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酒精廢水的特點有哪些
酒精廢水是來高濃度、自高溫度、高懸浮物的有機廢水,酒精工業的污染以水的污染最為嚴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主要來自蒸餾發酵成熟醪後排出的酒精糟,生產設備的洗滌水、沖洗水,以及蒸煮、糖化、發酵、蒸餾工藝的冷卻水等。
酒精廢水的特點
1、懸浮物含量高,平均懸浮物含量高達40000mg/L;
2、溫度高,平均水溫達70℃,蒸餾釜底排出的廢水溫度高達100℃;
3、濃度高,廢水的COD高達2-3萬,包括懸浮固體、溶解性COD和膠體,有機物佔93%-94%,無機物佔6%-7%,有機物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含氮化合物,生物菌和未分解出去的產品:如丁醇、乙醇等,此外還有500mg/L的有機酸;
4、廢水含有約500mg/L左右的有機酸,廢水呈酸性,運行初期可考慮加鹼或污泥的迴流以平衡廢水的酸鹼度,運行穩定後系統具備足夠的緩沖能力,則不需要加鹼或迴流;
5、無機物主要是來自原料中的灰塵和雜質。
『貳』 酒廠廢水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白酒廢水是指從生產到貯存陳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廢水,各個廠生產工藝有所不同,但都是屬於間歇式排放,廢水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釀造車間的冷卻水、蒸餾操作工具的沖洗水、蒸餾鍋底水、蒸餾工段地面沖洗水以及發酵池滲瀝水、地下酒庫滲漏水、發酵池盲溝水、灌裝車間酒瓶清洗水、「下沙」和「糙沙」工藝工程中原料沖洗、浸泡排放水等。
3.2白酒廢水水質特點
白酒在固態發酵、蒸餾過程中會產生不同濃度的廢水。白酒廢水水質濃度高、酸性、色度高。污水可生化性好。和大中型酒廠對比,小酒廠具有投資少、規模小、清潔生產水平低、污水混排、噸酒廠污水量大、污水嚴重的特點。
3.3白酒廢水除磷方法
白酒廢水除磷方法一般分為生物法和化學法:
3.3.1生物法:
生物法除磷是指好氧型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會對有機磷或者偏磷進行硝化分解,一部分磷會被微生物吸收,從而變為微生物污泥;另外一部分磷會被分解轉化為為正磷小分子,在後續處理中,還要繼續通過化學法將正磷小分子沉澱。從除磷效率來說,生物除磷法並不能把磷處理到低濃度,第一是因為微生物分解有機磷的能力有限,第二是磷殘余在微生物的體內會因為新陳代謝而把磷排出。
3.3.2化學沉澱法:
化學法除磷包括化學沉澱、離子交換、反滲透、電滲析等方法。以化學沉澱法應用最廣,後幾種方法因處理費用太高而難以使用。
一般來說,生物法能解決大部分的總磷,但不一定能完全降到排放標准以下且由於工藝老化、或者季節轉變氣溫降低等原因會出現總磷濃度超標而工藝降不下來的時候。這時就需要生物法和化學沉澱法結合使用!
『叄』 化工廢水的處理方法
萊特.萊德 光化學氧化法由於反應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光化學氧化法近年來迅速發展,但由於反應條件的限制,光化學法處理有機物時會產生多種芳香族有機中間體,致使有機物降解不夠徹底,這成為了光化學氧化需要克服的問題。光化學氧化法包括光激發氧化法(如03/UV)和光催化氧化法(如Ti02/UV)。光激發氧化法主要以03、H202、02和空氣作為氧化劑,在光輻射作用下產生·OH;
光催化氧化法則是在反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半導體催化劑,使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產 生·OH,兩者都是通過·OH的強氧化作用對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
催化濕式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CWAO)是指在高溫(123℃~320℃)、高壓(0.5~10MPa)和催化劑(氧化物、貴金屬等)存在的條件下,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NH3-N氧化分解成C02、N2和H20等無害物質的方法。
聲化學氧化聲化學氧化中主要是超聲波的利用。超聲波法用於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頻率在15kHz~1MHz的聲波,在微小的區域內瞬間高溫高壓下產生的氧化劑(如·OH)去除難降解有機物。另外一種是超聲波吹脫,主要用於廢水中高濃度的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
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法主要通過直接反應和間接反應兩種途徑得以實現。其中直接反應是指臭氧與有機物直接發生反應,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選擇性,一般是進攻具有雙鍵的有機物,通常對不飽和脂肪烴和芳香烴類化合物較有效;間接反應是指臭氧分解產生·OH,通過·OH與有機物進行氧化反應,這種方式不具有選擇性。臭氧氧化法雖然具有較強的脫色和去除有機污染物的能力,但該方法的運行費用較高,對有機物的氧化具有選擇性,在低劑量和短時間內不能完全礦化污染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間產物會阻止臭氧的氧化進程。可見臭氧氧化法用於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電化學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是指通過電極反應氧化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過程,該法也可分為直接氧化和間接氧化。直接氧化主要依靠水分子在陽極表面上放電產生的·OH的氧化作用,·OH親電進攻吸附在陽極上的有機物而發生氧化反應去除污染物;間接氧化是指通過溶液中C12/C10。的氧化作用去除污染物。電化學氧化對垃圾滲濾液中的COD和NH3一N
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缺點是能耗較大。
Fenton氧化法Fenton法是一種深度氧化技術,即利用Fe和H202之間的鏈反應催化生成·OH自由基,而·OH自由基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各種有毒和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以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特別適用於生物難降解或一般化學氧化難以奏效的有機廢水如垃圾滲濾液的氧化處理。Fenton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影響因素主要為pH、H202的投加量和鐵鹽的投加量。
類Fenton法類Fenton法就是利用Fenton法的基本原理,將UV、03和光電效應等引入反應體系,
因此,從廣義上講,可以把除Fenton法外,通過H202產生羥基自由基處理有機物的其他所有技術都稱為類Fenton法。作為對Fenton氧化法的改進,類Fenton法的發展潛力更大。
『肆』 雙氧水,消毒和酒精有什麼不一樣還有別的用途嗎
酒精和雙氧水在氣味上的區別是:酒精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並略帶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雙氧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酒精又名(乙醇)是較早的一類消毒防腐葯,它能使菌體蛋白質凝固和脫水而呈現抗菌作用。醫用酒精70%~75%可殺死細菌和病毒對芽孢無效,用70%~90%酒精塗擦局部,可促進炎性產物吸收,減輕疼痛,用於治療急性關節炎 、腱鞘炎、肌炎等。
過氧化氫又名(雙氧水)屬於氧化劑本類葯物與有機物相遇時,可釋放出遊離太氧,就是白色的小氣泡;使菌體活性基團氧化而起殺菌作用。臨床常用1%~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深部化膿、創瘺管等,高濃度對組織有刺激性。
酒精和過氧化氫不屬於同類消毒葯。雙氧水是具有強氧化作用的,通過氧化作用起到殺滅病菌的效果。酒精,主要是通過滲透失水作用,使細菌因為失水而死亡,兩者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
『伍』 化工廢水有什麼特點,用什麼方法處理
答:
按作用原理劃分
針對不同污染物質的特徵,發展了各種不同的化工廢水處理方法,這些處理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劃分為四大類: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以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污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根據物理作用的不同,又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
與其他方法相比,物理法具有設備簡單、成本低、管理方便、效果穩定等優點,主要用於去除廢水中的漂浮物、懸浮固體、砂和油類等物質。
物理法包括過濾、重力分離、離心分離等。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可用來除去廢水中的金屬離子、細小的膠體有機物、無機物、植物營養素(氮、磷)、乳化油、色度、臭味、酸、鹼等。
化學法包括中和法、混凝法、氧化還原、電化學等方法。
(1)中和法
在化工、煉油企業中,對於低濃度的含酸、含鹼廢水,在無回收及綜合利用價值時,往往採用中和的方法進行處理。中和法也常用於廢水的預處理,調整廢水的pH。
(2)混凝沉澱法
混凝法是在廢水中投入混凝劑,因混凝劑為電解質,在廢水中形成膠團,與廢水中的膠體物質發生電中和,形成絮體沉降。絮凝沉澱不但可以去除廢水中的粒徑為10-3~10-6的細小懸浮顆粒,而且還能夠去除色度、油份、微生物、氮磷等富營養物質、重金屬及有機物等。
(3)氧化還原法
廢水經過氧化還原處理,可使廢水中所含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轉變為無毒或毒性不大的物質,從而達到廢水處理的目的。常用的氧化法有:空氣氧化法、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濕式氧化法等。
(4)電解法
電解是利用直流電進行溶解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一般,按照污染物的凈化機理可以分為電解氧化法、電解還原法、電解凝聚法和電解浮上法。
物理化學法
利用物理化學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質。廢水經物理方法處理後,仍會含有某些細小的懸浮物以及溶解的有機物,為了進一步去除殘存在水中的污染物,可進一步採用物理化學方法進行處理。
主要有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萃取法、汽提法和吹脫法等
生物化學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性污染物質轉化為穩定、無害的廢水處理方法。
生物處理過程的實質是一種由微生物參與進行的有機物分解過程,分解有機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其它微生物如藻類和原生動物也參與該過程,但作用較小。
微電解處理法
微電解處理作為近年來新興起的處理工藝,已取得了廣泛的應用。現有工藝生產的微電解填料已克服了板結鈍化的弊端,填料可持續高效的運行。
特別針對有機物濃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難生化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廢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廣泛應用於:印染、化工、電鍍、制漿造紙、制葯、洗毛、農葯、醬菜、酒精等各類工業廢水的處理及處理水回用工程。
1.染料、印染廢水;焦化廢水;石油化工水;----上述廢水在脫色的同時,處理水中的B/C值顯著提高。
2.石油廢水;皮革廢水;造紙廢水、木材加工廢水;----上述廢 水處理 水後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
3.電鍍廢水;印刷廢水;采礦廢水;其他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可以從上述廢水中去除重金屬。
4.有機磷農業廢水;有機氯農業廢水;----大大提高上述廢水的可生化性,且可除磷,除硫化物。
『陸』 簡要說明甲醇和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特點
簡要說明甲醇和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特點
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又名木醇,木酒精,甲基氫氧化物,是一種最簡單的飽和醇.化學分子式為CH3OH,結構式如下:
H
|
H—C—O—H
|
H
分子結構:C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0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分子為極性分子.
CAS 登錄號:67-56-1
EINECS 登錄號:200-659-6
物理化學屬性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的有毒液體,略有酒精氣味.分子量32.04,相對密度0.792(20/4℃),熔點-97.8℃,沸點64.5℃,閃點12.22℃,自燃點463.89℃,蒸氣密度 1.11,蒸氣壓 13.33KPa(100mmHg 21.2℃),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下限 36.5 % ,能與水、乙醇、乙醚、苯、酮、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燃燒.燃燒反應式為:
CH3OH + O2 → CO2 + H2O
用途
甲醇用途廣泛,是基礎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優質燃料.主要應用於精細化工,塑料等領域,用來製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種有機產品,也是農葯、醫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後可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燃料,也加入汽油摻燒.
製法
甲醇的生產,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從木材幹餾作為副產回收.合成的化學反應式為:
H2 + CO → CH3OH
合成甲醇可以固體(如煤、焦炭)液體(如原油、重油、輕油)或氣體(如天然氣及其他可燃性氣體)為原料,經造氣凈化(脫硫)變換,除去二氧化碳,配製成一定的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在不同的催化劑存在下,選用不同的工藝條件.單產甲醇(分高壓法低壓和中壓法),或與合成氨聯產甲醇(聯醇法).將合成後的粗甲醇,經預精餾脫除甲醚,精餾而得成品甲醇.高壓法為BASF最先實現工業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復雜,材質要求苛刻,產品中副產物多,今後將由ICI低壓和中壓法及Lurgi低壓和中壓法取代.
安全機理
甲醇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其毒性.工業酒精中大約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當作食用酒精製作假酒,而被人飲用後,就會產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劑量大約是70毫升.
甲醇有較強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都會產生毒性反應,甲醇蒸氣能損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視力.急性中毒症狀有:頭疼、惡心、胃痛、疲倦、視力模糊以至失明,繼而呼吸困難,最終導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應為:眩暈、昏睡、頭痛、耳鳴、現力減退、消化障礙.甲醇攝入量超過4克就會出現中毒反應,誤服一小杯超過10克就能造成雙目失明,飲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為30毫升以上,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會發生蓄積,在體內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產工廠,我國有關部門規定,空氣中允許甲醇濃度為5mg/m3,在有甲醇氣的現場工作須戴防毒面具,廢水要處理後才能排放,允許含量小於200mg/L
『柒』 農業廢水的技術特點
(1)反應速率快,一般工業廢水只需要半小時至數小時;
(2)作用有機污染物質范圍廣,如:含有偶氟、碳雙鍵、硝基、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3)工藝流程簡單、使用壽命長、投資費用少、操作維護方便、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反應劑。微電解劑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也無需進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
(4)廢水經微電解處理後會在水中形成原生態的亞鐵或鐵離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劑更好的混凝作用,無需再加鐵鹽等混凝劑,COD去除率高,並且不會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5)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時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6)該方法可以達到化學沉澱除磷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還原除重金屬;
(7)對已建成未達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用該技術作為已建工程廢水的預處理,在降解COD的同時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確保廢水處理後穩定達標排放。也可對生化後廢水進很行微電解或微電解聯合生物濾床的工藝進行深度處理。
(8)該技術各單元可作為單獨處理方法使用,又可作為生物處理的前處理工藝,利於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掛膜
適用廢水種類] b]
微電解法技術特別針對有機物濃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難生化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廢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廣泛應用於印染、化工、電鍍、制漿造紙、制葯、洗毛、農葯、酒精等各類工業廢水的處理及處理水回用工程。
『捌』 果糖廢水處理的特點有哪些
果糖中含6個碳原子,也是一種單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它以游離狀態大量存在於水果的漿汁和蜂蜜中,果糖還能與葡萄糖結合生成蔗糖。 純凈的果糖為無色晶體,熔點為103~105℃,它不易結晶,通常為黏稠性液體,易溶於水、乙醇和乙醚。D-果糖是最甜的單糖。
熔點: 103~105℃ (dec.)
水溶性: 3750 g/L (20℃)
密度1.694g/cm3
沸點440.1℃ at 760 mmHg
閃點220℃
蒸氣壓1.36E-09mmHg at 25℃
溶解性3750 g/L (20℃)[1]
結構簡式: CH2OH(CHOH)3-(C=O)-CH2OH(C=O要豎著寫),即
O
||
CH2OH(CHOH)3- C-CH2OH。[2]
果糖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己酮糖。存在於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結合構成日常食用的蔗糖。果糖中含6個碳原子,也是一種單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它以游離狀態大量存在於水果的漿汁和蜂蜜中,果糖還能與葡萄糖結合生成蔗糖。 純凈的果糖為無色晶體,熔點為103~105℃,它不易結晶,通常為黏稠性液體,易溶於水、乙醇和乙醚。D-果糖是最甜的單糖。
一種提煉自各種水果和穀物,全天然、甜味濃郁的新糖類,因不易導致高血糖,不易產生脂肪堆積而發胖,更不會產生齲齒,而被更多的人們所認識。果糖主要產自天然的水果和穀物之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數低以及不易導致齲齒等優點。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所以在同樣的甜味標准下,果糖的攝入量僅為蔗糖的一半。
過去認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減少熱量攝取,其升糖指數也很低,果糖在預防及控製糖尿病上較佳。但此觀點已經遭到反駁。
雖然有一少部分組織(例如精細胞[3]和一些腸細胞)會直接利用果糖,但果糖的最主要代謝是在肝臟[4]。
相比食用高葡萄糖飲料而言,在用餐時食用高果糖飲料會導致胰島素和瘦素(leptin)的水平降低,飢餓激素(Ghrelin)水平升高[5]。研究者發現,由於胰島素和瘦素水平降低和飢餓激素水平升高,大量食用果糖會導致體重增加[6]。
大量攝入果糖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7-8]。
果糖晶體
實際上,對於果糖我們並不陌生,大多數水果中均含有果糖。而人類食用果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自原始時代起,就有人類食用蜂蜜的記錄,而蜂蜜就是典型的果糖與葡萄糖各佔一半的混合糖漿。此後的數千年裡,果糖一直沒有遠離人類的飲食,但由於加工工藝和技術能力的限制,果糖一直沒有大規模的佔領人們的餐桌。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舉突破了生產果糖的技術瓶頸,開始了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果糖。此後,果糖的產量以每年遞增百分之30的速度迅猛發展。
在果糖產量越來越大的同時,其獨特的優點也逐漸顯現。果糖,與傳統的天然糖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升糖指數低,即GI值低,GI(Glycemic Index)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實驗證明,在同等條件下,如果將食用葡萄糖後所產生的血糖升高指數當作100的話,那麼食用果糖後,人體的血糖升高指數僅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則高達65。也就是說,食用果糖後人體血糖的升高程度要遠遠低於其他傳統的天然糖品,也因此,果糖以及相關製品被廣泛應用於糖尿病患者與肝功能不全者的飲食結構中。
此外,果糖的口味和甜度也優於傳統糖,不僅自身具有水果香味,並且甜度高,其甜度達到了蔗糖的1.8倍,為天然糖中最甜的糖類。因此,只需要較少的用量,就可以擁有與其他糖類相同的甜度,進而滿足味覺享受。至於果糖不易導致齲齒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果糖比較不容易被口腔內的微生物分解和聚合,所以,食用後產生蛀牙的幾率就比葡萄糖或蔗糖等天然糖要小的多。
1.1 果糖的來源與結構 近年來,隨著層析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新型儀器的問世,對糖類生物化學的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迄今為止,已證實自然界有200多種單糖。大量事實說明,在分子的語言中,單糖如同氨基酸及核酸,可以作為密碼字母,藉以拼寫許多天然物質的特異性。
糖是生命和各種運動過程的重要能源。依水解狀況,可將糖分為3類:
(1)凡不能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為單糖;
(2)凡僅能水解成少數(2~10個)單糖分子的糖為寡糖;
(3)可水解為多個單糖分子的糖為多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對人體最為重要的單糖。果糖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且幾乎總是與葡萄糖同時存在於植物中,尤以菊科植物為多。從化學結構上看,糖是含有多個羥基的醛類或酮類,分別稱為醛糖和酮糖。葡萄糖為己醛糖,果糖為己酮糖;相似的化學結構決定了二者有一些相似的生化特性。
1.2 果糖的代謝特點:
(1)果糖主要在肝、腎和小腸中經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一磷酸果糖。
(2)在體內,果糖可以轉化為葡萄糖或合成糖元;但是葡萄糖和糖元不能逆向轉化為果糖。
(3)因果糖可繞過糖酵解中的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遂在肝臟,果糖的分解速度快於葡萄糖。
(4)果糖代謝的強度取決於果糖濃度,不受胰島素的影響。果糖的服用和吸收不會引起低血糖。
1.3 果糖的吸收與生化效應 :
(1)當果糖與腸粘膜上皮細胞載體蛋白結合後,能順利地被吸收(盡管慢於葡萄糖的吸收),在肝(是最主要的部位)、腎和小腸內被特異性果糖激酶作用而生成1—磷酸果糖。之後,在1—磷酸果糖醛縮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二羥丙酮和甘油醛。後者通過甘油醛激酶的磷酸化而生成3—磷酸甘油醛。該產物與磷酸二羥丙酮經糖酵解途徑氧化分解或經糖元異生而合成糖元。
(2)血糖是機體組織器官(特別是神經組織)的主要能源,血糖的高低及恆定與否,影響著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通常,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下,糖的分解與合成保持動態平衡,血糖濃度相對恆定。正常空腹血糖為80~120毫克%(folin—吳憲法),實指血中還原總糖,其中主要是葡萄糖,也含有果糖在內。血中果糖濃度的升高對葡萄糖濃度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3)果糖入肝後,在特異的1—磷酸果糖醛縮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轉變成葡萄糖並加入「Cori循環」:果糖在肝內被轉化成葡萄糖→肝糖元→血糖→肌糖元→血乳酸→肝糖元。這一重要循環的存在,有助於機體維系血糖的正常水平;有助於運動中堆積之乳酸的消散和充分利用;有助於機體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再合成。
(4)Adopo(1994)證實,運動中攝入果糖是有益的。他報告攝入果糖與攝入等量葡萄糖的氧化量相似。若攝入等量混合的果糖和葡萄糖(例如各服50克),其氧化率要比單純攝入100克葡萄糖高21%。原因在於果糖和葡萄糖有各自不同的氧化途徑,相互間競爭性較小。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玖』 不同濃度酒精的用途
95%的酒精用做燃料 醫療單位常需使用酒精燈、酒精爐,點燃後用於配製化驗試劑或葯品制劑的加熱,也可用其火焰臨時消毒小型醫療器械。
■70%-75%的酒精用於滅菌消毒 用於包括皮膚消毒、醫療器械消毒、碘酒的脫碘等。 有人以為,酒精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這是錯誤的。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從而殺死細菌。但95%的酒精能將細菌表麵包膜的蛋白質迅速凝固,並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酒精進入細菌體內,因而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如果酒精濃度低於70%,雖可進入細菌體內,但不能將其體內的蛋白質凝固,同樣也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順利地進入到細菌體內,又能有效地將細菌體內的蛋白質凝固,因而可徹底殺死細菌。 用70%-75%的酒精消毒醫療器械應當用浸泡的方法,時間不得少於30分鍾;浸泡消毒後應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以免器械上的殘余酒精刺激機體組織。 因為酒精只能殺死細菌,不能殺死芽孢和病毒,所以,醫療注射或手術前的皮膚消毒常使用效果更好的碘酒。為了減少碘對皮膚的長期刺激,一般在用碘酒消毒後,用75%的酒精脫去碘。 由於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75%的酒精可用於皮膚消毒,但不可用於黏膜和大創面的消毒。
■40%-50%的酒精用於預防褥瘡 長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長期受壓可引發褥瘡,而且褥瘡一旦形成很難癒合;其預防的方法就是要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 按摩時,護理人員會將少量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勻地按摩患者受壓部位,以達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褥瘡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用於物理退熱 高燒患者除葯物治療外,最簡易、有效、安全的降溫方法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溫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膚時,不僅可刺激高燒患者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皮膚的散熱能力;還由於其具有揮發性,可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體溫下降、症狀緩解。 具體方法是: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干輕輕擦拭患者的頸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腳心。擦浴用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大面積地使用高濃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拾』 甲醇與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特點
甲醇與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特點
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又名木醇,木酒精,甲基氫氧化物,是一種最簡單的飽和醇.化學分子式為CH3OH,結構式如下:
H
|
H—C—O—H
|
H
分子結構:C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0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分子為極性分子.
CAS 登錄號:67-56-1
EINECS 登錄號:200-659-6
物理化學屬性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的有毒液體,略有酒精氣味.分子量32.04,相對密度0.792(20/4℃),熔點-97.8℃,沸點64.5℃,閃點12.22℃,自燃點463.89℃,蒸氣密度 1.11,蒸氣壓 13.33KPa(100mmHg 21.2℃),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下限 36.5 % ,能與水、乙醇、乙醚、苯、酮、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燃燒.燃燒反應式為:
CH3OH + O2 → CO2 + H2O
用途
甲醇用途廣泛,是基礎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優質燃料.主要應用於精細化工,塑料等領域,用來製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種有機產品,也是農葯、醫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後可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燃料,也加入汽油摻燒.
製法
甲醇的生產,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從木材幹餾作為副產回收.合成的化學反應式為:
H2 + CO → CH3OH
合成甲醇可以固體(如煤、焦炭)液體(如原油、重油、輕油)或氣體(如天然氣及其他可燃性氣體)為原料,經造氣凈化(脫硫)變換,除去二氧化碳,配製成一定的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在不同的催化劑存在下,選用不同的工藝條件.單產甲醇(分高壓法低壓和中壓法),或與合成氨聯產甲醇(聯醇法).將合成後的粗甲醇,經預精餾脫除甲醚,精餾而得成品甲醇.高壓法為BASF最先實現工業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復雜,材質要求苛刻,產品中副產物多,今後將由ICI低壓和中壓法及Lurgi低壓和中壓法取代.
安全機理
甲醇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其毒性.工業酒精中大約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當作食用酒精製作假酒,而被人飲用後,就會產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劑量大約是70毫升.
甲醇有較強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都會產生毒性反應,甲醇蒸氣能損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視力.急性中毒症狀有:頭疼、惡心、胃痛、疲倦、視力模糊以至失明,繼而呼吸困難,最終導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應為:眩暈、昏睡、頭痛、耳鳴、現力減退、消化障礙.甲醇攝入量超過4克就會出現中毒反應,誤服一小杯超過10克就能造成雙目失明,飲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為30毫升以上,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會發生蓄積,在體內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產工廠,我國有關部門規定,空氣中允許甲醇濃度為5mg/m3,在有甲醇氣的現場工作須戴防毒面具,廢水要處理後才能排放,允許含量小於200mg/L
甲醇的中毒機理是,甲醇經人體代謝產生甲醛和甲酸(俗稱蟻酸),然後對人體產生傷害.常見的症狀是,先是產生喝醉的感覺,數小時後頭痛,惡心,嘔吐,以及視線模糊.嚴重者會失明,乃至喪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謝產物甲酸會累積在眼睛部位,破壞視覺神經細胞.腦神經也會受到破壞,產生永久性損害.甲酸進入血液後,會使組織酸性越來越強,損害腎臟導致腎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無毒,而代謝產物有毒,因此可以通過抑制代謝的方法來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體的代謝都是同一種酶,而這種酶和乙醇更具親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過飲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來緩解甲醇代謝,進而使之排出體外.而甲醇已經代謝產生的甲酸,可以通過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的方式來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