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訥謨爾河的開發利用
1991年五大連池市訥謨爾鄉引改水工程動工,到1992年10月26日竣工通水。工程總投資205萬元,日供水能力505噸。建90平方米的泵房1處,100噸蓄水池2個,30噸蓄水池1個,塑料供水管道總長66845米。共投入土方10萬立方米,石方100立方米,水泥312立方米。建檢修井18個、水源大口井1眼。引改水成功後,有8個村、5362口人、4570頭(匹)大牲畜受益。
衛星運河,位於訥河縣城東南30公里。由德都、克山和訥河3縣共同開鑿。渠首在五大連池市的訥謨爾河中游南岸老山頭,由該縣的吐泥淺引訥謨爾河水上山,流經德都、克山、訥河3縣(市),全長317公里(一說92公里 )。1958年8月28日破土動工。運河佔地2.4萬畝,耗共1500萬個,共投資1135萬元。因工程量大,當年未完工。1959年出動13000餘人,溝通渠道,通水89公里。1960年,又組織28000人,完成河壩,進水閘和交叉工程32處。1961年因自然災害無力顧及而下馬。1966年更新上馬,1968年納入國家計劃,1974年正式通水84公里。到1978年完成永久性工程71座,使用鋼材345噸,木材1900立方米,水泥1300噸。引入流量9秒/立米,計劃受益14.5萬畝,實際受益7000畝。春季乾旱運河無水,夏秋雨大運河水泛濫,農田受害。九井鄉每年要清淤萬余方。
山口水庫,即山口水利樞紐工程,位於五大連池市境內訥謨爾河上游,距五大連池市區53公里,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發電、供水、養魚、旅遊等綜合功能的國家大Ⅱ型綜合水利樞紐工程。壩址位於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接壤的山口處,故取名山口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3745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26.9%。水庫佔地面積84平方公里,大壩長763米,最大壩高36米,正常蓄水位313米,總庫容9.95億立方米。水電裝機2.6萬千瓦,設計年發電能力4200萬千瓦時,總投資3.4億元。
綱要水庫,是在1966年中共黑龍江省委確定德都縣為全省10個產糧綱要縣之一後,而興建的中型水庫工程,因此稱之為綱要水庫。水庫壩址位於德都縣城青山鎮東12公里處,在訥謨爾河支流溫察爾河的中下游,南側為興隆鄉復興村,北側為城關鄉龍豐村。庫址以上流域面積302平方公里,是以灌溉水田、旱田、防洪、防澇為主,結合養魚的綜合利用性中型水庫。水庫標准按5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其中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570秒立方米,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1060秒立方米。年徑流總量為4228萬立方米。水庫主要建築物有土壩、泄洪閘門及輸水洞。最大壩高為9.4米,平均壩高為8米,壩長1085米,壩頂寬4米,迎水坡為1∶3,背水坡為1∶25,採用干砌石護坡。設計總庫容為4109.7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為2137.3萬立方米,死庫容為142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為1552.5萬立方米。設計自流灌溉面積為3.3萬畝,除澇面積2萬畝。該工程計劃從1966年9月開工,1969年末竣工。因資金未能解決,1968年3月被迫停建。1671年5月,工程下馬。
紅升水庫(小型Ⅰ),位於五大連池市青山鎮南部的興隆紅升村三合屯西1公里處。水庫蓄水的水源來自支流溫察爾河支流,壩址上游集水面積為1.45平方公里,兩側均為已開墾的丘陵坡耕地,壩址下游1125畝較平坦的耕地,可種植水、旱田。水庫設計最大壩高6.7米,頂寬4米,壩長461米,總庫容為273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為828900立方米。輸水壩為梯級木塞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方涵,洞身長22.6米,斷面尺寸為0.6米×0.6米,最大流量0.35秒立方米。溢洪道為開敞式漿砌石結構,頂寬15米,最大溢流水深1.49米,最大溢洪量39.6秒立方米。該項工程於1971年1月開始興建,1976年修建輸水洞,同年秋季大壩合攏,開始蓄水養魚。以後即停工。
發展水庫(小型Ⅱ),位於五大連池市龍鎮東北部4公里處的哈黑公路南側,水庫蓄水水源來自引龍河支流。壩址上游集水面積27.63平方公里。水庫設計最大壩高7米,壩頂寬4米,壩長765米,總庫容為412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為169萬立方米。輸水洞為梯級鋼筋混凝土方涵,洞身長33.6米,斷面尺寸為0.6米×0.6米,最大流量0.35秒立方米。溢洪道為開敞式漿砌石,頂寬12米,最大溢流水深1.51米,最大溢流量32.6秒立方米。該項工程始建於1976年8月,1977年完成輸水洞工程,1980年大壩合攏。1981年,完成溢洪道工程。1981年,由於溢洪道公路橋未建成,不能泄洪水,大壩被打成上寬60米,下寬46米,深7米的口子,沖走土方5000米。1982年,修復決口後,工程即停建。
勝利水庫(小型Ⅱ),位於五大連池市(原德都縣)城青山鎮西南6公里的新發鄉勝利村東南處。水庫蓄水水源來自溫察爾河支流小南河。庫址上游集水面積11平方公里,庫址下游兩側為坡耕地,中間為較平坦的谷地,可種植水出。水庫設計總庫容94萬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4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萬立方米,死庫容6.5萬立方米。土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6米,壩頂寬4米,壩長410米。該項工程於1973年秋季,由勝利村50人組成的專業施工隊開始興建的,1980年未停建。整個工程已完成大壩及護坡;洞身長18.8米,斷面尺寸0.4米×0.4米,最大流量0.7秒立方米,梯級木塞鋼筋混凝土輸水洞;斷面尺寸1.6米×1.6米,最大泄量18秒立方米的方井式鋼筋混凝土溢洪道。該工程共完成土方25500立方米,占設計土方的78.95%;石方1011立方米,占設計石方的62.75%;鋼筋、混凝土73.3立方米。國家投資31864元。該項工程按設計要求壩高僅差0.5米,需土方6800立方米,迎水坡護坡需塊石600立方米。該水庫蓄水後,即投放魚苗進行養魚,年產魚5000~8000市斤;年種水稻120~150畝,畝產400~500斤。實種水稻面積占計劃灌溉面積的30%,是本縣小型(Ⅱ)水庫經濟效益較好的水庫之一。
永豐水庫,原名「三·八」水庫。位於訥河縣城北9公里的永豐鄉駐地。總流域面積為33平方公里,設計總庫容178萬立方米。1958年動工修建,築成長400米,高2至3米的土質水壩,1959年汛期被沖開1道10。米長的缺口,庫水全部泄出。1968年在壩右側50米處開挖溢洪道。1978年初具規模。可灌田2700畝,養魚16萬尾。
宏大水庫,位於訥河縣城北40公里的清和鄉宏大村境內。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魚的小型綜合利用水庫。大壩長470米,高8米,蓄水量93萬立方米,水面面積495畝,可自流灌溉4000畝(其中水田1000畝),養魚10萬尾。1975年動工修建,1978年完成大壩土方70000立方米,干砌石4700立方米,混凝土170立方米,開挖洪道土方22000個。迎水面護坡1900平方米。
繼光水庫,位於訥河縣老萊鎮繼光村境內,建於1977年。集雨面積9.03平方公里,設計庫容67.5萬立方米,可灌田1200畝,養魚10萬尾。
華生水庫,位於訥河縣城南60公里的和盛鄉華生村,建於1969年。集雨面積60平方公里,設計庫容量193.2萬立方米,可灌田1500畝,養魚10萬尾。
向陽水庫,位於訥河縣城北16公里的學田鄉向陽村。1958年9月動工修建,當年完成土壩工程,並埋了地下涵管,防洪灌溉兼用。1976年完工,大壩高5.2米,長550米,輸水洞長18米。集雨面積5.9平方公里,設計庫容54萬立米,可灌田800畝,養魚水面287畝。
同義污水庫,位於訥河縣城西南同義鄉啟民村境內。1976年始建,1978年竣工。水源為紅光糖廠生產期排放的廢水和非生產期供給的清水,並攔蓄一部分地表水。總容量300萬立方米,大壩高11.5米,鋼筋混凝土襯砌輸水渠2.3公里。可自流灌溉31500畝,提水灌溉8500畝。 石龍灌區,地處五大連池市雙泉鄉及五大連池鎮,灌區渠首位於五大連池市城北20公里的五大連池頭池南石龍河口處。設計乾渠長19.6公里,引五大連池水入內。渠水進水閘設計流量3立方米/s,並由雙泉水庫補給流量0.3立方米/s。設計灌溉面積2.1萬畝,其中水田1萬畝,旱田1.1萬畝。石龍灌區始建於1958年,經過40多年的建設,開挖主幹渠1條,長21公里。乾渠設計自攔河壩經五大連池鎮、龍泉村、寶泉村、雙泉村、一心村到三合村南,後經農民群眾自發修建,將主幹渠向西南延伸了1.4公里。形成現有規模,完成渠首攔河壩1座,進水閘1座,進水閘以下乾渠建築物29座。其中橋16座,渡槽3座,閘1座,跌水8處,大陡坡1處,支渠16條,長17.129公里。建築物完成分水閘16座,渡槽2座,橋5座,跌水14處,涵9處,斗渠95條,長21.51公里。支排完成10條,長8.01公里。到1999年末,石龍灌區共完成土方51.25萬立方米,石方2.35萬立方米,砼773立方米,國家補助投資95.6萬元,地方自籌36萬元。水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800畝,實灌面積3500畝。1999年末,水稻生產實灌面積只有1100畝,2000年達到1萬畝。
建設灌區,位於青山鎮西北4公里,引訥謨爾河水灌溉訥謨爾河左岸土地。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旱田0.5萬畝,進水閘設計流量4立方米/秒。灌區始建於1956年,到2000年經過44年來的建設,完成引水總乾渠2.5公里;分乾渠兩條18公里,支渠25條,長18.225公里;斗渠120條,長34公里。建築物完成攔河壩1處,進水閘1座,干排交叉涵2處,橋3座。分乾渠完成進水閘2座,橋13座,跌水3處,干排交叉7處。支渠完成分水閘25座,橋2座,渡槽1座,完成干排8.5公里。完成建築物橋2座,排灌交叉一處;支排13條,長12公里;交叉涵2處,使水田有效灌溉面積達6800畝。到2000年實灌水田面積達到3500畝。灌區完成土方74.98萬立方米,石方2.26萬立方米,砼1400立方米,完成投資256.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91.5萬元)。
和平灌區,位於五大連池市和平鎮和太平鄉。渠首在衛星運河渠首,距青山鎮西22公里,由衛星運河直接供水,引用流量4立方米/s。衛星運河五大連池市部分長11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6萬畝,其中水田0.8萬畝,灌區地面高程為233~239.4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地連片,黑土層厚30~60厘米,地下水埋藏在3米以下,土質肥沃,不漏水。和平灌區始建於1956年,到1999年,完成乾渠橋3座,橋閘3座,干排交叉4處。修支渠6條,長14.425公里。支渠建分水閘8座,橋2座,涵4座,渡槽2座,跌水2處。修斗渠37條,長19.7公里,建閘7座,涵4處,渡槽1座,跌水3處。挖排水乾渠3條,長8.75公里。建橋3座,涵2處,渡槽1座,支排5條3.45公里。完成土方74.84萬立方米,石方1.21萬立方米,砼944立方米。完成投資105.1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4萬元,使水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5萬畝,達到設計標准。2000年,水稻生產灌溉面積6500畝。
三永灌區,從1997年開始,五大連池市委、市政府為多方位發展礦泉經濟,決定在原躍進灌區、永遠灌區的基礎上開發新的「三永灌區」,(即永遠、永安、永發3個村)作為五大連池市礦泉稻生戶基地。擴大灌區規模,爭取國家對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根據水源工程和灌溉工程的要求,規劃二條乾渠。一條為躍進乾渠,引水高程249.2米,引躍進水庫水,灌溉面積達到4000畝。另一條為石龍乾渠,引水高程247.53米,引用五大連池水和永遠水庫水,灌溉面積1.7萬畝,設計灌區總灌溉面積2.1萬畝。總工程量砼6576.14立方米,石方5850.36立方米,土方1351642立方米,墊層950.8立方米,鋪設水泥管467米,總投資2264.84萬元。由哈爾濱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三永灌區」開發建設的前期工作。到2000年,「三永灌區」工程項目建設書已經完成。
九井灌區,位於訥謨爾河中游的九井鄉境內。渠首工程在克山縣北興鄉靠河村,為引訥謨爾河水進行灌溉的中型r1流灌區。1956年5月動工興建,次年6月竣工,建成攔河堆石壩和排洪堆石壩共3處,永久性構造物31曦(處)。其中,進水閘1座,過流能力為5.2㎡/s。永久性迭水1座;用水斗渠1條,長27公里;用水支渠18條,總長25公里;排水支渠14條,總長27.3公里;用水斗渠54條,斗渠排水8條,工程土方120萬立方米,石方3.5萬立方米,投入180萬個工日,國家投資97.7萬元。設計灌溉面積25000畝,其中水田18000畝,旱田7000畝。14個村,114個屯受益。1985年播種水口13000畝,平均畝產360斤。
訥南灌區,主體工程在九井鄉安仁村。總面積15萬市,可種水田25000畝。早在1940年朝鮮族同漢族人民就在這里用柳條、石頭攔河築壩,開渠種稻。1946年重新修整。1956年由國家投資建成水壟柳石壩,1958年下馬。1964年新建柳石壩。1972年修建堆石壩,新開引渠。有用水於渠1條,支渠4條,斗渠12條,排水乾渠2條,攔河壩1座,進水閘、支渠閘各1座,農橋8座,落叉3座。4個村,40個屯受益,播種面積最多達15000畝。
全勝灌區,1977年3月19日從訥南灌區分出單獨建立。東以慶福村跌水工程與訥南灌區分界,西至太和鄉邊界。土質肥沃,水源充足,可自流灌溉。地下水埋藏豐富,乾旱缺水期可開采地下水補充。主要工程有堆石排洪壩1處,乾渠1條,支渠5條,農橋11座,跌水3處,支渠閘1處。灌溉面積4800畝。
太和灌區,位於訥謨爾河下游南岸,嫩江東岸,齊嫩鐵路兩側。占草原面積10萬畝。設計受益面積35000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充足,具有發展水田的好前景。原由解放軍某部9團於1949年開始興建。1951年移交農場管理。1956年縣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灌區管理站。1958年水田面積達到35000畝。1962年撤銷灌區,水田面積大為減少。1972年恢復灌區,修建兩處堆石攔河壩。總長150米的過河斷面,6個流量的進水閘6座,用水乾渠1條,支渠5條,排水乾渠2條,橋梁7座。7個村,33個屯受益,1985年種植水田12000畝。
紅旗灌區,位於訥謨爾河下游北岸的二克淺鄉紅旗村。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可開墾面積70000畝,可種水田30000畝。1968年動工興建,1976年成立灌區。設計受益面積10000畝,引水流域兩個。有1條引水千渠和南北兩條分千渠,1條排水乾渠,農橋7座,支渠閘3處,渡槽、引水閘、交叉各1處。5個村,20個屯受益。水田面積最多時11000畝,一般在5000畝左右。1985年整個渠系改建為永久性構造。
衛星運河灌區,衛星運河是省屬大型旱田自流灌溉工程。以訥謨爾河為水源,渠首攔河壩位於德都縣境內老山頭腳下。乾渠全長88.8公里,引用流量19.5立方米/秒。克山段位於乾渠9+172號至36+200之間,長27公里,支渠7條13公里,斗渠25條26公里。縣內受益面積4.5萬畝(含反修堤水站灌溉面積1.62萬畝)。
龍頭灌區,1941年冬,由偽滿豐會水田農場僱人修建,渠首攔河壩址在田船口東訥謨爾河16公里處,攔河壩為柳石結構,引訥謨爾河水灌溉水田,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在距攔河壩3公里處的引水乾渠上修築流量為3.5秒立方米的雙孔鋼筋混凝土進水閘門一座(從攔河壩到進水閘門之間的3公里渠段,因沒有防洪設施,經常受洪水危害)。乾渠按萬分之一比降在龍頭山北側到龍頭山西坡腳處,再向南過龍頭村向東到興隆鄉興隆村北的溫察爾河北岸,通過60米長的過水流量為3秒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倒洪渠,向西在溫察爾河南岸灘地到城關鄉青山村南,全長34公里(其中上游18公里渠段為空流段,此段截留山坡積水,沒有排水設施,經常淹沒兩側的旱田)。灌水支渠3條,全長22.91公里;排水乾渠3條,全長14公里;排水支乾渠16條,全長12.46公里。干、支渠系共有建築物19座,其中永久性7座,半永久性和臨時性22座。同時,在溫察爾河兩岸修築防洪堤2道,全長5640米,平均堤高1.5米,工程式控制制面積1萬畝。1943年,由朝鮮開拓民20戶開始開荒種植水稻200畝。1945年,有朝鮮開拓民172戶,種植水稻1200畝。該灌渠於1953年7月被洪水沖毀後報廢。
石頭房子灌區,地址在今雙泉鄉青石村前屯。攔河壩址在石龍熔岩南端西側,引石龍河水灌溉稻田。乾渠和田間工程是由趙宛珠等6戶朝鮮人修築的,當年種植水稻136畝。1945年,有朝鮮人16戶,種植水稻600畝。該灌區於1954年初報廢。 克山縣設治之初,因縣內初辟,交通不便,商民曾利用烏裕爾河、訥謨爾河水源,將在小興安嶺西麓採伐的木材,連成木排,待春夏季節水源豐盛之機。順流而下。運到克山縣或採取單棵列印標記,從上游順水漂浮到克山,分別認領。民國後期。由於道路、橋涵的修建,尤其鐵路修通後,河口擺渡和水運木材逐漸減少。到東北淪陷時期基本淘汰這種水運方式。據檔案記載,民國時期,訥謨爾河的水源十分充足,河面寬闊。可以航行「小火輪」。1917年(民國6年),龍鎮縣知事辛天成利用赴省城(齊齊哈爾)面陳公事之機。從航運局借1艘「江鷹」牌小火輪上溯嫩江,轉駛訥河,沿訥謨爾河逆水東行。此次試航受到省清丈招墾總局的贊許。
訥河市境內嫩江、訥謨爾河每至秋季水闊流深,清代即辟為水路。訥謨爾河水路有渡口無碼頭。東自洪霍爾濟(今德都縣紅花磯)入境,至二里屯匯入嫩江,全長83.5公里。 葯泉湖(天湖),是五大連池著名景點之一,與石龍河共同構成「天湖龍河」景區。湖東岸是典型的石龍熔岩;西岸水草叢生;南岸築有平展筆直的石砌長堤,一排排路燈與垂柳相對而立,垂柳下一條條潔凈的長椅供遊人休息。葯泉湖是益身園的組成部分,游覽益身園必游葯泉湖。湖東岸建有船塢,遊人可乘興在碧水清澄、微波瀲灧的葯泉湖上泛舟,也可到金頂紅柱的湖心亭里小憩,或在亭內欣賞湖水、葯泉山、石龍的綺麗風光。石龍河緩緩流淌幾十公里的涓涓細流就像一條美麗的銀蛇與黑黢黢的火山石龍日夜相伴,以她冰肌玉骨的陰柔之美,更加襯托出石龍鋼筋鐵骨的陽剛之氣,他們是天生的一對情人,給遊客們留下了太多的遐思。
五大蓮池,是訥河支流石龍河的源頭。 五大連池,以其獨特的奇山秀水馳名天下,除14座火山的平遠俏麗外,五大連池秀水亦具有風采。五大連池是因火山噴發出的熔岩漿堵塞住了白河故道,形成了五個串珠狀的火山堰塞湖。五個池子大多是天然的熔岩嵌底,奇石鑲岸,湖水清澄碧透,游魚清晰可見。五個清幽、晶瑩的池子,猶如天宮仙女拋下的五顆璀璨的明珠,嘎然落在14座火山之間,有詩贊日:「名山如畫屏,珠帶五湖清,有幸到此游,恰似人仙境。」五個湖泊形態各異,均獨具魅力。
2000年始,山口水庫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發生態旅遊,與五大連池風景區、沾河水上漂流、原始森林公園形成旅遊網路。現已完成了碼頭、停車場、怡心園等基礎設施建設,並購置了中、小遊船4艘,使山口水庫旅遊區初見規模。山口水庫水源充足,水質好,含氧量豐富,生物繁茂,適合魚類生長,盛戶鯉魚、鯽魚、鰱魚、鯰魚和珠貝。湖畔綠草成茵,常有成群的野鴨、野鳥在這里棲息繁衍。3個自然形成的湖心島和電廠職工商服區均有餐飲游樂設施,可供遊人休閑娛樂。水庫南北兩岸,峰巒疊嶂,綠樹成蔭。美麗的白樺林依山傍水,婀娜多姿;巨大的柞樹遮天蔽日,掩映著一處處水灣和山麓。遊人無論在船上欣賞兩岸風光,還是登岸垂釣遊玩,均受益匪淺,身心倍感愉悅,野趣十足,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令人流連忘返。
⑵ 中新天津生態城污水庫治理工程土工管袋是哪家公司生產的啊
聯系我 我們施工的,天津生態城污水庫治理工程土工管袋是由中交天津航道局負責施工和采購的
⑶ 防治水體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減少廢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包括節約生產廢水,規定用水定額,改善生版產工藝和管理制度、提權高廢水的重復利用率,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藝,制定物料定額等。
②發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統,包括制定城市水污染防治規劃、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規劃,實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發展污水經適當人工處理後用於灌溉農田和回用於工業,在不污染地下水的條件下建立污水庫,枯水期貯存污水減少排污負荷、洪水期內進行有控制地稀釋排放等。
③發展效率高、能耗低的污水處理等技術來治理污水。
(3)漢沽污水庫佔了生態城多大擴展閱讀
水污染綜合防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緊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而水環境污染嚴重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迫切需要解決;
二是以點源治理為基礎的排污口凈化處理,不能有效地解決水污染問題,必須從區域或水系的整體出發進行水污染綜合防治,由點源治理的尾部控制過渡到源頭控制,才能從根本上控制水污染。
⑷ 天津漢沽中心漁港管委會搬到生態城什麼地方了
天津漢沽中心漁港管理員搬到生態城什麼地方啦?搬在生態城的附近不遠。把一百多里地
⑸ 垃圾滲濾液的具體危害
滲濾液對人和環境的危害特別大。
1、它包含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的回成分及結構,使土答壤的肥力和水分下降,其中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
2、此外,在雨水的作用下,其會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
垃圾在填埋和堆放過程中有機物質分解產生的水、垃圾中的游離水、降水、入滲的地下水等通過淋溶作用形成污水,當垃圾堆體的濕度超過其持水能力,這些污水會和垃圾堆體內懸浮或溶解的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等無機污染物溶出,產生滲濾液。
(5)漢沽污水庫佔了生態城多大擴展閱讀
我國採用的垃圾無害化處置技術中,衛生填埋的比例約佔75%,垃圾焚燒約佔15%,其他方式約佔10%,衛生填埋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生活垃圾處置方式,而垃圾滲濾液則是填埋過程的主要污染源。
由於我國每個城市的自身條件不同,垃圾成分及所含物質比例也存在差異,垃圾的含水率、有機質、碳氮比、熱值隨著垃圾產生種類的不同而不同。
同時,由於城市的地域差異性,降水量和蒸發量存在差異,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各項指標更是不盡相同。因此城市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垃圾滲濾液處理難度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
⑹ 天津漢沽有什麼好玩的
天津漢沽好玩的地方:
營城炮台
營城炮台修建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大體位置在今天八一鹽場附近,後在文革期間拆除。1956年,駐漢沽的海防炮兵部隊在此地修建起1000米長、8米高訓練用的土堆炮檔一座,並在方圓修建起隱蔽榴彈炮的工事若干座。1958年,凱旋迴國的志願軍戰士,駐防在這荒蕪凄蠻、雜草叢生、禽獸肆虐的鹽鹼地。藍天當房地當床,狂風梳頭,雨雪洗臉,苦戰暑寒,鐵鍬大筐為伴,脫坯蓋房,墾荒坨、墊低窪,修曬鹽灘地,血汗付出,建成了佔地10平方華里的鹽田,定名「八一鹽場」。
漢沽鹽業風情區
鹽業風情游覽區位於漢沽鹽場,以千餘年制鹽史最長、現代化制鹽水平最高、鹽質最佳聞名海內外,總面積139平方公里,占轄區總面積的32.5%。遊客可領略浩如煙海的萬頃蓄水池,欣賞巍峨如山的集鹽坨,目睹鹽山鹵海之宏偉壯觀,參觀機械采鹽、扒鹽、輸鹽、洗鹽和雙臂機堆鹽等現代化工藝流程。現代化的制鹽工藝流程,已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深受中小學生的青睞。
漢沽濱海航母主題公園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漢沽八卦灘,地處濱海旅遊區核心區域,是以「基輔」號航母這一獨特旅遊資源為主體,特別的「基輔號」航母資源,大面積的陸、海兩域規劃,高科技含量的軍事、海洋主題,富有體驗性、參與性、娛樂性、刺激性體驗項目,特大型的國防教育基地,使其成為京津地區的「明星」景區,該項目是京津地區競爭力綜合指數最高的景區之一。
漢沽媽祖文化園
媽祖文化經貿園佔地約0.5平方千米,擬選址在漢沽區營城鎮蔡家堡村灘塗海域,其選址范圍:東臨天津中心漁港、南臨渤海、西臨航母主題公園圍海東堤、北至海濱大道。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媽祖文化園及相關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媽祖廟、媽祖閬苑、禪居會館、媽祖聖像等;二期建設媽祖經貿園,主要包括商住大樓、民藝大街、節慶廣場、台灣美食廣場、津台文化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等。
濱海鯉魚門
位於天津漢沽中心漁港南部填海區,沿海濱大道,從濱海新區核心區30分鍾可到達,京津冀等地客人可通過京津塘二線、海濱大道、唐津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抵達鯉魚門。鯉魚門」附近有大型漁業碼頭,食客在第一時間即可品嘗到新鮮上岸的海鮮。同時項目毗鄰遊艇碼頭,遊客可在盡享美食的同時,參與遊船休閑活動,實現休閑與餐飲的完美結合。
漢沽大劇院
漢沽大劇院,原為漢沽影劇院,始建於1980年,2007年在原漢沽影劇院基礎上改建而成。坐落於漢沽新開北路,佔地1.04公頃,建築面積4200 ㎡,設有觀眾廳、演員接待室、小型會議廳。觀眾廳擁有坐席989個,小型會議廳可接待50餘人,具有先進的舞台、燈光、音響等設備,具有承辦各類會議、大型演出及展覽的能力。2013年底引入全國最新院線電影。
天羽翔生態園
天羽翔生態農庄示範園區坐落於茶淀鎮寶田村西,津漢改線以東,規劃佔地面積80畝。該園區定位為集農業設施栽培、昆蟲珍禽觀賞和垂釣、餐飲為一體,打造集信鴿養殖、尋訪、競翔於一體的大型國際化信鴿公棚。建設有二代節能溫室、冷棚、昆蟲觀賞大智能溫室、垂釣觀賞區等景觀設施。開放營業後將配合漢沽葡萄文化旅遊節,開設天羽翔生態園「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讓遊客盡享旅遊觀光休閑樂趣。
濱海歡樂水魔方
天津歡樂海魔方水上樂園位於濱海旅遊區,毗鄰中央大道,是由世界知名的DPI公司擔當規劃設計,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准,依據國際主題景區品質精心打造「中國人自已的水上樂園」。
園區規劃了多項水上游樂設施,其中全亞洲首台眼鏡王蛇滑道、魔幻漂流河、魔幻水城堡將為遊客帶來前所未見的超凡感官體驗。全國最大的萬人瘋狂海嘯造浪池,驚險的自動雙回環滑道、刺激的尖峰時速滑道等,形成最富激情、最時尚動感的巨型水上狂歡樂園。樂園採用全球最先進的水循環處理系統,在確保遊客健康與安全的同時,通過先進的循環水收集、凈化、殺菌,用以園區綠化澆灌,最大限度的節水減排,樹立水上樂園的低碳環保典範。歡樂海魔方將於2013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將成為漢沽旅遊新地標。
天津方特歡樂世界
天津方特歡樂世界(天津華強3D立體影視基地)坐落於中新生態城中生大道北首生態島內,佔地39萬平方米,由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是京津冀地區獨一無二的第四代高科技主題公園。
區別於國內其他以機械游樂設施為主的傳統主題公園概念,天津方特歡樂世界以科幻和互動體驗為最大特色,以大型高科技展示項目為主要表現形式;推出了20多個大型主題項目區,項目內容包含科技動漫、未來幻想、科普教育、神話傳說、主題表演等多個方面
置身於直徑達22米的直立球型銀幕之中,體驗身臨其境的飛行之旅;走進歷史悠久的魔法學院,經歷一次詭異的魔法考驗;還有能展示卡通製作全過程的方特城堡……囊括多個娛樂和產業項目的中國天津方特歡樂世界,2014年暑期將正式對外開放,預計年接待達到400萬人次。
⑺ 漢沽污水庫在哪地址,坐標都可以
漢北路南行(往塘沽方向)——過生態城第一個卡子門(路邊有小木屋那個)不遠——一直往南開過右手(西側)加油站,右側水泥路開口右轉一直向西開,大約10KM,到達濱海漢沽環保污水處理廠。 (如果是本地人 就是原來的 五七村路口 現在正在施工的(生態城藍白領公寓項目工地)右轉一直往西開就是了)。
⑻ 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城市各物業水污染,一般是指人們在使用物業過程中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和液體進入水體,使水質量下降,利用價值降低或喪失,並對生物和人體造成損害這一現象。這種損害還包括缺水、地表下沉和水土流失等現象。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據估計已超過7000億立方米,造成的淡水污染達55000億立方米,已相當於全球河水徑流量的44%以上。中國目前每年排放的廢水達349億噸。據預測,即使加以控制,到2000年全國工業廢水年排放量仍將達到500億噸,而城市污水也將達到200億噸。目前長江每年接納污水高達130億噸,平均每天吞下350萬噸。其中已監測到的污染物質多達40餘種,其中酚和氰化物達1800萬噸,砷及汞、鉻、鎘、鉛等有毒金屬1630萬噸,石油類近萬噸。有人預計,2000年後,長江每年容納的污水將達到300多億噸。目前,粗略統計,長江流域的工礦企業有4萬多個,城市污染源有1.6萬多個,而大的污染源有400多個。全國排放污水200萬噸以上的6個城市中有4個在長江沿線,即大工業城市上海、武漢、重慶和南京。黃河目前平均每天接納污水500萬噸。富饒的河套寧夏段氮氧的平均值和汞的平均值分別超標50%和36%,汞的最高值超標1.6倍,我國水質污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城市物業的使用(生產、經營、辦公、居住等)是水污染的大戶,其水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廢液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當然還有其他類型的水污染,如垃圾填埋場污水滲漏產生的二次水污染、醫療污水污染、有毒危險品和放射性物質滲入水中造成的水污染,等等。
(一)工業廢液污染
工業廢液污染是自城市化以來已產生,並且是現在仍面臨的嚴峻的問題。歷史上發生了倫敦泰晤士河污染、日本水俁市怪病的例證。設在水俁灣的日本氮肥公司於1932年擴建成合成醋酸廠,並於1949年開始生產乙醛和氯乙烯,將生產中含大量甲基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使灣內水質、沉積物和生物受汞的嚴重污染,造成水俁病的發生。該病的患者達2227人,其中死亡225人。
我國一半左右的城市是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的。據44個城市調查,有41個城市地下水受到醛、氰、砷等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的有9個城市,中度污染的有17個城市。全國27條主要河流(包括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湘江等)現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嚴重的有15條。如汾河(太原段)的含酚量超過國家標准3800倍,成為名符其實的「酚河」;淮河(蚌埠段)的含酚量和含汞量分別超過標準的56倍和9倍;作為上海飲用水源的黃浦江,每天要接納約500萬噸的工業和城市污水,每到夏天江水發黑發臭,1978年黑臭時間達106天之久。城市工業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直接受到危害。市政水源井和單位自備水源井多數不符合飲用水質標准,有些水井含酚、鉻、胺基物等超過控制標准幾十倍到幾百倍。松花江自吉林化學工業公司下游23千米的江段水中含汞量每升高達2.3微克~20微克,比轟動世界的日本水俁病首發地水中含汞還高1.4倍~5倍。我國有些地區盲目地過量開采地下水,水資源枯竭,引起地面沉降,形成「漏斗」。河北平原因此而形成的「漏斗」有30多個,面積達1.3萬平方千米,大量水井被迫報廢,造成用水緊張。
(二)生活廢水污染
從全世界的范圍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水質污染的主要來源已逐漸發生變化。公害盛行的時代,工礦企業排污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使人畜、農業和漁業嚴重受害的主要來源;而進入大眾高消費社會,水質污染的來源已變為主要是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過量的營養化物質排入水域,造成赤潮、水質發黑等水質污染現象。
較早發現赤潮是在日本東京灣,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而且逐年提前發生。20世紀60年代東京灣就發現赤潮,一般是每年的5月底至9月。1962年4月,東京灣一帶兩個水灣突然泛起赤潮,提前了50天左右。這是由於生活污水排放使水域越來越富有營養所造成的。
赤潮的發生,直接原因是生活污水中氮、磷等富有營養鹽類過量地流入水域特別是不易流動的封閉性內灣、內海和湖泊,這些水域流動性差,容易積蓄污濁物質和滋生藻類及其他水生物。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於是迅速繁殖和積聚,使水的顏色呈赤茶色,因而被稱為赤潮。
人們注意到赤潮的消長與工業生產和生活消費有一定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生活排水中富營養污水是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致使燃料緊張,東京地區生產削減20%左右,赤潮現象非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所增加。因為雖然工業污水排出量減少,但生活排水的污濁成分如氮、磷等開始增大。1979年東京灣內排入的氮有55%是來自於生活排水,到1989年生活排水排出了58%的磷。這種生活公害的增長是大眾高消費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廣州現在每天污水排放達到200多萬噸,生活污水是其主要部分。推廣水沖廁所使馬桶絕跡,加上其他生活污水都來不及處理就直接排入江中,嚴重污染了珠江水域。
物業水污染除了工業廢液、生活污水外,還有如醫療污水與污物污染、城市路面排水不暢、坑坑窪窪、積水養蚊蠅等污染。
二、物業水污染的危害
物業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的一切活動所造成的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該物質在水體中的極限容量或水對該物質的自凈能力,就會破壞水體的原有用途,形成對水體本身的污染、底泥污染和水生物的污染。這類水體的系列污染必然給人類和自然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一般來說可分為損害人體健康、破壞自然資源和降低經濟活動效益三個方面。
(一)水污染有損人體健康
水不僅是重要的環境因素,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體內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5%,每人每天生理需水量約為2升~3升。人體內的一切生理活動,如體溫調節、營養輸送、廢物排泄等都需要水來完成。因此,水體污染會直接或間接損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我國城市水污染已經相當普遍,近年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污水危害健康的事件和事故逐年上升。如1992年,河北定州市因飲用了被甲醇污染後的水,導致數十人視力障礙,其中一部分失明;1992年江蘇徐州市和1999年1月福州市均發生了化糞池與蓄水池相通,使糞水等污物進入蓄水池和水箱,被人飲用後而使多數人急性腹瀉的惡性事故。城市江河水域的飲用水源嚴重污染,使不少城市發生水質性缺水。如淮河於流水域污染過重,沿江城市居民一度用礦泉水煮飯;蘇州河水墨黑發亮更是家喻戶曉;上海等城市已經不能從近處取水供城市居民用水需要;廣州市處於水域寬廣的珠江流域中心,珠江穿城而過,四周水網密布,但現在由於污染過甚,已跨入水質性缺水城市的行列。
另外,在被污染的水中,有機污染物中的苯酚類、醛類、石油類和有機氯等也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深遠的危害。以有機氯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物質,大多數極難在自然環境中被分解,危害時間較長。這些物質和重金屬一樣,能夠被水生生物等富集成百萬倍,然後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健康。據研究,這種危害可延續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隨著有機農葯的廣泛使用,有機氯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二)水污染破壞自然資源
水污染的危害還突出地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方面,尤其是水產資源受到污染之後,遭到破壞甚至毀滅性的情況極為嚴重。
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出的含有大量需氧污染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的污水與污物進入水體之後,在水中溶解氧的作用下,逐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這一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但在正常狀態下,20℃時,水中含有溶解氧僅為9.17毫升/升,由於需氧污染物分解的消耗,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急劇下降,甚至產生無氧層。這會使依靠溶解氧生存的魚類窒息或大量死亡。同時,缺氧狀態還會使水中的細菌特別是厭氧菌大量繁殖,並促進有機物分解放出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就會更不利於魚類的生存。如果污染物持續不斷地注入,水中則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魚類資源被破壞,水體也會變黑變臭,成為有毒、有害的死水。
污水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素所造成的「富營養化」,也可以成為缺氧危害的重要因素。水中含有過分豐富的植物營養素時,水中的藻類等低等植物便大量繁殖,占據大量空間,並隔絕空氣與水面的接觸,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帶有膠性膜的蘭藻類取代硅藻、綠藻,占據整個水域。蘭藻不適合作為魚類食料,而且有些種類有毒。蘭藻的大量繁殖,使魚類的生存空間縮小,死亡藻體又大量消耗溶解氧,會導致魚類缺氧死亡。1972年8月日本瀨戶內海一次「赤潮」就造成1428萬尾魚死亡,損失71億日元。「赤潮」實際上是因紅藻大量繁殖引起海水變色的現象。湖泊富營養化的進一步發展,還會使湖泊淤積為沼澤,最終演化為乾地而斷絕水資源。
污水中的酸、鹼和無機鹽污染對農業土壤的影響也很大。例如,給農田長期灌溉pH值小於5.5的酸性水,土壤中硝化細菌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氮肥不能充分釋放,磷酸鹽肥效也會降低,土壤中鈣、鎂成分容易流失,會使作物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成為不毛之地。另外,用鹼和無機鹽濃度較高的水灌溉農田,也會造成土壤鹽鹼化和農作物減產。
(三)水污染會降低經濟效益
水體污染對工業、農業等生產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和浪費嚴重,生產的產品質量下降或不穩定等,直接導致產出率及產出水平低下、產品價格提高、喪失市場競爭力,最終使企業經濟效益降低,甚至出現虧損。例如,大連棉織廠原有7種產品被評為全國各省的優質產品,現在因水質遭到污染,水洗工藝達不到要求,結果42萬米彩色織布只有2萬米達到優質標准。淮河流域蚌埠段和淮南段,因水質污染影響供水質量,在1978年11月到1979年5月半年之內,使沿岸工廠生產的產品全部降級為次品。據對15個工廠統計,因此而停產造成的損失達1000萬元。吉林化肥廠用被污染的江水做冷卻水,結果使冷卻設備和管道加速結垢、堵塞,導致冷卻效率降低了30%,合成氨年產量減產1萬余噸。此外,城市近郊工業區的污水污染農田,造成經常性的賠款。如1981年,上海市賠償93.2萬元,重慶市賠償63.6萬元。類似情況在全國經常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
三、物業水污染的防治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液等的隨意排放是造成物業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水體污染首先要從斷源開始,即控制污水的排放,將「防」、「治」、「管」三者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減少污(廢)水的排放量
改變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使工業用水重復利用並設法回收廢液,盡量減少工業用水總量,這是減少污水排放量的基本方法。通過實施超標准用水高價收費的差別價格,促使工礦企業盡量縮減用水量,也不失為一項有效措施。例如採用無水印染工藝代替水染工藝,高爐加裝煤氣洗滌用水循環使用設備,在互無影響的前提下實現一水多用等,都可以大量節約用水量。現在許多國家正在研究把處理凈化的城市污水開發為新水源,將其再利用於工農業、漁業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法,也是減少和節約用水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降低所排污水的有害程度
通過綜合利用或技術改進盡量降低污染物的濃度,也能有效減少污染。例如,採用無氰電鍍工藝代替氰電鍍法,用軟性洗滌劑代替不能自然分解的硬性洗滌劑。再例如,造紙黑液是很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含有大量的鹼和其他有機物,通過綜合利用,從中回收鹼和二甲基亞碸等有用物質,就可變成一種生產資源。對於生活排水,要控制其污染物質的量。例如,日本東京近旁的崎玉縣水域有機污染物質73%是生活排水引起的,該縣1992年首先開展減少生活排水污染物質的運動,其方法訂得很具體,如廚房洗碗槽要裝能濾水的垃圾袋,淘米水留著洗碗,減少其排出,嚴重影響水質的醬湯汁、酒和食用油不得進入下水道,洗碗應先擦後洗,減少洗滌劑的使用量,水要盡量節約和重復使用等等,這是有效減少水污染的方法。
(三)加強廢水處理環節,杜絕任意排放
為確保水體不受污染,必須在廢水排入水體之前進行妥善處理,以免影響水體衛生狀態和經濟價值。對含有特殊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液,應在工廠內設置專門的處理或回收設施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污水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公共污水水道。生活污水的排放也要經過處理後才准排入自然水體。
污水處理還涉及到下水道污水處理後留下的大量污泥。隨著污水處理水平的提高,污泥不像以前那樣直接排入江河,所以污泥量呈增加趨勢。污泥應及時填埋,否則會給新一輪的污水處理增加負擔和成本。現已開發利用污泥製作一些建築材料的技術:將下水道的污泥焚燒,用燒後的灰製作建築材料。日本名古屋1992年污泥灰的利用率已達到23%,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環保方法。
(四)加強對水體及其污染源的監測管理
經常對物業用水和排水進行監測,了解物業水污染等情況及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准,確保物業使用者的用水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確保不造成對外界的影響和危害。這樣可使物業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有目標有方向的進行,是防止水污染嚴重化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⑼ 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取得了哪些突破
據報道,按照《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和「雄安新區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動員大會」相關要求,在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有力領導下,新區各部門及三縣積極啟動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改善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區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截至目前,唐河污水庫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進展順利,基本完成現場疑似歷史遺存爆炸物探測與挖掘工作,累計完成排爆面積102.5427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唐河污水庫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進展順利,基本完成現場疑似歷史遺存爆炸物探測與挖掘工作,累計完成排爆面積102.5427萬平方米。
⑽ 天津市漢沽區包括哪些地方
你說的 七賢里 應該是漢沽的一個小區的名字,漢沽好多老的小區都叫XX里 如金澤里 東風北里 紅霞里 漢沽區很小 你要找的地方應該不難找
另附一些漢沽的介紹
漢沽是天津市的一個遠市區,位於天津市東部,是天津通往東北三省的門戶。東距河北省唐山市50公里,西距天津市中心區60公里,距天津新港和經濟開發區20公里,距石油產地天津市大港區90公里。南瀕渤海灣,北接寧河縣,薊運河由北向南流經區內,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轄區面積43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3平方公里。
漢沽有取之不盡的海洋化工資源。轄區海岸線長32公里,鹽業生產已有千餘年歷史。現有鹽田13933公頃,約為全區耕地面積的3倍。馳名中外的長蘆鹽色白、粒大、質堅、味醇,自古即有「蘆台玉砂」之譽,氯化納的平均含量高達96.8%,是理想的海洋化工生產原料。有充裕的土地資源。現有兩處共3800公頃(和38平方公里)連片荒地:一片在西南部,東近海岸,懷抱薊運河,緊貼塘漢公路,鄰近京山鐵路,南有營城水庫和工業污染處理設施,北有城市公用設施;另一片在東北部,漢南鐵路橫貫其中,水源條件好.兩處均系發展工業的理想投資區域。中外客商投資洽談貿易與日俱增。對外開放的龍頭化學工業區初具規模。以「基輔」號航母為核心旅遊資源,以軍事科技和海洋文化為景區主題的天津國際游樂港已現雛形,成為了世人了解漢沽,認識漢沽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我區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重大亮點。
漢沽有豐富的海淡水資源。現有灘塗333公頃;水面4000公頃,其中境內薊運河道長35公里,水面866.7公頃。河水年平均排海量7.2億立方米,地表蓄水能力7200萬立方米。有兩座水庫;營城水庫庫容量3000萬立方米,高庄水庫庫容量450萬立方米。
漢沽有較好的工業基礎。現在漢沽已經形成了以海洋化工為主,綜合發展的濱海工業體系。在國民收入中,工業佔80%。主要工業門類13個:鹽業、化工、輕紡、服裝、機械、加工、冶金、造紙、加電、傢具、電子、建築材料、食品、製鞋。漢沽工業生產規模較大、設備和技術力量最為雄厚的是鹽業、海洋化工、紡織、機械加工、冶金等。長蘆漢沽鹽場是著名的長蘆鹽區四大鹽場之一,原鹽生產能力強,具有精緻鹽、化工方面的系列產品,質量優良,多有出口。天津化工廠是國家大型重點氯鹼化工企業,年產優質「天工牌」燒鹼12萬噸,有鹽酸、三氯乙醛、聚氯乙烯等30餘種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天津市漁業集團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業生產企業,是全國同行業唯一可以綜合成產絲、紗、繩、網、線的廠家,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工業主要是汽車內燃機冷卻水泵和汽車減震器的生產,其質量和規模在全國同行業名列前茅。
漢沽農漁業是農林牧漁綜合發展的城郊型經濟。「三水」(水稻、水果、水產品)是漢沽農漁產品突出的特點。茶淀玫瑰香的葡萄全國評比第一。
京山鐵路橫貫全區,還有漢南線(通往河北省南堡鹽場)和本區工業專線。有4個火車站,年貨吞吐量500萬噸以上。有7條(蘆漢、塘漢、津漢、漢榆、漢南、漢北、蘆堂)公路通往天津市中心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新港和北京、唐山、東北等地。區內道路成網,有3座薊運河大橋和1座公路立交橋,交通十分便利。
漢沽變電站是京、津、唐電網的一座樞紐電站,全區總發電容量47萬KVA。天津化工廠還有一座裝機容量18000千瓦/小時的自備發電站。
採用日本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的電信大樓,實現了與市區、外埠和國內電話直撥。還有載波通訊120路,微波通訊120路。還有工業排污系統,包括17公里長的排污管線,一座容量為560萬立方米的工業污水庫。排污能力超過目前實際排污量的1倍多。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幼兒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取得長足發展。各種文化場所完備,群眾業余文化創作多姿多彩。漢沽版畫享譽國內外,近百件作品被天津和中國美術館收藏。攝影、書法、刻字、文學、民間花會都涌現了大量的新人新作。
漢沽區位於天津東部濱海地區,西距天津市中心區60千米。南瀕渤海灣,北接寧河縣。總面積441.5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20.1平方千米。
區人民政府駐新開中路。
漢沽區轄5個街道、4個鎮:漢沽街道、寨上街道、河西街道、天化街道、鹽場街道、大田鎮、楊家泊鎮、茶淀鎮、營城鎮。 截止2009年,已由5個街道變為3個街道,撤銷了天化街道、鹽場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