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餾高中化學面試課題講解

蒸餾高中化學面試課題講解

發布時間:2023-05-08 04:23:07

Ⅰ 高中化學實驗 從乙酸乙脂、乙酸、乙醇、濃H2SO4混合液為什麼可以蒸餾出乙酸乙脂,為什麼用蒸餾...

乙酸乙脂、乙酸、乙醇、濃H2SO4四個,濃硫酸是不揮發的,乙酸的沸點都沒有乙酸乙酯低,使用蒸餾,乙醇會在空氣中揮發,乙酸乙酯遇冷會凝結成液體。
乙酸乙酯和碳酸鈉溶液,一個是有機物,一個是無機溶液。乙酸乙酯不溶於無機溶液,會出現分層現象。在加上碳酸鈉溶液可以吸收帶出來的乙酸,還能起到防止乙酸乙酯分解的作用。

Ⅱ 高一化學 萃取 分液 蒸餾 常考例子 會考要用…各舉例幾個就行 常考的…

1.萃取
用四氯化復碳提取水制中的溴
2.蒸餾
水和酒精的分離
3.分液
水和苯的分離
1、蒸餾是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通過加熱沸騰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2、萃取是利用A物質在B溶劑和C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把A物質從B物質提取到C溶劑里。
3、分液是利用兩種液體互不相溶的性質,將兩種液體分開
4.分液是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通過分液漏斗分隔開,
萃取原理是一種物質在兩種互不溶的液體中溶解度不一樣,從而達到提純這種物質的目的,萃取一般在錐形瓶中,要震盪,但萃取完後要分液來分離兩種溶劑.
蒸餾是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用到蒸餾管,牛角管,燒杯,圓底燒瓶

Ⅲ 高中化學中的蒸餾 分餾 干餾分別是做什麼用的 分別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求詳解

蒸餾是物理變化,一般是制蒸餾水的;分餾的實質也是蒸餾,所以也是物理變化;一般是石油分離提純時用到的;干餾是化學變化,隔絕空氣加強熱就是干餾的定義,一般是煤採用干餾

Ⅳ 高一化學 如何區分蒸發和蒸餾 經常就是給你個物質要你做啥,然後問你用蒸發還是蒸餾....我總搞不清楚這2種

蒸發是要剩下的,蒸餾是要蒸出去的
比如氯化鈉水溶液蒸發之後要剩下的氯化鈉
乙醇水溶液蒸餾要蒸出去的乙醇
大概就是這么個區別

Ⅳ 高中化學中蒸餾應有哪些注意事項

高中化學中蒸餾應注意事項:

1、 控制好加熱溫度。

2、選用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蒸氣壓,以決定何時收集餾分。

4、 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

5、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6、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端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7、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8、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9、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5)蒸餾高中化學面試課題講解擴展閱讀

蒸餾是指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性的差異而將組分分離的傳質過程。

一、特點

1.通過蒸餾操作,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產品,而吸收和萃取還需要如其它組分。

2.蒸餾分離應用較廣泛,歷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相或液相。

二、分類

1.按方式分:簡單蒸餾、平衡蒸餾 、精餾、特殊精餾。

2.按操作壓強分:常壓、加壓、減壓。

3.按混合物中組分:雙組分蒸餾、多組分蒸餾。

4.按操作方式分:間歇蒸餾、連續蒸餾。

三、主要儀器

蒸餾燒瓶(帶支管的),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支口錐形瓶,橡膠塞。

Ⅵ 2019上半年高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真題及答案【網友版】

【 #教師資格證# 導語】2019上半年教師資緩此棗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陸續發布中, 考 網在考後整理了很多網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真題及答案【網友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版本一

一、考題回顧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

試講題目

1.題目:物質的分類

2.內容: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屬於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後者起容納分散質的作用,稱作分散劑。按照分散質或分散劑所處的狀態(氣態、液態、固態),它們之間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如圖2-4)。

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溶液中的溶質粒子通常小於1nm,濁液中的粒子通常大於100nm。介於二者之間的膠體粒子,其大小在1—100nm之間。

如果考察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類分散系的穩定性,我們會發現溶液是最穩定的。不論存放的時間有多長,在一般情況下溶質都不會自動與溶劑分離;而濁液很不穩定,分散質將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來,如河水中夾帶的泥沙會逐漸沉降;膠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體系。

有些液態膠體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難與溶液相區別。那麼,用什麼方法能夠將它們區分開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適當的情境創設。

(2)教學過程中要有課堂互動擾拆環節。

(3)請在十分鍾內完成試講。

答辯題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屬於鹼性氧化物?

2.談談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初中已經學習過物質的分類,那麼按照物質組成成分的種類,可以把物質怎樣進行分類呢?

【學生回答】分為純凈扒芹物和混合物。

【教師提問】可否進一步分類?

【學生回答】純凈物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教師引導】之前主要學習了純凈物的進一步劃分,今天來研究混合物的進一步分類。

環節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問】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中形成的。我們把這樣的體系叫做分散系。閱讀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學生回答】把由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中形成的體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問題】結合分散系、分散質、分散劑的概念,說一說對於硫酸銅溶液、泥水來說什麼是分散質、分散劑?

【學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質為分散質,分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做分散劑。溶液中溶質分散質為硫酸銅固體,分散劑為水;濁液中分散質為泥,分散劑為水。

【提出問題】按照分散劑和分散質所處的狀態(氣態、液態、固態),它們有幾種組合方式,並舉出具體的實例。

【學生回答】氣氣(空氣);液氣(雲霧);固氣(灰塵);氣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氣固(海綿);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弧外為分散質、括弧內為分散劑。

【提出問題】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能對分散系進行分類嗎?

【學生回答】按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提出問題】將Fe(OH)3和泥水分別進行過濾,觀察並記錄你看到了什麼現象,由此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膠體的分散質能通過濾紙孔隙,而濁液的分散質則不能,這說明濁液分散質粒子比膠體的大。

【提出問題】結合剛才所做的實驗和教材「科學史話」的內容,思考膠體的丁達爾效應與膠體粒子大小有什麼關系,膠體能夠發光嗎?

【學生回答】可見光的波長在400~700nm之間,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100nm之間,小於可見光的波長,能使光波發生散射;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看到的光柱是被膠體粒子散射的現象,並不是膠體粒子本身發光。

【提出問題】思考為什麼光通過溶液和濁液時,沒有光亮的「通路」出現?

【學生回答】溶液也能發生光的散射,但由於溶液中粒子的直徑小於1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當光束通過膠體時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而通過溶液時則觀察不到這種現象。

環節三:拓展提高

【提出問題】膠體區別於其他分散質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解析: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就是與這一特徵有關。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膠體還有哪些性質,課下預習。

【答辯題目解析】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屬於鹼性氧化物?

【參考答案】

不是。Na2O2屬於金屬氧化物,但是不屬於鹼性氧化物。

2.談談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版本二

一、考題回顧

高中化學《萃取》

試講題目

1.題目:萃取

2.內容:

利用物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這種方法叫做萃取。將萃取後的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開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飽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後再注入4mL四氯化碳,蓋好玻璃塞。

(2)用右手壓住分液漏鬥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鬥倒轉過來振盪,使兩種液體充分接觸(如圖1-7);震盪後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

(3)將分液漏斗放在鐵架台上,靜置(如圖1-8)。

(4)待液體分層後,將分液漏斗頸上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准漏鬥上的小孔,再將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擰開,使下層液體慢慢沿燒杯壁流下(如圖1-9)。

圖1-7倒轉分液漏斗時應關閉玻璃塞和活塞圖1-8萃取圖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的提問環節,注意師生互動。

(2)教學過程需要進行實驗或者相關教具進行模擬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麼?

2.學生在進行自主的萃取實驗操作時,身為老師應該指導什麼?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實物導入

【實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問題】球型分液漏斗我們在初中的時候經常使用,另外這個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麼區別?

【學生回答】頸短,斗體更大。

【教師引導】這個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們今天就用它來做個實驗。

環節二:探究新知

【教師引導】梨型分液漏斗在參與實驗過程之前需要檢漏,以便確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實驗】梨型分液漏斗的檢漏講解操作。

(關閉分液漏斗頸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內注入適量的蒸餾水,觀察旋塞的兩端以及漏斗的下口處是否漏水,若不漏水,關閉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檢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將上磨口塞旋轉180度,倒立,檢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則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學生實驗】梨型分液漏斗的檢漏操作。

【教師引導】用梨型分液漏斗來做一個新的液液分離的實驗操作,分離碘水中的碘單質。

【提出問題】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麼?

【學生回答】利用物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

【提出問題】為什麼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來要選擇四氯化碳做萃取劑呢?

【學生回答】因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較大,且四氯化碳與水不互溶也不發生反應,可用做萃取劑。

【提出問題】結合視頻中的演示實驗,總結萃取實驗的操作步驟。

【學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飽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後再注入4mL四氯化碳,蓋好玻璃塞。

(2)用右手壓住分液漏鬥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鬥倒轉過來振盪,使兩種液體充分接觸;震盪後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

(3)將分液漏斗放在鐵架台上,靜置。

【提出問題】萃取前後,分液漏斗中顏色是如何變化的,萃取後,上下層溶液分別含有什麼?

【學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黃褐色,萃取後液體分為兩層,上層顏色變淡,下層紫紅色,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問題】思考萃取後溶液上下層如何分離,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下層溶液從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標產物更純凈。(可設錯,教師再糾正)

【演示實驗】分液。

待液體分層後,將分液漏斗頸上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對准漏鬥上的小孔,再將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擰開,使下層液體慢慢沿燒杯壁流下。上層液體應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

【教師總結】裝液→震盪→靜置→分液。

環節三:拓展提升

【學生實驗】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師巡視指導。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請學生課下總結學過的物質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和適用范圍。

【答辯題目解析】

1.萃取的原理是什麼?

【參考答案】

萃取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即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質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的方法。

2.學生在進行自主的萃取實驗操作時,身為老師應該指導什麼?

【參考答案】

學生在進行自主的實驗操作時,老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不規范的操作、儀器存在的問題(如梨形漏斗漏液)等進行指導並幫助進行解決,還要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現象。

版本三

一、考題回顧

高中化學《自然界中氮的循環》

試講題目

1.題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環

2.內容:

氮是動物、植物和原生生物體(如真菌、細菌)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維持高等動植物生命體活動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環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界中,大豆、蠶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硝酸鹽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銨根離子(NH4+)和硝酸鹽,經過復雜的生物轉化形成各種氨基酸,氨基酸最後轉化為蛋白質。動物以植物為食物而獲得植物蛋白,並將其轉化為動物蛋白。動植物遺體中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體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電條件下,空氣中少量的氮氣與氧氣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這些氮的氧化物隨水進入土壤和水體。

影響氮在自然界中循環的另一個方面是人類的活動。人們通過化學方法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氨,再根據需要把氨轉化成各種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進入土壤、大氣和水體中進行轉化。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和農作物的枝葉燃燒所產生的氮氧化合物通過大氣進入陸地和海洋,參與氮的循環。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簡單的板書設計。

(2)教學過程中要有課堂互動環節。

(3)請在十分鍾內完成試講。

答辯題目

1.氮循環中的重要物質都有哪些?

2.本節課你都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導入

【播放視頻】教師課前播放一段閃電的視頻。

【教師引導】閃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俗話說「一場雷雨一場肥」,雷雨過後,人們發現莊稼的長勢非常好,葉子綠油油的,就像剛施了氮肥一樣。那麼雷雨生成了什麼肥料?又是怎樣生成的呢?本節課共同學習氮的循環。

環節二:新課教學

【讀書指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關於「氮的循環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的材料。

【提出問題】請仔細觀察課本圖3-2-2,說一說自然界中氮的循環有哪幾種方式?

【學生回答】預設學生從動植物體、雷雨放電、人類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提問】結合氮循環的三種方式,請找出氮循環過程中的幾種含氮的物質,寫出它們的化學式,標出氮元素的化合價並指出它們的物質類別。

【學生回答】結合氮循環的方式尋找含氮的物質,寫化學式、標化合價、指出類別、然後小組代表匯報展示。

【教師指導】對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導,進行完善。

【教師提問】人類活動會對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環產生什麼影響呢?

【學生回答】人們通過化學方法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氨,再根據需要把氨轉化成各種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進入土壤、大氣和水體中進行轉化。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和農作物的枝葉燃燒所產生的氮氧化合物通過大氣進入陸地和海洋,參與氮的循環。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用圖示的方式表示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環?

【小組討論】

【答辯題目解析】

1.氮循環中的重要物質都有哪些?

【參考答案】

氮循環中的重要物質主要有氮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和硝酸等。

2.本節課你都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首先談話法貫徹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我提出了多個引導性問題,如「說一說自然界中氮的循環有哪幾種方式、人類活動會對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環產生什麼影響呢?」等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其次,因為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就讓學生自主的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並且分成小組去繪制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環的流程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Ⅶ 高中化學 必修1 過濾 蒸發 蒸餾 萃取 的原理和注意事項

過濾:利用混合物溶解性不同,將可溶物與難溶物分離的方法。需要用到回燒杯、玻璃棒和漏斗答,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蒸發:利用固體溶質隨著溫度變化溶解度變化不大的原理,通過蒸發溶劑的方法使溶質析出。需要酒精燈、鐵架台、蒸發皿、玻璃棒等,注意蒸發皿直接加熱;玻璃棒用於攪拌,加速蒸發並防止飛濺;加熱至有大量晶體析出時,用余熱加熱;
蒸餾:利用液體混合物中沸點不同進行分離。關鍵是不同沸點范圍,用不同的冷卻方式,如冷凝水下進上出,還可用空氣冷凝等;
萃取: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的方法。主要是分液漏斗的使用,適用前檢漏,分液時下層液體先從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從傷口倒出。關於萃取劑的選擇原理也是考察重點,注意萃取劑與原溶劑互不相溶、不反應,且溶質在萃取劑中溶解度要遠大於在原溶劑中。
這些都是常見的分離方法,都是利用物理性質的不同進行操作的。

Ⅷ 高一化學,重油為何減壓蒸餾呢減壓會如何求講解!

重油為高沸點物質、減壓蒸餾可以降低物質的蒸餾溫度、避免由於溫度過高、造成重油中有效成分分解

Ⅸ 高中化學:加壓,減壓,常壓蒸餾……何解

蒸餾是把液體加熱到沸騰,再把蒸汽冷凝成液體進行分離提純的一種操作。
加壓,回減壓,常壓蒸餾應用的對象答不同。
常壓蒸餾應用於大氣壓下沸點較低,蒸汽壓較大的液體;
減壓應用於沸點較高或者高溫下容易分解、氧化的液體;
加壓會使蒸餾變得困難,很少使用。

閱讀全文

與蒸餾高中化學面試課題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吉爾凈水器好不好多少錢1台 瀏覽:678
賽歐2空調濾芯怎麼裝 瀏覽:512
哪些液體普通蒸餾 瀏覽:192
汽車空氣濾芯真假如何鑒別 瀏覽:97
什麼叫ro反滲透濾芯 瀏覽:401
浙江新雅樹脂 瀏覽:922
九州凈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3
萊克吉米凈化器濾網怎麼清洗 瀏覽:35
69元凈水機多少錢 瀏覽:438
弱鹼性離子交換樹脂 瀏覽:496
蒸餾釜的功率 瀏覽:22
廣東超濾凈水器貼牌 瀏覽:121
污水井怎麼打開專用工具 瀏覽:603
凈水器中水泵接頭怎麼拆 瀏覽:501
污水排放申請報告怎麼寫 瀏覽:84
珍奧尚飲水機的廠家在什麼地方 瀏覽:644
熱水器水垢清除材料 瀏覽:984
酚醛樹脂生產企業 瀏覽:224
小飯店過濾池怎麼做 瀏覽:798
蒸餾是溫度降低 瀏覽:54