工藝不同抄有些差別襲,但大致按流程分可分為:粗格柵間、提升泵房、中(細)格柵間、旋流/曝氣沉砂池、生化池(根據工藝不同種類不同)、清水池、消毒池、除臭間、污泥脫水間、鼓風機房、迴流泵房。此外還有行政樓、門衛、維修間等等。如果要知道更具體的話需說一下具體工藝。
5. 各污水處理構築物對各種污染物的去除率
濾網和格柵 BOD COD 5%-30% ss 20%-50%
沉澱池 5-20% 50%
好氧膜法 60-90 50
厭氧膜法 50-80 50
好氧污泥法 60-90 50
厭氧污泥法 50-80 50
最好去查設計手冊
這里給的都是大概值,水質不同會有變化。
6. 污水處理廠主要構築物及設計參數
樓上的,生活污水需要用厭氧嘛?小題大做了吧!COD低於一萬的都完全不需要用版厭氧工藝!那樣會增權加成本!
污水處理廠一般都是生活污水+普通工業污水,這樣用調節池+好氧反應(一般是氧化溝或者活性污泥工藝)+二沉池+消毒出水!
至於設計參數,需要知道進水的BOD5,COD等水質監測數據,以及小試之的相關實驗數據,才能算出所選擇工藝的構築物的具體尺寸參數!
7. 那個設計手冊或規范可以查到污水處理中各個構築物污染物去除率范圍
在來《給排水設計手冊》源中的第5、第6冊可以查到污水處理中各個構築物污染物去除率范圍、用途、構造等技術數據。
8. 設計污水處理廠時那些構築物要備用的
構築物是不用備用的,只有設備才會備用,一般備用的設備只水泵,風機,空壓機這些設備。
9. 給水處理構築物和污水處理構築物的區別是
功能方面:給水相對簡單,主要去除SS、細菌等;污水要復雜,如要去除COD、SS、氨氮、總氮、總磷等。
防護方面:給水構築物要注意防雨水、防沖洗走道板水污染池內水;污水相對要求不嚴,只是今年要求加蓋除臭。
保養方面:給水受進水腐蝕程度小,水中氯化物、鹽度很少,污水水中氯化物、鹽類、工業類水有毒成分都對構築物造成腐蝕,保養及防護等級要高。
(9)污水處理去去色度的構築物擴展閱讀:
給水處理的水源
國內大部分水廠多採用地面水源,分別取自江河、湖泊和水庫。按照原水水質條件和水處理要求的不同,地面水源大致有以下5類:
1、未受污染或輕度污染的地面水。
水體符合國家規定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I、II類水體的水質指標,且濁度和水溫均屬正常范圍,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濁度和達到微生物學衛生指標。
2、微污染的地面水。
水體受環境污染,某些指標已超過《地面水體環境質量標准》中III類水體的規定。目前我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近年來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在工業發達和城市化集中地區尤為嚴重,主要污染物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鉀耗氧量、揮發酚和生化需氧量等。
3、高濁度地面水。
黃河以及長江上遊河段,洪水期大量泥砂流入水體,形成高含砂量的原水。黃河中游及其支流的最高含砂量可達1000kg/m3以上。長江上游嘉陵江最高含砂量也達252kg/m。黃河與長江的高濁度水有較大差別。
黃河的高濁度水一般指沉澱過程中出現渾液面的河水,長江高濁度水則指洪水期經常出現(20~30d)濁度大於1000NTU,且數次出現5000NTU以上的渾水。
4、低溫低濁地面水。
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一年內低溫延續時間長,且原水濁度又較低,給水處理帶來困難,需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才能滿足出水水質要求。低溫低濁水一般是指冬季水溫在0~4℃,濁度低於30NTU的地面水。
5、高含藻地面水。
高含藻地面水主要出現在湖泊和水庫。由於受污染水排放和農業施肥等影響,我國不少湖泊富營養化日趨嚴重,氮、磷的含量高,造成藻類大量繁殖。在富營養化湖泊水中,藻的數量一般為每升幾十萬到每升幾千萬個,給常規處理工藝帶來困難。
針對上述不同水源的特點,廣大給水工作者進行了不同水源水處理工藝的科學研究,並不斷實踐、充實和完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給水處理
10. 污水處理構築物的去除率問題。
看一下下面的圖片吧,COD/BOD主要去除還是在O段,SS在O段一般還會有所增加,SS主要在沉澱階段去除,至於氨氮,在反硝化過程中降低。我這里還有A/O的計算軟體,及相關方案,需要的話可以留下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