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問下,通常路面上能看見的井蓋下面叫做下水道還是滲水井還是化糞池啊誰能告訴我啊,老混淆!!
路面上的一般都是雨水井、污水井、廢水井,也就通俗說的下水道,化烘池一般不會放到路面上的。
井蓋上有字的:寫著雨字的是雨水井,用於收集和排放雨水的;寫著污字的污水井;.....。
生命愉悅!有用請採納。
Ⅱ 污水池和化糞池的區別
兩者的作用,形成,原理都不同。
化糞池:是處理糞便並加以過濾沉澱的設備。其原理是固內化物在池底分解,容上層的水化物體,進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給固化物體(糞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時間水解。
簡單說就是將生活污水分格沉澱,及對污泥進行厭氧消化的小型處理構築物。
污水池:由於人類不當的方式使水質受到破壞或是自然原因而形成的,或指放污水的池子。
Ⅲ 集水井和化糞池的區別
一個是處理污水,一個是處理清水的
Ⅳ 污水從廁所出來是經過污水檢查井進入化糞池還是直接進入化糞池
小型的一般是直接進入化糞池,化糞池中有沉澱池,大型的一般在化糞池和出樓口處有檢查井,以免有阻塞時檢查管線
Ⅳ 新買的房子是一樓,贈送的花園裡面有2個井蓋怎麼看是雨水井還是污水井或者是化糞池
一般在抄不打開的情況下看井蓋,標準的雨水管道上面有個雨字,污水上面有污字。不需要清理。
化糞池的話一般現在都是3級化糞 ,應該有3個井蓋。打開也有可能是化糞池,雨水管道不會有多大異味,化糞池的話鼻子靈敏又對那股味道熟悉的人,在雨天走近就聞得出來。
打開看的話,還有可能是沉澱池。污水管道的沉澱池和化糞池需要測量深度,一般1米5以上不會是沉澱池,雨水的話表皮不會有積塊物,打開看著就像水一樣。
在中國井蓋的國家標准有很多種,單層的、雙層的、鑄鐵、球墨鑄鐵、復合、水泥、菱鎂等等。
井蓋根據國家最新標准GB/T 23858-2009的最新標准要求,井蓋荷載能力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井蓋荷載能力是指,在單位面積內,通過壓力試驗機進行壓力試驗,通常重型40噸。而如果是通過車的話,5軸重載卡車計算公式:5軸x40噸=200噸。在汽車總重200T噸位下,該重型井蓋可以保證通過。
而某些廠家說過80噸車輛的技術參數,如果除以5軸,那麼它本廠出的井蓋荷載:80t/5=16t,這就說明,井蓋本身荷載才16噸。
Ⅵ 化糞池和下水道有什麼關系,化糞池算是城市排水系統的一部分嗎
是連通的,化糞池出口管道不在底部,為的是讓生活污水中的一些固體物質在池中分解軟化防止堵塞污水總管,因為生活污水在化糞池裡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發酵,出來的污水臭味不重(化糞池臭味較重)
Ⅶ 污水池和化糞池的區別
抄污水池是由於人類襲不當的方式使水質受到破壞或是自然原因而形成的,或指放污水的池子;
化糞池是處理糞便並加以過濾沉澱的設備,相當於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一個水池及化糞系統,當污水進入水池後,細菌會對糞便進行無氧分解,從而減少固體廢物,經過沉澱後排出,水質得到凈化;
Ⅷ 污水井與化糞池距離
1、居住小區排水管的布置應根據小區規劃地形標高排水流向按管線短埋深小盡可能自流排出的原則確定。
2、規范中對該條的控制主要是通過管徑和排水坡度來控制,也包括檢查井的間距不要超過30米。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徑小於等於150mm時檢查井間距不宜大於20m,管徑大於等於200mm時檢查井間距不宜大於30m。
具體規范你可以查看:GB50015-2003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該規范網路文庫應該有。
補充:規范上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對使用的管徑及坡度進行了最小限制。
居住小區生活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徑最小設計坡度和最大
設計充滿度宜按表確定
埋地塑料管:管徑最小200,坡度最小0.004
混凝土管 :管徑最小300,坡度最小0.003
兩者的最大設計充滿度為:0.55
注接戶管管徑不得小於建築物排出管管徑。
就是說,設計規范上允許相距200米,但是要設計好管徑和坡度,並且有最大充滿度限制,保證此管暢通。另外,檢查井的間距小於30米,便於堵塞疏通。
再者,設計要根據使用功能情況計算設計流量,保證滿足排水要求的。
所以,只要滿足了設計計算,是允許這個距離的。
舉個例子,比方說管徑很大,你還擔心堵嗎?再比方管徑很大,坡度也很大,你還擔心堵嗎?
Ⅸ 污水井和化糞井是一回事嗎
污水井是排放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的(主要用於檢修)
化糞井用於排放廁所的污水(主要用於檢修)
化糞池是先將廁所的污物集中沉澱一下,上層較清污水通排入下水井
Ⅹ 玻璃鋼化糞池的檢查井與污水檢查井尺寸相同嗎
不同,一般玻璃鋼化糞池廠商出廠池體上方的檢查口DN500
污水檢查井的常規尺寸700的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