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天津市薊州區污水處理車

天津市薊州區污水處理車

發布時間:2025-07-22 15:00:02

『壹』 廊坊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地級市,現轄廣陽、安次兩個區,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90個鄉鎮322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據戶籍統計,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01.9萬人。市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廊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著人類的文明。 廊坊在春秋、戰國時為燕國封疆,秦時屬漁陽郡、廣陽郡、巨鹿郡,漢、三國時為幽州,唐時屬幽州、薊州、瀛州,宋、遼時屬河北東路、南京道,元時屬中書省,明時屬順天府,清時屬直隸。

廊坊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傑出人物,明王朝時期劉六、劉七農民起義,清朝末年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民國時期的安平事件;在歷史人物中有被毛澤東稱為「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的宋朝宰相呂端,元朝開國功臣史天澤,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張紹曾,寫下《我的「自白書」》「高唱葬歌埋葬蔣家王朝」的現代革命烈士陳然,長征老將軍孫毅,體育界老領導榮高堂,聞名中外的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等一大批優秀代表人物,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地處京津之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廊坊,擁有世界上獨有的區位優勢,地處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之間,依託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獨特優勢,依託京津高度密集的人才和科研體系,依託發達便捷的交通網帶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城市。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聯京津之廊、環渤海之坊」等美譽。

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98%的區域為平原,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地處海河流域,水系比較發達。地下蘊藏著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石灰岩、白雲石、硬鐵礬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廊坊境內既有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宋遼古戰道、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等傳統旅遊資源,也有香河第一城、文明中華城、新世紀步行街、文化藝術中心等現代旅遊景觀。

六大主導產業 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傢具製造、金屬製品、食品加工產、會展旅遊業。全市擁有數萬家工業企業,形成了電子信息、汽摩配件、新型建材、傢具製造、會展旅遊、印刷包裝、房地產、食品加工等八大產業。

城市創建取得新成果。近年來,廊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綜合實力和經濟總量迅速壯大,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科技強警示範城市」、「首批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保護臭氧層示範城市」、「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中國二十佳投資區」、 「國家雙擁模範城市」等一批國家級榮譽。

跨入新世紀,廊坊市以「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為城市定位,按照「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的建設理念,全力打造綠色城市,正在譜寫廊坊城市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在城市規劃上,按照「小三點」(老市區、開發區、萬庄)和「大三點」(廊坊「小點」、固安、永清)組團式發展。「小三點」之間用綠化隔離開,用道路連起來;加快永清、固安與廊坊市區「大三點」一體化進程,構築未來廊坊大市區格局,確保50年甚至l00年不落後。

以城鄉總體規劃為龍頭,啟動新的「三年大變樣」工程,推進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提升城市品位,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用三年時間,圍繞城市經濟、城市平台、民生保障、生態環保四個方面,實施城區拓展、村莊整理、交通暢通、水系生態綠化等10項重點工程、共120個子項目,估算總投資近千億元,實現城市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

在城市開發上,廊坊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靠市場機制打破資金瓶頸,在經營城市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一是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搞活二級市場,加大對土地的儲備力度,以土地置換方式盤活土地存量。二是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變政府「拍賣土地」為「拍賣項目」,積極探索城市建設開發的新路子。三是對供水、供熱等公益事業實行特許經營,通過對戶外廣告牌匾等進行市場化管理,籌集城市管理資金,增加城市建設投入。

在發展環境優化上,廊坊連續多年實施了軟環境工程建設,並取得實質性成果。其中,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躋身國家級示範中心行列;已有1000家企業通過ISO9001族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廊坊與京津滬三市一起被確定為國家開行大額授信試點市,信用等級被評為AA+;全市引進域外大學畢業生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萬餘人,人才密度指數達到13.79%。

在環境資源保護上,廊坊全面實施「藍天、碧水、凈土、綠化、寧靜」五大工程。目前,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保持330天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率80%以上。區域環境雜訊達到國家標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0%,氣化率達到91%。完成城鄉造林綠化182萬畝,植樹1.08億株,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人均公共綠地12.2平方米。

科技力量雄厚 域內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東方大學城已有30多所高校入駐;同時,京津眾多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為近在咫尺的廊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明顯提高:2007年,我市主要發展指標超出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和全部財政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15%和40.4%,一般預算收入自分稅制以來首次超過全部收入增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3.4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3.6%。全部財政收入達到95.6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26.4%。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8%,提高4.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85.9億元。增長2.8倍,年均增長3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1%,提高12.6個百分點。

民生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一條工作主線,通過推進農村「醫、學、路、水、保、養」六項工程,解決「群眾急需、社會難點、歷史欠賬」三方面問題,讓群眾更多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立市項目實現突破,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通過連續實施「大項目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和「項目質量提高年」,全市上下形成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集中精力上項目」的強大合力。五年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3572項,完成投資1433億元。2005年以來爭列省重點建設項目263項,佔全省16.2%,爭列數量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引進、建設了富士康、華為、中興、京東方、新奧太陽能電池、首鋼(大廠)製造業等一批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立市項目,推動我市項目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環境優勢日益強化。2003年至2007年共投入200多億元,完成了路網建設、輸變電線路改造、通訊擴容、水利設施治理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建成了11條干線公路,謀劃啟動了3條高速公路建設。建成投運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9座、輸變電線路596公里,電力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奠基。軟環境方面,金融創新、信用體系、人才高地等項工作取得新成果。信貸規模迅速壯大,2007年新增貸款增速全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二,我市被評為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建成企業和個人信用資料庫,開通廊坊信用網,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全市人才密度指數達到13.79%,五年提高3.72個百分點。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成果豐碩。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取消了農業稅,人均減少稅費負擔123元。累計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3.8億元,惠及293萬農民,人均增收278元。糧食連續五年豐收,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產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1%,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0家。完成城鄉造林綠化182萬畝,值樹1.08億株,相當於上一個五年的4.5和5.5倍。新建農村沼氣池1.68萬個。林業病蟲害、有害生物防治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成文明生態村300個。

未來展望。在新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依法、科學、民主、文明」的工作方針,更加註重培育主導產業,更加註重全民創業,更加註重環境建設,更加註重民生,更加註重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科學發展、進位爭先、和諧安定、富民強市」。

『貳』 廊坊市的總人口是多少居全省第幾位在哪些城市後面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稱。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地級市,現轄廣陽、安次兩個區,三河、霸州兩個縣級市,大廠、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個縣。90個鄉鎮322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據戶籍統計,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01.9萬人。市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廊坊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300年,廊坊人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種,創造和延續著人類的文明。 廊坊在春秋、戰國時為燕國封疆,秦時屬漁陽郡、廣陽郡、巨鹿郡,漢、三國時為幽州,唐時屬幽州、薊州、瀛州,宋、遼時屬河北東路、南京道,元時屬中書省,明時屬順天府,清時屬直隸。

廊坊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傑出人物,明王朝時期劉六、劉七農民起義,清朝末年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民國時期的安平事件;在歷史人物中有被毛澤東稱為「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的宋朝宰相呂端,元朝開國功臣史天澤,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張紹曾,寫下《我的「自白書」》「高唱葬歌埋葬蔣家王朝」的現代革命烈士陳然,長征老將軍孫毅,體育界老領導榮高堂,聞名中外的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等一大批優秀代表人物,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地處京津之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廊坊,擁有世界上獨有的區位優勢,地處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之間,依託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的獨特優勢,依託京津高度密集的人才和科研體系,依託發達便捷的交通網帶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城市。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聯京津之廊、環渤海之坊」等美譽。

自然、旅遊資源豐富 98%的區域為平原,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地處海河流域,水系比較發達。地下蘊藏著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石灰岩、白雲石、硬鐵礬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廊坊境內既有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宋遼古戰道、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等傳統旅遊資源,也有香河第一城、文明中華城、新世紀步行街、文化藝術中心等現代旅遊景觀。

六大主導產業 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傢具製造、金屬製品、食品加工產、會展旅遊業。全市擁有數萬家工業企業,形成了電子信息、汽摩配件、新型建材、傢具製造、會展旅遊、印刷包裝、房地產、食品加工等八大產業。

城市創建取得新成果。近年來,廊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綜合實力和經濟總量迅速壯大,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在全國中等城市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科技強警示範城市」、「首批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保護臭氧層示範城市」、「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中國二十佳投資區」、 「國家雙擁模範城市」等一批國家級榮譽。

跨入新世紀,廊坊市以「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為城市定位,按照「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的建設理念,全力打造綠色城市,正在譜寫廊坊城市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在城市規劃上,按照「小三點」(老市區、開發區、萬庄)和「大三點」(廊坊「小點」、固安、永清)組團式發展。「小三點」之間用綠化隔離開,用道路連起來;加快永清、固安與廊坊市區「大三點」一體化進程,構築未來廊坊大市區格局,確保50年甚至l00年不落後。

以城鄉總體規劃為龍頭,啟動新的「三年大變樣」工程,推進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提升城市品位,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用三年時間,圍繞城市經濟、城市平台、民生保障、生態環保四個方面,實施城區拓展、村莊整理、交通暢通、水系生態綠化等10項重點工程、共120個子項目,估算總投資近千億元,實現城市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

在城市開發上,廊坊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靠市場機制打破資金瓶頸,在經營城市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一是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搞活二級市場,加大對土地的儲備力度,以土地置換方式盤活土地存量。二是加大市場開發力度,變政府「拍賣土地」為「拍賣項目」,積極探索城市建設開發的新路子。三是對供水、供熱等公益事業實行特許經營,通過對戶外廣告牌匾等進行市場化管理,籌集城市管理資金,增加城市建設投入。

在發展環境優化上,廊坊連續多年實施了軟環境工程建設,並取得實質性成果。其中,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躋身國家級示範中心行列;已有1000家企業通過ISO9001族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廊坊與京津滬三市一起被確定為國家開行大額授信試點市,信用等級被評為AA+;全市引進域外大學畢業生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萬餘人,人才密度指數達到13.79%。

在環境資源保護上,廊坊全面實施「藍天、碧水、凈土、綠化、寧靜」五大工程。目前,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保持330天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率80%以上。區域環境雜訊達到國家標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0%,氣化率達到91%。完成城鄉造林綠化182萬畝,植樹1.08億株,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人均公共綠地12.2平方米。

科技力量雄厚 域內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東方大學城已有30多所高校入駐;同時,京津眾多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為近在咫尺的廊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明顯提高:2007年,我市主要發展指標超出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和全部財政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15%和40.4%,一般預算收入自分稅制以來首次超過全部收入增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3.4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3.6%。全部財政收入達到95.6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長26.4%。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8%,提高4.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85.9億元。增長2.8倍,年均增長3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1%,提高12.6個百分點。

民生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一條工作主線,通過推進農村「醫、學、路、水、保、養」六項工程,解決「群眾急需、社會難點、歷史欠賬」三方面問題,讓群眾更多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立市項目實現突破,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通過連續實施「大項目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和「項目質量提高年」,全市上下形成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集中精力上項目」的強大合力。五年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3572項,完成投資1433億元。2005年以來爭列省重點建設項目263項,佔全省16.2%,爭列數量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引進、建設了富士康、華為、中興、京東方、新奧太陽能電池、首鋼(大廠)製造業等一批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立市項目,推動我市項目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環境優勢日益強化。2003年至2007年共投入200多億元,完成了路網建設、輸變電線路改造、通訊擴容、水利設施治理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建成了11條干線公路,謀劃啟動了3條高速公路建設。建成投運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9座、輸變電線路596公里,電力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奠基。軟環境方面,金融創新、信用體系、人才高地等項工作取得新成果。信貸規模迅速壯大,2007年新增貸款增速全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二,我市被評為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建成企業和個人信用資料庫,開通廊坊信用網,信用體系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全市人才密度指數達到13.79%,五年提高3.72個百分點。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成果豐碩。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取消了農業稅,人均減少稅費負擔123元。累計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3.8億元,惠及293萬農民,人均增收278元。糧食連續五年豐收,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產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1%,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0家。完成城鄉造林綠化182萬畝,值樹1.08億株,相當於上一個五年的4.5和5.5倍。新建農村沼氣池1.68萬個。林業病蟲害、有害生物防治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成文明生態村300個。

未來展望。在新的形勢下,市委、市政府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依法、科學、民主、文明」的工作方針,更加註重培育主導產業,更加註重全民創業,更加註重環境建設,更加註重民生,更加註重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科學發展、進位爭先、和諧安定、富民強市」。

閱讀全文

與天津市薊州區污水處理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純凈水桶如何改成電動的 瀏覽:550
汽車汽油濾芯器漏油什麼原因 瀏覽:916
污水bod5是什麼 瀏覽:591
醇酸樹脂能存放多久 瀏覽:91
魚缸測過濾改造 瀏覽:546
飲水機水流怎麼設置 瀏覽:582
飲水機里有水垢嗎 瀏覽:664
超濾SDI偏高 瀏覽:575
空氣凈化器怎麼拆開飛利浦 瀏覽:101
凈水機在哪裡能看到機器的型號 瀏覽:478
團泊污水處理廠梧桐公社 瀏覽:805
純水機增壓泵有什麼用 瀏覽:703
磷酸酸洗廢水 瀏覽:479
更換濾芯為什麼要沖洗 瀏覽:941
什麼工業污水最好 瀏覽:199
長沙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267
排放污水有什麼壞處 瀏覽:721
飲水機開水沒有了怎麼辦 瀏覽:898
環境影響鋼綜片研磨清洗廢水 瀏覽:27
離子交換器單室和雙室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