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中藻類計數方法

污水中藻類計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3 19:17:24

⑴ 藍藻、綠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見藻類,對水體中藻類細胞進行取樣計數可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觀察到的一個

A、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適合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A正確;
B、血球計數板規格為lmm×lmm×0.1mm,採用五點取樣法,取四角和最中間的5個中方格計數,採取「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處理,平均每個中方格內有4個酵母菌.計數區有25個中方格,共計有酵母菌4×25=100個.計數區體積為lmm×lmm×0.=0.1mm3=0.1×10-3mL,換算成1mL,則有酵母菌100×104個,再乘以稀釋倍數10,結果為1×107個/mL,B錯誤;
C、對水體中藻類細胞進行取樣計數的方法屬於抽樣檢測法,C正確;
D、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D錯誤.
故選:AC.

⑵ 有專用於藻類分類的計數器嗎

DX-CA8 登迅8聯浮游生物分類計數器很好用

⑶ 怎樣測葉綠素a 以及怎樣進行藍藻計數

欲知封閉水域會否出現藻類瘋長,如藍藻爆發等現象,應監測水域中的藻類數量以及水質,由於對藻類等浮游植物採用計數的方法測定誤差較大,耗時費力,對檢測人員的工作經驗要求相對較高,一般可測定水中的葉綠素a含量代替藻類測定。當水中的葉綠素a含量突然增高,而且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加上陽光照射強烈,氣候炎熱等因素,該水域極有可能發生藻類瘋長,可通知各有關部門盡早採取應對措施。

因為藻類是一類含葉綠素的、光合自養的、無胚的原植體植物,在浮游藻類里葉綠素a的含量大約佔有機物比重的1~2%,是估算藻類生物量的較好指標。可預先測定藻類計數和葉綠素含量的相關關系,以葉綠素a的含量來推算藻類的數量,即通過測定水中的葉綠素來快速了解藻類的大致數量。

測定葉綠素a的儀器和方法有許多種,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a是一簡便易行的測定方法,水樣經離心或過濾濃縮、研磨、丙酮提取後,定容,取上清液分別測量750nm、645nm、663nm、652nm等幾個波長下的吸光度值,根據經驗公式可分別計算出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葉綠素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a,與測定其他物質稍有不同,如:測磷只需測定單一波長的吸光度值,再以該吸光度值代入由標准溶液測得的校準曲線計算含磷量。而葉綠素a無法使用校準曲線,需用幾個波長下的吸光度值,根據經驗公式來分別計算出各項指標的含量。因為葉綠體色素由葉綠素a、葉綠素b等物質組成,試液是多組分的混合溶液,在試液中分離這幾類物質的難度較大,且無必要。葉綠素a在645nm和663nm 處均有吸收,在645nm處吸光系數較小,為16.75,在663nm 處較大,為82.04;葉綠素b 在645nm和663nm 處亦都有吸收,但在645nm處吸光系數較大,為45.60,在663nm 處較小,為9.27。由此可知:葉綠素a的吸收峰值出現在663nm 處,該吸收曲線延伸到645nm處,在此波長處的吸收系數不如在663 nm 處大,因此在計算公式中求算葉綠素a的含量時,需扣除葉綠素b在663nm和645nm 處的吸光度值,再進行計算。

標准分析方法要求,葉綠體色素提取液不可渾濁,在710nm或75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其值應小於葉綠素a吸收峰的吸光度值的5%,否則應重新過濾。假定樣品在663nm處的吸光度值為0.03,則在750nm處的吸光度值不得大於0.0015,對試液的清澈程度要求很高,測量710nm或750nm的目的是避免懸浮物質的干擾,一般測量水中的渾濁度所採用的波長為680nm,為避免在680nm處仍有葉綠素a產生的吸收值,故將測量渾濁度的波長選在710nm以上。在計算公式中,凡參與計算的各吸光度值都應減去710nm處的吸光度值,以扣除懸浮物質的干擾。

採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含量,對測量儀器分光光度計的波長精確度要求較高。如果波長與原吸收峰波長相差1nm,則葉綠素a的測定誤差為2%,葉綠素b為19%,使用前必須對分光光度計的波長進行校正。校正方法除按儀器說明書外,還應以純的葉綠素a和b來校正。

⑷ 環境工程,關於藻類實驗的,用目鏡視野法計數。後換算成藻液的密度,換算公式是什麼!!!!最好有參數!

解決方法1:目鏡視野計數法直接得到的是單位面積視野里藻類細胞的個數,或者說,面積密度。
要把面積密度換算成藻液密度,可以先算出一滴藻液的體積,乘上你滴在顯微計數板上的藻液的滴數,得到總體積。用數出的面積密度乘以計數板上的方格數得到藻類細胞總數。最後用藻類細胞總數除以體積,即可得到藻液的密度。此種方法直接但繁瑣,誤差也比較大,不推薦使用。

方法2:如果你要的密度的單位不是「個/升」而是「克/升」,建議你用離心的方法得到沉澱物,除以總重即可。如果沒有條件離心,可以加入少量明礬,在溶液中形成絮狀沉澱,把藻細胞聚沉下來,還可以用一定規格的硝酸纖維膜濾紙抽濾除去細胞。此種方法很方便。

方法3:如果你要的是「個/升」這個單位,而且要比較精確可靠的結果,那就有點蛋疼了。如果你有已知准確密度的藻液,建議你用它計算出面積密度和體積密度的比例常數(它們二者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沒有標准藻液,建議你去買標准血球計數板,那種板子使用標准血球溶液定好標的,附有換算公式。

污水處理水中藻類的形成與哪些因數關系大

溫度和水質,如果是出水中藻類多的話,可能處理效果不好。出水不達標

⑹ (2013江蘇一模)藍藻、綠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見藻類,對水體中藻類細胞進行取樣計數可用血球計數板.計

A、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適合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A正確;
B、取樣後向樣液中加入固定液來殺死細胞,維持藻類細胞數目不變,以防止在計數過程中藻類繁殖而發生數量變化導致計數不準,B正確;
C、血球計數板規格為lmm×lmm×0.1mm,採用五點取樣法,取四角和最中間的5個中方格計數,採取「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的原則處理,平均每個中方格內有4個酵母菌.計數區有25個中方格,共計有酵母菌4×25=100個.計數區體積為lmm×lmm×0.=0.1mm3=0.1×10-3mL,換算成1mL,則有酵母菌100×104個,再乘以稀釋倍數10,結果為1×107個/mL,C錯誤;
D、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D錯誤.
故選:AB.

⑺ 做藻類的試驗,怎麼測定水中的藻類含量。最好是包括試驗裝置圖片的

一般用測定葉綠素a來表示藻類的含量:
實驗14 葉綠素a和b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學會Chla、b含量的測定方法,了解葉片中Chla、b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儀器葯品

菠菜葉片、721分光光度計、天平、研缽、剪刀、容量瓶(25ml)、漏斗、濾紙、乙醇(95%)

三、原理

葉綠素a、b在波長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於665nm和649nm,同時在該波長時葉綠素a、b的比吸收系數K為已知,我們即可以根據Lambert Beer定律,列出濃度C與光密度D之間的關系式:

D665=83.31Ca+18.60Cb…………………………….(1)

D649=24.54Ca+44.24 Cb…………………………….(2)

(1)(2)式中的D665、D649為葉綠素溶液在波長665nm和649nm時的光密度。

為葉綠素a、b的濃度、單位為每升克數。

82.04、9.27為葉綠素a、b在、在波長665nm時的比吸收系數。

16.75、45.6為葉綠素a、b在、在波長649nm時的比吸收系數。

解方程式(1)(2),則得 :

CA=13.7 D665—5.76 D649………………………(3)

CB=25.8 D649—7.6 D665……………………… (4)

G=CA+CB=6.10 D665+20.04 D649………(5)

此時,G為總葉綠素濃度,CA、CB為葉綠素a、b濃度,單位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計算葉綠素a、b及總葉綠素的總含量。

四、方法步驟

1.稱取0.1克新鮮葉片,剪碎,放在研缽中,加入乙醇10ml共研磨成勻漿,再加5ml乙醇,過濾,最後將濾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2.取一光徑為1cm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葉綠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樣規格的比色杯中,作為對照,在721分光光度計下分別以665nm和649nm波長測出該色素液的光密度。

計算結果:

葉綠素a含量(mg/g. FW)=
葉綠素b含量(mg/g.FW)=
葉綠素總量(mg/g.FW)= 見鏈接
http://sky.scnu.e.cn/jpkc/zwslx/fenye/jakj/li/shi-yan/14.htm
還有

實驗33 葉綠素a和b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原理

如果混合液中的兩個組分,它們的光譜吸收峰雖有明顯的差異,但吸收曲線彼此又有些重疊,在這種情況下要分別測定兩個組分,可根據Lambert—Beer定律,通過代數方法,計算一種組分由於另一種組分存在時對吸光度的影響,最後分別得到兩種組分的含量。

如圖9葉綠素a和b的吸收光譜曲線,葉綠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葉綠素b在645nm,吸收曲線彼此又有重疊。

根據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譜峰不同的兩個組分的混合液,它們的濃度C與吸光度A之間有如下的關系(參閱實驗86):

A1=Ca·ka1+Cb·kb1 (1)

A2=Ca·ka2+Cb·kb2 (2)

式中:Ca為組分a的濃度,g/L。

Cb為組分b的濃度,g/L。

A1為在波長λ1(即組分a的最大吸收峰波長)時,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A2為在波長λ2(即組分b的最大吸收峰波長)時,混合液的吸光度A值。

ka1為組分a的比吸收系數,即組分a當濃度為1g/L時,於波長

λ1時的吸光度A值。

kb2為組分b的比吸收系數,即組分b當濃度為1g/L時,於波長λ2時的吸光度A值。

ka2為組分a(濃度為1g/L)在波長λ2時的吸光度A值。

kb1為組分b(濃度為1g/L)在波長λ1時的吸光度A值。

從文獻中可以查得葉綠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當濃度為1g/L時,比吸收系數k值如下:

將表中數值代入上式(1)、(2),則得:

A663=82.04×Ca+9.27×Cb

A645=16.75×Ca+45.60×Cb

經過整理之後,即得到下式:

Ca=0.012 7 A663—0.002 69 A645

Cb=0.022 9 A645—0.004 68 A663

如果把Ca,Cb的濃度單位從原來的g/L改為mg/L,則上式可改寫為下列形式:

Ca=12.7A663—2.69A645 (3)

Cb=22.9A645—4.68A663 (4)

Ct=Ca+Cb=8.02A663+20.21A645 (5)

(5)式中Ct為總葉綠素濃度,單位為mg/L。

利用上面(3)、(4)、(5)式,即可計算出葉綠素a和b及總葉綠素的濃度。

註:一般大學教學實驗室所用的分光光度計多為721型,屬低級類型,其單色光的半波寬值要比中級類型的751型大得多,而葉綠素a和b吸收峰的波長相差僅18nm(663—645nm),難以達到精確測定。此外有時還由於儀器本身的標稱波長與實際波長不符,測定的正確性就更差了。根據公式計算往往會得到葉綠素a∶b值小於1,這就不很奇怪了。除向學生說明其中原因外,還可以在實驗前對儀器的波長進行校正,使標稱波長與實際波長一致。校正可用純的葉綠素a和b進行,分別在波長650—670nm和630梍650nm之間,每隔1—2nm測定葉綠素a或b的吸光度A,以確定葉綠素a和b的吸收峰的波長。如果測得的峰值與文獻上的峰值663nm和645nm不同,可按照儀器說明書步驟進行校正,或者更方便的方法可以打開儀器蓋子,松動波長刻度盤緊固螺絲,調節刻度盤使波長至正確值,而後旋緊螺絲復原儀器。

為校正儀器波長所需的葉綠素a和b的用量是很少的,用紙層析法很快就能分離製得。取植物葉子約1g,用乙醚提取葉綠體色素,再用毛細管將色素溶液畫在3mm厚濾紙上使成一直線,為使分離效果好,一般重復點樣一次即可。然後於密閉容器中進行上行層析,溶劑為含0.5%丙醇的石油醚。層析結束,用剪刀小心地剪下藍綠色的葉綠素a和黃綠色的葉綠素b,注意剪時盡量避開有可能遭污染的色區。最後分別浸於80%丙酮中,洗下葉綠素a和b
http://bio.biox.cn/Biology/200701/20070106230337_25343.shtml

只是說測葉綠素a是常規的表示藻類總量的方法,也有些在線直接測藻類的儀器,你可以搜一下。

⑻ 怎樣使用藻類凈化污水

就是藻類在成長過程中吸收了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了有機物供給浮游植物的機會,是浮游植物減少,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但是在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植物生長需要氧氣,水中的氧氣被吸收後也會邊壞,所以這個環境一定要開闊!
而浮游植物的特點就是漂浮在表面,阻止了氧氣容如水中,這才是水變壞的主要原因!

⑼ 調查湖泊中藻類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血球計數法可以,我們採用的是,隨機取一定容量的水,用葯物處理後沉澱,經過一定程序處理後取沉澱物計數,或者有離心機什麼的,還有兩種方法我不記得了,這種實驗我們都只做過一次,實踐中不怎麼用.

閱讀全文

與污水中藻類計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3b過濾怎麼用 瀏覽:761
微溶能過濾 瀏覽:896
水垢能通過奶嘴嗎 瀏覽:978
污水主處理工藝比對 瀏覽:519
節能飲水機怎麼安裝 瀏覽:781
是離子交換分離某些元素的主要依據 瀏覽:288
高錳酸鉀能除垢嗎 瀏覽:217
洗浴電鍍龍頭除垢 瀏覽:947
生活用水和污水為什麼分流 瀏覽:462
工業廢水cod濃度約多少 瀏覽:354
凈水器三個濾芯都是什麼芯 瀏覽:969
只為了凈化空氣買什麼牌子凈化器 瀏覽:405
EDI說法正確 瀏覽:384
反滲透膜推力架 瀏覽:626
檔案室凈化器怎麼使用 瀏覽:212
污水處理排污許可 瀏覽:6
蒸汽熨斗自動除垢有用嗎 瀏覽:962
如何處理含硫酸根的廢水 瀏覽:1
污水在線PH監測儀 瀏覽:379
自來水廠反滲透膜中標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