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感光膠多少溫度烘烤最好
所指的是絲網感光膠的話,40-45攝氏度比較合適,時間20-30分鍾,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容易造成曝光後清洗困難或完全失效。
❷ 感光膠的分類有哪些
重氮型感光膠一般為:PVA+PVAC+芳香族重氮鹽(重氮樹脂、復合笪氮樹脂)。重氮樹脂與復版合重氮樹脂與雙重氮鹽相同,但性權能更穩定。尤其是復合重氮樹脂,其交聯密度更大,因此分辨力及耐抗性更好。 重氮型感光膠出現於70年代,並迅速得到發展、普及。國內開發較早的單位有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如耐水型感光膠、耐溶劑型感光膠、高分辨力網點感光膠、圓網感光膠等,都已有產品應市。生產此類產品的還有許多廠家,如北京太平橋印刷材料廠生產的DSⅠ型絲網感光膠(耐溶劑型)和DSⅡ型絲網感光膠(耐水型)等。耐溶劑型感光膠(DSⅠ)耐有機溶劑,適用於電子、儀表、塑料、搪瓷、玻璃、皮革等。
❸ 重氮感光膠怎麼使用
網印製版用重氮感光膠的使用方法— 網印製版用感光膠包括重鉻酸鹽系感光膠、重氮鹽系感光膠和單液型感光膠,重氮鹽系感光膠一般由重氮樹脂、醋酸乙烯與聚乙烯醇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也稱重氮感光膠,是目前常用的網印製版感光材料。
重氮感光膠可分為耐溶劑型和耐水型兩大類,本文將以星光系列重氮感光膠為例,介紹重氮感光膠的使用方法。
耐溶劑型感光膠適用於溶劑型油墨,主要用於廣告標牌、陶瓷貼花紙、塑料、玻璃、金屬製品的網印;耐水型感光膠適用於印染、織物印花、T恤衫彩色網點印刷等,採用水性油墨,水性漿料的網版印刷。
製版工藝流程如下:
綳網→清洗→乾燥→塗布感光膠→乾燥→曝光→顯影→乾燥→修版→固化處理→印刷。
1.綳網及清洗
首先,按印刷要求選擇合適的網框及絲網,通過機械或手工綳網,然後對網框進行清洗,一般選用專用的清洗劑或中性、弱鹼性洗滌劑反復擦拭,必要時可同時使用磨網膏打磨,用清水沖洗干凈待用。
2.配製感光膠
重氮感光膠的組分比例:膠體1000g+重氮光敏劑8~10g +水50~100ml。
配製順序:
①在50~100ml水中倒入光敏劑粉末8~10g;
②攪拌溶解成液體;
③將溶解的光敏劑倒入1000g膠體中攪拌均勻;
④消泡30~60分鍾,靜置2~3小時後使用。
配製要點:
①水的用量要根據塗布用膠體黏度要求而定;
②一定將光敏劑粉末全部溶解後再倒入膠體;
③攪拌時按順時針方向,以免產生氣泡;
④感光膠未配前保質期為1年,配製後最佳使用期限15天左右,低溫保存可達2個月或更長時間。
3.塗布感光膠
將消泡後的感光膠直接倒入上漿器中,倒入量要佔上漿器容積的一半以上;將清洗後的網框固定在支架上與水平面成80±5°角,上漿器與絲網面成75°角,由下至上均勻刮塗,先塗布印刷面,後塗布刮印面,一般要求網版上下倒換塗布4次,然後放入烘箱內乾燥,切記,每次塗布之間網版必須干透。此外,塗布次數還要根據印刷要求適當增加,以控制膠層厚度。
4.乾燥
乾燥溫度在40℃最為適當,有條件的可選擇烘箱等設備,無條件時可用電吹風、電扇等簡易工具,但必須在無灰塵的環境中工作,以免影響網版質量。
5.曝光
重氮系列感光膠的感光波長為330~430nm,可用碘鎵燈、超高壓水銀燈及其他同類光源。曝光最好選用專業曬版機,膠片與感光膠膜要抽實壓緊;無條件的可採用沙袋加壓,以防止光線折射,影響曬版質量。
常用的曬版參數有:
①1.3kW碘鎵燈,燈距1m,曝光250~300脈沖。
②1kW高壓汞燈,燈距60cm,曝光2分鍾左右。
③40W紫外線燈管6根,間距5~10cm,燈距為15cm,曝光3~5分鍾。
6.顯影
曝光後網版要在水中浸泡2分鍾左右,再用噴槍或加壓自來水沖洗至圖案清晰,然後用40℃熱風吹乾或自然晾乾。
7.修版
將乾燥後的網版用封網膠進行修補,修補的地方膠層不宜太厚。
8.固化
若要提高網版耐印力,可將修補後的網版進行二次曝光,之後再塗刷外固化劑進行固化處理。
外固化劑的使用方法是,用海綿蘸取外固化液塗刷膠膜正反兩面,塗刷均勻後,放入40℃的烘箱內烘烤10~20分鍾,即可上機印刷。另外,還有一種無須烘烤的外固化劑,其使用方法同前,但不需要烘烤乾燥,即可印刷。
9.製版常見故障分析及解決方法
曬版時需嚴格按要求操作,以獲得最佳效果。在製版中遇到常見故障,操作者應盡快分析故障原因,並用相應的辦法解決。
❹ 感光膠共有幾種都有什麼特點 那種用於金屬絲網製版 請教高人
從敏化形式分為:1.雙組份重氮或重鉻酸鹽類光敏劑+感光乳劑
2.SBQ等季銨鹽型單組份內預敏化感光膠容
從性能主要分為兩大類。
1.水分散性水性印刷油墨感光膠,適用於以水為載體的水分散性印刷油墨。
2.水分散性溶劑型感光膠,適用於以有機溶劑為載體的溶劑型(油性)印刷油墨。
金屬絲網製版一般為印刷觸摸屏,太陽能電池的不銹鋼網,主要使用特殊的高解像度耐溶劑感光膠。主要特點為裡面含有特殊樹脂,具有可製作500目精度的高解像圖案,線條邊緣平整,耐銀漿裡面的腐蝕性溶劑。
❺ 感光材料的材料種類
主要有CCD、CMOS、liveMOS三種
CCD和在製造上的主要區別是CCD是集成在半導體單晶材料上,而CMOS是集成在被稱做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材料上,工作原理沒有本質的區別。CCD只有少數幾個廠商例如索尼、松下等掌握這種技術。而且CCD製造工藝較復雜,採用CCD的攝像頭價格都會相對比較貴。事實上經過技術改造,CCD和CMOS的實際效果的差距已經減小了不少。而且CMOS的製造成本和功耗都要低於CCD不少,所以很多攝像頭生產廠商採用的CMOS感光元件。成像方面:在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通透性、明銳度都很好,色彩還原、曝光可以保證基本准確。而CMOS的產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對實物的色彩還原能力偏弱,曝光也都不太好,由於自身物理特性的原因,CMOS的成像質量和CCD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但由於低廉的價格以及高度的整合性,因此在攝像頭領域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CCD和CMOS的區別:
既然ccd與cmos都是感光感測器,製版感光材料為何價格如此懸殊,它們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對於一般的數碼相機新手來說是否要考慮它們的性能等問題。CCD是比較成熟的成像器件,CMOS被看作未來的成像器件。因為CMOS結構相對簡單,與現有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工藝相同,從而生產成本可以降低。從原理上,CMOS的信號是以點為單位的電荷信號,而CCD是以行為單位的電流信號,前者更為敏感,速度也更快,更為省電。當今高級的CMOS並不比一般CCD差,但是CMOS工藝還不是十分成熟,普通的SMOS一般解析度低而成像較差。CMOS晶元,成像質量比較差。普及型、高級型及專業型數碼相機使用不同檔次的CCD,個別專業型或准專業型數碼相機使用高級的CMOS晶元。代表成像技術未來發展的X3晶元實際也是一種CMOS晶元。CCD與CMOS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而言,普及型的數碼相機中使用CCD晶元的成像質量要好一些。
銀鹽感光材料與非銀鹽感光材料
銀鹽感光材料具有寬范圍的光譜感光性(從X射線到紅外線),能有選擇地對特定的光譜部分感光,因而可復制彩色,有極大的感光度和高解像力,同時金屬銀能加以回收並重復使用,所以,作為照相材料使用最廣泛。從使用的范圍來分,有:氯化銀制印相紙、溴化銀(或加氯化銀)制放大印相紙、溴化銀加碘化銀制干版或膠片、碘化銀制濕版等。
非銀鹽感光材料則以其不必使用價格昂貴的金屬銀、能在明室操作和處理方法簡便等優點而發展很快。其中,最早使用的曬藍圖法又可分為藍底白線和白底藍線兩種。
前者是感光後的2價鐵離子與赤血鹽作用而呈藍色;後者以黃血鹽處理使3價鐵離子呈色。重鉻酸鹽法也是利用無機離子遇光而產生還原作用的原理,它最早用於製作銅鋅版。重氮照相法則是利用重氮化合物的感光性,使感光部分的化合物分解,未感光部分在氨氣作用下變成鹼性而呈色。PS版則是以重氮鹽作感光物質,遇光後重氮鹽游離基化,失去親水性從而接受油墨。微泡法是將重氮鹽均勻地分散到透明的塑料中,曝光後產生N2微泡,經加熱後該微泡略有增大並將光分散,就能得到影像。它可用來製取黑白電影片、幻燈片和縮微片等。在鋁、銅板或紙基上,蒸膜或塗布Se、ZnO之類光導電物質後,除能作一般的靜電復印外,還可進一步製成膠印簡易印版。利用光聚合或感光性樹脂可制晶體掩模、彩色電視機屏罩和集成電路板等。印刷業使用的主要感光材料有黑白感光片和彩色感光片。前者用於復制照相、製取拷貝陰圖片和拷貝陽圖片、製取電傳或照排機的文字圖版、製造接觸網屏等;後者分正片、負片、反轉片3種。彩色反轉片可在復制照相中用作原稿的彩色正片和彩色校正蒙片。
❻ 感光膠是怎麼做成的
感光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感光體系和成膜體系
感光體系有PVA-重氮,PVA-重鉻酸鹽,PVA-SBQ等幾個回種類
成膜體系一般較單一答,主要以特殊的聚醋酸乙烯酯為原料。
然後根據功能性要求的不同,添加功能性單體。
這樣就形成了多元固化或水油兩用等特殊種類的感光膠。
❼ 感光膠多少溫度烘烤最好不會粘手而且不會破壞感光膠
對於常用抄的重氮或者襲重鉻酸鹽體系的感光膠, 一般來說低溫成膜溫度是在38-42攝氏度,相對濕度60% 最高控制溫度一般不超過45攝氏度。 溫度過低,有時會產生流膠。溫度過高,有時會產生熱反應,影響顯影。 特殊類型的感光膠不在此列, 圓網感光膠前期成膜烘烤溫度跟上面的絲網感光膠一樣, 後期固化烘烤溫度在180攝氏度。
❽ CAD列印圖紙為什麼是藍色,
呵呵,首先我們明確一些概念吧
如果是」列印「,那麼你可以列印出來任何顏色的圖紙,但是我理解你說的可能」曬圖「工藝生產出來的」藍圖。
老式的曬圖機復印出來的圖樣是藍色,因而稱其為"blueprint"(藍圖)。現在藍圖的字義延伸而包括任何設計圖樣以及詳細的計劃或方案。
那麼為什麼是藍色呢?
藍圖(光化學感光材料)攝影上的藍圖是以氰鹽印相法製作藍調影像的,這種工藝技術被廣泛用在土木、建築業等許多方面。它分為白底藍線和藍底白線兩種,兩種方法均基於下列光化學反應:
Fe3++光→Fe2+即將3價鐵鹽(草酸鐵銨)與赤血鹽(K3Fe(CN)6)為主要成分的感光劑製成的藍圖感光紙與描圖原稿重疊在一起,在水銀燈或太陽光下印製,沒有黑線的地方就感光,通過光化學反應,Fe3+還原成Fe2+,並與赤血鹽發生絡合反應呈藍色;或者用黃血鹽替代赤血鹽,則使未感光的Fe3+發藍色,可得白底藍線圖。藍圖的感光波長大約在238~435nm,每吸收一個光子,只有一個原子的Fe3+還原成Fe2+,所以感光度極低。
新型藍圖-重氮鹽成像法
重氮鹽感光物質是聯苯類有機物質,對光極為敏感,光照下極易分解。通常採用的有機聯苯類化合物有二氨基聯苯、二氨基二苯胺、對-重氮基二苯胺、二苯胺-對,對-四氮唑氯鹽。這些有機物質感光後能分解,未感光的部分由於氨氣呈鹼性作用而發藍色。從1920年開始,重氮鹽成像逐漸取代前述的藍圖方法,用於建築等領域。
另外,重氮鹽類有機物通過聚乙烯醇作分散劑塗於鋁板上,可作為感光材料製成工業印刷行業用的PS版。光線照射時,重氮鹽發生游離基化,並與聚乙烯醇反應失去親水性而能親和油墨。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得到了推廣使用。目前,重氮鹽感光材料的一個最成功的使用例子是用於彩色顯像管陰罩製造。我國80年代建設的第一家彩色顯像管廠———陝西(咸陽)彩色顯像管廠仍採用重氮鹽法感光工藝。由於提出該項技術的10家企業的技術早已有新的發展———採用了感光性能更高、更好的重氮鹽類型,使原料消耗及成本大幅度下降。作為新型重氮鹽感光材料及工藝開發課題,筆者曾參加與西安交通大學的課題論證工作。
重氮鹽成像中最重要的發明和應用是卡爾伐法(Kalverpro cess)成像技術。它是利用重氮鹽受光分解出遊離氮氣的原理,讓重氮鹽分布在可塑性物質中,製成微泡感光乳劑(VesicularImagesEmulsions)膠片。膠片曝光後,能產生氮氣氣泡,同時在150℃以下加熱可使氣泡略加大而漫射光線,微泡形成的區域因散射光線而變得明亮,從而形成正像。這是一個典型的物理及化學成像技術,其反應原理如下:RNNCl+光→RCl+N2↑
微泡感光乳劑可以產生很高解析度的高反差影像,某些微泡膠片的解析度可達300~500lp mm,這是銀鹽感光材料難以迄及的。其感光膠片經過加熱就可以形成持久影像。其成像過程如下:微泡感光乳劑含有無色重氮化合物,塗覆在熱塑性片基上,曝光後,重氮化合物分解,釋放出氮氣,並迅速加熱,微泡在膠片乳劑冷卻時固化,然後使膠片全面曝光(不加熱),讓氮氣從乳劑中擴散出去(即定影)。這種高反差、高解析度膠片常用在微縮攝影方面。
❾ 膠漿怎麼調漿印出來比較有光澤
您好,絲網印刷膠漿調制:
用50毫升蒸餾水或清水將光敏劑(如二疊氮二苯乙烯二磺酸鈉回等)充分溶解,加入答膠中攪拌均勻後靜置,待氣泡消失即可使用。(一般隔天配好)配製工具不要使用金屬製品,以免影響穩定性,感光膠應低溫避光存放,儲存溫度:5℃-25℃。
網印刷用的膠漿又稱感光膠(感光乳膠),採用重鉻酸鹽或重氮酸鹽作為感光劑。具有很好的解像能力,能製作具有精細圖形的網印刷圖形。
❿ 重氮感光劑加感光膠壞處 會不會引發癌症啊 聽說因為這個都死人啦
不會,你聽誰說的?全球范圍內都沒聽說過。
重鉻酸鹽型的感光膠主要毒害是重金屬鉻版離子。
重氮型權的感光膠主要毒害是重氮化合物。
但都不存在快速致癌的因素。現在含有甲醛這些的裝修材料也致癌呢,那個毒素比感光膠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