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要求有哪些
從處抄理效果的角度來看,和地面設備是一樣的;從耗電的角度來說,不在前端提升就要在後端提升,運行電費是一樣的。但,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優點:地埋式設備不佔地上空間,不影響景觀,無需新建設備房;
缺點:地埋式設備基礎要求較高,基建投資略高。同時,控制系統在設備內部容量受潮,維護要求高!
⑵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優缺點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來備是一種模塊自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定、維護方便的特點,使得該系統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地埋式污水處理工藝有多種,在出水達標的前提下,最突出的優點有:
1.設備埋於地表下,上面可以進行綠化,環境美觀。
2.整個設備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
3.可以減少佔地面積,設備上方可修建停車場等,無需建廠房等設施。
4.對周圍環境無影響、污泥產生量少、噪音小於二類地區的標准。
5.操作簡便、工藝新、效果好、使用壽命長。
6.設備可按標准布置,也可隨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除了優點之外,當然也有一定的缺點:
1.不利於維修.設備出現故障後,不方便檢修與更換。這通常是業主最煩惱的。
2.對環境適應性強,冬天防凍、夏天防洪.北方需要埋入較深,並做保溫處理。
所以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多多考察,選擇靠譜的,售後有保障的商家
⑶ 地埋式污水處理工藝有多種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工藝介紹
1、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埋設於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回地表可作為答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採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採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於完全混合式或二級串聯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並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採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
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於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採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⑷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有哪些優點與缺點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有以下幾種優點:
1、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因為考慮回到地下空間和投答資的限制,所以技術上盡量選用佔地面積小的處理工藝,因此佔地面積會比較小。
2、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由於只有部分輔助建築物建在地面, 佔用土地資源很少. 節省了城市開闊空間.不會使周邊土地貶值。對於周邊區域的未來發展沒有障礙,污水處理設備上部空間利用價值亦較高,可用於綠化、公園等公益事業,也可用於商業開發。
3、溫度較恆定地下污水處理廠由於處於地下,除受進水水質條件的影響以外.基本不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地下常年溫差較地面溫差要小,溫度比較恆定,有利於各種污水生物處理工藝的穩定運行.
4、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
當然,所有的東西既然有優點,那麼也就有他的缺點,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缺點主要就是不利於維修,設備出現故障後,不方便檢修與更換。
⑸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主要是什麼
現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也得到發展,同時也產生大量的污水、廢水污染環境,但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出現可以有效的處理這些污水廢水,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下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吧。
1、初沉池:設備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澱池,污水在沉澱池的上升流速為0.6-0.7毫米/秒,沉澱下來的污泥用空氣提至污泥池。(註:WSZ-AO.5-5m3/h不設初沉池)
2、接觸氧化池:初沉後水自流至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為三級,總停留時間為1小時以上。加強型設備接觸氧化時間可達6小時,填料為新穎梯形填料。易結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積為160m2/m3,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注WSZ-A0.5-5T/h,接觸池為二級)
3、二沉池:生化後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為二隻豎流式沉澱池,它們並聯運行。上升流速為O.3-0.4毫米/秒。排泥採用空氣提升至污泥池。(注WSZ—A0.5-5mT/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4、消毒池及消毒裝置:消毒池按規范:「TJI4—74"標准為30分鍾,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採用固體氯片接觸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不斷改變加葯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葯,少出水少加葯的目的。其它消毒裝置可另行配製。(註:如用於工業污水消毒池與消毒裝置可以不要)
5、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氣提至WSZ-A的污泥池內進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清液迴流至接觸氧化池內進行再處理。消化後剩餘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採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檢查孔伸入污泥底部,進行抽吸外運即可。(WSZ-A0.5-5T/h,污泥採用厭氧消化)
6、風機房、風機:設備WSZ-A的風機房設在消毒池的上方,進口採用雙層隔音,進風口有消聲器、風機過濾器,因此運行時無噪音。風機採用二台L型羅茨鼓風機,能自動交替運行。單台風機運行壽命30000小時左右。
以上就是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
⑹ 什麼是地埋式污水處理污水處理
地埋式就是將污水處理系統置於地下,這樣可以節省用地,不妨礙地面的綠化或通行。但地埋式的污水處理系統施工要求較高,且日後對系統內的設備維護較困難
⑺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步驟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流程 1、首先檢查進水井及調節池的格柵是否通暢 2、在設備機房內把電控箱合閘通電 3、啟動進水泵,根據流量計調節水量,觀察水位 4、待缺氧池、MBR池滿水位時啟動風機 5、根據MBR池設置的曝氣時間進行曝氣 6、待MBR池曝氣的時間達到後,開啟抽吸泵 7、開啟消毒裝置,排放出水 設備控制有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兩種形式。進水泵在PLC控制下,根據各反應池水位情況,自動運行。抽吸泵運行按預設時間周期間歇控制,當MBR反應池低水位時,抽吸泵自動停止,以保護膜組件。 附: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系統的工藝 1.進水井:進水井裡設置溢流口和進水閘門,在來水量超過系統負荷或者處理系統發生事故的情況 下,關閉進水閘門,污水直接通過溢流口就近排入河道或者市政管網。 2.格柵:污水中經常含有大量雜物,為了保證MBR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將各種纖維、渣物、廢紙等雜物攔截在系統之外,因此在系統前設置格柵,定期將柵渣清理干凈。 3.調節池:收集的污水水量和水質都是隨著時間變化的,為了保證後續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降低 運行負荷,需要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解,因此在進入生物處理系統前設計調節池。調節池內需要定期清理沉澱物。調節池一般設置溢流,在負荷過大的情況下,保證系統 的運行正常。 4.缺氧池:其作用是讓大分子的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的易分解的物質,提高廢水的B/C比。另外還能通過反硝化來達到脫氮效果。 5.MBR反應池:採用獨特結構的浸入平板式膜生物反應器,它設置於曝氣池內,經過好氧曝氣和生物處理後的水經過濾膜(孔徑0.1um)過濾由泵抽出後可直接排放或回用。由於它的出水不受污泥沉降條件的影響,可使池內保持高容積負荷、長泥齡的條件下運行,這樣大大提高生物氧化的工藝條件,提高了有機物降解效率,同時省去了二沉池,達到出水優良,穩定的效果。 6.消毒裝置:根據出水的要求,系統設計有消毒裝置,一般採用清潔簡便的紫外線殺菌方式,亦可選用消毒劑投加方式。 7.計量裝置:為了能夠保證系統運行良好,需要採用一定的計量裝置進行系統的參數控制。計量控制儀器包括流量計和壓力表等。 8.電控裝置:電控箱安裝於設備機房內。主要控制進水泵、風機和抽吸泵。控制有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兩種形式。進水泵在PLC控制下,根據各反應池水位情況,自動運行。抽吸泵運行按預設時間周期間歇控制,當MBR反應池低水位時,抽吸泵自動停止,以保護膜組件。
⑻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施工時要注意哪些要點
現在污水處理設備的種類不斷豐富,得到不同行業的廣泛應用,而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是最常用的,那麼在施工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出水管必須在相對地坪0.4m以下。
2、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上方不得壓有重物,不得有大型車輛經過(指無特殊設計的)。
3、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之處必須保證下雨不積水。
4、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一般不得抽空內部污水,以防止地下水。
⑼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現場挖坑要注意什麼
在基礎坑洞開挖時,首先要根據埋設地點初步掌握場地土質、地下水等情況,如果有地下水或者在雨季施工時,要採用井點降水或者挖集水坑排水。在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埋設回填的全部過程中,基礎坑底不能出現積水或受凍情況。開挖的基礎坑洞的尺寸務必要滿足施工操作需求,根據設備四周情況應有充分操作空間,同時根據土質、基坑深度等情況對邊坡採取防護措施,確保施工安全。
⑽ 污水地埋管道施工工藝要求
路基填方地段,管道和檢查井的施工,與路基填築互相配合,當路基填築高於污水管頂0.5時,先開溝槽,埋設污水管道和檢查井,爾後繼續施工路基。當路基填築至級配
碎石層底面標高時,施工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 路基挖方地段,路槽開挖,挖管道溝槽,進行污、雨水管道和檢查井施工。機械開挖管溝槽,邊坡1:0.25,機械吊裝管就位。
管道溝槽開挖後,必須進行溝槽地基承載力測定,測定採用重型擊實法進行測定,地基承載能力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澆注混凝土墊層,如地基承載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必須採取回填碎石墊層的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後在進行地基承載能力確定。 測量放線,雨、污水管道線,,每隔20m設中心樁,排水管道放線,每隔10m設中心樁。管道檢查井處、變換管徑處均應設中心樁,必要時要設置護樁或控制樁。排水管道抄平後,應繪制管路縱斷面圖水管線測量工作,應有正規的測量記錄本,認真詳細記錄。
測定碎石墊層承載力滿足要求後,將在墊層上按設計要 求支模板,並澆注凝土枕基,混凝土採用C15混凝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才能進行布管工作。
待枕基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將管道吊裝到枕基上, 並用紅磚固定其位置確
保兩管道的中心線一致,保證管道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不允許管道中心線交錯。
管道布設好後在枕基上標明管道介面線及模板安裝線, 支設模板時必須對進行加固,並採取措施防止模板漏漿,在進行大於500的管道介面施工時應將鋼絲網按設計要求固定在混凝土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